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老太師教女,天德帝問難
當盧先生走入房間,楚王看向他,嘴角含笑,帶着幾分欣慰和滿意,“辛苦了。”
瞧見這一幕,盧先生沒有任何得意,反倒是心裡暗暗叫苦,不敢有絲毫怠慢地立刻欠身開口,“殿下,在下有負所託,請殿下責罰。”
楚王嘴角的笑容緩緩凝固,目光幽幽地看着他。
盧先生低着頭,將情況一五一十說了。
當聽見齊政人都已經走了,卻憑藉一首詞逆轉局面,讓黎思源的所有努力和鋪墊,都化作齊政聲望的階梯時,楚王的目光變得幽深冷厲了起來。
他並不那麼在乎黎思源能不能起來,他真正需要的是齊政不能起來。
但這一切,都沒有實現。
黎思源在享受了短暫的成功與榮耀之後,跌落神壇。
而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齊政卻通過青雲臺這個現成的舞臺,一躍飛昇。
他前往周山的路,不僅沒有斷絕,反而更平坦開闊了。
這樣的結果,顯得他所有的謀劃,就像一個天大的笑話。
楚王平靜地揮了揮手,“我知道了。”
盧先生欠了欠身,退出了房門。
他並不知道楚王到底有沒有生氣,但是在那之後,他再也沒見過楚王手中那個魯班鎖。
如今的大梁朝,已經有好事者開始傳起了一個說法:
大梁三老:文宗、太師、軍神。
一在文壇、一在朝堂、一在軍伍,都擁有着無與倫比的聲望和能量,就彷彿是壓艙石,定海針一般的存在。
雖然文宗是剛成的,軍神是早就歸隱的,但太師卻是實打實挑不出毛病的文官魁首。
當然,這個名頭,已經致仕的老太師是完全不認的。
什麼文官魁首,你把政事堂首相放哪兒了?
而且咱們都是朝廷的臣子,又不是山寨聚義,哪兒來什麼魁首?
老夫不過是在陛下的隆恩之下,幹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如今致仕安享晚年,哪稱得上什麼文官魁首?
帶着這樣的態度,朝會他是不去的;
門生故舊他是不聯繫的;
私下聚會他是不參加的;
閉門謝客的他,將自己在朝堂和天下的位置擺得很正。
甚至兩個兒子這些年,也一直外放地方,各自帶着兒媳婦在大梁各地兜兜轉轉,慢慢熬資歷,他也沒給皇帝或者曾經的故舊遞句話讓他的兒子們返回中京當個京官,只是將一個孫子、一個孫女留在身邊親自撫育着。
也正是這般高風亮節,讓老太師在人心之中的聲望愈發高了,有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味。
天德帝也因此,對這位識時務的老太師,禮敬有加,並未有過什麼針對,讓太師府裡,能夠容下一番歲月靜好。
這歲月靜好,具現在此刻,就是炭爐裡安靜燒着的紅羅炭,是那張看上去便質地柔軟而暖和的狐裘,是躺在躺椅上,半睡半醒日復日的老人,更是此刻帶着青春的活力微笑來到身旁的姑娘。
奢華、溫暖、悠閒、傳承,是一個老人晚年難得的幸福。
或許不夠完美,但人生從來都是小滿勝萬全。
聽見動靜,老太師緩緩睜開眼,笑看着在身邊乖巧坐下的寶貝孫女,習慣地伸手揉了揉她的腦袋,“怎麼樣?熱鬧還好看嗎?”
辛九穗笑着道:“好看極了!”
說着,她便開口跟爺爺說起了今日發生在青雲臺的事情。
在有意給爺爺的生活添些樂趣的心思下,她說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讓老太師都聽得微微頷首。
沒想到說完之後,辛九穗卻突然撒嬌佯怒道:“哎呀,下次不跟你說了,沒勁。”
老太師哈哈一笑,“怎麼?就因爲爺爺沒配合着你驚訝嗎?”
“對啊!”辛九穗晃了晃手指,“那可是黎思源啊,號稱北地第一才子,七步成詩,全場讚頌,那場面真的很厲害呢,結果全給齊政做了嫁衣。而且齊政的詩作得多好啊,那威遠侯家的老二還想跟齊政履行賭約,結果聽完齊政的詩作人都傻了。這麼好玩的事情,跟你說了你一點反應都沒有,哼!”
