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

慶曆20年,如果從慶曆5年左右,定海軍成立到現在,差不多就有15年的時間,如果從定海軍立國開始,也有差不多10年的時間,十年的時間,對於一直以來平穩發展,並且以工業化爲基礎發展的定海軍而言,這個發展的跨度非常的大。

本身,定海軍在立國的時候,就是一個可怕到了極點的經濟體,幾千萬人的定海軍,只有幾百萬人勞動力的定海軍,卻創造了讓北宋都無法的企及的產值,這一點早在定海軍立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可是之後的10年之中,定海軍在獲得了足夠的地盤和人口之下,整個的發展速度更加的可怕。

定海軍已經擁有了蒸汽機,哪怕因爲時間的關係,蒸汽機還沒有深入到整個的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從這一點上面說,定海軍並不算是完全發展的工業革命。

可是定海軍有趙信的加成,甚至在最近,有內燃機的出現,定海軍的發展速度,製作出原型機是最爲困難的,原型機制作之後的改進,反倒是最爲容易,毫不客氣的說,短短1年的時間,就已經進行了12次的改動,出現了最少6代的產品,這個內燃機,也伴隨着這麼一步步的改進,變得逐步的強大和實用了起來。

別的不說,奔跑在瀋陽,還有整個定海軍的這些機動車,出租車,公交車,這些都在改變着定海軍,更別說因爲內燃機出現的小型機械和大型機械,那些不太適合蒸汽機出現的領域,內燃機都非常的適合。

機器纔是人類改變地球最爲好的工具,工業革命的出現,是動力的革新,而內燃機更是把動力和方便性,都集中了起來,這才造就了更加發達的工業。

如果只是這個,定海軍不過是複製了曾經工業革命時期,英國走過的路,可是不是,定海軍不但有內燃機,蒸汽機這樣的動力設施,更有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

趙信本身,就爲定海軍奠定了一個基礎,培養大量的技術工人,並且奠定了一個發展的基礎,大量工程體現,讓定海軍在勞動協作上面,非常的出色,現在動力這個硬件加上之後,對於定海軍的提升是史無前例的,定海軍的發展當然夠快了。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對於趙信而言,只是一個基本的操作而已,哪怕他不是專業的,這些年通過耳濡目染的,也學到了很多。

在所有提升之中,有一項是最讓趙信感覺到高興的,那就是人口。

21世紀,有一種提法,工業革命分成1.0,2.0,3.0,在1.0時代,先發的是的英國,然後世界各個強國跟進,之後,伴隨着技術的提升,特別是內燃機和電力爲主的革命浪潮的出現,德國,美國,後發先至,逐步的崛起,他們締造了2.0的時代。

再然後,二戰之後,工業革命3.0,這時候,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就是美國和蘇聯的,英國,德國,這個傳統的工業強國,之所以沒有給恩上來,就是因爲人口不足。

美國擁有2.5億人口,蘇聯的總人口也差不多,他們可以開啓工業革命3.0.

可是之後,到了4.0的時代,人口再一次的翻倍,沒有8億以上的人口,根本就無法達到4.0的程度,這也是後世,美國對於中國的敵視,特別是在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這種矛盾就再一次的上升了。

現在的定海軍,連1.0都沒有完成和完善,更遑論2.0,3.0,可是因爲這個事情,趙信在回到北宋,第一個重視的就是人口,從北宋瘋狂的獲取人口之後,以獲得一個相當龐大的基數,之後,纔是大規模的爆發人口。

中國古代,多子多福的習慣,加上定海軍有意的引導,甚至爲了增加生育,不惜放棄紡織業這麼一個賺錢的項目,種種的佈置,加上高福利,高獎勵等一系列的措施,終於在平穩的幾年之後,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在慶曆20年,定海軍的人口,則攀升到了2.5億。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哪怕定海軍擁有北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算上之前,把北宋,遼國,還有周圍日本朝鮮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就是勉強突破1.5億的樣子,加上死傷的,等於說,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之中,定海軍一共生出了1億人口。

這個提升幅度相當的高,也就是說,10年的時間,幾乎每年都保持了8%左右的人口增長率,這個增長率,放在後世的,那是不可想象的,12年的時間翻一番,人口壓力會非常可怕。

對於定海軍來說,這個增長是合適的,或許未來,當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需要一定程度的控制的人口,土地資源和糧食,不會無限的增長,到了一定程度,會增加到極限,超過了,那就是噩夢,是災難,可是對於定海軍目前來說,這個極限遠沒有到來。

在21世紀,伴隨着荒漠化的,還有對土地不斷的索取,整個中國的耕地總量,是在不斷下降的,可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還是可以養活13億,甚至更多的人口。

現在,定海軍控制的土地更大,不說高緯度地區,西伯利亞和外蒙古,超過8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些土地,土地相對貧瘠,耕地面積更是很少,現在以森林和畜牧爲主,不作爲糧食主要的產出。

可是在原來中國的土地,部分東北,還有外蒙和中亞的土地,這些耕地面積不少,更別說,日本,朝鮮,還有東南亞,這是一個龐大的區域,特別是東南亞,那幾乎都是沃土,耕地面積非常的龐大。

