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殺人 贈詩,江南事畢(大杯)

第139章 殺人 贈詩,江南事畢(大杯)

蘇州城,周家。

一家四口圍坐在桌前,周陸氏給齊政夾了一塊肉,關心地問道:“這些天給堅兒補課,沒累着吧?”

齊政笑着道:“義母不關心一下堅哥兒的學業?”

周陸氏無奈地看了周堅一眼,“若是他學問長進迅速,他已經忙不迭地顯擺起來了,哪兒還用得着我問。”

周堅聞言,把頭埋得更低了,只顧默默扒飯。

齊政略作沉吟,開口道:“義父、義母,我有個想法。”

周元禮和周陸氏齊齊側目看來,齊政道:“我在想,要不我帶堅哥兒一起入京?”

周堅猛地擡頭,看向齊政。

周元禮也面露疑惑。

齊政解釋道:“當初衛王殿下招募了一幫在三大書院招生文會上表現出衆的寒門士子,打算帶其中優秀的去往京城,設法送入國子監。我在想,堅哥兒或許也能一起進去。進了國子監,只要順利結業,那就可以直接參加會試,應該是個不錯的路子。”

周元禮和周陸氏對視一眼,沉默片刻,周元禮開口道:“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齊政啊,堅兒的學問我們心裡也有數,國子監的門檻,他夠不到,你若徇私,不僅有違本心善念,或許還會招致衛王殿下的不快。”

他頓了頓,十分嚴肅而認真地道:“堅兒自有他的緣法,你切莫爲了他而因小失大。”

周陸氏也附和道:“我也是這個想法,齊政,順其自然就好,你已經幫我們很多了。”

齊政心頭感動,微笑道:“義父提醒得是。國子監能不能進咱們兩說,的確也不能壞了公平,但是中京的書院也不少,名師大儒也比蘇州更多,堅哥兒若是入京,我相信,會比在蘇州更好。”

他補充道:“其實還有個原因就是,我看程夫子的教學,或許是太艱澀了些,堅哥兒實在是有些適應不了,不如跟着我,我若拜得名師,也可助他一助。”

周元禮和周陸氏夫婦二人再度對視一眼,周陸氏這次事關重大也不將丈夫推到臺前了,直接問道:“齊政,你認真的?”

齊政嗯了一聲,“在這大梁朝,若想有個好前程,科舉永遠是第一選擇,堅哥兒也沒有從軍的潛質,我也要在科舉之路上奮鬥一番,順帶着,能幫一手自然是要幫的。”

他盡力製造出順手而爲,舉手之勞的感覺,以減輕周家人的心頭負擔。

周堅聽着,眼前一亮,若是真的跟着政哥兒進了京,豈不是意味着從此脫離了嚴母的掌控,天高任鳥飛了?

想到這兒,他登時忍不住一陣激動。

周陸氏想了想,“齊政,此事重大,我要與你義父商議一番,纔好決斷。”

齊政嗯了一聲,“這是應該的,自當深思熟慮纔好。”

等吃過了飯,齊政和周堅拜別二人,走向小院,周堅忍不住悄悄豎起大拇指,“政哥兒,夠意思!到時候青樓我請客!”

齊政看着他的笑容,忽然開始懷疑起自己能不能在中京管得住這個沒什麼特色卻又特別色的好兄弟。

齊政在小院裡,沒等到周家夫婦的決定,反倒是先等來了衛王的信使。

面對齊政,這位衛王身邊貼身護衛之一沒有絲毫倨傲,十分老實且恭敬地轉述道:“齊公子,去各地巡視的隊伍,今日已經陸續返回,殿下請您明日下午,到府上商議一番。”

齊政點頭應下,不多時,周家夫婦也做出了決定。

事實上,除開會給齊政添麻煩之外,周堅跟着衛王去中京幾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反正事已至此,周家和衛王的關係已經是人所共知,衛王真要倒臺也決計躲不過清算,不如加深一番關係。

