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

沈溪於五月十一出兵。

全軍加上後勤輜重人員,不過一萬六千人,真正能上陣殺敵的兵馬數量大概在一萬左右。

沈溪從來對兵馬數量都沒有硬性要求,他認爲一支熱兵器部隊,在確保後勤的情況下,有一萬人足矣,在通訊不發達的情況下,再多就難以做到如臂指使。至於大同防務,在沈溪率軍離城時已被地方兵馬接管。

當崔巖、劉寵等人上到城頭上眺望沈溪領兵往北方而去時,臉上露出一副“終於解脫了”的表情。

尤其是崔巖,確定沈溪不會回來後,長長地舒了口氣,整個人輕鬆許多。

劉寵道:“崔大人,沈大人離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咱們現在是否應該加強守備,提防韃靼人來襲?”

崔巖冷冷地瞥了劉寵一眼:“這不廢話嗎?這種事還需要請示本官?身爲大同總兵官,該做什麼你應該早就清楚了……這裡我提醒你一句,到下午時姓沈的就會領兵出塞,即日起鎮羌堡、拒牆堡、拒門堡、助馬堡等四堡關門緊閉,就算姓沈的自草原兵敗歸來,也休想踏入外關一步。”

劉寵想了下,又問道:“若沈大人凱旋歸來呢?”

“放屁!”

崔巖破口大罵,“他有那福份嗎?這次他自不量力帶兵深入草原,簡直不知死活……以前在大明境內打了幾次勝仗,便忘乎所以,以爲草原也是他能撒野的地方……從現在開始,從大同發往他軍中的消息一律延後五天,讓他得瑟去……”

“崔大人,這樣做可……不合規矩啊。”劉寵大驚失色。

崔巖道:“本官說的話就是規矩,如果姓沈的不滿意,儘管讓他來找本官算賬……這些天被他鬧得寢食難安,本官得先回去好好睡一覺,等韃子犯邊的時候再跟稟告,否則就算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要打擾本官清靜!”

崔巖不耐煩地走下城頭,劉寵本想跟崔巖商議一下換防中發現的問題,但一看對方的架勢,便緘口不言。

……

……

當天下午,沈溪出兵的消息傳到宣府,迅速散播開來,沒多久督撫衙門和中軍那邊都知道了。

張苑剛批閱完自京城送來的幾份奏疏,對於黃河災情,他做出的批示仍舊是派王守仁去治理水患,賑濟災民,而且還羅織不少王守仁任宣大總督期間的過錯,準備下一次面聖時啓奏。

張苑得知沈溪如期出兵,首先想到的便是把消息壓下來,當即叫來臧賢,讓他把前來報訊的信使看好了,不允許其靠近行宮一步。

臧賢爲難地道:“張公公,沈大人出兵的事情鬧得很大,這個消息就算想隱瞞也瞞不住,現在地方督撫衙門和中軍所屬官員均已知曉,但凡有人透露消息給陛下,到時候免不了要問責……爲何張公公不主動跟陛下彙報,進而掌握主動權呢?”

張苑怒道:“你分明是想害咱家!咱家剛剛纔向陛下保證沒有篡改姓沈的奏疏,這會兒就去彙報情況不對,姓沈的已領兵出征……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臧賢搖頭苦笑:“問題是事前誰也沒料到消息傳播得這麼快,範圍這麼廣,不但督撫衙門知道,中軍上上下下也都知道了,相信過不了多久整個宣府的人都會知道。”

張苑氣惱道:“這還用得着你來說,一定是總督衙門和軍方聯手做的,他們想把事情鬧大,這樣陛下就會懷疑咱家。”

“事情發展到現在,張公公只需說自己不知情便可。”

臧賢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向張苑建議,“或許陛下會懷疑有人篡改了沈尚書的奏疏,但絕對不會想到是張公公您所爲,因爲但凡出問題都會是公公背鍋,如此明顯的栽贓陷害之計,以陛下的聰明會想不出來?但若張公公繼續隱瞞不報的話,陛下恐怕就會鎖定目標了……”

