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問策

知道要是自己主動請纓去治河,就近乎於被流放,從此與高牀軟枕、香車美人無緣,張巒再也不着急建功立業了。

隨後第二天,張巒也沒去上朝,卻在上午早朝過後,被皇帝派轎子把他接到皇宮內,說是有要事找他商議。

張巒手裡拿着柺杖,坐在轎子裡,領略宮門內的一切,心裡非常得意。

看看。

我女婿乃當今皇帝,我這個國丈進宮都被人擡着走,這是何等風光?

想當初就算做夢,我都不敢想有這種待遇!

“到了。張先生,您慢點兒。”

轎子到了地方後,張巒掀開簾子鑽了出來,立馬有人過來攙扶。

張巒好奇打量此人:“不知閣下是……?”

來人穿着身紫色絨衣,戴着頂呢子帽,顯得年老持重,笑眯眯地道:“敝人戴義,目前在司禮監供職,見過張先生。”

“戴公公?唉!你看我,連司禮監的人都認不全,太過冒犯了,還望見諒。”張巒趕緊直起身,友好地致歉。

戴義笑道:“能與張先生相識,乃敝人的無上榮幸……咱一回生兩回熟,以後再見到,不就認識了嗎?”

張巒點頭:“這倒是,下次再見面,就知道你戴公公……有勞了。”

“您請。陛下在裡面有一會兒了。”

張巒隨之被請往幹清宮。

等張巒擡起頭,看清楚前邊還有一段路要走,心裡有些不爽。

爲啥不直接把我擡到幹清宮門口呢?

最後這段路,非得讓我自己走嗎?

張巒杵着柺杖,剛挪了幾步,覃吉已出宮門來相迎。

見到老熟人,張巒終於放開了些,等戴義等人離開後,張巒才小聲問道:“覃公公,那位戴公公是什麼來頭?”

覃吉看了戴義的背影一眼,微笑着介紹:“戴公公乃新任司禮監秉筆。”

“哦,不知現在司禮監內有幾位秉筆?”

張巒隨口問道。

“呵呵。”

覃吉笑了笑,沒有作答。

張巒微微一怔,隨即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這麼問是不是太過冒昧了?”

“這……”

覃吉遲疑了一下,道:“您老或許真不該問,內外有別,這些打聽來有何用?哦對了,陛下剛下旨,韋泰韋公公即日起於京師賦閒養老,特意安排了屋宅廩食等,眼下已由懷恩懷公公出任掌印之職。”

“啊!?”

張巒一聽,我才幾天沒入宮,內廷就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懷恩就這麼上位了?

不過再一想,又覺得一切都順理成章。

張巒心說,懷恩始終德高望重。

我早就看出來了,近來皇帝只聽他的,朝堂上也多是他在發言,果然最後還是由他來執掌內廷隊伍。

“那……覃昌覃公公呢?”

張巒很好奇。

司禮監掌印太監卸任,按照內閣的規矩,照理是次輔大學士頂上去,對應宮裡邊應該也是由首席秉筆太監頂上掌印之位纔對。

但現在明顯懷恩躍級了!

覃吉搖搖頭道:“維持原狀,還是由他來提督東廠。”

“那……”

張巒仔細琢磨了一下,忽然覺得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麼看來,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內廷又恢復以前的樣子了。”

“您是指……?”覃吉想了想,隨即燦爛一笑,“說來也是,這正好跟一年多以前司禮監的格局對上了。”

張巒趕忙恭維:“這不覃公公已上位了嗎?想來您老在司禮監中,也算是德高望重了吧?”

覃吉趕緊擺擺手:“老朽能力不及,正在學習如何處置政務,以便更好地幫到陛下。”

張巒心說,你這學着學着,才幾天就成爲司禮監的三把手了……是不是下一步隨隨便便就要當首席秉筆?

以後你要是大權在握,可別忘了我這個老熟人!

……

……

幹清宮內。

朱祐樘仍舊在批閱奏疏,知道張巒前來,他還特地起身迎接,把張巒請到一旁的椅子前坐下。

“陛下,臣站着說話就好。”

張巒恭謹地說道。

“坐下來纔好說。”

朱祐樘笑着道,“有點兒事想跟岳父商議一番,也是心中記掛,實在是不吐不快。”

“啊!?”

張巒神色略微有些緊張,趕忙爲自己辯解:“臣某些方面確實做得不太好,唯嘆身體不允許,但臣已經在盡力做了。”

朱祐樘眨了眨眼睛,一臉好奇地問道:“岳父,你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懂呢?”

張巒看看一旁的懷恩,試探地道:“陛下不是在說樑芳等人的案子麼?”

“樑芳和韋興……”

朱祐樘搖頭,“他們的事情不用着急,我想說的也不是這個!”

懷恩笑道:“張先生,做事不用太過心急,樑芳又跑不了,案子就算是拖過年都行。陛下的意思,應以懷柔的策略對待涉案人等,您代表陛下把大多數人的罪行給減免了,已算是達成了陛下的意圖。”

朱祐樘頷首:“懷大伴說得沒錯,岳父已經做得很好了。要是換作我來,可能到現在……事情還懸而未決呢。”

張巒顯得很慚愧:“臣沒做什麼事,不敢接受陛下如此讚譽。”

朱祐樘微笑道:“我是想跟岳父你說說治河之事。”

“治河?”