夫婦二人對齊政好一番感謝,齊政又交待了些後續在蘇州和江南地界上的發展方向和注意,周宅便跟着蘇州城一起睡了下去。

翌日下午,衛王府的車駕來到周家,將齊政接到了衛王府邸。

衛王所在的房間中,此刻人還不少,七八名跟着巡視隊伍去往江南各地的寒門士子也列坐其中。

瞧見齊政的身影,衛王笑着起身,“齊政,快來,品評一番大家交上來的成果。”

見衛王如此態度,又聽得他這般言語,出去歷練一番的一幫士子對視一眼,眼中都有些幾分不服。

齊政的文才他們見識過,的確比他們厲害,這個他們是絕對服氣的。

但如今的他們,在見識了這麼多的事情之後,自覺也是脫胎換骨了。

他們纔不相信,在具體的實務之上,齊政能有遠超他們的能耐。

齊政笑着坐下,從衛王手裡接過一本本冊子。

他先打開第一本,掃了一眼,“這是走的浙江湖、嘉、杭一線,內容還是頗爲翔實的,已經沒有什麼之乎者也的空談了,殿下的用心,還是得到了回報的。”

衛王點了點頭,正要說話,下方一個年輕人便直接開口道:“齊公子,殿下既讓你點評,在下也想聽聽你有什麼真知灼見?”

衛王和齊政皆是一愣,沒想到會有人跳出來說這種話。

衛王旋即反應過來,在齊政替他出謀劃策辦下大事的時候,這幫年輕人都在程府閉門造車,着實不知道齊政的本事。

想到這兒衛王正打算呵斥,齊政卻朝他搖了搖頭,然後對那年輕人揚了揚手中的冊子,“所以這本是你寫的?”

年輕人傲然點頭,顯然對自己的作品很是滿意。

齊政看向衛王,“殿下,方纔的話,在下乃是客套居多,只是方向對了,但若論及實際,此文乏善可陳,頂多雞肋而已。”

衛王挑眉,配合着齊政的言語,驚訝道:“哦?”

齊政看着勃然欲怒的年輕人,“不服?那我便與你說說。”

他隨手翻開,“就拿你寫杭州這一段而言,手工之業興盛,這是你的原話,然後呢?”

年輕人一愣,“什麼然後?”

“手工之業,凡百十種,具體興盛的是哪一種興盛?其興盛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是家家戶戶皆從事此業,還是各方相關行商皆匯聚於此互通有無,還是天下此業大師皆生於此技術冠絕天下?是官營手工業興盛,還是私營手工業興盛?若是私營,大致每一戶是何等規模?有多少生產工具?其產出的成果是以何種方式分銷往何方?盈利幾何?”

那年輕人登時面色一變,其餘幾個也都默默低下了頭。

“又如這句,杭州之地,依託運河,人煙稠密,商貿繁盛。然後又沒了,你這句話放在蘇州頭上難道就不成立嗎?商貿繁盛,主要經營的貨物是什麼?可曾走上碼頭親自調研詢問?人煙稠密,是本地土著居多還是周邊人口及各地商賈居多?雙方所佔人口總數各有幾成?這當中又有多少是商賈?”

“再比如這一句,各地均有物產,聲名著於當地,皆匯聚於杭。物產具體是什麼呢?據我所知,江南各地的市鎮專業化程度頗高,藥材集散地、棉布加工地、生絲出產地等等,這些具體的內容,你的這篇文章之中又可有列舉?”

“你這上面,看似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堆,也自以爲言之有物,但實則跟着隊伍走了一遭,所得到的東西,找一個熟知江南的人便能張口說出,那你實地調研的優勢又體現在哪兒?”

一個個問題,問得那年輕人目瞪口呆,囁嚅半晌,嘴硬道:“這這.窮究這些有何意義?”

“有何意義?”

齊政冷哼一聲,“倘若你若今後身爲一地父母官,對轄區之情況,也是瞭解得這般馬虎嗎?不懂當地之實務,你如何知道你執掌一地該如何施政,能利用哪些情況而事半功倍,又將損害哪些方面的利益,面臨來自哪些方面的阻攔?”

