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不甘人下

懷恩看着劉吉一行遠去,心中多少有些感慨,怔怔出神。

直到聽到腳步聲傳來,驀然醒轉,才發現有人正往這邊行來。

定睛一看,來的並不是朝臣,而是張延齡。

“見過懷公公。”

張延齡仍舊是那副和善的笑容,帶着孩提般的天真無邪,表現得彬彬有禮,恭敬地向懷恩致意。

懷恩起身相迎。

這次禮數上,明顯要比剛纔更爲正式和隆重。

懷恩請張延齡落座,卻發現大冷天的連個坐墊都沒了,臨時也找不到。

張延齡不以爲忤,一屁股坐到了石椅上。

懷恩含笑問道:“二公子,老朽即將遠去,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張延齡點頭道:“在下正是替家父而來,他重病在身,不良於行,不能親自出城來爲您送別,便特地讓我來。

“除了之前的藥方外,家父還給您準備了些成藥,希望您路上用得着。”

“好,多謝。”

懷恩接過裝藥的袋子,心裡多少有些彆扭。

之前張延齡曾給張巒分析過,如果懷恩要拿自己這條命來栽贓陷害,說是張巒把先皇給治死的,那給懷恩藥之舉就等於是落人口實。

給了懷恩扭轉幹坤的機會。

但眼下張家父子倆,就好像不知懷恩有可能會用採用這種極端的手段一般,明明可以視而不見,坐等懷恩去死,還特地趕來送藥。

張延齡問道:“懷公公,藥的用量、用法都寫下來了,和成藥一起都放在袋子裡。後續您要是搞忘了,還可以來信問詢。這些不算是什麼治病的良藥,只希望對您的病體有所幫助。”

以張延齡目前臉上蘊含的開朗笑容,分明是在告訴懷恩,就算我們知道你可能會有一些歪心思,也渾不在意。

一切都隨你的便。

懷恩點了點頭,隨即把裝藥的袋子交給了守候在一旁的家人。

此時他神色似乎開朗了許多,擡頭看了看天色,又問了之前他曾問過劉吉的問題:“二公子,今日天氣不太好,你看京師那邊,比之前更爲陰暗了還是說更晴朗了?這雨幾時會下呢?”

張延齡坐的地方,背對着京城,必須得回頭看才能確定北方天空的情況,但他卻連頭都沒回,便笑着道:“天氣這麼冷,爲何不會是下一場雪呢?”

懷恩道:“問題是如今早已開春了啊。”

張延齡聳聳肩,道:“是啊,冬去春來,都希望下一場雨,能給田地裡的作物帶來一些幫助,但或許剛過冬的麥子更需要的是一場雪呢?未必是春雨才能帶來豐收,雪有些時候同樣可以達成此目的,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呵呵。”

懷恩聽了不由笑出聲來。

張延齡拱手道:“晚輩失言了,望您老不要見怪。”

“二公子,你實在是太客氣了。”

懷恩態度更顯溫和,笑着道,“一直想問你,此番黃河河工事,李孜省能提供給朝廷的銀子,或許只有二三十萬兩,相比於治河的整體支出,簡直是杯水車薪。到底有何辦法,能不讓朝廷出一文一毫,就能完成黃河改道呢?”

“無他,賺銀子補貼爾!”

張延齡回道,“其實我賺錢的計劃有很多,今年皇宮的紡織廠會擴建,不但要在京師之地織布,還會往南京發展批工坊,順帶湖廣、四川等地,也會適當增加一些織機,都是以皇家的名義開設的紡織廠。”

懷恩問道:“爲何不能是民間商賈來開設呢?”

張延齡笑道:“紡織機這東西,技術纔是核心,最好剛開始這段時間,領先於這個時代的器械不要流落於民間。藏富於國固然不好,不過眼下這時候,讓宮裡邊多賺些銀子,朝廷花銷上會更方便快捷些,畢竟陛下可是個節儉,且不顧私利之人,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嘛!”

