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愉快

“效高皇帝舊例,晉封爲皇莊妃?”禮部尚書胡大人吃驚地重複了一遍。

這後、妃的待遇差別,從冊封的難易程度就看出來了。現在皇后雖廢,但要冊立新後,也不能是皇帝自說自話,就像是當年嗣皇帝登基一樣,得有一個擁立、辭讓的過程,就算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走過場,但這過場也還是要認認真真地走一遍。不如此,內外命婦、朝臣們也照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但冊封嬪妃,不過是皇帝一句話的事,也驚動不了這些外人,皇帝說聲封那就封了。下發詔書不過就是通知自己的行政機構:該準備辦事了。

冊封皇妃和一般的嬪位不同,要驚動文武百官,還要挑選冊封使者,雖然這些人和皇妃本人是見不到面的,但是禮不可亂,安排禮儀那就是禮部儀制清吏司的事兒了。——這還是有舊例可循的情況,這種在原有的嘉號上加一個皇字的晉封典禮該怎麼辦,既然皇帝的詔書上說了,是效仿高皇帝舊例,那應該也就是要按着高皇帝那時候的舊例來辦了。

問題緊跟着就來了,任誰都知道,建庶人在城破之前是舉火燒宮,而文字典籍又是最禁不得燒的。戰火連綿之中,誰會特別去保護這些其實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禮儀記錄?而這種瑣碎禮儀也不可能出現在高皇帝的起居注,也就是日後的《太祖實錄》裡,以前的這些資料,重要的還能多方旁證考據回來,這種不太重要的,就已經是消失在風中,根本沒有找回的可能了。

沒參考,該怎麼辦?那就得揣摩上意了啊。上意要大辦,你來個一切從簡,說不定就落了個不稱職的評語,上意要速辦簡辦,你給鋪陳個二十多天的大規模慶典流程,一樣會被打回來。尤其皇帝馬上就要出發巡視邊防了,臨走前十幾天忽然來一道旨意,底下人就得琢磨啊:您是打算臨走前吹風,讓人從容準備,回來了剛好辦晉封大典呢,還是隻是走個記檔流程,直接加個皇字了事?

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很簡單的小事,混到禮部尚書這個級別,可以說是全國有數的權力核心了,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要有啊。現在宮中胡後初廢,太子生母孫貴妃蟄伏不出毫無動靜,反而是前陣子傳說進了南內的徐莊妃,現在應該是從南內出來了,而且是纔出來立刻就得了皇字加封,皇帝是什麼意思?難道廢胡後,不是爲了孫貴妃,而是爲了給徐莊妃騰位子?

可胡後被廢的時候,莊妃不是還在南內待着嗎?還是說,貴妃娘娘折騰了半天,現在卻是要被莊妃娘娘給摘了果子?

不只是他胡大人,所有有份看到這份旨意,有份聽說這個消息的大臣,肯定都少不得琢磨的。光靠着想象,都是能感覺得出來現在後宮中正進行着的腥風血雨、無形廝殺。胡大人影影綽綽也聽說過一些風聲,知道太子的玉牒一直都還空着沒寫生母名字,現在,再出現這樣的變化……

他顧不得尚書的威風了,拿過詔書仔細地研究了起來,咂摸着皇帝的遣詞用字——當然了,這旨意不會是皇帝自己寫下來的,晉封莊妃部分頂多是他口述,隨侍翰林潤色,那些褒賞基本都是些可以忽略不計的廢話,最重要的還是關於晉封程序的指示。

但,讓胡大人失望的是,這拗口的四六駢文裡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這事到底該怎麼辦的信息——孝敬成性、淑慎持躬後頭,直接就跟着效高皇帝舊例,晉封爲皇莊妃。甚至於說就連這冊、印要不要跟着升級都沒有吩咐一句。

冊、印……胡大人好像有點明白了,這歸根到底,莊妃的待遇看似漲了,卻還是沒能跟得上貴妃。畢竟,皇莊妃、皇莊妃叫得再響亮,皇帝也沒發話要給她配金寶不是?