張巒一下子愣住了。

怎麼現在誰都想跟我聊治河?

本來我挺感興趣的,但被我兒子好一通嚇唬後,現在我就抱着混吃等死的心思,治河那種名留青史的壯舉,還是留給別人去做吧。

我一個半身入土的老人,讓我去幹辛苦活,就爲了攫取功名?

不好意思,我可沒有那麼偉大的奉獻精神。

朱祐樘道:“有關黃河頻繁發生水患之事,岳父都知道吧?”

“這個……”

張巒先看了看懷恩,見對方也笑眯眯往自己這邊看,這才低下頭回道,“臣市井出身,又長居運河沿岸,怎會不知情呢?黃河最近連年水災,又是春汛又是夏汛的,把百姓折騰得不輕。”

朱祐樘點頭:“父皇在的時候,就一直說,要重新規劃黃河河道……我想替父皇完成這個心願。”

張巒問道:“陛下,河工之事耗費巨大,朝廷目前承擔得起這麼大的開銷嗎?”

“讓懷大伴說吧。”

朱祐樘顯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或者說,他也是被挑撥的那個。

隨即他便把問題拋給了侍立一旁的懷恩。

懷恩介紹道:“張先生,是這樣的,治河開銷,以及人力物力等基本上都是地方所出,這件事能給地方上帶來巨大的利益,想來會獲得官民的一致支持。”

張巒苦笑了一下,繼續問道:“地方上對於治河,真有這麼大的決心?”

“岳父,你這話是何意?”

朱祐樘不無詫異地問道,“看來你對此事有所瞭解,可以說來聽聽嗎?你見多識廣,聽取一下你的意見,或許可以彌補我在這方面的不足。”

“啊?”

張巒一時有些尷尬。

他心想,還好先前李孜省,還有吾兒延齡,已跟我提過治河之事,正反兩方面都有所闡述,算是提前給我打了小抄。

不然今天我來面聖,驟然聽到這個問題,啥都回答不了,那不丟人現眼嗎?

張巒定了定心神,朗聲道:“陛下,臣只是有一些淺見。”

“說吧。”

朱祐樘急切道,“先前懷大伴也說了一些。”

張巒謙虛道:“臣可不敢與懷公公這樣見識廣博的人相比。臣的想法是……這黃河治災,往往都具備一定滯後性。”

“何爲滯後?”

朱祐樘好奇地問道。

“就是說……得發生規模很大的水災後,才能讓朝廷和地方官民,下定決心做那改造之事……”

張巒娓娓道來,“這幾年雖然黃河沿岸一直都有災害發生,但遠沒到讓地方上承擔不起的地步,所以要重修黃河河道,只怕從朝廷到地方,能得到的響應寥寥。”

朱祐樘皺眉:“岳父這話跟懷大伴說的倒有幾分相似。”

“是嗎?”

張巒心中慶幸不已。

還好還好,能把我跟懷恩這種人看齊,這已充分體現出我的價值了啊。

再看懷恩。

果然懷恩看過來的目光,變得慎重了許多。

這就說明,人家開始尊重我了。

終於可以擡起頭,揚眉吐氣。

朱祐樘續道:“可是我始終想不明白,既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爲什麼非要等大災後再去治理呢?非要死傷遍地,災民無數,從上到下才能堅定治河的決心嗎?”

張巒道:“恐怕只能如此。畢竟黃河治災跟旁的地方不同,黃河以春汛爲主,到了夏天多雨時節,反倒是南北的江河更容易鬧水患,而此時黃河水患……卻不常見。”

懷恩趕緊附和:“誠如張先生所言,春災治理,與農忙重合,會給地方上帶來諸多不便。”

朱祐樘點了點頭,像是明白了什麼,又問:“請問岳父,黃河改道的難點在哪裡?”

懷恩笑看張巒,那小眼神好似在說:來吧,又到你表現的時候了。

張巒這下更有底氣了,直接用“眼神殺”回懟,好似在說,你瞧不起誰呢?

你要是出門帶小抄,也不會膽怯啊!

這就得說我張某人運氣好,身邊有懂行的人,隨便胡謅幾句都能應付得了場面事。

張巒正色道:“陛下,以臣所見,黃河改道最重要的並非是需要耗費的巨大人力物力,反而是河道選址問題。”

“嗯。”

朱祐樘點頭,“你繼續說。”

“可是呢,沒有經歷過大災,黃河沒有自行選擇入海的途徑,想自行挖掘一條河道,這並非一件易事。自古黃河改道通常都是發生在大規模決堤後,由其自由選擇流向,再以其流向來規劃河道。”

張巒從容回道。

朱祐樘道:“要是河道規劃得不好,的確會出現問題,就算把黃河水引過去,也未必會很通暢,很可能幾年後……又會因爲地勢等問題,導致河道泥沙重新淤塞,再次出現水患,是這意思吧?”