“又如殿下,若要坐鎮中京,瞭解一地之實情,或是做什麼決策,派你們下去體察民情,難不成就靠着你所呈上來這幾個囫圇的字,便能知曉了?”

“至不濟,譬如經商,我欲在杭州做一門生意,現在派你去杭州實地調研一番,你回來就給我交個這個,你認爲我能從中決斷出什麼來?”

被當着衛王的面,這一通訓斥,那年輕人的臉上汗水登時滲出,低頭羞愧難言。

其餘幾個則是在心頭暗自慶幸,多虧了齊政第一本沒拿自己的。

但以齊政如今在衛王麾下的地位,真的跟這幾個人一般見識,那纔是掉份的事情。

所以,在將對方駁斥得啞口無言之後,齊政的聲音一緩,嘆了口氣,溫聲道:“年輕的時候,誰不是心高氣傲,這很正常,但是,同樣也要正視自身,如此方能進步。”

“殿下讓你們跟着隊伍,前去觀摩,看看民生疾苦,看看各地實情,是對你們寄予了厚望的。是希望你們能夠脫胎換骨,成爲能爲天下百姓做實事的幹臣,而非只懂之乎者也的酸腐之儒。從這個角度而言,至少你這本冊子,是合格的。”

年輕人擡頭看着齊政,眼中露出幾分感激。

“我方纔說那些,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也算是個人淺見,對與不對,衛王殿下定奪,聽與不聽,就看諸位自己的心思。”

說完,他看向衛王,欠了欠身,“殿下,在下的養氣功夫還是不夠,胡言亂語了幾句,還望殿下見諒。”

衛王看向齊政的目光之中,充滿了欣慰,這樣本事出衆,卻偏偏還不跋扈,事事還都將他擡得很高的夥伴,真讓他,歡喜!

“誒,這話就言重了,你說得很對啊!”

衛王也跟着做戲,看向這幾人,“本王納賢,從不看出身家境,但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有自強之志,同時還能有謙虛之心。此番去往各地,你們的表現本王都已經從領隊之人口中得知,雖然覺悟之時間有早晚,但都能主動接觸實務,不再空談虛念,本王很開心。”

“但是,你們只是稍有微不足道的成就,便驕傲自滿,自覺出衆,聽不進意見,本王很不高興!”

隨着衛王語氣一重,這幾人連忙跪下,“吾等知錯,請殿下責罰!”

“責罰就不必了,爾等記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尤其是到了中京,更是藏龍臥虎,容不得你們妄自尊大!虛心向學,步步爲營,終有一日,爾等也有經世濟民,光宗耀祖之時!”

放下一句狠話,敲打到位,衛王便放緩語氣,“都起來吧。”

衆人都默默起身,但從面色上看,先前那股桀驁和自滿的勁兒都悄然沒了。

不多時,蘇州知府高遠志和蘇州同知蔣琰也聯袂而至。

當衛王將這些人寫的東西交給二人看看,二人看過之後,都給予了不低的評價。

高遠志更是以自身經歷頷首讚許道:“殿下此舉甚妙,讀書人皓首窮經,不通實務,若能先開拓眼界,知曉地方實情,對今後行事乃至入朝爲官,都有大用。我看這些年輕人,其見識已不輸一些尋常地方官了。”

沒曾想,說完這話,這幫年輕人沒有一個面露自矜之色。

這更讓高遠志再度讚歎,“殿下這是尋了數位璞玉啊,就這不驕不躁,謙虛從容的心境,未來的成就便不會低了。”

這番話,更讓這幾位年輕人羞愧難言,紛紛低頭不語。

衛王和齊政對視一眼,哈哈一笑,“那就借高大人吉言了。”

此番到任蘇州,衛王幫了高遠志這麼大的忙,高遠志便也投桃報李道:“在下的老師在中京頗有文名,這些年輕人這般優秀,下官願給老師手書一封,舉薦他們到國子監求學,日後堪爲殿下之臂膀,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衛王一喜,看着衆人,“還不謝謝高大人?”