張苑臉色陰沉,開始猶豫是否對朱厚照說明情況,但最後還是一擺手:“若咱家去說,等於是打自己的臉,反正也沒人敢在陛下跟前說三道四……咱家先靜觀其變,不用着急。”

……

……

令張苑想不到的是,朱厚照已從小擰子口中得知沈溪出兵的消息。

小擰子聽到風聲後第一時間就告知朱厚照,這次他沒有避諱,覺得這是個向張苑落井下石的好機會。

張苑不是說自己沒篡改過沈尚書的奏疏嗎?現在沈尚書的確是五月十一出兵,足以證明當初奏疏上定下的出兵日期就是今天,而你草擬給大同的御旨中沒有列明時間,分明是心中有鬼!

朱厚照有些漫不經心,不時捂嘴打呵欠。

此時麗妃陪伴在側,小擰子越說越有信心。

聽完稟報,朱厚照皺眉道:“小擰子,你怎麼知道沈尚書今天出兵?清晨發生的事情,到現在只過去大半天,從大同鎮到宣府,消息傳遞速度有那麼快嗎?”

小擰子有些詫異,他沒想到朱厚照的視角居然如此奇葩,不去追究責任人,反倒懷疑他送來的消息的準確性,當即解釋道:“回陛下,這件事外面已傳得沸沸揚揚,奴婢聽到後覺得事關重大,特地來告知陛下。”

朱厚照冷笑不已:“這件事很明顯,那面那些人聽說胡卿家、王卿家參劾張公公,必然選擇站邊,今天剛好是五月十一,城裡就開始瞎傳消息,然後以訛傳訛,僅此而已!”

小擰子急了:“陛下,奴婢沒有撒謊啊。”

“朕沒說你撒謊,只是覺得你道聽途說,這消息不可信,除非大同方面把沈先生出兵的詳細情況奏稟上來,朕纔會採納!”朱厚照一副堅決站張苑的邊,就算真的被矇在鼓裡也在所不惜的模樣。

小擰子暗忖:“就算大同來了奏疏,也一定會被司禮監扣下,張苑那老賊會把這種奏疏拿來呈獻陛下?”

小擰子急了:“陛下是否要派人詳細調查一下情況?就怕有人刻意阻撓沈大人的奏疏傳達……”

“放肆!”

朱厚照目光如電,厲聲喝道,“小擰子,朕覺得你忠勉勤快,纔沒有降罪於你,如果下次你還拿這種違背基本常識的東西欺瞞朕,別怪朕對你不客氣!”

小擰子打了個寒顫,因爲此時朱厚照表情太過猙獰,似乎要擇人而噬,他只能噤聲。

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小擰子告退離開,等人走後,朱厚照還衝着麗妃抱怨:“這些奴才,朕實在是疏於管教,一個個老想內鬥,要是其中哪一個得朕器重崛起,其他人看不順眼就開始猛掐,當初劉瑾在時也是這樣,現在張苑當了司禮監掌印,依然掐個不停!”

麗妃笑道:“陛下,這樣不是挺好的嗎?正因爲奴才間掐個不停,纔可以保證他們相互制衡,無法結成一黨欺瞞陛下……這也是陛下您手段高明,駕馭起下人來纔會如此圓潤自如。”

朱厚照嘿嘿笑道:“也不能說朕手段高明,從太祖開始便用這些方式方法管理家奴,朕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罷了,他們到底是朕的人,如果跟外臣有矛盾,朕自會爲他們撐腰,但若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就只能內部解決,誰對朕忠心,朕看得清清楚楚。”

聽到這話,麗妃點頭附和,心裡卻非常悲哀,“在皇帝眼裡,那些自詡忠君報國的大臣連家奴都不如,怪不得出現瞞報事件後,面對那麼多證據,陛下還是一味地袒護張苑,完全不顧大臣們的感受。”

朱厚照道:“麗妃,你先去準備,朕這就入內苑聽戲,你過了三更再來,朕就不多留你了!”