既然如此,此事便應當簡辦,免得誤導羣臣,搶了貴妃的風頭。胡大人鬆了口氣,令儀制清吏司郎中來,轉發了旨意,交由他‘參照前例擬個章程出來’,便又悠遊於公文海中去了。——心裡有了數,也不是說就要什麼事都自己操辦,官場上來回扯皮推卸責任的那些伏筆,胡大人自然是門兒清,這事兒由郎中先擬稿,自己修改後再往上報,中間就不知多了多少騰挪的餘地。

當然,胡大人自己是不會承認的——莊妃沒能衝擊後位成功,他多多少少也鬆了口氣。

當年那事,雖然兩邊都是好心,但胡大人和莊妃結下樑子,也是不爭的事實。之後莊妃的嘉號之爭,他是沒少指點門生從中出力,這事到最後,皇帝顧念老臣面子,沒有堅持用賢妃嘉號,改封了莊妃。說起來也是對事不對人,對莊妃娘娘,胡大人是沒有太大的意見,甚至也挺欣賞她的膽魄。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人一直都是很記仇的,誰知道莊妃娘娘心裡,會怎麼看他胡尚書?

如果一輩子也就是個莊妃,那倒罷了,甚至是皇莊妃都沒什麼要緊,國朝規矩嚴,外戚干政、妃嬪干政都是絕無可能出現的事兒,再說,莊妃自己也沒子嗣。但若莊妃被立爲皇后嘛,那就不大好說了,江湖風雨緊,誰知道哪天又出了什麼事兒,皇后娘娘可就要到前臺來攝政了呢?

還是這樣好,還是這樣好。胡大人想,太子生母做皇后,豈非名正言順得很?再等上幾日,在皇帝巡視邊防之前,英國公若還不上表,自己也可以吹吹風了……

“效高皇帝舊例,晉封爲皇莊妃?”

雖然皇帝封妃的詔諭,按說不必經過內閣簽發,一道中旨差不多就可以完事了。但內閣裡的三位楊大人,可不僅僅是隻有內閣一份差事,肯定也不僅僅只有這麼幾個同事。也就是緩了一天吧,幾乎是不分前後地,才從文淵閣中出來,便由不同的途徑,得到了這個消息。

若在往年,此等小事,也不值得這麼慎重,但還是那句老話了。現在是太子在位,中宮空虛,玉牒未填、百事不定啊……

南楊大人那邊,肯定是不會有什麼聲音的——西楊大人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就不由得看着同事發呆。南楊大人卻還是那樣從容不迫地翻看着每天都有新增的奏摺……反正,身爲特旨簡拔上來的閣臣,能力又不突出,也沒有多少政治野心。他在內閣中反而是最隨意的一個人,緊跟着太后娘娘而都動那就是了。

至於東楊大人,倒是有幾分恍然大悟,打從弄明白了英國公就沒打算上表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在等着內帷的動靜,這一塊石頭,如今終於是落了地了。

他沒有看南楊大人的臉色——不必看,天下是皇帝的天下,也終將是皇帝一脈的天下,立後的事,要考慮的並不是太后的意旨,就得看兩個人,皇帝、太子。

當然,現在哇哇吃奶的太子,本人的意願也是無關輕重。這事說穿了就看兩點:皇帝想立誰,太子誰生的。

太子誰生的這個問題嘛,到最後還是要服從於皇帝想立誰。東楊大人原來拿不準的就是這一點,現在他算是明白了:皇帝畢竟是太后生的嘛,太后對孫貴妃娘娘有了意見,就是皇帝那也只能徐徐圖之不是?

至於皇帝是否動搖了心志,想要改立太后屬意的徐娘娘……這個問題東楊大人是絲毫都未曾考慮過的,他年紀雖比胡大人大了那麼幾歲,可腦子卻要比胡大人靈活許多,常年在內閣打滾,那是練就了一雙利眼,遠比找人在行,找關鍵字生疏的胡大人更懂得揪關鍵。‘高皇帝舊例’,舊例是什麼?皇妃沒寶啊,皇莊妃就是再好聽那也越不過貴妃去。皇帝這是在給太后和貴妃找點心理平衡呢。

局勢看清了,接下來要做什麼,東楊大人自然清楚。上回議論廢后一事,他沒號準脈,丟了人。——這不打緊,所謂‘笑罵由爾,好官我自爲之’,當官的嘛,哪有不被人罵的?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靜慈仙師被廢以後,乾脆就住到清寧宮去了,沒廢時婆媳關係好像也只是普通,現在被廢了以後,太后倒像是反而憐惜起舊媳婦來了。東楊大人在這件事上算是上了賊船了,現在是不往前劃都得往前劃,要不是這前朝大臣要插手後宮事,就宛若隔山打牛般無從下手,這文淵閣和後宮之間的高牆,那是比崑崙神山還難翻越,東楊大人都是恨不得挽着袖子自己上了——對孫貴妃娘娘,他可沒那麼放心,不是說覺得她能力不行,東楊大人是覺得,孫娘娘少了點運,十年前煮熟的鴨子都能飛了,十年以後,誰知道這快到手的後位,是不是也會被得了太后娘娘和靜慈仙師真傳的徐娘娘橫空殺出,半路截停?

