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

北國的冬天,真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海參崴還稍稍的好一點的,因爲靠近海洋的關係,雖然有從北冰洋過來的洋流,比起低緯度地區要冷,可是跟同樣維度的內陸相比,已經暖和了許多。

大量軍民收縮,在建築物保溫之下,在加上足夠的燃料,雖然說,這些燃料,都是從內陸挖掘出來,通過陸路運輸到了海州,再通過海州,運送到了海參崴,可是比起木柴來說,已經好了很多。

同樣的,雖然海參崴獲得的時間還短,可是已經有了產出了,大量來自東北的木材,成爲了他獨特的產品。

跟中國內陸相比,這裡的森林覆蓋非常的廣闊,特別是靠近海洋的這一片地方,因爲降水量足夠,不是傳統草原氣候,是森林氣候,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讓所有人都感覺很好。

丁海軍受木材的影響,已經非常的大了,沒有足夠的木材,大量的造船廠,沒辦法滿負荷的運轉,只能夠修建一些小型的船隻,這些全部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木材,這些木材,或許不都是的適合做船材的,可是有了這些木材,再加上適合船材的,丁海軍的造船開工量,都可以提升了很多。

最關鍵的在於,船不打空,這個纔是關鍵。

之前,龐大的船隊,給海參崴運送了足夠多的物資,可是回去的時候,最多就帶點繳獲和人口,這裡是一片不毛之地,還是未開化的地方,又有什麼好東西。

這種情況之下,等於是用了兩趟的耗費,運了一趟的東西過來,雖然對於丁海軍來說,他財大氣粗,不怕這個,也給的起,跟土地相比,這些財富算什麼。

可是現在,木材的開發,一定程度上面,讓這些船的利用率相當的高,能夠節約成本,還能夠給丁海軍帶回去更多的原材料,何樂而不爲。

丁海軍有各種各樣的專業的工具,在來到海參崴的時候,趙信已經知道,在西伯利亞,在整個東北,森林資源異常的豐富,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反倒是草地和平地,是少數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只要離開海參崴二三十里,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樹木,合適做爲船材的更是比比皆是。

後世的俄羅斯,就是以這種高品質的木材而著稱,這些木材,一直都是俄羅斯出口的重要資源,其中有相當的部分,都送到了中國。

在初步的穩定了周圍之後,就在距離丁海軍最近的地方,開設了12個木材加工廠,以丁海軍機械化,半機械化的各種的砍伐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砍伐大量的木材。

砍伐總是比種植來的容易,丁海軍的各種工具,效率也相當的高,再加上一些運輸的工具,或許無法全部裝滿所有的運輸船,可是裝滿一部分就可以了。

大量來自東北的松木,還有各種其他的木材,送上船之後,送到了丁海軍,或許一兩個月之後,就可以全部的變成各種的船隻,持續不斷的增加丁海軍的運輸能力。

如果丁海軍,不涉足到大陸,單純琉球,濟州島和北海道,這個運力基本上足夠,可是一旦涉足大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運力的需求,那是永無止境的。

在入冬之後,在連續幾次船隊運過來之後,趙信也來到了海參崴。

說句實話,海參崴在趙信的心中,有別樣的意義的,這個被俄國佔據,離開中國很久的城市,在這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迴歸到了他的手中,站在海參崴的棱堡上面,看着一覽無涯雪原,另外一邊,則是蔚藍的海水。

海參崴,作爲曾近遠東最高維度的港口,號稱是不凍港,可是每年還是有110天左右的封凍期,不過相對於那些更高緯度的港口,這個封凍並不徹底,一般從12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其中12月份到3月份,封凍非常的輕,有一個破冰船,就可以開出一條海道。

趙信到來的時候,海水還沒有封凍,過個半個月走的時候,只是稍稍的封凍,只要破冰船開出幾十公里,進入到深海,就沒有封凍了。

趙信不但視察了整個海參崴,也看了12個衛星城市,看到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在寒冬到來的時候,海參崴的軍民們,也一直都沒有停着,一直都在做工作,大量的生產各種的物資,保證效率足夠的高。

只要度過這個冬天,對於海參崴而言,根基更加的紮實了,預計明年開春的計劃,會進行的更加的順暢。

趙信沒有在海參崴停留多長的時間,他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鼓舞士氣,要知道,近百萬人,都停留在這裡,還是在寒冬的時候,東北的冬天,最少是五個月,進入十月,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之間。

在寒冷的冬天,除了呆在室內之外,其他的事情什麼都幹不了,這對於士氣有巨大的打擊,如果沒有高層過來鼓舞,甚至宣揚和授勳,說不定就會有影響。

可是趙信還是多慮了,丁海軍派出的這些人,最少的,也在丁海軍超過3年的時間了,在3年的時間之中,他們在丁海軍,享受了丁海軍不錯的待遇,基本上每一個都過的如同過去的富豪一樣,甚至在他們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也相當的歸心。

人沒錢的時候,顧不上別的,需要滿足自己的溫飽,先吃飽飯,生存下去纔可以。

可是吃飽了之後,甚至是吃的好,吃的很好的情況之下,就想着獲得地位。

丁海軍之前,要想獲得地位,相當的困難,整個丁海軍才300多平方公里,龐大的城市,人口密度相當的高,可是在這樣的人口密度之下,就算是中品官員,也只是掌握了幾個街區,甚至更少,這樣的地位並不高。

可是在大陸,這纔多長時間,就佔據了超過150個丁海軍那麼大的地盤,未來,會更多,就算這些土地,不是每一個都能夠發展到丁海軍的程度,可是隻要差不多,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促進,誰不想更進一步。