張巒笑道:“陛下英明。”

朱祐樘點了點頭:“看來應該先派人去地方上勘察,以尋找最佳的河道選址方案。接下來呢?”

“如果選好了河道地址,就要動工了。”

張巒道,“江淮之地,冬天也是會上凍的,挖掘河道只能趁着入秋前,或是開春後……但因爲開春後馬上就會面臨大災的考驗,時間非常緊迫,想趕在來年春汛前完成……這……”

朱祐樘趕緊道:“沒有那麼急,只要未來幾年能修好,都是可以的。”

第24章 親力親爲第748章 產業佈局第26章 誰的背景?第523章 一脈相承第402章 善良的陰謀家335.第335章 當局者迷248.第248章 撞槍口上第487章 你我都有個好前途第464章 手眼通天第745章 爭論第420章 小家雀356.第356章 深藏不露?第475章 “父慈子孝”第661章 貪官最知奸詐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第645章 又使壞第574章 出手102.第102章 金鉤獨釣(求訂閱)第1章 歡迎收藏334.第334章 不着四六的託孤之臣243.第243章 讀者第696章 學問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766章 開礦237.第237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49章 兩個臭皮匠第467章 爭論第591章 欺行霸市第662章 有奶便是娘第743章 互相揭發第684章 子唱父隨第687章 病中驚坐起(求保底月票)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474章 狐狸窩175.第175章 招募第702章 公與私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392.第392章 恨父不成鋼163.第163章 該來的總會來(求票)93.第93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無以爲報第491章 我害了他第559章 泄露了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第215章 找着縫就鑽(求訂閱)第683章 報喜90.第90章 孝子376.第376章 善良姑姑 孝順侄子148.第148章 嘚瑟(求月票)第631章 翁婿一心第465章 保他平安落地第709章 賓主待遇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567章 另一個家(求月票)第56章 暗通款曲第633章 張大木偶第709章 賓主待遇第439章 讓功第48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67章 反向助攻第184章 投石問路(求月票)108.第108章 雞犬升天(求訂閱)第611章 宦海浮沉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643章 除夕夜第416章 你好我好大家好182.第182章 今非昔比169.第169章 小諸葛(求票)第11章 應選太子妃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708章 先斬後奏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第714章 有大病第496章 老夫要弄死你223.第223章 睿智第639章 自家人第759章 不甘人下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第444章 第一次朝議(求月票!)240.第240章 信譽度357.第357章 下猛藥(求月票)第67章 反向助攻第483章 范蠡救子第585章 厚顏無恥之人第537章 紙上談兵350.第350章 在宮裡運作第204章 狗膽包天(求月票)282.第282章 不一樣的戲本283.第283章 看戲第47章 街知巷聞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90.第90章 孝子第631章 翁婿一心第601章 宅心仁厚360.第360章 錦衣衛千戶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702章 公與私第539章 心態
第24章 親力親爲第748章 產業佈局第26章 誰的背景?第523章 一脈相承第402章 善良的陰謀家335.第335章 當局者迷248.第248章 撞槍口上第487章 你我都有個好前途第464章 手眼通天第745章 爭論第420章 小家雀356.第356章 深藏不露?第475章 “父慈子孝”第661章 貪官最知奸詐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第645章 又使壞第574章 出手102.第102章 金鉤獨釣(求訂閱)第1章 歡迎收藏334.第334章 不着四六的託孤之臣243.第243章 讀者第696章 學問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766章 開礦237.第237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649章 兩個臭皮匠第467章 爭論第591章 欺行霸市第662章 有奶便是娘第743章 互相揭發第684章 子唱父隨第687章 病中驚坐起(求保底月票)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474章 狐狸窩175.第175章 招募第702章 公與私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392.第392章 恨父不成鋼163.第163章 該來的總會來(求票)93.第93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無以爲報第491章 我害了他第559章 泄露了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第215章 找着縫就鑽(求訂閱)第683章 報喜90.第90章 孝子376.第376章 善良姑姑 孝順侄子148.第148章 嘚瑟(求月票)第631章 翁婿一心第465章 保他平安落地第709章 賓主待遇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567章 另一個家(求月票)第56章 暗通款曲第633章 張大木偶第709章 賓主待遇第439章 讓功第48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67章 反向助攻第184章 投石問路(求月票)108.第108章 雞犬升天(求訂閱)第611章 宦海浮沉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643章 除夕夜第416章 你好我好大家好182.第182章 今非昔比169.第169章 小諸葛(求票)第11章 應選太子妃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708章 先斬後奏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第714章 有大病第496章 老夫要弄死你223.第223章 睿智第639章 自家人第759章 不甘人下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第444章 第一次朝議(求月票!)240.第240章 信譽度357.第357章 下猛藥(求月票)第67章 反向助攻第483章 范蠡救子第585章 厚顏無恥之人第537章 紙上談兵350.第350章 在宮裡運作第204章 狗膽包天(求月票)282.第282章 不一樣的戲本283.第283章 看戲第47章 街知巷聞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90.第90章 孝子第631章 翁婿一心第601章 宅心仁厚360.第360章 錦衣衛千戶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702章 公與私第539章 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