要知道,太子的玉牒,可還空着呢……

他是這把年紀了,後宮的變化很難動搖他的位置不錯,可話要反着說,都到這把年紀了,自己還有什麼盼頭?得多爲後代子孫考慮,太子還小,誰養都是媽,只看當今即位以後是怎麼處置他那倆老師的,就知道這過去的人情很難留到以後,可過去的仇怨卻一定是源遠流長。東楊大人怕的還不是太子被徐娘娘拿去養——他是怕老人家捧起徐娘娘以後,把太子就拿到自己身邊去和靜慈仙師一塊養了……他幾個兒子雖然不成器,可孫子輩還有好苗子啊,等到二三十年以後正是剛入仕的大好時光,到那時候……

皇帝要巡視邊防,不是說他一個人帶點隨從就下基層搞突擊,他是要帶兵去掃靖邊防線上的一些不穩定因素的。雖然說是巡視,但得按照一次小出征來辦,循舊例,身邊就肯定得帶着內閣成員來處理政務,這個人選,除了多年來都是從駕輔政的東楊大人以外,基本是不作第二人想,也沒有人會傻得和他來爭。

還有十幾日就要走了,這一去若是遇敵,少不得也要耽擱個把月,東楊大人是有點擔心貴妃娘娘啊,雖然沒見過面,但他的關心是十足真金,一點都不摻假的。所謂雙拳難敵四手,皇帝一去,貴妃一人拖着個孩子,那是要被太后、靜慈仙師和徐娘娘三人圍毆……

這三個人的拳頭,哪個都不小,貴妃娘娘能撐到皇帝回來的時候嗎?

得給她找個幫手啊。

東楊大人盯着眼前的奏摺,比親爹還親爹地爲孫娘娘撥着算盤,操碎了一顆老心。

“哦,”畢竟是幾年前的事了,東楊大人思來想去,到底還是從記憶的犄角旮旯裡拽出了這麼一件往事,他的眉頭舒展了開來,脣邊也露出了微微的笑。

而面對同僚們投來的眼神,東楊大人卻只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年蘇州的天氣不錯嘛!”

他拎起折本,輕輕地扇了扇,“想必今年,江南又能有好收成了。”

西楊厚道,南楊寡言,都不來搭他的話茬。倒是伺候茶水的書堂小吏,怯生生地說了一句,“大人,這是陝西的水情摺子……”

“效高皇帝舊例,晉封爲皇莊妃?”

清寧宮裡,太后也是有幾分詫異地擡起了眉毛,“中旨已經是發出去了?”

孝順點的皇帝,在處理內事的時候經常都會加個‘奉皇太后懿旨’的頭兒,雖然多數是皇帝自己的意思,但好歹也有層殼子在。不過這不成文的規矩在皇帝這是完全沒用武之地,廢后的旨意上就沒有皇太后半個字,而廢后之後的第一個重量級變動,皇帝事前根本都沒報請太后同意,也就是事後再來告知母親,順便也是不無解釋的意思。

“是啊。”皇帝肯定不會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的心路明說出來——他也不是太后肚子裡的蛔蟲,不知道貴妃和莊妃的那場架,太后到底是知道了沒有,若知道,又知道了多少。“她畢竟去南內住了三個月,怕她立不住,加封一個皇字,雖然只是虛號,待遇沒怎麼變,但也是好的。”

這個字確實是沒什麼特殊的意義,高皇帝以後又過了二十多年,有了兩個皇帝,也沒有這樣加封皇字的先例,要說徐循因此而一躍成爲皇后以下第一人,那也是沒有的事,但起碼來說,也體現了皇帝對徐循的寵愛並沒有褪色。就是貴妃要來碾壓永安宮,也得現在心裡掂量掂量皇帝的反應。

太后欣然一笑,並沒有出言反對,而是點頭道,“如此也好,徐氏怎麼說也是點點的娘,她有體面,我也爲點點開心。”

