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

趙信把淬火的原理,簡單的說了一下之後,甚至鐵匠們,比他做的還好好。

原因很簡單,淬火的材料不一定是水,也可以是其他的東西,只不過有時候效果好,有時候效果不好,在趙信把淬火的原理說了一遍之後,快速冷卻跟緩慢冷卻交替,釋放應力,促成合金生成,這個明白了之後,他們做起來比趙信指點更快,甚至還總結除了一系列的經驗。

淬火,在硬度上面,對於鋼鐵的提升不算太高,只是一點點而已,可是對於韌度耐久性的提升,相當的明顯。

在21世紀的時候,在小城市,或者農村的集市上面,很多有賣成套刀具的,甚至現場斬斷鐵絲來驗證這個刀的性能。

很多人信以爲真的買了,當時用的確實是很好,可是之後,就發現,沒那麼耐用,很快就不利了,甚至還有一些生鏽了等的問題。

這實際上,就是鋼鐵廠之中,淘汰的,或者是廢棄的鋼,因爲直接回爐的話,有些浪費,就這麼的銷售出去的,被一些無良的商人,製作成了這些刀具,流入到了這些地方的。

不過,鍊鋼這方面,再使用之前的硬度標準就不行了,雖然水泥標號,提升一個檔次,也代表這性能的巨大提升,這個跟鋼鐵不一樣,鋼鐵的提升帶來的是更多方面的,整個工業社會,近乎成百上千個不同的鋼鐵標號,讓這個世界產生了多樣化不同。

趙信弄出來的簡略版的硬度數據了,這是度量衡,是一切的基礎,這些必須加以深入和細化。

實驗進行的根本,就在於精確的數據,如何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方向是對的,這纔是最根本的所在,古代,沒有這個實驗體系,只是憑着感覺,兩個砍起來都差不多的刀劍,你能夠說哪一個更好。

找到硬度一一對應的東西,硬度大的能夠在硬度小的物品上,形成劃痕,這就是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再通過一定的工具,製作出簡單的,可以比較簡略的分析出硬度的工具,這就可以對實驗結果進行比對。

用意作爲評價的標準。

之前拿出來的各種自然界的各種實物,他們的硬度是相對於整數,最多就是0.5,可是在鋼鐵之中,大部分都是從4到6這個硬度區間的,實際上鋼主要也是集中在從4.8開始,一直到6.2爲止的這個區間,更高硬度的鐵,肯定比更低硬度的有用。

現在,沒有一個完善的標準,甚至單純價格上面,也無法衡量,好在,有孫吉和薛玉等人攜帶的衆多寶物,把他們拿出來對比,就能夠產生較爲細分硬度。。

剛開始,這些人還相當的不捨,當趙信用卡牌系統具現了之後,就無所謂了,因爲就算是失去了,也可以通過仙術給具現出來。

實際上,這些藉助這隕石,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製作出來的寶物,他們的硬度是不太一樣,勉強確定了幾個標準,然後就拿着這個作爲整體衡量的標準,進行鍛造。

這當然了,還有卡牌系統,卡牌系統之中已經明確的標註出,物品的一些性能,這對於實驗來說,幫助很大,有時候,差別0.1甚至是0.01的前提下,已經不能用相互的畫來證明的時候,只有卡牌系統可以證明。

實際上,在50%的成功率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非常出色的一把劍,硬度超過了王鬆手中的寶劍。

王鬆除了那把摺疊的手弩之外,就是這一把匕首一樣的短劍,出自大內密藏,不知道是太祖,還是太宗,從哪個皇帝或者是大家族之中繳獲的,鋒利無比,吹毛斷髮,可是這個短劍和新煉製出來的相比,在硬度上面,差了一個數量級。

也就是說,王鬆的短劍,在所有人的武器之中,算是最高級別的,最終定下來的數據是5.8,當然了,這是暫定,在趙信看來,這個應該還不到5.8。

新制造出來的寶劍在硬度上面,高達5.9,已經達到並且超過了後世普通刀具基準線的,後世的硬度刀具的熟知是5.8-6.0,可是大部分都只是5左右。

5.9的,已經可以被稱之爲神兵利器了,他對比他小0.5左右的,硬度的差別非常明顯。

不能說這個硬度差別能夠切金斷玉,就玉石的硬度來說,在刀具上面,能夠跟它相比的都很少,大部分是用鋒利和速度,切割玉石。

那一把5.9級別鋼劍,最也沒有留下來,因爲需要測試,這一把可能的神兵利器,被切割了。

爲此,孫吉還有些傷心,王鬆的那一把短劍,才一個成人手掌那麼長,不是故意要做這麼長的,是隕鐵的材料只有那麼多,也是衆多隕鐵之中,性能最好的那種。

現在有一把制式長劍,在各方面的性能上面,要超越這一把短劍,留下來,是多麼讓人羨慕。

趙信說的也很有道理,再說了,整個實驗的過程,是趙信來負責的,別說把一把長劍,就算是把十來把常見都給融了,重鑄了,孫吉他們也說不上來什麼,只是心中稍稍的有些可惜的。

