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那年十五,站如嘍囉

第60章 那年十五,站如嘍囉

在後世,關於西遼的歷史記載非常少,對蕭思摩這個人物,更是沒有絲毫的提及。

李驍此刻也才知道,這傢伙竟然準備着造反呢!

“這算不算是登上了賊船?”李驍心中哭笑不得的說道。

想想蕭家和耶律直魯古的複雜關係,蕭思摩的確是有造反的可能。

而且歷史上,他應該沒有造反成功,畢竟耶律直魯古是在十幾年後,被乃蠻王子屈出率篡國的。

“所以,這不光是一條賊船,還是一條破船。”李驍心中無語掩頭道。

但是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北疆是蕭思摩的地盤,就算是破船也得先上去。

而且就算是破船也有三千釘呢!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六鎮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給北魏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作爲參與者的宇文泰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政治遺產,爲他之後的崛起做足了準備。

所以,李驍也在暗暗期待着,蕭思摩造反失敗後,又能給自己留下多少政治遺產呢?

接下來的時間,蕭思摩等人開始商議如何消滅乃蠻人的更多力量,讓他們再也不敢覬覦北疆。

只不過,這些人說的都是契丹話,李驍是一句都聽不懂。

感覺自己就像是外人一樣。

沒辦法,畢竟自己是剛來的,肯定無法融入到蕭思摩的核心圈子中。

“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爬到沒有任何人可以俯視於我的最高處。”李驍獨自喝着馬奶酒,心中暗暗的說道。

這種被孤立和輕視的感覺,很不舒服。

多年以後,李驍回想起今天的一幕或許會感慨:“那年十五,站如嘍囉。”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面前卻是被一陣陰影所籠罩。

“公主殿下!”李驍擡頭看向了蕭燕燕,招呼說道。

蕭燕燕卻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怎麼不喊我蕭姑娘了?公主殿下多見外啊?”

李驍聞言,搖頭苦笑:“之前是不知道公主殿下的身份,還請見諒。”

“切,沒意思。”蕭燕燕輕哼一聲。

她還是喜歡之前那個桀驁不馴的李驍。

這樣想着,她也是毫無顧忌的在李驍旁邊坐了下來。

主要是看到李驍太孤單了,根本參與不進蕭思摩等人的話題中。

畢竟李驍好歹也算是她蕭燕燕的人,總不好將其冷落。

“你是不是好奇,蕭凜撻將軍爲什麼會當着你的面,毫無顧忌的表現出對王廷的敵意?”蕭燕燕在李驍身邊,輕聲說道。

“嗯~”李驍輕輕點頭:“是有些好奇。”

“畢竟我還是第一次進這個大帳,與他們還算不上熟悉,更談不上信任了。”

“難道蕭大人他們就不怕我給泄露出去?”

在李驍看來,造反這種事情,肯定是越嚴密越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可是這些契丹人的腦回路明顯有些不一樣。

蕭燕燕輕輕的抿嘴一笑,晶瑩的眼眸看向李驍說道:“你知道司馬昭嗎?”

李驍輕輕的點頭,這誰還能不知道啊?

“司馬家造反之前,魏國的人知道嗎?”蕭燕燕又問道。

李驍頓時語噎。

然後又聽蕭燕燕幽幽的聲音說道:“其實,我哥哥與直魯古的矛盾根本算不上秘密。”

“整個王廷就沒有人不知道的。”

“誰都清楚,要是有了機會,我哥哥肯定會將直魯古從那個位置上趕下來。”

“直魯古心裡自然也清楚的很,他當然也想要解決掉我哥哥這個麻煩,可惜他一直沒有機會。”

“我哥哥也不是他能輕易對付的。”

聽到這裡,李驍終於明白了。

臥槽,原來人家已經到了明牌的地步了。

對於彼此的心思,雙方都是一清二楚。

可是現實就是,誰也沒有能耐一舉解決掉對方。

耶律直魯古是皇帝,有大義名分。

蕭思摩同樣有着蕭斡裡剌奮鬥幾十年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實力同樣不可小覷。

雙方的明爭暗鬥早就開始了。

只是李驍待在金州這個犄角旮旯裡,什麼都不知道罷了。

這就尷尬了,不知不覺間竟然參與進了西遼最上層的政治鬥爭中。

“你是不是後悔剛纔說的那些話?”蕭燕燕看向李驍,詭異的笑道。

“沒有!”李驍果斷搖頭。

肯定不能說後悔啊!