到了晚上,一道身影悄悄進了滄浪園。

而後衛王和齊政也趕了過去,見到了一身黑衣的汪直。

汪直朝着二人一拜,然後將自己前期勘察和打入敵人內部的情況說了,進展還是很順利的。

“殿下,齊公子,此番小人是打着招募手下的名頭出來的,小人以爲,時機合適了。”

衛王看向齊政,齊政微微點頭,衛王便開口道:“那好,就按照原計劃,將你聯絡好的人都帶走吧。”

汪直雙手抱拳,“多謝殿下。”

“汪直。”

齊政忽然叫住了他,在他錯愕的目光中,將一張紙條遞給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完記得毀掉。”

汪直雙手接過,轉身大步出了房間。 當天夜裡,有近百名流民軍和十名禁軍,悄悄隨着汪直消失在了夜色中。

天色將明,汪直坐在船上,遙望着前方的島嶼,拿出了齊政交給他的紙條。

上面就寫了四句話。

【萬衆一心兮,羣山可撼。】

【唯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汪直深吸一口氣,又將這四句話反覆看了幾遍,然後將紙條放進口中吞下,望向前方的目光在悄然間愈發堅定。

“上島!”

隨着巡視隊伍的返回,整個巡撫江南的事情也終於緩緩落下來了帷幕。

衛王吩咐衆人短暫休息一日,開始着手收拾着行囊。

衛王自己則和凌嶽一起,參加高遠志組織的踐行宴。

宴會自然定在了滄浪園中,看着這些士紳們眼中那由衷的喜色,衛王和凌嶽對視一眼,相視一笑。

對手越是這般,便越是說明他們的作爲是有成效的。

齊政也沒閒着,趁着這一日,先去程府跟程碩喝了一頓酒,帶着周堅向他告了別。

程碩對於周堅的離去原本想說一句今後在外面惹了禍,別把爲師供出來,但想想還是算了。

只不過看着齊政,心頭多少帶着幾分歉疚。

老夫無能啊,沒幫你把握住那個天大的好機緣啊!

於是,程碩愧疚之下,沒用多久就把自己灌醉了,看得齊政一愣一愣的,這麼傷心的嗎?

離開程府,讓周堅先回去收拾行囊,齊政又去了滄浪園。

“待你十年期滿,我在中京等你。”

齊政入座就先撂下這麼一句話,聽得沈千鍾一愣,“這話不該是你我秉燭夜談,你最後離開的時候說嗎?”

齊政平靜地看了他一眼,“你那酒量,撐得到那會兒嗎?”

“咳咳.”沈千鍾尬笑兩聲,生硬地轉過話題,“楊進要跟着你們進京,你們打算怎麼辦?”

齊政笑了笑,“你覺得呢?”

“所有人都篤定你們不敢殺他,但我覺得你一定會殺了他。”

蘇州織造局中,董世也在囑咐着楊進,“回京一路之上,你最好老實點,可別被衛王抓住什麼把柄。”

老子哪兒還有把柄給衛王抓

楊進輕哼了一聲,“既然衛王先前都不敢殺我,難不成後面還敢?他若要爭儲,敢得罪老祖宗?你就放一百個心吧!”

看着楊進不以爲然的樣子,知曉更多事情的董世心頭生出幾分不詳的預感。

但楊進又不是他爹,他言盡於此,也懶得多說。

翌日的閶門碼頭,人頭攢動,比起當初迎接高遠志到任,聲勢更爲浩大。

正當衆人話別之際,城中忽然一道黑煙,沖天而起。

很快,便有巡城士卒來報,“殿下,府臺大人,是城中魯家的魯夫人,自從魯博昌死後,她愈發苛刻,打罵下人,今日終有奴僕不堪忍受,點了魯家,拉着她一起赴身火海。我等已經在盡力救援,火勢暫時可控。”

聽見這話,站在碼頭上的齊政暗歎一聲,回想起了那個魯夫人前來選人的午後。

因果報應,循環不爽,一飲一啄,皆有定數啊!