麗妃早就知道朱厚照喜新厭舊,全靠一些手段才能一直留在皇帝身邊,此時她很識相,行禮後便告退出來。

只有到後半夜朱厚照寵幸女人時,她纔有機會接近皇帝,而她能分到雨露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

……

……

麗妃出來後,小擰子坐在臺階上,神情沮喪。

麗妃道:“擰公公這是幹什麼?爲何坐在這兒?”

小擰子眼中淚光閃閃,站起身來正要行禮,然後傾述自己心中的委屈,麗妃卻一擺手,小擰子猛地醒悟過來,左右看了一眼,跟在麗妃身後,經妙手迴廊來到偏殿的花廳,這纔開口交談。

小擰子急道:“娘娘,您爲何之前不幫奴婢說話?奴婢所言句句屬實,現在已證明張公公就是蓄意隱瞞陛下,這是拉他下馬的絕佳機會。”

“是嗎?”

麗妃嘴角上勾,似笑非笑,“擰公公找陛下奏事前,其實應該先跟本宮商議一下,你今日行事明顯操之過急。”

“這樣還算操之過急?事情明擺在那兒,只要現在派人去大同調查一下,明天上午就會有確切的答案,到時就知道誰在撒謊了……如果等張公公自己來稟奏,估計會把黑的說成白的,努力撇開自己的干係,不如先下手爲強!”小擰子道。

麗妃臉色嚴肅,走到窗戶前,探頭往外看了幾眼,確定沒人後,才重新回到小擰子身邊,湊耳低聲道:“你想拉張公公下馬,絕不能在這種事上做文章……你想想當初的劉瑾,欺上瞞下,一錯再錯,可結果呢?”

小擰子身體抖了一下,隨即瞪大眼睛:“聽娘娘這一說,爲何奴婢會背脊發涼呢?”

麗妃搖頭道:“沈大人自個兒都沒上疏糾正張苑私自篡改出兵日期之事,那就足以說明,沈大人知道就算陛下弄清楚事情原委,最多也就是打張苑幾板子,可陛下的顏面卻要因此受損,這也是爲何此前那麼多大臣聯名參劾張公公,陛下依然力挺的原因,因爲確定張公公犯錯,就是掃陛下的面子!”

小擰子一拍大腿:“哎呀,可不是麼?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奴婢怎麼就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麗妃再次笑道:“所以有些事還是要經過商議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嘛,千萬不要太過武斷,當初本宮也覺得錢指揮使能託付重任,結果卻……他爲了自己的利益,將本宮勸誡置於腦後,你擰公公不會也如此吧?”

小擰子趕緊表態:“奴婢不敢,在娘娘跟前,奴婢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永遠聽娘娘的吩咐行事!”

……

……

兩天過去,沈溪領兵出塞之事在宣府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無法在朱厚照暫居的行宮中形成任何波瀾。

或者說,除了皇帝外,幾乎所有人都關注着戰事的進展,反倒是朱厚照這個始作俑者一頭扎進行宮享樂,對戰事根本就不管不顧。

張苑剛開始也猶豫是否要把沈溪出兵的情況告知朱厚照,但過了兩天發現一切風平浪靜,皇帝好像完全不知情,也就徹底放下心來,準備用一些非常規手段打壓政敵,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目標直指胡璉和王守仁。

五月十三,臨近黃昏,張苑藉助向行宮送女人的機會,面聖時提及發生在河南的那場大水。

張苑一副關心民間疾苦的模樣,“陛下,幾百萬百姓受災,地方民衆死傷慘重,可能是上天對陛下的警示,平定草原固然重要,但民生疾苦同樣要兼顧啊。”

朱厚照斜眼打量張苑:“不過是給朕找了幾個女戲子過來,唱功還未驗證過,就開始以功臣自居,自以爲是了?朕幾時允許你評斷朕制定的基本國策?居然還拿老天示警來說事,你嫌自己的命長了吧?”

