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

幾乎在一夜之間,長安城周邊就佈滿了王師大軍的各種旗幟,特別是在一些道路橋樑津渡附近,全都駐紮了數量不等的王師將卒。

大量的騎兵隊伍以灞上大營爲中心,向左右延伸開來,往來巡弋,彷彿兩條鐵臂緊緊包裹住規模宏大的長安城。

作爲隋唐兩朝國都,長安城的規模自不待言,而且各類城防設施建造的也遠比神都洛陽要周全且紮實。洛陽就連外郭城牆,都是在不久之前由宰相李昭德主持營建。

抵達長安城下的王師大軍已經有三萬之衆,自然不足以將長安綿長的外郭完全包圍起來,但是控制城門出口與周遭通道,震懾得城中亂民不敢大舉外逃自是綽綽有餘。

長安城紮實的城防建設,本來是拱衛城池安全的已達防線,現在卻成了限制民衆們自由出入的一大阻撓。

鬧亂時期原本把控各處城門的悍徒們已經統統不見了,出於對王師軍令的不信任,儘管接下來王師騎兵們不斷在繞城宣傳王師的賑撫策略,但還是有許多民衆們冒險出城潛逃。

在警告恫嚇無果之後,王師騎兵們也開始對這些逃散的民衆以殺止逃。

這方法雖然殘忍了一些,但卻很有效,城中那些還在猶豫不定的民衆們看到逃散的亂民被王師騎兵趕逐射殺、拋屍郊野,心裡想要冒險出逃的念頭也很快熄滅,只能困守城中,等待王師所約定的出城日期的到來,極大程度的避免了亂民出逃、撥亂四邊的情況。

與此同時,王師也並非只是一味的威令恐嚇,隨軍的力役與左近縣鄉所徵發來的鄉民們,已經奉命在主要城門外擇址修築營盤,用以收容稍後從城中退出的民衆。還有許多牛馬車具拖拉着糧食,運向各處營地。

王師的這些動作也並沒有向民衆們隱瞞,許多人站在城樓上就能看到相關的工程進度,特別在看到拉運糧草的車駕在郊野中所留下的深深車轍後,對於前程不免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當然,王師之所以可以投入這麼多的物資賑撫,還是多虧了城中那些豪貴人家們慷慨解囊。

他們按照此前的約定,在城東灞上集糧十萬斛,但其實具體的數量還要更多。

因爲除了雍王派李湛所接觸的那些門戶之外,西京還有其他人家甚至兩市商賈們,在得知雍王大軍已經抵達灞橋後,也都動用了一些途徑,向王師捐輸了許多物資。

所以王師真正收到的物資頗爲充足,單單糧食就有十五萬斛之多。除了定亂需要直接用到的糧食,其他各種錢貨物資自然就歸入此次定亂王師的軍費中。

從西京這些豪貴們調度物資的效率看來,長安城中眼下雖然動亂嘈雜,但其實還是沒有觸傷到根本的秩序與積累。只要能夠妥善處理那些聚亂的民衆,秩序也能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起來。

這對整個長安城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一個好消息。起碼整個王師上下,對於此次定亂都頗持樂觀態度。

或許軍中還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一部分將士認爲雍王定亂的策略稍顯軟弱,畢竟將士軍功是要通過人命體現,而雍王明顯沒有要大動干戈的意思。

原本這些軍士們的渴功訴求,也是足以影響定亂計劃的一個因素。不過由於此前大軍駐在藍橋驛,雍王防患於未然,將軍紀進行了一番整頓,從而加強了對整支大軍的掌控,所以這方面倒不足爲慮。

至於後路趕上來的一些文官員佐們,對雍王的定亂策略則就表示擁戴與支持。畢竟他們作爲政務型官員,讓亂地儘快重新歸治纔是事功的體現。

像是作爲開元名相之一,已經擔任雍州牧官佐的宋璟,在大營會議中便毫不掩飾對這一定亂策略的擁戴:“西京此亂,根源本不在於士民奸猾,而在於政令刻薄,官府乏人主持,大戶無稱鄉德!殿下以仁治亂,而非以暴虐民,正是對症入藥,以道除疾!

西京久爲帝宅,宗廟所在,世道豈有血浴宗廟而稱功者?朝廷所以遣用殿下,便在於殿下宗家貴胄、時譽隆著,前以雷霆之威誅除朝奸,今以仁德之法播治小民。剛柔並具,不損於威,不折於德,家國誠是得人,士民誠是大幸!”