聽聞火勢可控,衆人也鬆了口氣。

一番話別自不用多說,衛王率先登船。

正當楊進登船之時,忽然舢板被跟隨其後的護衛踩得一晃,楊進竟然一個沒站穩,失足落入了水中。

一幫護衛登時像是被嚇傻了一樣,愣愣地看着在水裡撲騰的楊進。

衛王冷聲道:“還傻站着做甚,還不速速救人!”

這時候,護衛們才如夢方醒,跳下河去救援。

結果田七一個着急,直接落在了楊進身上,一腳將他踹進了深水裡。

等他們七手八腳地在水裡撲騰半天終於把楊進救起,這位曾經在蘇州呼風喚雨的織造太監已經沒了呼吸。

“我等無能,請殿下責罰!”

董世瞧見這一幕,喉頭滾動,只感覺腿肚子都在打顫。

高遠志也倒吸一口涼氣,這可是陛下身邊大太監童瑞的乾兒子啊,就這麼殺了?

在整個碼頭的一片死寂中,衛王平靜地嘆了口氣,“將楊公公就近安葬在蘇州吧,此事本王回京,自會向父皇稟報,如何定奪,稍後再說。”

說完,凌嶽便直接吩咐道:“起錨!”

在船上,衛王、凌嶽、齊政,並肩而立,看着漸漸變小的蘇州城,回想起這如夢似幻的兩個多月,對視一眼,齊齊一笑。

碼頭上,一衆蘇州士紳,齊齊鬆了口氣。

瘟神終於走了。

蘇州的天,江南的天,終於又要晴朗起來了。

船隊一路前行,兩日之後,便抵達了鎮江。

碼頭上,早早便站着一羣人,朝着船上招手。

爲首的紅臉老頭兒,身着二品官袍,赫然正是原地起復的現南京巡撫陸十安。

他身處南京,最好的自然是順江而下,在鎮江等候送別。

衛王等人也早接到了陸十安的書信,知曉此事,船隊有序地在碼頭靠岸。

當船隊停穩,衛王等人走下,陸十安連忙迎了上去,“殿下。”

衛王也立刻快步上前,扶着他的手,“陸大人,遠來相送,小王受之有愧啊!”

“殿下巡撫江南,功成而還,江南風氣爲之一振,下官於公於私,都該相送啊!”

二人寒暄兩句,陸十安便提議道:“殿下,這旁邊便是有天下第一樓之稱的鎮江北固樓,咱們登山一觀,可好?”

衛王自無不可,他也有心真個收服這位志趣相投的封疆大吏,於是,護衛開道,衛王、凌嶽、齊政、陸十安,再加上一個周堅,五人一起登上了北固山。

站在北固樓中,眼前是大江奔涌,對岸遙望着淮上,很難讓人不生出幾分豪情。

衛王轉頭看着陸十安,“陸大人,赴任已近兩月,感覺如何?”

陸十安嘆了口氣,“江南之地,積弊重重,雖有殿下以超絕之志,暫時逆轉局勢,但陛下之志,你我之願,在整個江南勢力之前,確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

衛王點頭,“既然如此,便當徐徐圖之,心急之下,反倒容易釀成大禍。”

陸十安嗯了一聲,“殿下說得不錯,便如當年,劉宋莽撞北伐,最終卻失掉了整個兩淮,北魏之軍隊肆虐於國土,生民哀嚎,自此南北攻守之勢逆轉,自當引以爲戒。”

“更何況,如今天下,亦有北淵虎視,若是一個不穩,更有可能讓異族鐵蹄踏入神州,重演當年禍事。”

但旋即他又嘆了口氣,“只可惜,老夫如今這年紀,恐怕也只能再守幾年,難有存進了。殿下若是有心,還當早作打算纔是。”

衛王神情凝重,正要點頭,一旁的齊政卻微微一笑,搶先道:“陸大人,還記得咱們當初去往揚州之時,你曾與晚輩說起當初您初出茅廬之時,便是在隔岸的揚州,鎮壓暴亂,如今雖已一晃四十餘年,但正所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姜太公在您這個時候,纔剛剛出山呢,何故做此喟嘆?”

