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

聽着年輕人悲愴無比的語調,欽陵臉上倒沒有配合着流露出什麼同情之色,但仍然聽得非常專注,不時擡手打斷年輕人的講述,追問其中一些自覺有些模糊的細節。

這種不體恤旁人悲苦的做派,自然讓楊巳大感煩躁,但眼下命寄人手,也不敢流露出絲毫不悅,只能在欽陵的追問下、搜腸刮肚的梳理自己所知,並一遍遍的細緻講述。

只是這個年輕人也不曾親歷那場動盪,所知俱爲報信的家人講述以及各種道聽途說,結合自己的猜測與感受,總之就是最大惡意的去詆譭雍王。

一場對話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直到楊巳口中實在再也講不出新東西,欽陵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略作沉吟後,他又指着年輕人說道:“你途窮來投,念在與你父是故識,我可以收留下你。但如何謀活,需你自己努力。你國長安發生如此動亂,如你處境者想必不少。這樣罷,我撥給你一路五百人遊弈之軍,你在兩國接境處遊蕩,只要招來一名如你一般的逃亡士人,我就在海東賜你一百帳生羌丁口,供你治業活家。”

聽到這話,年輕人自是驚喜無比。而旁側的弓仁則忍不住要開口反對,卻被父親眼神制止。

待年輕人一通叩謝之後,欽陵才又開口問道:“你所言唐國雍王,是否就是那故論詩才卓然的逍遙王?”

楊巳聞言後點頭,並痛聲道:“雍王此賊,實乃唐國最狠惡的宗家獠醜!其人貌比天人,筋骨豺狼,狀似風雅,實則狠惡!舊年奸後謀篡之際,他便背棄君父、鼓吹作賀,以此求榮,蓄養奸力。稍得際遇可陳,便即刻弄亂國中,反噬所庇。樁樁惡跡,不能勝數,如今又恃弄權威,殘害關內一衆社稷元從,狼子野心,昭然可見!”

“果然是這一位少王?哈,真是有趣,詩成感人間,事成驚蒼生,有趣!”

欽陵直接忽略了楊巳那乏甚意義的咒罵,接着便又說道:“這麼說,你們唐國所傳率軍登隴的貴人就是這位雍王殿下了?那你又知不知,他此番登隴,意圖所在?”

聽到自己一番惡毒咒罵,非但不能激發起欽陵的同情之心,反而言中還頗有嘉賞之意,一時間不免更加的憋悶。

此時聽到欽陵此問,楊巳頓時又來了精神,忙不迭又說道:“雍王這個宗家惡賊,憑其巧言令色,於國中翻覆爲禍,便小覷天下之人!今次更罔顧國中危困,竟提兵西來,豪言要、要……”

“但說無妨。”

欽陵眸光微閃,沉聲說道。

“雍、雍王說,突厥餘孽雖然嘯鬧一時,但也只是大唐故敗之賊。但、但西蕃的贊普、大論,卻長年遊離在王道之外,此行、此行便要執兩位入朝……”

“賊子放肆!”

弓仁聽到這裡,已經忍不住頓足喝罵。

楊巳更顯惶恐,忙不迭頻頻叩首並顫聲道:“小民不敢、小民……此俱雍王狂言,他、他……”

“罷了,本就互爲敵對,難道還能由其口中期於嘉言?”

欽陵倒是顯得頗爲豁達,只是臉色也變得威嚴起來,指着楊巳沉聲道:“你唐國軍伍幾番來犯,我又何曾畏戰?這位雍王能不能勝於前者尚未可知,但也只是一概擊之。至於我叮囑你的事情,用心去做,只要能積事建功,雖在異鄉,同樣能煊赫可望,退下吧。”

待到楊巳再叩告退出,弓仁已經忍不住起身道:“阿父,那唐國雍王實在囂張荒誕,就讓兒領兵入隴,教一教他人間險惡!”

“鼠輩邪言,值得你大動肝火?況且河源黑齒常之,是你能小覷的對手?”

欽陵聽到這話,隨意的擺擺手拒絕了兒子。

“可、可他竟敢如此小瞧阿父,若不強威破之,青海恐要多事!兒雖不見其人,也不輕信那楊巳之言,但察其所訴,那個唐國的雍王的確不是一個能夠恭服勢力的人,一旦他率軍滋擾青海,以此爲功、如今國內又不平靜,阿父你並不能專心制敵……”

弓仁一臉憂鬱的說道,楊巳那個傢伙遭厄即投敵國,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筋骨的人,他自然不會輕易相信對方所說,但其言語中的確看得出那個唐國雍王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已經將其國攪亂得不能平靜,率軍登隴肯定是更加的不能安分守己。

他並不畏懼敵國的對手,可卻擔心背後的刀光劍影,這些年眼見到父親越來越少歡顏,也想盡力爲父分憂。

“唉,我倒盼望那個雍王是這樣的人啊!只怕他比你、比那些唐國鼠輩還要更加的腹計深刻!唐國的武太后絕非庸者,邏娑城咱們那位王母較之絕難並論,已經給你父增添了這麼多麻煩。那個少年雍王能在武太后羽翼覆蓋下謀事定功,能是一個簡單人物?”

雖然只是聽取了楊巳的片面之言,但欽陵已經能夠從當中分析出許多東西。唐國滿朝人傑,這一點他深有感觸,但滿朝俱不能制的武太后,卻被一個少輩輕鬆反制,這少輩怎麼可能只是一個虛僞兼囂張的紈絝?

