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

龐大的船隊,在運河之上,算是比較少見的,卻因爲的定海侯的旗號,沒有受到多少爲難,定海侯,這樣的侯爺,在整個運河之上,還是相當的唬人的。

趙信的船隊沒有在大名府停留,他們在接近大名府的時候,就得到了王鬆的快馬報訊的,地址已經選好了。

這並不是在城市的旁邊,只是靠近運河,交通稍稍方便一點的地方,在大名府要做到這一切很難,大名府的地盤有限,在大名府周邊,甚至是個個縣裡,這樣的地方,可是依照一把抓,太多了。

王鬆在大名府,通過的神兵和生意,籠絡了不少的人,幾乎每一個縣,靠近運河,而且可以被開闢爲鐵匠作坊的地方,都被敞開了讓他選,在差不多十來個的地盤之中,最終選定了一塊地盤。

這個地盤距離的大名府大概25裡左右的,在大名府靠南邊一點,跟南樂距離也不遠,之所以選擇這裡,這裡各方面的情況是必備的條件,位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保州城在大名府北邊,可是當大量居民,還有工匠的離開,苗家莊已經廢棄掉了,只能夠做爲一個農莊的存在,當然了,那個棱堡,會駐紮3個都的軍隊,作爲保州城的屏障之一,這對於守軍而言,這不算什麼,卻增加了保州的防禦強度。

未來趙信的核心是在定海軍,雖然現在的定海軍,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荒島,可是現在是,不一定未來是,定海軍是在南方,這裡更容易跟定海軍聯絡,哪怕少幾十裡,也是少。

大名府已經是整個北宋,最精華的區域靠近北方一點了,這樣的佈局更合理。

船隊越過大名,讓一些想要跟趙信聯絡的人微微有些失望,可是這些消息靈通人士都知道,在大名府向南30多裡的地方,一座非常龐大的作坊正在興建,聽說是鐵匠作坊?

什麼時候,一個開國侯居然涉足鐵匠了,雖然說,北宋對於武器相當的控制,可是大規模的鐵匠作坊略微的涉足兵器,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們也不認爲趙信能夠造反,想要造反,早就跑到窮鄉僻壤之中了,在大名府這個北宋北方的核心地方造反,那不是嫌命長麼?

船隊到了,在一個臨時的小碼頭上面,簡單的停靠,站在高大的船上,趙信也可以一覽無遺王鬆的勞動成果。

這應該是運河上的一個轉彎,正好有一片平攤的鹽鹼地,如果換成是良田,這些底層官員或許會猶豫,畢竟要毀掉良田,這跟一貫的做法不相符,可是鹽鹼地就好說了,再說了,王鬆也沒有白要,鹽鹼地都拿出了中田的錢,這就讓底下的人容易接受,甚至沒有使用官府欺壓的方式,簡單一個交接,錢到了就可以了。

不過接下來的工作就很多了,需要建設的部分很多,到現在,只是一個初具規模。

趙信看到了王鬆的勞動成功,非常的滿意,從位置上面說,這個位置選的很好,地勢開闊,沒有大量的樹林之類的,還有的交通方便,有一條大概500米長的小路通往運河岸邊。

關鍵的是,小路的盡頭,還有一個小小的鎮子,有一個港口。

港口雖然不大,跟現在的港口不太一樣的是,那是一個固定的港口,而不是一個臨時的港口,可以停靠更多的船。

趙信的船會直接停在這個臨時港口,是因爲王鬆想要給趙信驚喜,讓趙信看看這個龐大工程做的怎麼樣,可是更方便的還是那個港口。

在運河上面,有港口跟沒有港口,完全兩個概念。運河交通很方便,可是卻受限於港口,港口雖然不能決定他的上限,卻可以決定他的下限,下限是最重要的。

運河就是後世的高速公路的話,那麼碼頭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高速公路的好壞,決定了整個通行能力的上弦,可是開口的位置,開口的多少,則決定着下限,在很多時候,下限纔是決定一切的。

一個小小的港口,停靠大量船隻,不過這就不是能夠買到的,臨時借用還可以,買到,就有些問題了。

趙信也不在意,他不在意是否控制港口的所有權,但是要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好港口周圍,靠近運河岸邊,還有一片大概百畝左右的土地,趙信想了想,讓王鬆爭取把他買下來。

港口屬於小鎮可以,他可以借用,可以簽訂合同,甚至租用一些倉庫,這邊則是需要單獨建設的,跟港口對接,擴大港口的容納程度,未來,這個鐵匠基地,耗費巨大未來產出也大,需要一個良好的港口。