“嗯。”

懷恩認真想了想,頷首認可。

這要換作成化朝時,皇宮裡突然靠織布賺回這麼多銀子,朱見深非得大花特花,去搞各種鋪張浪費的東西不可,絕對一兩銀子都不會用在朝廷正事上。

但眼下朱祐樘當家,情況就不一樣了。

要是以朝廷爲主導織布,任用各級官員管理,所得銀子名義上進了府庫,但不知有多少會流落到私人腰包中。

就算進了朝廷府庫,皇帝推行一些政策,也無法隨意調配這些額外賺取的銀子,甚至放到府庫裡,回頭莫名其妙少了或沒了。

但要是由大公無私的皇帝親自來掌控這部分錢財的話,那就會帶來極大的便利,給皇帝施政提供最大的幫助。

張延齡道:“再之後就是開礦了。西山的煤礦開採已見初步成效,現在不但徽州商賈要承包,就連晉商也想參與其中,因爲這次開礦乃是朝廷主持,任何人都有資格參與,也就意味着……全看開出的價錢高低,並無派系之見。”

“很好。”

懷恩點頭嘉許,道,“不厚此薄彼,方能成就大事。”

張延齡問道:“那懷公公您還有什麼顧慮嗎?您去到中原地區,千萬不要太過辛勞,您這病,得養……”

“沒事。”

懷恩笑着說,“養病歸養病,但平常我還是要去河堤上走走看看,領略下地方上的風土人情,就算當場死掉,也不失爲一種落葉歸根……”

張延齡讚歎:“懷公公心胸真是豁達,乃人傑也!”

懷恩並沒有被張延齡的吹捧所惑,直接問道:“二公子,老朽想問問你……以後你要入朝當官嗎?”

“當不當都無所謂吧。”

張延齡不假思索地道,“身爲大明外戚,與國同休,我其實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思,跟家父一樣,都只希望姐姐好,姐夫好,再就是大明好。以後年老了能富貴平安,安心養老,如此是否有在朝廷當官的經歷,有那麼重要嗎?”

懷恩笑道:“你們張家人,都是世外高人的風範。”

就差說,你們一家都是修道的嗎?

這話,聽起來是很灑脫,但就不知是不是惺惺作態。

張延齡道:“我們一家人,只知道知天意、順天命,不強求也絕不被人欺負。”

……

……

張延齡離開後,懷恩仍舊坐在亭子裡,遲遲沒有起身上馬車。

“老爺。”

一名長相憨厚老實,看起來比懷恩年歲小不了幾歲,身體頗爲健壯的老者,出現在了懷恩身旁。

懷恩面色冷峻:“此子絕非池中之物,或不甘人下。你拿着我的手信,守在京城,若有事,定要立即與我聯絡,並可以找到我這些年來苦心栽培的人幫你。”

老者不解地問道:“老爺,先前他說,並無爭名逐利之心,還說什麼安心養老,難道只是裝腔作勢,麻痹世人?”

“不知。”

懷恩微微搖頭,“換作一般人,哪怕是城府極深的經年老儒,我也能從他的舉止中窺探出端倪來,卻在此子身上,我看不出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老者問道:“他是有意掩藏?”

“說不上來。”

懷恩繼續搖頭,“若真如其所言,無心爭名逐利,只管與他父親一樣,守着外戚的身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將來必定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安樂過一生,如此難道不好嗎?爲何非要執迷不悟,每每遇到事情都衝在前面,不辭辛苦?”

老者道:“照老爺所說,那他就是有野心。”

“也不對。”

懷恩顯得很疑惑,竟然難得地伸出手撓了撓頭,皺眉道,“他必定是爲達成某種目的而做事,像他這樣,把辛苦賺來的錢,毫無保留地交給朝廷,甚至從不偏私,到底圖的是什麼呢?偶爾的饋贈,可說是親情感念下的行爲,那不計代價的贈與,怎麼都說不過去。”

老者點頭道:“是啊,世上絕無如此慷慨大度之人。何況他還深謀遠慮……或是爲將來起勢而圖謀。”

懷恩道:“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地方。他眼下不求功利,或是因爲朝中各方勢力打壓的結果,令其父子無法進取,但要是等將來朝中有名望的老臣一個個都作古,而他的父親又貴爲當朝首輔,他自己也位列朝班時,還能像今日這樣謙遜有禮嗎?”

老者問道:“那就是說,還是要防備他?”