她不提點點還好,提了點點,皇帝心裡由不得就是一陣膩味和嘀咕——女兒沒事,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健康,他心裡也沒那麼生氣了。可若不是徐循心裡坦誠,和他貼心,太后這手段,他是一百年都堪不破,都得被死死地矇在鼓裡……

人和人的信任就是這樣,一旦有了污點,過往的一切就都很難洗白了。對徐循說不在乎,那是他得撐着一口氣,撐着做皇帝的面子,真正被親媽耍了,皇帝心裡能好受嗎?可太后還什麼也不知道呢,笑呵呵地提起點點,就和沒事人似的……

“是,”他笑着說,“不過,她這個皇莊妃,是因愛晉封的,終究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我看也就不必大操大辦了。趕在走前給正了名換了冊,也就是了,您看怎麼樣?”

晉封有幾個原因,要麼是多年來操持家事勞苦功高,要麼是自己立下大功,比如說誕育太子,徐循剛進過南內,官方原因是忤逆皇帝,那是本職工作沒做好的表現。現在要說她是因功封,不就等於說皇帝錯了?所以只能是因寵而封,多少有點亂了晉升規矩的嫌疑,辦得低調點,也是不希望後人效仿此例壞了後宮的規矩。

雖然,這後宮的規矩早已經是被各種壞過一輪了,但皇帝有這個心思還是好的。太后沒意見,“也好,不過,不辦典禮,就別換冊了。通令一聲,大家改口,各色常例多加一成,我看也差不多了,一下予以殊禮那也不是個事兒。”

不換冊,是因爲改冊要行禮,金冊畢竟是很重要的東西,一聲不吭就給改了,也不合規矩。看似是削弱了徐循的影響力,沒把這晉封的事給落實下來,但下一句話就是又實實在在地給這皇莊妃的待遇提高了一截。要知道貴妃自己,除了有寶以外,別的供奉那都是和一般皇妃沒區別的,太后一句話,徐循就是現在後宮待遇最高的女人了。

皇帝有點拿不準母親的用心——該不會是還沒聽到徐循說的那句話吧?還在幫着徐循往皇后的位子上使勁兒呢?

一時興起,他差點都想爲娘給點破這一層紙了,又或者說,皇帝都不敢去想象太后發現徐循真實心意後的反應……光是想想,他都有點替母親覺得難堪。

雖然沒勇氣直接說破,但畢竟是母子,太后怎麼對他是一回事,皇帝還是不大願意加深母親的難堪的。這會兒母親爲徐循爭取得越多,到時候肯定也就越受打擊……

他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就按娘說的辦吧。”

母子兩個相視一笑,都感滿意。皇帝和太后又敲定了一下巡邊時的監國人選——太子監國那就是個笑話,還是採用了由兩個弟弟一起監國的做法,其實管事的還是太后。反正真正的大事也都會送往扈從行營,這邊管點小事,象徵意義居多。

說完事再嘮嘮家常,彼此關心一下生活,皇帝也就起身告別了——再待下去,難免相顧無言,爲了避免這樣的場面,還是先撤爲妙。

雖然就在清寧宮裡,但皇帝來時,靜慈仙師自然是避而不見,只在後堂誦經。等到皇帝走了這纔出來,她有一絲憂慮,但卻並未多說什麼,而是請太后,“看時辰,也該傳膳了,可別耽擱了您午睡……”

太后點了點頭,“成,確實也可以擺飯了。”

眼掠過靜慈仙師,對她欲言又止的表情,太后是會心一笑,“怎麼,心裡有話,就說出來嘛。”

“就是還惦記着小循說的那幾句話。”靜慈仙師不好意思地笑了,“說起來,您……咱們推她爲繼後的事,確實也沒和她商量過……”

這胡氏,畢竟還是少了幾分閱歷。徐氏和孫氏說的那幾句話,虧她也能當真。

太后倒是真的被胡氏給逗笑了,“她和誰說的呢?她說你就信了?善祥,你在宮裡活了十年,這宮裡凡是個母的,有不想當皇后的嗎?”

一句話就把靜慈仙師說得啞口無言,太后喝了口茶,滿意道,“她會這樣說,我倒是更看重她了。這一番南內歷練,畢竟是磨出了一點城府……就讓她這樣說!”

