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

真定王家,王德用,趙信很快就把所有有關王德用記載給的回憶起來了,這是一個在史書上,有着記載的龐大家族,最先奠定基礎的是王德用的父親王超,然後是王德用,王德用的子侄一輩沒有多少出色的,可是孫子之中,卻出來了一個王淵,王淵之後,還有一些後人,可以說是貫穿南北宋,在史書上面留下的濃重的記載的。

王德用作爲武將,也是北宋仁宗朝的大將,武將除了宋初,能夠在歷史上面留下名字,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甚至說,連文官在內,整個宋史上,留下名字的,絕大部分都是高官,還有一些在某一個領域之中,做到極致,一些道州縣官,這些可能在當地權傾一方,是大人物的存在,可是除非未來做到宰撫的位置,或者是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否則的話,在正史上根本看不到,只能記錄在縣誌,或者就是一些雜化文集,可靠性不高。

立足於歷史之中,纔會發現,這些人結合起來,力量絕對不小,一個普通的縣官,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官宦人家,更別說州官和道官,他們相當於後世處廳部級,破家縣令,滅門令伊,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他們真的是父母官,他們的想法,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些遠高於普通人和商賈的高官,在普通人和當地的州縣來說,絕對算是高官的代表了,可是他們不足以在歷史上留名字,他們都是埋在歷史厚重之下的泡沫。

王德用這個人,肯定是可以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做到參知政事,以太子太師這樣的高位致仕,可以說榮耀一生了,可是他的兒子,還真的沒有幾個出色,似乎最高也就是做到三四品,跟一品大員,二品六部尚書比起來,三四品不高,可是就封建王國的程度上面,三四品已經是貴不可言了,更別說王家根深蒂固,在歷史上,記載王家跟很多的家族的聯姻,是河北貴族,將門代表之一,不過從王德用開始,已經逐步的偏向文臣,他兒子之中,有幾個是科舉出身,做的也是文官,反倒是孫子又出了王淵這樣的武將。

孫吉的話的意思相當的清晰,丹木投奔的是王家,王家就是幕後黑手麼?據趙信所知王德用沒有子女親屬入宮,更不會介入奪嫡之爭,因爲幹掉趙信,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他應該是投奔了一個有能力奪嫡的,王家不可能是最終的黑手,奪嫡之爭,應該只有宗室,或者是有子嗣的后妃,不說王家沒有人入宮,就說現在的仁宗的兒子之中,就只有趙信這麼一個獨苗,就知道這種可能不大。

最終的黑手,應該只有少數的幾個人,全部都是宗室,不可能是王家,哪怕王德用貴爲宰撫,也沒有這個資格,王家,可能是加入到了某個勢力之中,並且下重注,最終親自登場了。

從穿越開始,趙信就知道,他敵人可能就只有一個,汝南郡王趙允讓和他的兒子趙宗實,當然了,在這個時代,趙宗實不可能做出這個佈置,他才11歲,真正有權勢和下下手的,是汝南郡王趙允讓,本以爲要對付的是依附於汝南郡王的普通官吏,除非是到了王朝更迭的時刻,否則,高官們不會輕易下注的。

仁宗現在正值壯年,在位才20多年,年齡不過是三十多一點,身體非常的健康,哪怕是爲了奪嫡之爭,也不可能這麼早下注,他也沒有想到,趙允讓已經拉攏了一個王家,甚至可能,通過王家的姻親關係,影響一大批將門家族。

宋朝的宗室,過的不太好,一直都是受到壓制,只有繼承大統的時候,纔會想到它,本以爲可能只是一個三四品,甚至是四五品的敵人,可是王德用的出現,讓趙信發現,他有些小看的趙允讓的勢力了,連王德用的王家都給趙允讓站臺,不惜親自出手,別說下面人做,這麼大的事情,牽扯到奪嫡之爭,有可能一着不慎會萬劫不復,王家這麼大的家族,國公家族,還是宰撫之家,不會這麼的短視,沒有王德用的首肯,下面不可能調動的,那就說明,王德用真的很看好趙允讓。

在一個皇帝還活着,還有皇子在前提下,依然下場對付他,該有多麼大的把握,纔會這樣,這是他沒想通的事情。可是想不通歸想不通,事情也要處理,丹木帶來了直接的威脅,丹木這麼一個邊軍都虞候,敢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河北,背後沒有支持可能呢,孫吉等人感覺到奇怪的地方,現在,一切都有了解釋了,王家擺平了這一切,王家出身河北,本身的權勢加上姻親,王家在河北勢力相當的大,大名府王家也能夠當一半的家,一時間,趙信發現危機已經顯現了。

對上軍方第一人,而且現在就在相州,雖然不是在河北,卻距離河北不遠,他真的要是對趙信下手的話,別說是孫吉四人,四百個都不行,當然了,王德用肯定不敢這麼明目張膽,他選擇丹木這個西北軍,而不是河北禁軍,就是遠近上面的考慮,可能未來要對付的,只有西北軍的一小部分騎兵,河北禁軍或許不會動用。

這也是趙信能夠想到,唯一亮點的地方,不知道幕後黑手是誰,趙信千方百計,想要得到幕後黑手的消息,現在知道了的,卻糾結無比,鎮定王家這四個字,就如同高山一樣壓在他的心頭,難道,就真的沒有挽回的餘地了麼,不,趙信心中無盡的吶喊道,還有機會,他們有一點點運氣,在丹木之前離開,而且卡牌系統也積累了足夠多的東西,只要能夠綜合利用起來,肯定可以解決。

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卡牌系統,趙信再也沒心思跟如意和綠荷說話了,直接翻身上牀,閉目進入到了卡牌系統之中,他需要儘快的弄清楚,這一次的南樂之行,到底獲得了多少收穫。

船速還在緩慢的加快的,尋常船隻,不可能這麼快,在運河之上的,每天能夠走30裡,就算是合格了,可是這一次,他們儘可能快的趕路,在臨走的時候,招募了最少12個船工,分成兩班,不停歇的前行,以前一天最多30裡,但是現在,從中午午時,出發,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已經抵達了大名府了,之前,他們都沒有打算大名府停留,這一次,丹木的出現,更是如此,相對於南樂,大名府纔是王家真正的大本營,王德用知大名府的時間,甚至比他在中樞都要長,停留在大名府,那是找死,沒有在大名府停留,而是直接向北,越過大名府,連夜趕路。

就在他們的船離開南樂碼頭一個時辰之後,大量衙役和廂兵,出現在了碼頭,所有的船隻不允許離港,以追擊水匪的名義一個個的排查,如果不是孫吉和王鬆當機立斷,趙信就真的走不了,因爲李光徹底清查,甚至不管這些船到底來源於什麼地方,趙信船的明面身份,根本就擋不住這樣的搜查,如果他們還在南樂的話,肯定會被逮個正着的。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十二章 蠻橫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十二章 蠻橫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軍張俊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