下注的時候最忌諱兩頭討好了。

雖然明知道蕭思摩可能會失敗,但是這又何嘗不是李驍的機會呢?

“你們漢人中有句話叫做‘富貴險中求’。”蕭燕燕輕聲說道,而且還親自爲李驍斟滿了一杯酒。

“跟着我哥哥雖然看起來風險很大,但是對於你這種普通漢民家庭出身的人來說,卻是一條最好的晉身之路。”

“以你的本事,日後封侯拜相絕不是問題。”

蕭燕燕又開始給李驍畫大餅了。

對此,李驍也是全盤接受,一副心動的模樣。

這女人都親自給李驍斟酒了,要是不知好歹的話,後果可能有點嚴重。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行事當轟轟烈烈,豈可瞻前顧後?”

“公主放心,我不是那種三心二意,見利忘義之人。”李驍堅定的說道。

然後端起了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不過,我還有一個問題。”李驍放下酒杯說道。

“蕭大人調遣這麼多軍隊東征乃蠻人,難道就不怕東都空虛,被菊爾汗背後鑽了空子嗎?”

蕭燕燕輕輕搖了搖頭:“自然不會。”

“我哥哥在東都留了不少士兵駐守,都是對我哥哥忠心耿耿之人。”

“當然,最重要的是,王廷的精力被古爾王國牽扯住了,沒有能力顧及北疆。”

經過蕭燕燕的解釋,李驍也是對中亞地區的情況有了些瞭解。

古爾王國位於西遼的南面,大致就是後世阿富汗的位置。

自從當年塞爾柱帝國被耶律大石打敗,作爲小弟的古爾王國慢慢吸收了塞爾柱帝國的遺產,近些年來開始崛起。

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實力越發強大。

就在去年,古爾王國北上進攻呼羅珊地區。

作爲宗主國的西遼,接受附屬國花剌子模的請求,由大將塔陽古率領兩萬軍隊,出征呼羅珊地區。

王廷的兵力被抽調走了一部分,所以蕭思摩纔有機會騰出手來,準備收拾乃蠻人。

在王廷大軍歸來之前,最好能將北疆四州變成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原來如此。”李驍輕輕的點頭。

之後,李驍便是與蕭燕燕聊起了其他事情。

“公主殿下~”

李驍剛準備說話,便是被蕭燕燕擡手打斷了。

“我把你當朋友,可別跟我這麼見外,不要叫我公主。”

“蕭姑娘?”李驍試探性的語氣。

“哼~”

蕭燕燕不高興的輕哼一聲,不願意的樣子說道:“李驍,我都說了把你當朋友了。”

“我的小名叫阿蠻,身邊人都這麼喊我,你也這樣稱呼我好了。”

聽到蕭燕燕的話,李驍點了點頭。

阿蠻?

這名字有點意思。

“那,阿蠻,你能不能教我學契丹話?”李驍說道。

蕭燕燕聞言倒是來了興趣。

“你想學契丹話?當然沒問題。”

“以後你要是在大遼做官,說契丹話也是必不可少的。”蕭燕燕高興的說道。

有種喜當人師的興奮。

不過緊接着便是皺了皺眉頭:“可惜我沒有太多時間啊!”

“戰鬥結束之後,我肯定要隨着哥哥回東都。”

“沒事~”李驍輕輕一笑。

“我學東西很快的。”

說幹就幹,蕭燕燕當場就準備教李驍說契丹語。

而這個時候,大帳之中忽然響起了蕭思摩的一聲大笑,對着一個契丹將領不斷的點着頭。

“那位將軍說什麼啊?”