一念及此,欽陵又長嘆一聲,不乏感慨道:“往年我說羨慕唐國法度,你等嘴上或是不敢駁言,只怕心裡多少是有些不認同罷?現在所見唐國一個少年王者權勢攬得,就敢揮刀直屠那些元從的高門,殺得他們族枝散盡、遠逃外邦,能不讓人羨慕?”

“雅礱、藏茹那些大酋們,他們就恃其元從的資格,爲疽爲毒,阻我國計。若無我們這一衆新族傾力輔佐,雅礱小子憑他祖輩薄弱積儲,能穩爲高原王者?如今他卻憑着那些疽毒來壓制我,可不可笑?”

吐蕃發起于山南雅礱,本來是高原上勢力不大的一個聯盟,內部自有一大批的山南大酋爲其黨羽。欽陵將衛藏四茹比作關中,不僅僅在於地理意義上,更在於這些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雅礱那些大酋們,既是吐蕃得以立國於高原的基礎,同時也是困擾吐蕃更近一步的障礙。松贊干布之父正是被這些山南老人們所毒殺,少年的松贊干布從其母族借兵得位,之後將王都遷到山北的邏娑,本質上也是爲了避開那些山南大酋們的鉗制。

這一點,跟唐國自關中遷都洛陽之舉便極爲神似。關中的勳貴世家們聚衆鬧亂、扶唐代隋,而山南雅礱那些大酋們同樣不遑多讓、甚至更有過之,簡直可以說弒君成癮。

吐蕃還在山南一隅的時候,數代贊普接連死於非命,幾乎都是在子息剛剛成人之際。

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且部族中穿鑿神話,言是贊普代神牧民,有子爲嗣即魂歸天國休養,但撥開表面迷霧,本質就是赤裸裸的弒殺!

或者是少壯的兒子不甘心一直被父親壓着,或是那些山南大酋們不願贊普長久把持權柄、獲取到足夠威脅、動搖他們的力量,總之歷代贊普罕有善終。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噶爾家族當權,仍然無有改善,以至於國中許多人都陰謀論噶爾家也在謀弒贊普。

但這話真冤枉噶爾家了,祿東贊父子俱有雄圖,絕不像雅礱大酋們熱衷於圈地自尊,他們自知自己面對是怎樣強大一個對手,所以也需要國中局勢能夠長期保持穩定。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噶爾家族根本就不屬於吐蕃山南舊人,他們父子想要執掌國務權柄,還是需要藉助贊普的威望來實現。否則,欽陵也不會任由這一代贊普長大成人,並事事與他進行刁難爭權。

至於松贊干布之後仍然罕有長君,或許是數代以來遭弒壯夭,已經成爲慣性了也未可知。

別的不說,當聽到唐國那個雍王在長安揮起屠刀、痛殺那些關中勳貴元從,欽陵真的是羨慕不已。這是他一直想做但卻不敢做的事情,無論是實際的實力對比,還是吐蕃政權的穩固性,都不足以支持欽陵這麼做。

拋開心中的羨慕,欽陵指着兒子說道:“近日你就返回邏娑,代我祝賀贊普納妃,並將唐國宗王率軍登隴的消息帶回去。”

弓仁聞言後連忙點頭,並附以自己對此的認知:“阿父是想借助那唐國親王的名號,讓國中放棄別的想法,專心備戰於青海?”

“當然不是,那唐國的雍王名望仍輕,不足以讓國人打消貪念,但卻能讓我留在伏俟城。順便稟告國中,我支持發兵西域,但卻不能太仰恃阿史那俀子,那小子人如其名,就是一個秉性軟弱、不能相謀大事的蠢物。熱心出戰的那幾茹,讓他們多出甲兵,否則我不會准許贊婆犯險出戰!”

欽陵此前不贊同繼續在西域投入作戰,一則是相對於唐國,吐蕃在西域經營日淺,又沒有能力像唐國那樣維持太多大軍駐紮,即便攻克四鎮,也只能扶植當地的傀儡,事實已經證明,西域那些胡國根本就不靠譜,誰來就倒向誰。

二則國中那些權貴們見識淺薄,相對西域重要的戰略位置,他們更熱衷搜刮財富,如果搜刮過甚,留下太深的惡名,也不利於跟唐國在西域持久的競爭。

可是現在,他卻看到一絲隴右破局的良機:“唐國少王西來,必是心存雄圖,但其人謀略深淺未知,兼有黑齒常之這個老將坐鎮,縱有所圖,未敢輕進。讓他知我國大軍強使西域,纔有膽量輕進青海,屆時再造戰機,一舉圍滅!”

一道赤嶺橫隔兩地,唐國誠是對青海不忍徹底放棄,而欽陵也對赤嶺以東的隴右垂涎不已。

此前兩場大戰雖然克敵,但吐蕃軍衆也是損失極大,根本就無力再翻越赤嶺以擴大戰果,現在唐國一隅之兵若敢圖進,欽陵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010 悲慘的一家人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109 仗義屠狗輩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048 內教坊諸事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229 心似雙絲網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305 門牆生隙0148 橫財浸金汁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245 曲江櫻桃園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40 內教坊伶人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94 大酺禮畢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209 枝上桃李子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091 恩賜瑞物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040 內教坊伶人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445 死不入黃泉0324 寶藏仍未枯竭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005 再愛我一次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284 禍水東引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
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010 悲慘的一家人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109 仗義屠狗輩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048 內教坊諸事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0229 心似雙絲網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305 門牆生隙0148 橫財浸金汁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245 曲江櫻桃園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40 內教坊伶人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094 大酺禮畢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209 枝上桃李子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091 恩賜瑞物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040 內教坊伶人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445 死不入黃泉0324 寶藏仍未枯竭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005 再愛我一次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284 禍水東引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