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

王鬆似乎歪着頭想着,好半天之後,纔有些不太確定的說道:“是降低價格麼?”

“沒錯,價格就是重點!”

當催化劑出現之後,直接讓那個成本,從30這個檔次,降低到了15左右,這個增長幅度,非常的可怕,實際上,把鐵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一個程度,只要是有人投身進來,就可以賺錢。

人們所認可的鐵的平均價格,大概是目前鐵匠作坊的幾分之一,現在的零售價格60文,還有較大的降幅,如果降低到原來一半,或者是四成,把這個作爲供貨價,逐級的提高零售的價格,只要找到足夠多經銷商,就足以把這個東西賣到全國去。

全國的市場有多大的,這一點,王鬆不知道,可是大名府的市場,就是一個很完善,還是很大的市場的。

王鬆也不是笨蛋,趙信說的這麼的清晰,他哪能不知道,這是讓他從大宗的訂單上面,轉向民品,可是王鬆心中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民品有那麼大的市場麼?

王鬆態度,趙信不奇怪,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看法,政府的訂單更多,可是實際上,北宋這麼一個商業社會,民品的銷售數量是非常可怕的。

同時,國外還是有很龐大的市場,這些基於最普通的生活的日用品,本身就是按照人頭來,之前沒有普及,是因爲價格昂貴,一套下來,可能動輒就是數貫,這筆錢,對於富裕的家庭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對於平頭百姓來說,那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龐大數目。

這也是制約民品的根源,本身在大名府簽訂了鐵器的訂單之後,就有了一定的基礎,政府的訂單,一向是質量的代名詞,雖然不一定會好,卻一定是在水準以上。

他之後就推動了民品的銷售,在饅頭包子的店鋪的推動下,開始了專門的日用品和雜貨鋪,可是接下來,本來,大規模的向外的推介,停下來了。

因爲效果沒有他預想的那麼好,對於普通的家族或者是商家來說,這是一個很賺錢的聲音,但是僅此而已。

趙信在大名府的商貿活動,基本上,都由王鬆經手,民品雖然是不錯的,卻沒有達到跟政府訂單抗衡的程度。

那是4億斤,換算成35文的訂購價格,也是超過了1400萬貫,民品一個月的銷量,差不多才十萬貫左右,一年百萬貫而已。

換做在苗家莊之前,別說是一個月的10萬貫,就算是5000貫,就足以讓他滿意,可是看到了一個月100多萬貫的政府訂單,再看這個民品,王鬆有些懷疑,是不是一定能夠產生如此效果。

單純看目前的數據,王鬆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是事物是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很快,趙信又拿出了另外的一份東西,這是記錄鐵匠作坊成立以後,所有銷量的一個簡單紀錄,主要是民品方面。

數據,永遠是騙不了人的,很多東西,都可以落實到數據上面,比如說,股市,期貨市場,比如說金融市場,再比如說,龐大的商業市場,21世紀,在淘寶爲基礎的網絡購物流行了之後,大數據成爲了人人都注意的焦點,從海量的數據之中,找出共同的地方,來指導商貿往來。

從後世走來的趙信,很清楚,紀錄的好處,有時候,一些東西就可以從數據變化之中的出來。

目前,不存在廣告,也不存在宣傳,大部分的銷量,一方面,是依靠人員的努力,可是這些銷售人員,只是在店鋪之中銷售,並沒有深入的尋找市場,更多的是,依靠口口宣傳。

看着一番密集的數據,王鬆一片的茫然,他不知道,這些數據代表這什麼意思。

趙信也不在意,統籌之類的東西,還不是這個時代所能夠理解的,他簡單勾勒,把一些數據和事件列出來。

第一個當然是開始銷售的時間,整整一個星期,只賣掉了大概40貫左右的鐵器,當時的價格還是在100文左右。

也就是說,400斤的鐵料,平均一天不足60斤,這對於整個大名府的市場來說,這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數字。

這也是民品的銷售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相對於鐵器的銷售量,更加的恐怖的是饅頭包子,幾文錢一個的饅頭,10文一個的包子的,卻成爲了大名府最熱潮的名詞,大名府周邊,差不多800萬人,平均每人消費差不多10文的饅頭包子,也就是說,這些的銷量,早已經達到了8萬貫每天。