“蕭大人好像很滿意的樣子。”李驍好奇問道。

“那是蕭朵剌圖將軍,他建議我哥哥去聯繫乃蠻人的不亦魯黑汗,共同夾擊乃蠻人的軍隊。”

聽聞此言,李驍微微點頭。

與西遼歷史記載的匱乏不同,後世關於乃蠻人的記載還是有一些的。

所以李驍對於這個不亦魯黑汗也有一定的瞭解。

他是乃蠻太陽汗的哥哥。

當年乃蠻老汗死後,兄弟二人爲了爭奪汗位爆發戰爭。

當然也有傳聞說,兩人是爲了爭奪繼母而大戰的。

兩兄弟同時覬覦上了美豔而年輕的繼母,只不過老二手段更高明。

老汗王還在病牀上的時候,就和繼母勾搭在了一起。

利用枕邊風,順利的攥取了更多的權力。

老汗王一死,老二打敗了老大,奪取了繼母和汗位,自稱太陽汗。

而失敗的老大則是帶領一部分部衆,向北遷徙,定居在阿爾泰山北部,自稱不亦魯黑汗。

從此以後,乃蠻分裂成了兩個部分,實力大損。

而錯失了汗位和美豔繼母的不亦魯黑汗心中肯定不甘,的確是有被說服的可能,一起去打乃蠻太陽汗。

但是根據李驍看過的一些記載推測,這兄弟兩人的關係好像也不是那麼糟糕吧。

雖然心裡有點不看好這個計劃,但是李驍畢竟是新來的。

跟這些契丹人都不熟,又沒有取得蕭思摩的信任,肯定不會費力不討好的提出反對意見。

老老實實的當透明人就得了。

不過爲了避免出現意外,畢竟李驍可不想乃蠻人肆虐金州。

所以他還是隱晦的向蕭燕燕提醒了一句:“我聽說,太陽汗和不亦魯黑汗兩兄弟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水火不容。”

“不亦魯黑汗不一定會答應和我們一起夾擊乃蠻人。”李驍輕聲的說道。

讓蕭燕燕去提醒蕭思摩好了,要是蕭思摩不聽那也沒辦法。

蕭燕燕聞言,眉頭輕皺:“是嗎?”

(本章完)