而帶兵的將領就更是如此了,他們作爲接觸到秘密的一批人,他們很清楚,丁海軍有多麼強大,之前,丁海軍是收着,防止被北宋看到,現在,一旦進入到大陸,這一點是瞞不過的,在遼國受到了巨大的損失的前提下,他們似乎滅掉遼國也不成問題。

到時候,就算無法回到北宋稱王稱霸,單純一個遼國的皇帝,這也是一個方向,他們怎麼說,也是從龍之臣麼,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巨大的誘惑。

因爲隨時都有可能冰封,趙信只是在海參崴呆了一個星期,留下了大量的獎賞和補給物資,然後帶着船隊離開,這一次,他從丁海軍出發,是直接的抵達海參崴,沒有在濟州島和北海道過多的停留,可是回去的時候,這兩個地方都要去。

濟州島和北海道,這兩個丁海軍倉促開發的島嶼,實際上經營的並不怎麼樣,丁海軍在最初的時候,是把這兩個地方,作爲跳板來使用,他們的作用,就是在丁海軍大規模的在海參崴登陸的時候,作爲中轉站,並且負擔一些東西的生產。

畢竟,全部都從丁海軍出發運輸,不但耗費的代價更大,時間也會更長,如果濟州島或者北海道有一定的產出,這對於這邊的支持力度會更大。

要知道,在北海道最近的地方,距離海參崴也不過是900多公里的樣子,就算是港口的位置,也不會超過1000公里,這樣的距離,跟丁海軍這邊,超過3000公里的距離比起來,不知道近了多少。

北海道地廣人稀,在之前的佔據之後,就已經在北海道種植了,加上北海道的漁場,大量的漁場,提供了龐大魚肉,加上了少量的糧食和物資,最終制作成成品的軍糧,然後運送過來,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運力。

同時,一些工廠也會在北海道建立,這個只是臨時性,到明年,一旦丁海軍向大陸內部進軍,在大陸的內部,佔據了足夠土地,建設起了城市的前提下,這些工廠都會向內陸遷移。

再怎麼說,就算是在北海道,距離海參崴也有1000公里左右,水運畢竟要產生費用和時間,一旦建立起了工業化的城市,以丁海軍的複製速度,最多半年的時間,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到時候,大部分的物質,都可以從城市之中產出,可以支持丁海軍長時間的作戰。

就在趙信離開了丁海軍,前往北海道的時候,北宋汴梁,一年一度的統計再一次的開始了。

從慶曆五年年底開始第一次的統計之後,三司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對整個財政收入和投入進行統計,看起來,多增加了一個司的人員,最少有成百上千,可是最終產生的效果卻是非常好的。

明白了北宋目前的收入,到底有多麼的可怕,龐大的收入,每年都以相當的程度,瘋狂的增長,最重要的是,一些細微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被注意到。

僅僅是慶曆六年的年初,就揪出了數百個蛀蟲,因此減少的損失超過了500萬貫,這是葉清臣也沒有想到的。

500萬貫,放在慶曆四年之前,那幾乎是財政的四分之一收入,這筆錢夠打一場高強度的戰爭了,要知道整個對幽雲攻擊,單純直接的軍費,也就是幾百萬貫而已,真正花錢的,是後面的賞賜。

而且這個貪腐是持續的,在慶曆四年的時候,因爲收入少,可是他們造成的損失,也在150萬貫以上。

葉清臣之前累死累活,也不過是扣出了幾百萬貫,這才能夠把當時的局面給支應過去,雖然多了150萬貫,也不能夠增加點什麼,可是多了,總比少了好。

之後,伴隨着統計的繼續,又更加細微的東西被發現,牽扯的人員更多,設計的總額也更多,這也讓葉清臣重視起來。

千里堤壩,潰於蟻穴,這些小的地方不注意,在北宋收入如此龐大的時候,一旦出現,造成的影響可就大的多了。

同樣的,除了統計能夠的發現這些細微的地方,還有就是統籌,以往撥款和建設,隨意性太強,有的時候,等到撥款開始的時候,有些東西就跟着漲價了,耗費更多。

可是提前計劃,在宣佈之前,就把各方面都準備好,這樣,耗費居然比之前更加節約,花更少的錢,辦更大的事情,這一直都是葉清臣想要去實現的,可是他沒有想到,實現就這麼的簡單。

這個制度,就這麼在這裡實現了下來,並且用了3年的時間,越做越好,開始只是幾十個臨時湊起來部門,後來成爲了常設部門,甚至進行培訓,從各地的官員之中抽調,甚至在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體系。

雖然因此產生的變化還沒有出現,可是首先的好處就已經出來了,在目前,沒有集中突擊,沒有刻意的去做,把全年的一些指標收集起來,再加上其他的方面,就已經得到了整體的數據,毫不客氣的說,非常的準確。

在慶曆七年,整個年度計劃完成了12成,比預計的更高,同時各種的花費進一步的減少,同樣的,總收入也開始增加,在慶曆七年,因爲幽雲的佔據和逐步開發,再加上各種生產活動的高漲,整個北宋的財政收入正式的突破了1億貫,拋開投資和各種的花費,結餘高達2500萬貫。

這不是最高的收入,畢竟,在慶曆六年,因爲計劃不太合適,剩餘的資金很多,超過了3500萬貫,可是之後很快就花出去了。

這一次是真的剩下了,因爲整體的投入有些飽和,無論是工廠,還是鐵路,葉清臣甚至不知道,這些錢要怎麼花。

這恐怕是葉清臣入住三司之後,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之前結餘了3500萬兩,就沒有這樣的想法,無論是小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還是擴大建設鐵路和公路投入,一下子就把錢花出去了,當時還有超出,差點在年底鬧出赤字來。

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
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七百九十一章 天空之夢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五百一十六章 遠洋海船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二百九十四章 賴皮韓相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志不在此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