將來會在這個港口的基礎上面,進行了一定的擴建,這個工程,在王鬆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的,王鬆在得到趙信的要求之後,就去購買那些土地。

跟隨着趙信半年多的時間,王鬆對於趙信的心裡摸得相當的準確,他既然已經決定的事情,那就是無法改變的,必須要不打折扣的必須要完成,否則,就是呵斥。

王鬆不願意趙信呵斥,更重要的是,作爲奴僕,他的命運已經跟趙信結合成一個整體了,趙信的地位,就代表着他的地位,就跟最近的,在大名府的情況一樣的。

土地很重要,對於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但是又不重要,聽起來有些矛盾,可是實際上,一點都不矛盾。

有價值的土地很貴,任何人都不願意放棄,沒有價值的很便宜。

如果說,靠近港口這邊的土地,放在大名府,那絕對是很值錢,大名府寸土寸金啊,可是放在這裡,甚至距離港口還有一定的距離,那就不算太值錢。

王鬆很大方,用中田的價格買下了他們,然後開始了興建。

對於這個時代的港口來說,特別是運河上面的港口,要想建設並不困難,。

跟海港不一樣,不用避風提,也不用大量的泊位,一個平整的,可以停泊船隻的地方,再加上一些倉庫就可以了。

實際上,倉庫是最多,也是最先興建的設施,在趙信到來的時候,位於鐵匠作坊的倉庫已經開始建設了,在砍伐了一部分的木頭之後,港口這邊也會興建。

未來,這一片土地,將會成爲的最少有的20個200石泊位的的港口,這算是否誒長龐大的一個港口,除了運河上,少數的大型節點之外,最大的。

可惜,這個不夠,未來,如果有可能的話,趙信甚至希望,這會成爲年吞吐量超過20萬噸的大型河港,未來這裡會成爲北宋最大的冶煉基地的。

這個基地是冶煉爲主的,因爲沒辦法樹立鍊鋼爐,那需要不斷的試驗和完善,暫時準備當道回到定海軍在做,這裡還是傳統的冶煉設備,但是量相當的大。

未來會有1000個冶煉臺,這些冶煉臺還是傳統的方式,但是趙信會對這些臺子進行修改的,稍稍修改之後,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之後,每天可以產出400斤鐵。

聽起來不多,可是當這個400斤乘以1000這個數字之後,也就意味着,每天的產出,可以達到40萬斤,聽起來非常天方夜天,因爲在後來的清朝,一年才幾萬噸而已,單純一個作坊就可以達到7萬噸,這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這個單臺的產量,是在苗家莊驗證過的。

單獨一個鐵匠爲核心,輔助幾個幫工還有勞力,在14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生產400斤,如果趙信在這裡推行三班四班的輪班制,這個數量還可能更多,說不定可以達到600斤。

北宋鐵的產量在15萬噸以上的,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正存在的,依靠的不是大型鍊鋼爐強化生產,依靠的就是這些普通的,一個個細微的小鐵匠,小鍊鐵臺。

改造只有鍊鐵爐,比不上高爐,卻可以24小時運作,在北宋,比較平和的環境之中,鐵匠們採用的是訂單每天可能打出一爐就可以了,這樣存在着極大的浪費。

一次性打造一把農具,跟打造一把其他的東西,着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趙信採用的,是一次性成型的打法,有時候,會採用鐵是液體的關係,進行磨具製作、

雖然說,北宋的冶煉,還沒有達到把鐵煉製成的液體的程度,1500度左右的溫度很難,加上密封,再加上一些添加劑和催化劑,應該可以提升一點,可是放在鋼上,就很容易,鋼的熔點只有1200度,這就極大的降低了,在密封和一系列的手段達到的前提下,讓冶煉鑄造成爲了可能性,這就極大的增加了效率。

只是幾個小小的區域,卻讓整個效率提。1000個臺子,每天可以產出大量的鐵,然後鑄造成各種的物品,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想要的話,一天可以持續24小時,換人不換設備,甚至可以再增加一倍。

此時冶煉作坊,正是一團糟,從確定位置,只是完成了平整的過程,從周圍僱傭過來的工人,加上前期抵達的鐵匠們,正在緊張的工作着,一些最先動工的鐵匠臺,已經快要完成了,因爲條件有限,連房子都沒有,只是一個棚子。

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
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零一章 出頭的炮灰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主動後退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一百六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