她站起身,扶着靜慈仙師的手臂,緩緩地往用膳的西次間走了過去。“若是她更聰明點,這一陣子也不會常來清寧宮……嘿嘿,她如此識趣,我們這裡倒是好辦了——喬兒,南京那邊,給了回信沒有?”

喬姑姑一哈腰,“已經是在上京的路上了,春日水漲,只怕就是半個月以後,羅氏家人,應該就能抵達京城了……”

“效高皇帝舊例,晉封爲皇莊妃?”

皇帝晉封徐循的消息,自然也是在一夕之間就傳遍了宮廷。莊妃絕地大翻身,從南內回來,展眼就又多了晉封,從清寧宮以降,個個都有賀禮,貴妃送的禮尤其厚,永安宮重新開張以來,感覺什麼事都沒做,就光忙着收禮了……

不過,和貴妃不同,受封者徐循,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晉升是很吃驚的。雖說經過思忖,她也不是不懂皇帝的用意,但徐循沒想到的是,貴妃居然真的就改了態度,這麼積極的示好起來了。——明擺着的事,皇帝昨晚是宿在長寧宮的,肯定是去和貴妃討論昨天干的那場架了。在自己公然表露對她的反感之後,她還能和皇帝一起達成晉封自己的決議,貴妃這個人,還真是有幾分狠勁。

“這該怎麼說呢?”趙嬤嬤現在也是無語了,自從太子落地,這宮裡的事根本都不能用常理來判斷的。“按說,這事您該領貴妃娘娘的情……可——”

“領什麼情啊。”徐循笑了,“你當她做這事是爲了我啊?歸根到底,還不是爲了她自己……加個皇字,一年能多領些什麼?除了虛榮以外,能有什麼好處?”

真要這麼說,宮裡哪個妃子怎麼晉封,也都沒什麼好處了,哪怕是做了皇后呢,除了禮儀上有變化以外,過的還不是和以前一樣的生活?趙嬤嬤說不出話來,孫嬤嬤倒笑道,“不管怎麼說也是好事,您從南內回來,身上畢竟帶了晦氣,這好消息一來一衝,也就把晦氣沖走,日後在宮裡,咱們永安宮還是能和以前一樣橫着走了。”

徐循挑了挑眉,“這種時候,還要橫着走啊?”

“起碼也不會故意有人來找茬了嘛。”孫嬤嬤笑着說,“現有的老人不說了,現在不已經開始選秀了嗎,誰知道選秀進來的新人是什麼脾性?若有一二輕狂的,因娘娘去過南內,反倒有些輕蔑,雖是她們不長眼,可也給您添了煩心不是?”

的確,如果這一次選秀進來的新人,素質還和上回一樣的話,誰知道又會生出什麼事來。歸根到底,皇帝后宮亂象漸起,還不就是因爲趙昭容這批秀女沒個規矩,見貴妃得意了,就成日過去奉承。徐循不關心外事的人,都不禁多問了一句,“選秀已經開始了?宮裡像是沒聽說啊?”

“江南美女多啊。”孫嬤嬤出來以後,和王瑾自然恢復了聯繫,消息也要比一般都人更靈通。“這事是讓南京那邊操辦的,應該是在南京選中了,先教了規矩,再送到北京來閱看。聽說太后娘娘發了話,這一次一定要好好教、好好挑,說不定在南京那邊,一呆就是半年呢。”

“哦。”莊妃點了點頭,“這宮裡也是該添點人了,這老的老,去的去,失寵的失寵,看戲的人多了,唱戲的人少了,可不是事兒。”

“娘娘……”孫嬤嬤算是體會到趙嬤嬤的心情了,莊妃從南內回來以後,話裡都是藏了刀鋒一樣的,有時候偶然一刀,劃得是破肉見骨,讓人都不知該怎麼接。——當着自己人,當然怎麼說話都不要緊,但讓人憂慮的,卻是娘娘的心態和心情。

“也不能這麼說。”還是錢嬤嬤頂事,一進來就把氛圍扭轉過來了。“娘娘有體面,就是點點有體面。將來說親都能多得些嫁妝,多些排場不是?這一回,貴妃娘娘是多少在您這落了個人情。”

徐循也笑了,她還是很能自我反省的。“嬤嬤說得也是,老這樣看人看事,開心都不開心了。晉封畢竟是喜事,是喜事就值得開心。”

想了想,遂道,“進去三個月,年邊也沒放賞吧,咱們宮裡這一次按季發的賞錢翻倍,在正殿關着的,受委屈了,再翻一倍。”