“不知道,參不透……以我這一生觀人的經驗,竟會在此子上出現這麼大的疏漏,我實在是不明所以。”

懷恩自己也顯得很糾結,“這世上之人,怎會在小小年歲就有如此見地?更能爲張氏一門籌謀未來?行事還能做到如此老辣?僅僅以天賦異稟來形容,怕是難以自圓其說。”

老者道:“莫非他背後有高人指點?”懷恩嘆道:“這纔是最可怕的地方……他背後除了他父親外,再無旁人。而張來瞻雖也有裝糊塗的本事,但在他面前,可說是微不足道。”

老者驚訝地問道:“您是說,他父親的造詣,還不如他?”

“嗯。”

懷恩重重地點了點頭,道,“對於這一點,我是絕對不會看錯的。張氏一門從一開始到現在,再到將來,主導家業和前程的一定是此子。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只能說,或是上天眷顧,給了張家一門如此妖孽,能讓其無師自通。否則……”

老者謹慎地問道:“那老爺,此子能留嗎?”

“他是陛下的至親,乃皇后最信賴之人,咱身爲奴僕,能做什麼?”

懷恩感慨地道,“陛下還需這小子來穩定朝綱,更何況,到現在,他非但未有危害大明之舉,還一直爲大明做事。”

老者這次沉默了。

顯然他能理解懷恩的心態。

這是在防止張家父子未來禍亂朝綱,想提前下手,解決隱患。

但又明白,人家父子倆是皇帝的岳父和小舅子,自打入朝以來,一直都在爲振興大明而努力,一直不計代價幫助朱祐樘夫妻倆,甚至從他們父子身上找不到任何劣跡。

懷恩道:“我怕的是他們父子結黨營私,更要時刻防備吏部侍郎徐瓊等人利用此父子在朝朋黨成患。剩下的……你多留心吧。”

老者問道:“那位李道長,不是已經離京了嗎?”

“是啊,如果張氏父子有心結黨,危害朝堂,爲什麼要把李孜省支走呢?但也得防備,李孜省畢竟在朝中屬於少壯派,若是再有治黃河之功,未來躋身朝堂,掌朝廷機杼,也並非不可能。

“總之……張家一門,於朝廷未來數年甚至是幾十年,左右朝綱,影響大局之勢,已無可阻擋。”

……

……

張家別院。

張巒仍處於養病的狀態,而在張延齡抵達時,他已經躲在院子裡兩天不出門了。

“倒是稀奇。”

張延齡驚訝地問道,“爹啊,怎麼沒禁足你,你自己反倒檢點起來了?”

父子倆坐下來,張巒指着院子裡的幾個花盆,道:“以後爲父得養一點特別的愛好,今年多種一些花草,這樣可以修身養性。”

“……”

張延齡聽了一陣無語。

心說,你個花和尚改吃素了?

信你個大頭鬼!

張巒警告道:“你小子也少往外面跑,聽說你去見了懷恩?那老東西,對咱父子倆從來都沒好臉色,我們幫他回朝,又給他治病,卻好像個養不熟的白眼狼似的,總是給咱父子找麻煩,如今還讓他順利退場,真是便宜他了。”

張延齡拿起桌子上的點心,往嘴裡塞了一口,胡亂嚼了幾下嚥下肚,又拿起茶杯猛灌茶水。

張巒問道:“早晨沒吃飯?”

“沒有。”

張延齡回道,“最近很忙,通宵達旦的,回去後我準備大睡一場……晚上做事更加清靜,腦子也更靈光些。”

“嘿,什麼德性。”

張巒罵罵咧咧。

張延齡道:“爹,你怎知我去見過懷恩?”

張巒道:“剛纔覃吉來過,是他說的,現在他還沒有正式接掌司禮監,你說人家一個未來的內相,能不時刻盯着咱家,盯着即將離京的懷恩?”

“哦。”

張延齡點頭道,“你說覃吉講的就行了,不用跟我解釋那麼多。”

“爲父怕你聽不明白,但其實就是爲父整日沒事就只會琢磨這些,屬於瞎操心。”張巒應了一句,隨即打招呼,“你慢點兒吃。”

張延齡問道:“他來,不會只爲了跟你說這個吧?”

