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

沈家不缺錢,先不說沈溪控制的商會賺取的鉅額利潤,僅僅正德皇帝多次賞賜累積起來總價值便超過十萬兩銀子。

官兵軍餉也不需要沈溪來操心,朝廷一直都是足額支付,南京小朝廷更不敢“漂沒”沈溪的錢,一文不少地送到新城,然後由沈溪主持下發到每一個將士的賬戶上,將士拿着憑證可以到新城錢莊支取。

但新城建設卻需要資金持續不斷投入,到現在已成爲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支應困難。

沈溪不得不考慮如何增加進項,這涉及未來半年甚至幾年時間新城建設項目是否會順利竣工,也涉及大明科技是否能有質的飛躍。

不過對於眼前用度緊張的情況,沈溪早有準備。

新城開銷用度,很大程度依賴於新產品銷售所取得的利潤。

之前因寧王叛亂,新城生產的商品流通起來非常困難,現在江西那邊危機解除,大江恢復通暢,沈溪也趁機擴大銷售力度,爭取儘快恢復市場。

同時他還把新城製造的產品積極銷售到全國,如此便可以在朝廷不調撥庫銀的情況下,使新城實現自給自足。

不過從道理上來講,沈溪還是要跟朝廷上奏,表明一下新城目前用度緊張,奏疏很快便發往京城。

沈溪這份上奏,更像是跟謝遷攤牌。

奏疏大約用了五天時間傳到京城,通政司送呈內閣,謝遷在他位於長安街的小院打開沈溪的奏疏,手哆嗦着把奏疏看完,臉上神色波瀾不驚。

此時謝遷對面坐着的是他信任有加的戶部尚書楊一清,這次楊一清聽說沈溪有涉及新城用度的上奏到京城,特來求見。

“南方的戰事,終於結束了。”

謝遷放下沈溪的奏疏後,感慨地說了一句。

楊一清道:“在下實在不明沈國公之意……不知要從京師調撥多少銀兩過去才合適?”

謝遷打量楊一清道:“他要多少就給多少?這種事,最後還是要等陛下定奪,做臣子的不要想太多。”

這話更像是在搪塞。

楊一清大概明白謝遷的意思,低下頭沒有言語。

謝遷幽幽嘆道:“說起來之厚去南邊已近一年……這段時間南方經歷連番風暴侵襲,好在北邊波瀾不驚,可老有人喜歡自作主張……”

楊一清聽了謝遷的話,先是一怔,隨即明白謝遷說的是誰。

並不是沈溪,而是之前繞過內閣,對朱厚照直接上奏的三邊總督王瓊。

楊一清知道謝遷虛報西北軍情,逼迫朱厚照返回京城,結果卻被王瓊的上奏揭破,現在朱厚照回京路上吃喝玩樂,一點兒也沒着急趕路的意思,如此一來恐怕短時間內很難返回。

謝遷的不滿基本源自於此。

心裡門清,但楊一清卻故意裝糊塗,道:“照理說東南沿海戰亂已平,連寧王也已作古,此時更應休養生息……卻不知爲何沈國公非要滯留江南,還有意跟佛郎機人開戰?”

謝遷道:“還不是他有別的打算……其實早些時候,老夫給他寫信,讓他回京,履行吏部和兵部尚書的職責,打理朝政,結果卻惹來這份沒來由的上奏……”

說話間,謝遷把沈溪的上奏放到桌子上,沒顯得有多氣憤,神色有些讓人琢磨不定。

隨即謝遷轉變口風,道:“不過……要確保大明海疆平靖,的確應該有所付出,之前截留的財貨,若實在不行的話就送過去,如此接下來一段時間他的日子也好過些。”

楊一清又是一怔,沒聽明白謝遷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本來謝遷對沈溪有諸多不滿,推諉之意明顯,誰想轉眼間便同意奏請。

楊一清心道:“謝閣老這是作何?之前不是說此等事都要等聖上批覆?爲何他卻好像是要自作主張,把之前所拖欠款項都給補上,難道他支持沈之厚留在江南?”

不過仔細一琢磨,楊一清便明白過來:“謝閣老名義上催促之厚回京,但其實卻巴不得之厚留在江南,畢竟之厚在朝中影響實在太大,他不回朝堂便不會有大的紛爭,所有朝事謝閣老都可一言而決。”

想到這裡,楊一清道:“謝閣老,那該補多少過去才合適?”