老太師再笑了笑,輕輕拍了拍孫女的手背,“你喜歡詩詞,爺爺給你背一首詩吧。”
說着,他便輕輕吟誦起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本就只是跟爺爺撒嬌的辛九穗安靜地聽着,漸漸癡了。 “怎麼樣啊?”
老太師笑着問道。
辛九穗自幼便跟着老太師學習,眼界自是不凡,聞言認真道:“這真稱得上是傳世佳作了,爺爺,這是你哪個老友還是門人寫給你的?”
在她看來,最後這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若應在自己爺爺身上是完全說得通的。
老太師搖了搖頭,看着她,“這是有人在鎮江北固亭,送給新任南京巡撫陸十安的詩作。作詩之人,便是你口中這個齊政。”
辛九穗瞪大了眼睛,美眸之中,寫滿了驚愕。
既震驚於齊政的才華再次突破了她的想象,也震驚於齊政風格的多變。
在她的印象裡,詩人都是有自己風格的,或者說有擅長的,婉約也好,豪放也罷,通常一個人或許會寫各種各樣的詩,但擅長的,能流傳的佳作風格大多都是其中一類。
但齊政一首鷓鴣天,一首永遇樂,詞句風格完全迥異,偏偏水平又是如出一轍的高。
老太師輕聲道:“你很聰明,看事情看問題都很厲害,但是,在很多時候,情報纔是最關鍵的。爺爺就是提前知道了這個小子的本事,纔不會覺得驚訝。”
他看着自己的寶貝孫女,“那你想想,爺爺都知道,會不會有別人知道?然後你再細細琢磨一遍,今天這事情真的就是那麼簡單嗎?”
辛九穗凝眉一想,忽然面色一變,“爺爺,你的意思是說,有人今日在給齊政故意設局?”
老太師卻並沒有回答,“這不是考試。自己想,把你的答案,留在心裡就好。”
辛九穗小嘴一癟,“你就不怕把孫女教得太聰明,嫁不出去了嗎?”
老太師白眉一挑,面露調侃,“哦?我的小九穗長大了啊,已經就想嫁人了?”
辛九穗也不害羞,大大方方地道:“遇見如意郎君,那就嫁,遇不到那就一輩子陪着爺爺。”
老太師沉默了一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說起來也該出去走走了,要不過些日子,爺爺帶你一起去周山吧。”
辛九穗眼前一亮,“真的嗎?”
老太師笑了笑,“當然,爺爺什麼時候騙過你,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正說着,管家在門口輕輕敲響了房門,“老爺,定國公府方纔命人送來一個禮盒。”
老太師挑眉,向來從容的神色中竟然有了幾分激動,“拿來。”
辛九穗面露好奇,老太師接過盒子,笑着道:“三國演義第二部,哈哈,等了這麼久,終於是來了。”
辛九穗眨了眨眼睛,“中京城怕是又要熱鬧一陣了。”
老太師忽然問道:“你說這三國演義的作者和齊政,誰的文采更好?”
辛九穗皺着眉頭,“這三國作者怕都是老頭子了吧?這怎麼好比。”
“聽說也是一個年輕人。”
辛九穗面露詫異,沒想到能寫出這種書的會是一個年輕人,她想了想,“那他們都挺厲害的,不過孫女覺得,還是牡丹亭的作者文采更好。”
老太師若有深意地看了看她,開懷大笑了起來。
與此同時,天德帝也在御書房中,翻看着定國公昨夜便送進宮來的三國演義第二冊。
不多時,百騎司統領隋楓入宮,在彙報各種情況之餘,將青雲臺前發生的事情彙報了上來。
天德帝聞言,頭也不擡,淡淡道:“你怎麼看?”
隋楓開口,“此事頗爲蹊蹺,威遠侯次子針對齊政可以理解,但以黎思源來打賭,顯然不合常理,而且現場還看到了楚王殿下的幕僚盧曲水。”
見天德帝沒說話,隋楓接着道:“但是,齊政居然會接下這個賭局,同樣頗爲不合理,以他的情況,沒道理應下這般荒謬的行爲,得失利弊完全不划算。”
天德帝繼續翻書,“你有引導過中京府衙的方向嗎?”
隋楓自然知道威遠侯的事情,連忙道:“陛下未曾吩咐,微臣絕不敢擅動。”
天德帝翻書的動作停住,擡起頭,看着隋楓,“你說楊修和諸葛亮,同樣是聰明絕頂,爲何下場截然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