張苑神色悲催:“老奴只是想爲陛下解憂……”

“解憂就說讓人快樂的事情,你現在說這些分明是給朕添堵……朕最厭惡那些喜歡在朕面前說一通大道理,卻絲毫不提解決方案的人,朕要的是辦實事……你是這種人嗎?”朱厚照惱火道。

張苑試探着道:“陛下,其實老奴已有解決方案,那就是委派宣大總督王守仁王大人去河南治河賑災,如果他能力不足的話,可以讓胡璉胡大人陪着……”

朱厚照皺眉:“這就是你所謂的解決方案?爲何朕聽來,你這是故意給胡、王兩位卿家找麻煩?是否當日他二人蔘劾你,你心懷不滿,準備藉助這個機會把他們調離朕身邊?”

“陛下,沒有的事情啊,老奴哪裡敢這麼做?老奴一向對您忠心耿耿,主要是看到兩位大人辦事穩妥可靠,這纔跟陛下舉薦……陛下您想啊,若老奴真要報復,絕對不會舉薦他們做大事,乾脆直接羅織罪名得了。”張苑連忙爲自己辯解。

朱厚照稍微思索,點了點頭:“倒也有幾分道理。”

張苑微微鬆了口氣,覺得事情有了轉機,誰想朱厚照又道:“除了這兩位,難道就沒人可用?這次朕出征,跟英宗時不同,那時文臣武將均隨侍君側,但現在朕只帶了些能派上用場的人才,大多數朝官都留在京城……難道就不可以從中挑選一位治水的能吏?”

張苑不自覺便聯想自己在京城有哪些“政敵”,心中過濾一圈,發現真不少,但當前他最嫉恨的卻是沈溪身邊這批人,甚至對沈溪的恨都不如對王守仁、胡璉的恨,畢竟沈溪是他侄子,張苑總覺得回頭能把沈溪發展到自己陣營,最理想的狀態其實不是沈溪出塞後兵敗身死,而是灰溜溜從草原上逃回來,傲氣全消,再剪掉其羽翼,到那時沈溪在文官集團混不下去,只能乖乖聽他吩咐。

張苑道:“陛下,從京城選派官員山長水遠,不如從宣府這邊直接調人,如此河南水患也能及時得到治理。”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總歸朕不允許王卿家和胡卿家離開宣府,換旁人吧。那個宣府巡撫楊武當日不是也來了?朕記得之前有人舉薦過他,說他能力不錯,現在宣府不需要他治軍,那就讓他掛河南巡撫銜,去治理黃河……宣府巡撫遷河南巡撫,官職對等,若讓王卿家去卻是降職,道理上說不通……就這樣吧!”

張苑正要提醒朱厚照,督撫的官職全都是臨時委派,官品高低全看掛職高低,就算王守仁是宣大總督,也不過是掛僉都御史銜,並不比楊武來得尊貴。

可張苑話沒出口,朱厚照已有定案,認準了楊武,這讓張苑倍感無奈,到底楊武是他的人,這可是他煞費苦心從閹黨殘餘中挖掘出來的,是他在西北邊軍中發展勢力極爲重要的一環,但朱厚照一句話,就讓他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幫手。

“陛下……”張苑不甘心,還想繼續申辯。

朱厚照怒目圓睜:“朕已有決斷,你還廢話什麼?再囉嗦別怪朕對你不客氣!屁股又癢了,是嗎?”

朱厚照這一說,張苑馬上想起之前挨的那二十大板,瞬間覺得屁股隱隱作痛,辯解的話只能乖乖咽回去。

朱厚照一擺手:“朕攜帶的丹藥吃得差不多了,出京前朕可是讓司馬真人繼續煉製靈丹妙藥,你去函問問看他煉好沒有,如果已送達宣府的話第一時間告知朕……這種仙藥,朕是一天都不能斷。”

張苑暗忖:“什麼仙藥,就是一堆大力丸,這種東西市面上到處都是,換個殼就成了專供皇帝服用的神仙法寶?”

儘管心裡不爽,張苑嘴上還是老老實實應承:“陛下說的是,老奴這就去信詢問,定會妥善安排!”

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過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
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過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