謝遷漫不經心地道:“以前拖欠多少,就給他送多少,陛下不是交待過麼?這件事陛下早有決斷,因此不需要再作請示,他現在這份奏疏……便當沒看到吧。”

說完,謝遷拿起沈溪的上奏,當着楊一清的面,直接丟到炭火旺盛的火盆裡。

楊一清這一驚不老小。

有人居然敢把朝中大員給皇帝的上奏直接燒燬,還是堂堂首輔大臣這麼做,而上奏者更是朝中影響力巨大的沈溪,這不是公然挑戰皇帝的權威是什麼?

楊一清面對此等情況卻不敢多言語,對他來說眼前所見實在太過震撼,一時間竟然說不出話來。

謝遷道:“他所求老夫滿足他,不想他惹事生非,他應該理解纔對……希望他不會胡亂說話。”

楊一清暗自叫苦:“謝閣老當着我的面燒沈之厚的奏疏算幾個意思?拖我下水!?還是說謝閣老覺得如此做無所謂,就算陛下知道也不會加以怪責?這怎麼可能!這是沈之厚上呈給陛下的奏疏,他一介閣臣有何資格如此做?”

楊一清試探地問道:“這奏疏,只是謄本?”

“原本。”

謝遷瞄了楊一清一眼,“且是孤本,老夫沒讓通政司那邊留檔,這種事最好不要讓陛下知曉。”

楊一清心裡直打鼓,不過他現在大概明白,自己上了謝遷的賊船,他可沒膽量站出來“揭發”,主要是他不清楚這件事背後到底有多少關聯的人和事。

“老夫知道你在想什麼,不過是非常時期罷了,之厚在江南一年時間,從無到有建設起一座城池,平息倭寇,佛郎機人遠遁,實在居功至偉……老夫不是不知他的功勞,但有些事必須要按照朝廷的規矩來,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行事。”

楊一清又在想:“這是指桑罵槐?還是有意提點我?”

謝遷站起來:“既然之厚現在有需要,錢糧方面儘量滿足他,從京師府庫調撥不合適,就從江南支應。儘量保持低調,避免引起什麼波瀾,就算去年因戰亂未曾給他填上窟窿,現在填上不就行了?”

楊一清想不明白謝遷的用意,但還是起身行禮:“在下明白。”

……

……

楊一清說明白,但回去之後仍舊百思不得其解。

謝遷的舉動在楊一清看來太過“瘋狂”,他覺得此時的謝遷已不合適再當首輔大臣。

楊一清回到戶部衙門後,屁股還沒坐熱,門外有人來報,說是工部尚書李鐩前來求見。

“多半也是因之厚之事。”楊一清心中有些擔憂,“來得可真不是時候,但有些事跟他商議一下也無妨。”

楊一清出來見過李鐩,略微寒暄後二人來到相對隱秘的戶部後院花廳,對桌而坐。

李鐩簡單問詢了一下戶部情況,便把自己的來意說明:“剛得到消息,說陛下有意在運河沿線幾座城市修建行在,需要自京城調撥帑幣和工匠,應寧你可知曉?”

楊一清搖頭:“這是工部之事,在下怎知?”

李鐩嘆道:“說起來可真稀奇,這次是陛下直接派人回來傳他的口諭,繞過內閣,直接跟工部提要求,但其實調撥錢糧以及建設物資,還得戶部支持……可戶部竟然沒得到通知,真是稀奇。”

楊一清道:“運河沿線修建行宮,沒什麼實際意義啊……陛下此番回京,不知將來是否有巡幸江南的機會……你爲何不直接跟陛下上奏,提出這個疑問,或者去跟謝閣老商議?”

楊一清的問題,李鐩很難面對。

李鐩苦着臉道:“謝閣老的脾氣,應寧你並非不知,若與之商議,立即便會把這件事鬧得朝野皆聞,無論最後是否要修行宮,都會鬧得不可收場,實在沒那必要。若單獨上奏……如今工部哪裡有那權限,有些事照樣要過謝閣老之手……其實在下領諭旨後腦子有些懵,所以前來跟應寧求證一番,若是戶部沒得到消息,事情應該可以緩緩吧?”

李鐩說話時眼巴巴望着楊一清,希望對方出謀劃策。

但此時楊一清正爲謝遷燒燬沈溪上奏之事而煩惱,無心去想有關皇帝建行宮的事。

楊一清道:“不知是陛下堅持要建,還是陛下身邊人有這種想法?”