第240章 車輪放平,斬盡殺絕第144章 鐵騎踏營,礦奴第158章 活捉高昌王,晉商行天下第174章 乃蠻王妃,可入大都督府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20章 三河堡淪陷第276章 夜宿王宮,漢民入高昌第53章 河西騎兵的號角第300章 長生天拋棄了鐵木真,血染斡難河第172章 一妻二妾第105章 跟我提公平?你配嗎?第148章 金刀駙馬,洞房花燭第118章 旗開得勝第27章 手握長矛,一往無前第21章 九堡十八寨第231章 河西軍校三期,金州武備學堂第70章 血賺第271章 初聞北疆,宋國丞相震驚第59章 蕭思摩的長矛第104章 大爭之世,金州變革第169章 火炮,金甲軍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235章 取一捧北疆的土,喝一碗北疆的水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51章 塔寨被襲第307章 第三次征討西夏,斡羅孩城第85章 勝利在望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43章 大蒜素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268章 開禧北伐第63章 千戶第80章 乃蠻人的怒吼第93章 小男人,還挺霸道第176章 金州第一鎮,金旗黃甲紅邊第159章 文人誤國,士族皆可殺!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60章 那年十五,站如嘍囉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286章 高昌滅國,北疆軍肆虐哈密力第178章 草原第一美人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9章 龍第211章 請大都督進位第166章 大軍班師,十萬軍戶第89章 神臂弩第91章 決戰,開始了第9章 龍第218章 是姑父,也是姐夫第74章 選兵第282章 高昌政變,貴妃探親第19章 這娘們有點虎啊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131章 末將李驍,願求娶楚國長公主第4章 烏茲鋼,娶媳婦?第30章 窮途末路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196章 父與子第267章 南宋皇城司,初聞北疆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12章 護兄狂魔第155章 錦衣衛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274章 五大將軍,六鎮擴軍第189章 狗皮帽,破皮襖,蒙古鐵騎第220章 王廷,沒希望了第153章 全殲回鶻軍,剝皮抽筋,凌遲第82章 狼煙起第297章 衆汗之汗第305章 解放奴隸,國有牧場第185章 克烈部求和,德拉格條約第67章 金州局勢第259章 土地公有化,留地不留頭第299章 漠北決戰,挺進斡難河第199章 金州鐵騎,冠絕北疆第196章 父與子第63章 千戶第7章 血債血償第252章 軍功爵制,整編戰俘第198章 北疆之王隕落第156章 回鶻戰神,叫門王子第44章 捨己爲堡第273章 北疆八州,甘肅巡撫第174章 乃蠻王妃,可入大都督府第233章 第二次東征西夏第150章 湯谷第59章 蕭思摩的長矛第242章 鑄京觀,滅族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118章 旗開得勝第254章 破家之仇,奪妻之恨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3章 河西堡第36章 新軍雛形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284章 北疆大都護令,蕩平高昌
第240章 車輪放平,斬盡殺絕第144章 鐵騎踏營,礦奴第158章 活捉高昌王,晉商行天下第174章 乃蠻王妃,可入大都督府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20章 三河堡淪陷第276章 夜宿王宮,漢民入高昌第53章 河西騎兵的號角第300章 長生天拋棄了鐵木真,血染斡難河第172章 一妻二妾第105章 跟我提公平?你配嗎?第148章 金刀駙馬,洞房花燭第118章 旗開得勝第27章 手握長矛,一往無前第21章 九堡十八寨第231章 河西軍校三期,金州武備學堂第70章 血賺第271章 初聞北疆,宋國丞相震驚第59章 蕭思摩的長矛第104章 大爭之世,金州變革第169章 火炮,金甲軍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235章 取一捧北疆的土,喝一碗北疆的水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51章 塔寨被襲第307章 第三次征討西夏,斡羅孩城第85章 勝利在望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43章 大蒜素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268章 開禧北伐第63章 千戶第80章 乃蠻人的怒吼第93章 小男人,還挺霸道第176章 金州第一鎮,金旗黃甲紅邊第159章 文人誤國,士族皆可殺!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60章 那年十五,站如嘍囉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286章 高昌滅國,北疆軍肆虐哈密力第178章 草原第一美人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9章 龍第211章 請大都督進位第166章 大軍班師,十萬軍戶第89章 神臂弩第91章 決戰,開始了第9章 龍第218章 是姑父,也是姐夫第74章 選兵第282章 高昌政變,貴妃探親第19章 這娘們有點虎啊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61章 二丫的男人是北疆大都護第131章 末將李驍,願求娶楚國長公主第4章 烏茲鋼,娶媳婦?第30章 窮途末路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196章 父與子第267章 南宋皇城司,初聞北疆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12章 護兄狂魔第155章 錦衣衛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274章 五大將軍,六鎮擴軍第189章 狗皮帽,破皮襖,蒙古鐵騎第220章 王廷,沒希望了第153章 全殲回鶻軍,剝皮抽筋,凌遲第82章 狼煙起第297章 衆汗之汗第305章 解放奴隸,國有牧場第185章 克烈部求和,德拉格條約第67章 金州局勢第259章 土地公有化,留地不留頭第299章 漠北決戰,挺進斡難河第199章 金州鐵騎,冠絕北疆第196章 父與子第63章 千戶第7章 血債血償第252章 軍功爵制,整編戰俘第198章 北疆之王隕落第156章 回鶻戰神,叫門王子第44章 捨己爲堡第273章 北疆八州,甘肅巡撫第174章 乃蠻王妃,可入大都督府第233章 第二次東征西夏第150章 湯谷第59章 蕭思摩的長矛第242章 鑄京觀,滅族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118章 旗開得勝第254章 破家之仇,奪妻之恨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3章 河西堡第36章 新軍雛形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284章 北疆大都護令,蕩平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