實際上,這麼一把長劍的出現,對於整個實驗的過程促進很大,這是製作這麼長時間,唯一製作出來高質量的,以此爲藍本,增加了一定的高度,正好達到了數論最終結果的程度,讓進度大大的加快了。

從這一次之後成功率就從50%提升到80%,這也讓孫吉他們更加的吃驚,真有這麼的邪門的。

今天,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把成功率控制在9成的程度,這已經是最極限的了,除非有特別的分析儀器,分析這些熟鐵和生鐵的含碳量,還要對性能指標,溫度監控等等,有較爲精確的控制,這樣才能夠讓成功率到達100%。

北宋這樣簡陋,而且落後的條件之下,9成已經是極限了,更加讓他興奮的是,從那一天弄出來了一個硬度高達5.9的長劍之後,再也沒有一個達到那樣硬度的,最高也就是5.6左右,這樣級別的武器,在北宋,依然是神兵利器的級別。

孫吉等人看到了更好的武器,現在看到這些也可以稱之爲利器級別的,總有些提不起精神。

孫吉他們是失望,甚至感覺到,或許就不能製作出來了,可是對於趙信來說,這些沒有多少問題,只是一個5.9,又不是的6.0,或者是6.2,弄不出來只是一個運氣問題,多的情況下,自然可以弄出來的。

4個時辰一把,目前苗家莊一共有40個鐵匠,他們全程都參加了整個煉製的過程,趙信也沒有保密,甚至爲他們設立出了一個流程,以保證,絕大部分鐵匠,都能夠順利的煉製出鋼鐵。

在古代,秘方可是最重要,有時候,一個秘方可以讓一個人,一個家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時候,一個配方,甚至可以讓一個家族來守護這個秘密。

一般的秘方,都這麼珍貴,更別說這些神兵利器,跟名馬一個檔次的神兵,在這個時代,不能說是人人都渴望的,卻也不是賣不出去的,而且價格很高。

就算他們不生產去賣,哪怕拿着這個手藝,回到軍隊之中,也能夠坐到大匠這個位置上,這可不是簡單的提升。

在北宋,匠人的地位不算太高,可是大匠是不一樣的,大匠在各個行業之中,都是領頭羊一樣的存在,一個大匠可以撐起一個鑄造坊,是一個工坊的核心人物,他們不算是官員,可是一般的官員,也不會對他們有些苛責,因爲他們代表這這個坊的工作效率。

對於此,趙信並不在意,一個冷兵器的製作方法而已,接下來,他在鍊鋼上面獲得突破之後,當工業產生的數量優勢之下,這些神兵利器,幾乎必然的退出兵器的舞臺,充其量,就是一些昂貴的手工藝品而已,失去了作爲兵器的使用價值。

果然,等待了一段不太長的時間,在今天,40個鐵匠分別煉製的刀劍之中,分別獲得了突破有5把達到了5。9的硬度,也就是最強神兵利器的程度。

5把啊,一把都足夠讓他們心動了,還是5把,正好連薛玉也回來了,他們四個人,加上王鬆,正好五個人。

王鬆也很喜歡這些武器,不過看完了武器的制式之後,就主動的放棄了,因爲這一款武器,他太長了。

對戰陣上面,長劍和長刀纔是關鍵,能夠在戰陣上面使用,一寸長一寸強,可是王鬆不是軍人,他只是一個太監,雖然有一定的武力,可以貼身保護趙信,最大能夠承受的,是不超過2尺的劍,再長的話,必須是軟劍,否則不容易攜帶。

可是這些劍,起碼都是4.5尺的,最長的甚至是六尺。

對於孫吉這樣的壯漢來說,這樣的尺度正好適合,他們都人高馬大的,哪怕是戴起來不方便,背起來就好了。

他們經過商議,五選四,也都差不多選好了心儀的武器,正要拿走,卻被趙信擋住了,因爲這個刀劍,沒有經過最後一個過程,磨刀,沒有磨刀開刃的刀劍,最多稱之爲刀劍狀鐵棍,稱不上刀劍。

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十二章 蠻橫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
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十二章 蠻橫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