“還能說什麼?無非是讓我帶人去查太倉,查通州倉,那裡弊政可多了,積弊下來能往前倒伸五十年,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他都能跟我講出來,但我問他現如今誰是戶部裡的蛀蟲,讓我直接找個方向去查,他卻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來。”

張巒提到這個就來氣。

顯然是在爲覃吉的推諉而感覺無語。

張延齡卻不以爲然地道:“陛下把查案的重任交給你,不就是讓你出主意去調查誰的嗎?你非得爲難覃吉作甚?像他那種老好人,估計已經在想致仕後如何養花弄草,或是找個孫子帶帶了。”

“你跟老子逗悶子呢?”

張巒白了兒子一眼,問道,“他個老閹貨會有孫子?”

張延齡笑道:“你以爲人家就不會過繼個子嗣到家裡繼承香火?有時候當太監的,更在意自己的後嗣,對過繼來的孩子,比對自己生的都要親。”

張巒道:“也是,要是爲父沒你倆兒子,也要過繼個來承襲家業。別瞪我,生個蘿蔔都比生你強!”

“呵呵。”

張延齡此時深刻認識到了華夏父母的打壓貶低式教育有多無恥。

我都讓你老來富貴,讓你獲得如此大的成功與榮耀,讓你在大明成爲權臣,你還好意思說這話?你自己不覺得心虛嗎?

張巒問道:“那到底是該從誰查起?爲父想了半天,目前戶部內,尚書和那位左侍郎,顯然是不能動的。下面的人都是聽命行事,查人家……有點兒於理不合。

“爲父的想法是,要不要跟當初查孫仁一樣,直接找幾個已經告老還鄉,即將入土的老傢伙,揪出來好好查查?”

“爹,聽你這意思,非得從人開始查,不能從事情本身嗎?”

張延齡笑着問道。

張巒皺眉道:“從人從事都行,可爲父爲何覺得,你小子是在幸災樂禍呢?不打算幫忙是嗎?爲父可是跟你姐夫說了,我不成,全都得靠你。”

張延齡道:“查案這種事,我提供一下調查方向得了,具體做事還是得你頂上。”

“咋的,得罪人的事,非得爲父來?你小子就躲在後面,好處照單全收,危險一個不沾,是這意思不?”

張巒瞬間又來了脾氣。

“切!”

張延齡臉色不善,這時候的他又累又乏,懶得跟張巒爭。

張巒此時有些慫,無奈道:“好大兒,你快給爲父出個主意。爲父也想做出點兒成績來,話說到現在,我都不敢回翰林院去,就怕被人戳脊梁骨,說佔着茅坑不拉屎。你想我一個堂堂閣臣,卻從未踏足過內閣值房,沒有去跟同僚溝通過,甚至都沒有接受他們私下的宴請……難道我不想受人尊重嗎?”

張延齡道:“讓你查案,你就能擁有尊嚴?還是說,你就是不想幹活,找個理由,把事情推給我?單純就是爲了自己躲在後面享清福?”

“咳咳。”

張巒面子有些掛不住。

因爲他內心那點兒小九九,似乎被小兒子看得清清楚楚。

本來張巒就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對於功名利祿不甚看重,臉皮也厚,被人瞧不起,還能當個樂天派。

至於當閣臣坐班,更是不願。

而在做事上,他也是能推盡推,倒也不是說無恥到非得去搶奪勝利果實,甚至他都可以把功勞推給兒子……

說白了,除了好吃懶做且好色之外,張巒身上別的毛病真心不多,最大的優點就是講義氣,嘴上沒個把門的,但關鍵時候真能往上頂,有點兒俠義風範。

張延齡道:“爹,在這案子上,其實廠衛之間已生出隔閡。牟斌想以自己的方式來查案,之前已讓覃雲來找過我,我做了指點,所以往後不管是覃吉還是李榮來,你大可敷衍了事。

“尤其是覃吉,你對他的意見根本就不用太在意,因爲他跟你一樣,遇到事情都喜歡推諉,老喜歡給別人找事幹!”