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但也正是永安宮諸人需要的刺激,這種事下人沒有攔着的,都是口角含笑,謝過主子賞的體面。趙嬤嬤忙着和徐循計算庫房裡的銀錢,還有李嬤嬤、紅兒、草兒兩人留下的空缺又該如何填補……

在長達三個月的鬧騰以後,永安宮裡似乎是慢慢地又恢復了以往的寧靜,原來散碎的日子,也在漸漸地扭動着身子,又粘合到了一起。

在諸方勢力都未曾反對的情況下,徐循晉升皇莊妃的中旨,也很順利地就經過禮部反饋了上來,在一場簡便的禮儀之後,莊妃徐氏頭上就神奇地多了個皇帽子,整件事從提議到落實,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七天。

而辦完了這件事,皇帝左等右等,也沒等來太后的不悅和應招,還以爲太后只怕是真不知道永安宮爭吵的細節,便如期出發,心情愉快地巡邊去也。

隨駕的東楊大人心情很愉快,留守的胡大人嘛……心情有點小複雜,但總體來說還算得上愉快。

後宮裡,太后很愉快,貴妃很愉快,皇莊妃同志本人,勉勉強強,也還算得上愉快。——這一次晉升,難得可說得上是皆大歡喜,讓前朝後宮,都很愉快。

哈哈哈,又要升職啦小徐……契機來得很突然哈。覺得這一章很喜劇,寫得也很好笑哈哈哈。

66 生女109 複雜第176章 釣魚51 喜事83 葬禮第248章 差一小段186 回生第237章 捧殺冊立84 震撼第195章 檢討破瓜第192章 冒險42 隨駕第168章 躺槍69 死人56 低調第231章 水滴第246章 害死第249章 坑死第213章 上火108 震怒48 同居85 升職第295章 醬油第227章 護短71 大殺48 同居侍寢43 美差第256章 成盟第232章 疫病第294章 太后40 元宵122 軟禁123 喘氣100 奸妃22 過夜59 關照50 事故選秀36 和睦120 出事第246章 害死115 多助94 威風第181章 妙人嫁妝第176章 釣魚第279章 遷怒第247章 脫生100 莊妃115 多助第166章 恭讓45 疼寵125 雙元第245章 聯手81 噩耗第192章 冒險第238章 偕老第216章 北斗第264章 移情第249章 坑死第143章 驚訝第280章 無奈71 大殺第222章 成熟40 元宵第197章 相思第160章 吹風第197章 相思23 複雜第244章 尋死第299章 別離第283章 快意54 葡萄第189章 誠實第242章 先別看22 過夜盛會第286章 綢繆25 賞賜60 囂張第147章 情義第263章 意志第257章 學習第229章 影響第299章 別離132 龍鳳第259章 花季第298章 放心第284章 作死第271章 顧慮第279章 遷怒95 分封133 爲母第237章 捧殺第210章 人品第142章 富貴
66 生女109 複雜第176章 釣魚51 喜事83 葬禮第248章 差一小段186 回生第237章 捧殺冊立84 震撼第195章 檢討破瓜第192章 冒險42 隨駕第168章 躺槍69 死人56 低調第231章 水滴第246章 害死第249章 坑死第213章 上火108 震怒48 同居85 升職第295章 醬油第227章 護短71 大殺48 同居侍寢43 美差第256章 成盟第232章 疫病第294章 太后40 元宵122 軟禁123 喘氣100 奸妃22 過夜59 關照50 事故選秀36 和睦120 出事第246章 害死115 多助94 威風第181章 妙人嫁妝第176章 釣魚第279章 遷怒第247章 脫生100 莊妃115 多助第166章 恭讓45 疼寵125 雙元第245章 聯手81 噩耗第192章 冒險第238章 偕老第216章 北斗第264章 移情第249章 坑死第143章 驚訝第280章 無奈71 大殺第222章 成熟40 元宵第197章 相思第160章 吹風第197章 相思23 複雜第244章 尋死第299章 別離第283章 快意54 葡萄第189章 誠實第242章 先別看22 過夜盛會第286章 綢繆25 賞賜60 囂張第147章 情義第263章 意志第257章 學習第229章 影響第299章 別離132 龍鳳第259章 花季第298章 放心第284章 作死第271章 顧慮第279章 遷怒95 分封133 爲母第237章 捧殺第210章 人品第142章 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