李鐩想了下,隨即搖頭道:“不知。不過皇上派來的人,乃司禮監隨堂太監,行事神神秘秘,按照來人話中之意,聖旨隨後就會到。”

楊一清微微點頭:“那就先等聖旨吧,調撥錢糧物資本就非工部職司,你有理由拖延,若實在不行的話就去求助謝閣老。”

“之厚沒回京,朝事還是應以謝閣老馬首是瞻,遇到爲難的事情,不必考慮影響如何,只管跟謝閣老說明白。若你知情不報,便等於開罪謝閣老了。”

李鐩苦笑道:“難道非要走這一步?若是能直接勸諫陛下放棄大興土木的念頭,不是不用大費周章了麼?”

楊一清見李鐩爲難的樣子,心中不由想:“不知從何時起,謝閣老已如此不得人心,或許朝事真應該由之厚來擔當,至少之厚做事不至於每次都跟陛下鬧得僵持不下。一些事上,謝閣老的確有欠妥當。”

……

……

朱厚照離開揚州沒幾天,又在淮安府城山陽縣城安營紮寨。

此時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山陽縣城位於黃河以南地界,扼黃河和運河水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城裡除了建有府衙和縣衙外,漕運總督和南河總督也駐節於此,附近又有煙波浩渺的洪澤湖,風景迤邐,名勝衆多,引人嚮往。

朱厚照仍舊帶着蘇通、鄭謙和唐寅三人去各處遊玩,跟當地士子打成一片,好像朱厚照回京之路除了遊玩沒有其他好做的。

此時張苑很着急,之前他主動跟朱厚照提出要在大運河沿岸的徐州、山陽和揚州修建行宮之事沒了下文,京城那邊也沒消息傳回,不由如坐鍼氈,畢竟涉及斂財大計,他不能不慎重對待。

跟地方官員和將領伸手討要銀子太過危險,朱厚照盯得緊,若是從工程款中做文章的話,那中飽私囊的機會大得多。

這一點他也是跟李興學的,昔日李興督造皇陵,狠狠賺了一筆……論斂財的本事,張苑對李興佩服有加,此時不過是依樣畫葫蘆。

張苑鼓動朱厚照催促京城那邊送銀子來,此時沈溪已然得到朝廷的回覆。

戶部來函說明會補上之前半年多時間朝廷拖欠的修造新城的銀兩,一次性調撥等價於八十萬兩銀子的物資,雖然這筆款項對於新城建設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但在沈溪看來,謝遷已然難得大方一回。

“這數目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差強人意,老爺在新城耗費的資金應該超過五百萬兩銀子了吧?”

惠娘作爲新城大管家,對賬務情況非常瞭解,她拿到這數字後,第一感覺就是少。

沈溪道:“五百萬兩不到,二三百萬兩是有的,當然若是算上一些以物易物的投入,還有將士的辛苦,就不止五百萬之數了。”

惠娘嘆了口氣:“沒想到一年下來花費這麼大筆錢……京城調撥太少了,但若是能運來的話,多少能解燃眉之急。”

沈溪笑問:“是嗎?”

惠娘不知該如何應答,顯然八十萬兩銀子根本解決不了多少問題。

沈溪道:“建設工廠,居民區,持續不斷建造蒸氣船,還有研究蒸汽機和供電技術,起碼需要投入五百萬兩銀子,這還是建立在物價不上漲的情況下。一年不到,因我造這座城市,木料、石材和鋼鐵等物資價格貴了許多,想從民間籌辦太過艱難。”

惠娘望着沈溪:“那該怎麼辦?朝廷沒法提供,那該從何處支應?況且國庫顯然沒那麼多錢撥付,就算有也不會輕易給老爺吧?”

沈溪點頭道:“有關物資調撥問題,我會繼續跟朝廷提請,這次明顯是拆東牆補西牆,把原本就該屬於新城的建設資金補上了。我猜想多半是謝閣老從中作梗,下一次我上奏,可能就不通過內閣了。”

對於朝中事務,惠娘不太明白,也就不想針對這方面的事情發表意見。

沈溪站起來:“賬目給你送來了,按照朝廷批覆,大概一個月左右時間物資就能到位,接收和分配工作就交給你……我先走了。”

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六七二章 周姥姥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二二八一章 請自重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
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七六五章 我已經死了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一五二二章 有名堂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六七二章 周姥姥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一三九章又是大訂單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二二八一章 請自重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