如果不是對宋璟的秉性還算有些瞭解,李潼還以爲他又招攬了一個小舔狗。世道名臣他是見過不少,但立場上都不乏衝突,此際聽到宋璟對自己評價這麼高,老實說心裡還是有點美滋滋的,越看越覺得宋璟實在順眼。

不過話說回來,宋璟也的確風度不凡,三十出頭的年紀,身高將近六尺,面目方正端莊,動靜俱有法度,雖然還穿着卑品蛤蟆皮官袍,但或坐或立,讓人不敢小覷、不敢失禮。

像是一些不拘小節的將領,在面對宋璟的時候都下意識端正態度,言談舉止都不敢過於鬆懈。

李潼也不免有些好奇,這樣一位好同志,長得又端正,說話也好聽,怎麼唐玄宗對其還不怎麼看得上眼,晚年還頗有怨氣的評價宋璟是賣直取名。

早在神都洛陽的時候,宋璟便由姚元崇舉薦任事,不過當時李潼事務繁忙,還沒有機會跟宋璟深入交談過。不過對於宋璟的能力,倒是不需要懷疑,房杜姚宋那都是聽慣了的歷史名詞。

儘管眼下宋璟在官場中還是一個小字輩,乏於歷練,不過李潼也沒打算直接將之安排在顯重高位。更何況宋璟對自己的意趣領悟很深,自然要給年輕人歷練表現的機會。

所以李潼便決定由宋璟暫領行營司馬事,負責主持對西京亂民們的賑撫工作。

宋璟得此任命,一時間也是大喜,起身作拜道:“卑職一定不負所用!但受命之前,斗膽還請殿下一言。此次西京動亂,波及民衆實多,想要從速規整,不可不廣用民力。

而且西京鄉人久慕王化,驟然興亂,衣食之疾或能錢糧緩解,但道義崩塌則難速治收效,或仍有乍驚乍動之患。若能募取民中曉知大義、兼具才力者,授以胥徒之事,既能助補眼前,也能收撫心之效。”

聽到宋璟打算招募一部分民中才力、以民治民,李潼不免有些猶豫。

這樣的想法,他其實也考慮過,但還是覺得有些不妥,畢竟西京這些民衆們無論有什麼苦衷,作亂乃是確鑿的事實。

不以殺止亂、加以嚴懲,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可如果直接把他們招募爲胥員,這不免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想發達、先作亂然後再等招安。

而且,他已經打算將故衣社從暗處轉向明處,進行行政收編,應該是能收到相當一批的基層人才。或許不排除野有賢遺的情況,但相對而言,他自然更加信任他故衣社社衆。

“這件事,有待商榷,如果有什麼才用疾困,先從別者找補,貿然啓用亂民野才,還是過於冒進了。”

想了想之後,李潼便回答道。

提議遭到否決,宋璟也不氣餒,但還是繼續說道:“殿下所慮,不失深刻,但若能令式嚴謹、考選周全,此法也不失從宜。此番行軍,確是士力廣備,但若講到深知鄉情,終究還是此方鄉民更勝。

若無土人治事,重複鄉序不能確保周全。殿下用計宏深,應不滿足於只治表裡之疾,想要深入膏肓,鄉士不可不用。西京土、客之困深重,若只擇用土人大戶,難免有失中正之治。”

李潼聽到這話,心緒倒是微微一動。他此前主要還是着眼於西京的階級矛盾,大戶宅田豐美,小戶無立錐之地。而宋璟卻更進一步,講到了西京這裡土人與客民之間的矛盾。

土人就是當地在籍民衆,客民則就是那些破產失地的流民們。西京此次鬧亂,客民在當中佔了很大的比例。這個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未來也難稱長治久安。

雖然故衣社本身也覆蓋了一些客民羣體,但主要還是那些失地的府兵們,這在整個客民羣體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太大。畢竟關內存在着許多地少人多的窄鄉,失地流亡的普通民衆們同樣不少,這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

“取用之法,務必要縝密周全,德與纔不可偏重一者。”

李潼並不打算招納太多關隴勳貴子弟進入到他對關中的統治中來,所以對寒士中的人才也要加大選拔的力度。這件事早晚都是要做的,既然宋璟如此堅持,不妨先試一試。效果要是不如預期,那就先停一停。宋璟在史書中便有識人擇人之名,隨才授任,刑賞無私,李潼也不免期待他能給自己一些驚喜。

聽到雍王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宋璟一時間也是喜出望外,連連表示道:“卑職絕不辜負殿下信用!”

他年紀不高、資望淺薄,在雍王門下受命的時間更短。但雍王殿下卻能給予他如此信任,一時間宋璟心裡也是充滿感激,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雍王所交代的事情!

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050 太平公主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399 行驛命案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203 奔跑的大王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096 勇宦楊思勖0124 朔邊良才0030 百騎軍士0206 一支穿雲箭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238 洗劫武攸宜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160 血洗丘宅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29 李氏爲上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193 太平托子0036 身不由己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327 南省氣象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133 太平歸邸0010 悲慘的一家人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320 高句麗遺民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78 死而無憾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102 少王神都行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57 命途何艱難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18 跋扈宗王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61 宰相薦才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05 再愛我一次
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050 太平公主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399 行驛命案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203 奔跑的大王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096 勇宦楊思勖0124 朔邊良才0030 百騎軍士0206 一支穿雲箭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238 洗劫武攸宜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160 血洗丘宅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29 李氏爲上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193 太平托子0036 身不由己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327 南省氣象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133 太平歸邸0010 悲慘的一家人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320 高句麗遺民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078 死而無憾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102 少王神都行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57 命途何艱難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18 跋扈宗王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61 宰相薦才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05 再愛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