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

李東陽和王華都有文人的傲骨,對張氏兄弟原本就看不過眼,這會兒張氏兄弟主動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只是禮節性地迴應,根本就不想多搭理二人。

張鶴齡早就習慣朝中文臣的冷眼,他的氣量也稍大,不會太過介意,但張延齡卻是小心眼兒,非常在意朝臣對他的冷遇,心中已經開始琢磨怎麼對付這兩個不識相的老傢伙。

以張氏兄弟年過而立的年歲,去跟兩個五六十歲的頂級文臣較量,有些不自量力。在李東陽看來,若非二人有皇帝的寵信,光是之前張氏兄弟二人做出的那些欺男霸女、搶奪民財、魚肉百姓的事情,就足夠讓二人死幾回了。

這樣爲非作歹品性低劣的國舅,以李東陽的清高,根本不屑於刻意拉攏。

不多時,劉大夏和張懋等人也進宮來,最後出現的是吏部尚書馬文升和內閣輔政大學士謝遷。

來人不是很多,五軍都督府有幾位,剩下的就是對李東陽和王華來說非常熟悉的幾名朝官,不是閣老就是尚書。

至於劉健,遲遲未到,顯然以其年邁的身體,需要折騰很久才能過來。

好在一干大臣都不着急,有人沒來,此人還是首輔,等一等還是有其必要。

蕭敬進去請示朱祐樘,似乎弘治皇帝並不介意劉健未至,安排蕭敬出來召衆大臣進內覲見。

蕭敬出來後很客氣,絲毫沒有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架子,行禮道:“諸位大人,陛下在裡面恭候多時了,請進!”

衆大臣面面相覷。

劉健不在,沒人願意當首進去,退讓一番後張懋先行一步,隨後跟着的是李東陽和馬文升,再其次是謝遷、劉大夏和張氏兄弟,然後是涉及到湖廣、廣西、貴州軍務的右軍和前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最後纔是王華和另外一人。

此人五十來歲,算不得年輕,王華覺得有些面熟,似乎在哪兒見過,但一時間卻想不起來。王華自己原本到這裡來就不合規矩,便未多問。

大臣們一起進到乾清宮正殿,因爲已是上燈時分,殿內所有的燭臺都已點燃,但燈光依然稍顯昏暗。

一干大臣站着等候,沒過多久,朱祐樘在蕭敬和朱厚照的攙扶下進來,衆大臣這才知道原來太子也會出席這次召見。

“參見陛下!”大明朝君臣相見,除了重大場合外,並不需要行跪禮,衆大臣只是拱手俯身行禮。

朱祐樘坐下,朱厚照和蕭敬分立兩邊,朱祐樘咳嗽兩聲,道:“衆位卿家,請免禮平身!”

“謝陛下!”

衆大臣平身,但還是要乖乖滴低下頭,不能與朱祐樘平視。

朱祐樘環視一下在場之人,見到王華和另外一名大臣沒覺得有多驚訝,問了旁邊的蕭敬一句:“劉少傅幾時能過來?”

蕭敬遲疑一下,回道:“陛下,已經派人去催了,應該很快就會到!”

朱祐樘“嗯”了一聲,點頭道:“那不必拘泥於形式,專程等候……這裡有西北和西南發生的一些情況需要跟衆卿家商討一番,因涉及具體軍務,朕不打算在朝議上提出,諸位有何意見,只管說出來便是!”

在場文臣武將都感覺事情不小。

除了內閣和兵部知道沈溪在湖廣南部取得大捷外,英國公張懋等人直接從家裡出來,壓根兒什麼情況都不清楚,因爲是皇帝傳見,到了乾清宮門口他們也未多問,現在才說是涉及軍務,以爲是西北韃靼人捲土重來。

李東陽側目打量站在謝遷身後那人,他跟王華不同,認得此人,正是之前由謝遷舉薦轉道西北爲陝西巡撫、負責馬政的楊一清。

楊一清回朝,李東陽沒得到任何風聲,所以他很好奇楊一清是因爲什麼回來,他再打量劉大夏,他知道劉大夏在西北時,跟楊一清屬於上下級關係,楊一清回京,即便不需要請示內閣,但兵部那邊絕對會知曉。

這也就意味着,兵部未對楊一清回朝的事務提前跟內閣打招呼。

李東陽暗想:“陛下談及西北軍務,那就跟韃靼人,或者地方軍務有關,或許要涉及西北三邊總督人選,目前西北情況複雜,兵部影響力獨大,劉大夏跟馬文升,應該藉機培植了不少黨羽!”

張懋出列問道:“陛下,可是西北和西南亂事起?”

朱祐樘身體虛弱,不能長篇大論,於是一擺手,示意蕭敬解釋給在場的衆大臣聽。蕭敬站出來道:

“老公爺,是這樣的,西南之地,湖廣、江西兩省總督沈溪沈大人,剛剛在寶慶府城邵陽取得一場大捷。沈大人率四千兵馬迎戰四千異族叛軍,以微弱傷亡將叛軍全殲。這會兒沈大人已領兵南下,往淪陷多日的武岡州進發,多半接下來幾天會有新戰果傳來……”

張懋看了謝遷一眼,笑呵呵道:“微臣這裡先恭賀陛下,我大明又多了一名有勇有謀的帥才,沈溪幾次領兵,都取得輝煌戰果,想來隨着年紀增長,他的兵法造詣會越來越深,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這話有點偏向性,李東陽瞥了張懋一眼,沒說什麼,心裡卻不舒服。

但謝遷、劉大夏、馬文升等人聽了卻很受用,到底沈溪是他們一手提拔起來的,現在沈溪取得成績,是在給他們臉上增光。

至於一些不相干之人,諸如張氏兄弟或者王華、楊一清,則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張延齡心裡甚至在想:“沈溪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運,爲什麼每次大捷的好事都攤在他身上?”

朱祐樘滿意地笑着點頭,似乎贊同張懋的觀點,道:“沈卿家在治軍上頗有造詣,朕看好他……”

張鶴齡補了一句:“這也是陛下知人善用!”

這句恭維話,讓朱祐樘非常高興,就在皇帝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情時,李東陽出來潑冷水了:

“陛下,臣剛得知,桂林府周邊縣城皆爲叛軍所佔,此時叛軍已過萬,隨時會圍攻桂林府城,不知陛下準備派何人領兵前往平叛?”

正在說沈溪領軍大捷的問題,突然轉到了桂林府告急,這讓皇帝臉上的笑容迅速淡了下去。

朱厚照一直站在龍椅旁傾聽君臣召對,這會兒他有些不滿,他可是個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正要懟李東陽幾句,張懋卻沒給他說話的機會,出列道:“李大學士所言極是,陛下當早些對廣西地方叛亂,做出安排……”

說到這裡,張懋臉色略顯尷尬,他本以爲今天說的都是喜事,沒料到桂林府居然遇到這麼大的事情,而兵部未提前跟五軍都督府打招呼,這情報他絲毫不知,如此一來,倒好像他是那種報喜不報憂之人。

***********

ps:第三更到,天子求訂閱和月票鼓勵!

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一二〇五章 末日來臨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一三二七章 水到渠成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
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一二〇五章 末日來臨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八五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一三二七章 水到渠成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一一七章 太子的鋒芒(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五三一章 衙內二世祖(第一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