衛王一聽,這才猛地反應過來,陸十安哪兒是在說自己年邁,而是在提醒衛王,你若想倚仗於我,便要想到我的年事已高,朝廷會有人以此攻擊我,你得早作打算應對。

自己一個沒注意,差點釀成笑話。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齊政,而後鄭重地對陸十安道:“齊政說得不錯,魏武有言,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陸大人正當年紀,又熟知江南事,正是執掌江南的最佳人選,本王自會傾力支持。”

陸十安見衛王聽懂了他的話,便也嚴肅答應,“請殿下放心,下官自當竭力!”

衆人又說了幾句,便轉身下了山。

回到船上,陸十安正待目送着衛王的船隊遠去,但沒曾想,齊政又匆匆從船上下來,將一張紙交給了陸十安。

“早先一直說送您一首詩詞,此去不知何日再見,便在此兌現了吧!”

陸十安一驚復一喜,連忙接過。

“好了,陸大人,咱們中京再見!”

“好!,再見!”

船錨收起,風帆張開,衛王一行,帶着圓滿,離開了江南。

望着船隊漸遠,陸十安忙不迭地打開了手中的紙張,只看了第一句,便悄然呼吸一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贈陸巡撫】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第一卷完)

(本章完)

第58章 王與王佐,山林初見第33章 小人之心,陰詭之計第87章 正式開戰(求訂閱)第170章 決斷,求見第155章 姜猛薦才,三王鼎立第302章 竇士衡,我!第233章 楚王之心,玉石俱焚第77章 不當人子!(第四更)第318章 楚王聞訊定策,凌嶽神嘴顯靈(二合第127章 最後的收割(三合一大杯)第221章 第一關,這題也太難了第273章 三家隱憂,白衣入局第46章 對上了,都對上了第251章 幕僚 老婦 鐵案第2章 書童與任務第187章 威遠侯第121章 說到做到,大仇得報第272章 紅袖添香,一竅不通第92章 這開了光的嘴啊第219章 齊兄,這邊請!第256章 身份定論,三足不復第15章 既然掉馬,那就秀一把第46章 對上了,都對上了第302章 竇士衡,我!第116章 蓋上棺材的第一步第122章 把江南的天,翻過來!第181章 君子不黨?第39章 當堂洗冤第316章 大局開幕,驚變之始(一)今日更新稍晚第306章 論罪清算第307章 捷報震京師,老龍再落子(二合一)第259章 下一盤好大的棋第310章 莫先生通敵,齊公子獻計第100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123章 什麼叫天才?這就叫天才!第268章 齊政:你做不到,不代表我不行第174章 影帝與內鬼第6章 一舉成功第280章 喬三震驚,巡撫上車!第77章 不當人子!(第四更)第47章 求見與交易第305章 見龍頭,舌戰羣賊(二合一)第152章 入京,十里相迎第205章 八方纔俊匯中京第57章 大儒薦才第161章 找到他了!第136章 治亂之辯,主動攀談第86章 反設伏第13章 拮据與慷慨第212章 你要跟我比作詩?第318章 楚王聞訊定策,凌嶽神嘴顯靈(二合第280章 喬三震驚,巡撫上車!第210章 黎思源:我的道心也碎了第126章 你們對齊公子的厲害一無所知第53章 吃人的時代第181章 君子不黨?第167章 這不巧了嘛第201章 擊鼓鳴冤,雙王齊動第33章 小人之心,陰詭之計第27章 邀請第110章 價格崩盤第306章 論罪清算第178章 天德帝的期許第67章 求見第265章 何等逆天的口號第231章 青筠剖心,威遠罪現第149章 人皇與文宗第49章 縱論古今,殊途同歸第269章 來聊聊你通敵的事情第185章 文宗的關門弟子?第99章 號召力驚人的齊政第292章 看我這手棄暗投明!第27章 邀請第294章 石起千層浪,龍頭議援兵(二合一)第120章 殺瘋!大勝!全勝!