利潤會伴隨着的量的增加和原材料的漲價,逐步的被擠壓,可是這個量能的條件下,那怕一點點,也足夠的驚人了。

鐵器的銷售,相對於饅頭包子,是一個連零頭都不算零頭的微不足道的銷售,不過,鐵器是一個長久的銷售,並且從推出了店鋪之後,銷量都在上漲,而且幅度不低。

半個月之後,這個總量是800貫,也就是說,15天的時間,一週的銷量提升了20倍,算上價格的降低,從最初的120文到150文的均價,降低到了大概是60文左右。

總銷量是增加了,可是價格在降低,這樣的話,總體的銷售數量是40倍。

半個月的時間,增長了40倍,哪怕最初基數相當的低,也非常可怕。

這兩個數據,證明了銷量的上升,卻不代表着持續性,可是整體的數據非常的完善,不但包括了前面快一個月的,還有後面的,特別是從趙信調整了之後,幾乎每天的銷量。

在長達兩三個月的紀錄之中,除了一少部分是下降的,其他的部分都有很大的漲幅,甚至細分到了一些項目上面。

鎖具是其中的一個項目,一些鐵鍋,鐵壺,甚至是蒸鍋之類的,鐵器開始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個部分。

從最開始,一個星期才幾百貫,到現在,一天的銷量超過了4000貫,一個月幾乎是12萬貫銷量,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雖然總體跟官方的訂單,還是無法相比,可是從微不足道,到非常可觀,甚至達到了官方訂單的十分之一左右,這個時間只是過了兩個月。

王鬆看到的,只是最簡單的地方,60文左右的價格,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價格,在生產成本進一步的降低,特別是來自大名府的這些大匠們,加入到了鐵匠作坊的體系之中,成本在逐步的降低。

王鬆並沒有意識到,當分成4班3倒之後,總體的效率在提升。

時間,或許是提升總產量的最好的法門,可是無休無止的時間的增加,效率實際上是在降低。

人不是機器,哪怕是再怎麼專注的人,長時間,往復的從事着一個工作,也會出問題,不是小問題,是大問題。

流水線的創造,極大的增加了生產的效率,卻也帶來了可怕的強度,在後世巔峰化的流水線之中,往往會考慮到加班這一點。

除非必要,否則不會加班,8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已經讓人的精神,崩到了一個隨時有可能斷的程度了,如果經常性加班,必然會造成心態的失衡。

哪怕是現代化的管理,較爲高的工資,也沒有辦法阻擋,日益提升的自殺率,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是脆弱的神經,這個從富士康引發的轟動,就可以看出來,自殺工廠的名字,是深入人心。

這一點,是後世認可的,其中蘊含着非常複雜的東西,有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降低勞動時間,必然會帶來效率的提升。

生產成本分成了許多方面,原料和人工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還有最重要場地,折舊,還有其他的一些細微的成本,效率當然也在其中。

看起來很不起眼,可是在大數據的計算之中,是分明顯現在其中,那就是,整體的成本在計算之中,更加細微之下,一斤鐵的生產成本,已經非常緩慢的從15文降低到了13文。

看起來,比之前的價格,降低了只有4文,可是實際上,算在鐵器的價格上面,又有比較大的降幅,可以從60文,降低到40文左右。

這就是大生產的好處,任何的產品,都有可能隨着大規模的生產,而降低成本,更別說的趙信這樣,沒有所謂的科研和投入的成本,直接讓鐵器的銷售價格腰斬。

這個會讓更多的人,看到鐵器,並且夠買鐵器,對於三四斤的大傢伙來說,一斤減少20文左右,四五斤下來,就減少了百文。

百文,是一個壯年勞力,辛苦一天的工錢,也是一個常年勞動力,十分之一或者是十五分之一的月薪,可以購買最少15斤的大米,或者是30多斤的麪粉。

足夠一家人吃上很長時間。

或許,在銷售之中,以前猶豫的,現在會走進來,這一點,在之前的紀錄之中已經顯現,從120文左右的均價,降低到了60文左右,銷量增長了幾十倍。

當時是基數較小,未來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增長,可是隻要有三五倍,這個就大有所爲。

看到王鬆的表情,從之前懷疑到現在的相信,趙信覺得,還應該再加一把火,那就是這個價格,還有大幅度降低的可能性,這纔是趙信一直準備,並且引爆它的銷售的殺手鐗。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
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七百七十六章 韓琦出發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級戰爭卡牌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四百零一章 湖泊和鐵器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