按照歷史上,這個圈子的人口,加起來怕是超過20億,更別說美洲的土地,如果按照的定海軍的平均畝產來計算的話,整個定海軍人口在30億之前,不必擔心人口的問題。

以現在12年翻一番的前提下,從3億到30億,10倍左右,需要50年左右。

50年,在歷史上,這是滄海一粟的,可是在一個人而言,那幾乎是一輩子的,50年之後,在趙信的指導下,定海軍發展成什麼樣子,那就不知道了,可是科技和社會極大發展是必然的,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之下,生育率是在降低的

這不是現在的認知,而是後世的認知的,伴隨着社會的發展,居民掙錢的能力提升的,很自然的,消費層次也提升,連帶的,養一個孩子的成本也在提升,這種情況下,還會不會有人,如同現在這樣,3年生兩個的。

就算不刻意的控制,計劃生育這種的,人們主動就不會生了,可能一個家庭,兩三個就算是正常了,最多四五個,這樣的情況下,生育率會急劇的下將,從8%到5%,到1%,甚至之下。

總之,就算是平穩的發展,50年的時間,也不會發展到30億去,就算是發展到30億的,那麼大不了擴張了,龐大的人口,就是黃種人的底氣的,當他們擴張開來,把整個地球,所有適宜的開發的土地,都給開發出來的,

人口的增長,到最終產生紅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跟其他任何一個產品不同,人口的增長,從一個嬰幼兒成長爲一個合適,合格的勞動力的,那需要很長的時間。

就算是北宋的勞動力標準,15歲來說,也需要15年,實際上,對於定海軍而言,需要最少20年的時間。

現在,就算是從定海軍剛剛成立,就出生的那一批人,都沒有成長爲一個勞動力的標準,更別說其他人了,大部分的定海軍的新增人口,是在定海軍立國之後,纔出現的,也就是說,定海軍要享受人口紅利的時間,最少是10年,甚至是15年以後。

可是,現在的定海軍,也遠沒有發展到工業化2.0和3.0的時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工業化1.0都有些勉強的前提下,這些人口,只是代表着定海軍未來的底蘊而已。

無論是國家的擴張,還是未來勢力範圍的擴張,人口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過程,這纔是趙信,從控制了定海軍開始,從來都不遺餘力獲得人口的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口,工業就無法發展,甚至將來,越來越龐大工業攀升計劃,沒有足夠的人口作爲基礎,只能夠是受到限制,成爲鏡中花,水中月。

一切發展還可以,定海軍巨大的生產能力,別說死2.5億,就算是再多幾倍,也足以支撐,而基礎的糧食生產,在足夠的人力和機械的支持之下,更是毫無問題。

如果說,在內燃機完成設計製造之前,定海軍還存在着工業擠佔了太多的人口,農業的人口跟不上,必須要做出取捨和傾斜的問題,可是伴隨着內燃機的研製完成,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從內燃機的出現,拖拉機,收割機等一系列先進機器的誕生,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了勞動效率,以前,哪怕是有耕牛,甚至是有各種的設備,都很難以開墾和種植的農田,在拖拉機面前,簡直是輕而易舉。

一個並不算太大的拖拉機,在擁有耕犁的前提下,可以達到100個,甚至更多的人,甚至幾十頭,上百頭耕牛所共同達到的效果,在北方,在整個遼國區域之中,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適合大規模的開發和機械化的耕種的前提下的,可能一個人種植百畝,甚至是更多的農田,成爲了可能的。

農業上,可以用最少的人口,保證足夠的糧食產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業上面,可想而知,在基本生活保障之下,定海軍的發展速度會有多快。

內燃機和各種農業設備的出現,補足了定海軍最後的一個短板,高速發展,甚至有可能步蘇聯後塵的定海軍,徹底的解決了最後的隱患,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可以得到快速的發展,而此時此刻,整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個國家,一個種族,能夠跟中國,跟漢族相提並論,特別是這個關鍵的黃金時期。

在高福利待遇,還有高運轉社會環境,並沒有影響的社會之中的習慣的時候,長時間高生育率,在這個時間節點,會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人口基數,在這個整個世界,也不超過5億人口,中國就直接佔據一半的前提下,在世界其他各國,各大洲的人口增長,還是會按照以前的速度,甚至因爲一些災害性的影響,還會放緩的時候,中國會迎來一個人口的爆發期。

別的不說,這樣的人口增長,持續50年代,在目前的2.5億人口,暴漲到10億的前提下,當中國佔據整個世界的八成,甚至九成的人口的前提下,又擁有向整個世界各地運輸人口的能力的前提下,中國的崛起將會無可阻擋。

不但是技術領先,武器的領先,還有人口的優勢,這樣高密度掩蓋,影響和吸收之下,可能一兩百年之後,其他的人口和種族,只剩下在歷史甚至是神話故事之中,追思過去的能力了,這纔是趙信希望看到的,也是他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根源。

本身,最初的想法,只是保證北宋的獨立自主,保證北宋不會受到遊牧民族的欺負,靖康之辱不會再出現,可是機緣巧合,卡牌系統給力,在加上遇到的一系列的人才,最終造就了定海軍的跨越式發展的,到現在,趙信已經不再追尋低級的目標了,在拿下了遼國的土地,並且實質性的控制了內外蒙古和西伯利亞之後,已經沒有了蒙古崛起的根基了。

就算是有,提前進入到熱武器時代的中國,哪怕是遇到巔峰時期的蒙古也不在話下,更別說現在只是一個雛形,已經被分化瓦解的蒙古,當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這一片草原,都已經在了中國的控制之下的時候,遊牧民族,這個困擾了亞洲很多國家噩夢,將會不復存在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
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