第136章 治亂之辯,主動攀談第254章 當衆審問,驚雷炸響第248章 帝王之心,謀局深遠第168章 一魚兩吃第199章 單槍匹馬借荊州第286章 一戰定雙寨第108章 咬鉤第240章 徹底倒臺,崢嶸漸露今日更新稍晚第107章 下餌第51章 沈家!第264章 軍入三晉,人逢三傻第94章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第277章 白衣秀士:某願爲先鋒第319章 南北各謀局(二合一,中杯)第272章 紅袖添香,一竅不通第185章 文宗的關門弟子?第298章 是誰導演這場戲?第102章 驚天賭局第12章 天道酬勤第137章 更替之思,人民萬歲第74章 問對無情(第一更)第71章 螳螂 黃雀與巨蟒第72章 身份洗白,馬甲又掉
第58章 王與王佐,山林初見第33章 小人之心,陰詭之計第87章 正式開戰(求訂閱)第170章 決斷,求見第155章 姜猛薦才,三王鼎立第302章 竇士衡,我!第233章 楚王之心,玉石俱焚第77章 不當人子!(第四更)第318章 楚王聞訊定策,凌嶽神嘴顯靈(二合第127章 最後的收割(三合一大杯)第221章 第一關,這題也太難了第273章 三家隱憂,白衣入局第46章 對上了,都對上了第251章 幕僚 老婦 鐵案第2章 書童與任務第187章 威遠侯第121章 說到做到,大仇得報第272章 紅袖添香,一竅不通第92章 這開了光的嘴啊第219章 齊兄,這邊請!第256章 身份定論,三足不復第15章 既然掉馬,那就秀一把第46章 對上了,都對上了第302章 竇士衡,我!第116章 蓋上棺材的第一步第122章 把江南的天,翻過來!第181章 君子不黨?第39章 當堂洗冤第316章 大局開幕,驚變之始(一)今日更新稍晚第306章 論罪清算第307章 捷報震京師,老龍再落子(二合一)第259章 下一盤好大的棋第310章 莫先生通敵,齊公子獻計第100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123章 什麼叫天才?這就叫天才!第268章 齊政:你做不到,不代表我不行第174章 影帝與內鬼第6章 一舉成功第280章 喬三震驚,巡撫上車!第77章 不當人子!(第四更)第47章 求見與交易第305章 見龍頭,舌戰羣賊(二合一)第152章 入京,十里相迎第205章 八方纔俊匯中京第57章 大儒薦才第161章 找到他了!第136章 治亂之辯,主動攀談第86章 反設伏第13章 拮据與慷慨第212章 你要跟我比作詩?第318章 楚王聞訊定策,凌嶽神嘴顯靈(二合第280章 喬三震驚,巡撫上車!第210章 黎思源:我的道心也碎了第126章 你們對齊公子的厲害一無所知第53章 吃人的時代第181章 君子不黨?第167章 這不巧了嘛第201章 擊鼓鳴冤,雙王齊動第33章 小人之心,陰詭之計第27章 邀請第110章 價格崩盤第306章 論罪清算第178章 天德帝的期許第67章 求見第265章 何等逆天的口號第231章 青筠剖心,威遠罪現第149章 人皇與文宗第49章 縱論古今,殊途同歸第269章 來聊聊你通敵的事情第185章 文宗的關門弟子?第99章 號召力驚人的齊政第292章 看我這手棄暗投明!第27章 邀請第294章 石起千層浪,龍頭議援兵(二合一)第120章 殺瘋!大勝!全勝!第136章 治亂之辯,主動攀談第254章 當衆審問,驚雷炸響第248章 帝王之心,謀局深遠第168章 一魚兩吃第199章 單槍匹馬借荊州第286章 一戰定雙寨第108章 咬鉤第240章 徹底倒臺,崢嶸漸露今日更新稍晚第107章 下餌第51章 沈家!第264章 軍入三晉,人逢三傻第94章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第277章 白衣秀士:某願爲先鋒第319章 南北各謀局(二合一,中杯)第272章 紅袖添香,一竅不通第185章 文宗的關門弟子?第298章 是誰導演這場戲?第102章 驚天賭局第12章 天道酬勤第137章 更替之思,人民萬歲第74章 問對無情(第一更)第71章 螳螂 黃雀與巨蟒第72章 身份洗白,馬甲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