386.第386章 風馬牛不相及(求月票)307.第307章 士紳領袖第643章 除夕夜第523章 一脈相承第404章 關鍵時當忠臣第443章 一身狗皮(求月票)第39章 見賢思齊第679章 重壓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第209章 渾然天成第425章 露餡(求月票)第216章 投資與回報(求訂閱)142.第142章 榮歸393.第393章 站一邊(求月票)第43章 無中生有第756章 張閣老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13章 狡獪第697章 審時度勢第52章 上一課?第647章 畫餅143.第143章 沒過門的姐夫93.第93章 萬事俱備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708章 先斬後奏84.第84章 看走眼354.第354章 名不虛傳171.第171章 融資(求月票)第599章 萬全之策第39章 見賢思齊第527章 人選第693章 老老交替371.第371章 憑本事做事第59章 鴻雁傳書第61章 有擔當第575章 給他臉了135.第135章 喜欲狂(求月票)第532章 好人壞人第714章 有大病358.第358章 死馬當活馬醫328.第328章 身在局中第520章 悔不當初第481章 交託234.第234章 拷問第667章 誘敵128.第128章 下本第555章 文壇需要名聲第48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161.第161章 揣摩上意(求月票)265.第265章 趁勢而爲(求票)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第612章 大人不計小人過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第46章 添一把火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4章 鐵公雞第66章 通信第623章 禮教大事第725章 聽個響第534章 不着調230.第230章 誰挖的坑?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201章 未雨綢繆(求訂閱)86.第86章 收買拉攏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第509章 通情達理(求月票)第700章 打着旗號唱反調第625章 一舉兩得第769章 抵押第771章 頂樑柱第756章 張閣老第43章 無中生有第430章 不能帶壞風氣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183.第18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求票)第469章 金屋藏嬌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第42章 投機取巧第721章 攻擊點292.第292章 聖意難違338.第338章 悲面虎第549章 別浮上來第583章 都不乾淨第632章 不保守225.第225章 立個人設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741章 活久見181.第181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求票)第40章 禮下於人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259.第259章 黑鍋誰來背?(求月票)第659章 時也命也139.第139章 看詞識女人(四更求票)154.第154章 無理取鬧(求月票)334.第334章 不着四六的託孤之臣
386.第386章 風馬牛不相及(求月票)307.第307章 士紳領袖第643章 除夕夜第523章 一脈相承第404章 關鍵時當忠臣第443章 一身狗皮(求月票)第39章 見賢思齊第679章 重壓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第209章 渾然天成第425章 露餡(求月票)第216章 投資與回報(求訂閱)142.第142章 榮歸393.第393章 站一邊(求月票)第43章 無中生有第756章 張閣老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13章 狡獪第697章 審時度勢第52章 上一課?第647章 畫餅143.第143章 沒過門的姐夫93.第93章 萬事俱備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708章 先斬後奏84.第84章 看走眼354.第354章 名不虛傳171.第171章 融資(求月票)第599章 萬全之策第39章 見賢思齊第527章 人選第693章 老老交替371.第371章 憑本事做事第59章 鴻雁傳書第61章 有擔當第575章 給他臉了135.第135章 喜欲狂(求月票)第532章 好人壞人第714章 有大病358.第358章 死馬當活馬醫328.第328章 身在局中第520章 悔不當初第481章 交託234.第234章 拷問第667章 誘敵128.第128章 下本第555章 文壇需要名聲第48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161.第161章 揣摩上意(求月票)265.第265章 趁勢而爲(求票)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第612章 大人不計小人過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第46章 添一把火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4章 鐵公雞第66章 通信第623章 禮教大事第725章 聽個響第534章 不着調230.第230章 誰挖的坑?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201章 未雨綢繆(求訂閱)86.第86章 收買拉攏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第509章 通情達理(求月票)第700章 打着旗號唱反調第625章 一舉兩得第769章 抵押第771章 頂樑柱第756章 張閣老第43章 無中生有第430章 不能帶壞風氣第502章 不着調也是資本(拜年啦)183.第18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求票)第469章 金屋藏嬌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第42章 投機取巧第721章 攻擊點292.第292章 聖意難違338.第338章 悲面虎第549章 別浮上來第583章 都不乾淨第632章 不保守225.第225章 立個人設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第741章 活久見181.第181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求票)第40章 禮下於人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259.第259章 黑鍋誰來背?(求月票)第659章 時也命也139.第139章 看詞識女人(四更求票)154.第154章 無理取鬧(求月票)334.第334章 不着四六的託孤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