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

包子成本沒有那麼高,苗遠的算法是錯誤的,包子使用的更多的餡料,再加上包子的大小也比饅頭小,使用的麪粉和發泡劑的數量,也都少的多,差不多有饅頭的三分之一左右,加上人工和麪粉的成本,這方面的價錢大概是原來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半文左右。

餡料上如果進入市場之後,還節約的部分以進一步的壓制到2文左右,整個包子的成本,最多也就是2.5文,這樣的話,10文的話,就有7.5文的利潤。

別小看這個利潤,這代表這三倍的利潤,一份的物資,獲得四倍的毛利,然後扣除其他的各類花銷,利潤率驚人。

饅頭是一半的利潤,包子卻可以達到四倍,這並不是開玩笑,而是本身的特點決定,包子添加了肉,肉在北宋,在大部分的封建時代,都是稀缺的物品,每天吃上肉,對於底層的民衆而言,是無上的享受。

包子不但有肉的,同樣好吃,沒有了饅頭酸澀的味道,也沒有了豬肉的腥臊,加入了一部分的肉凍在其中,一旦蒸籠開了,裡面就會有一股成爲油脂的東西,這玩意,纔是包子味道的根本

看起來10文一個肉包子,要高於一斤米的價格,一斤米才7文左右,不能這麼算的,在北宋,肉類的價格,遠比普通的糧食要高的多,一般的前提下,普通的莊戶人家一年能夠吃上一兩頓肉,已經算不錯了,跟肉有關的東西,價格都非常的高。

10文一個非常的廉價,這個價格就非常有競爭力,最起碼在保州,可以橫掃一切跟夾肉有關的炊餅和其他的麪食,甚至連肉絲麪這種,最普通的,只有18文飲食,也會受到不小的衝擊,肉絲麪之中,纔多少肉,細細的幾根,可是包子餡裡面,幾乎看得到,滿口流香的。

看着趙信和苗遠,在簡單的一五一十計劃着,孫吉等人也是有些聽不懂,好在,他們從數據之中,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這又是一個賺錢的生意,一個比饅頭更加賺錢的生意。

10文一個,不便宜,卻也不貴,北宋的收入相當的不平衡,普通的莊戶人家,拿出來100文,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一些的在碼頭或者貨站攬活的,他們因爲體力活,一天的工作70-100文左右,一天幾個饅頭的和幾個肉包子,是吃的起,更別說那些軍漢,他們纔是主力。

吃過飯後的趙信,好好的給苗遠上了一堂營銷課,市場和目標。

饅頭可以獨家,包子就不必,個人的力量再多,也無法跟大衆相比,跟饅頭這樣純粹的主食不一樣,包子可以作爲席面上面的麪點。

席面上,上一點饅頭的話,出饅頭不吃菜,那就影響,可是包子無所謂,少一點,也算是一個特色的,這樣的話,只要小路打開,就可以從銷售,轉變爲供貨。

相對於饅頭,包子的銷量應該會更大,一個人可以吃3個饅頭,就能夠吃五六個包子,再加上保州獨特環境,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吃到包子,這就是一個比饅頭更加龐大的銷量。

幾個人對於包子的評價,特別是趙信的講述,讓苗遠充滿了信心,第二天,苗起專門組織了400人做包子,加上原有蒸饅頭,數量超過了1400人,因爲老面制約的關係,一共完成了2.1萬饅頭和7000個肉饅頭,總量不變,可是質量卻提高了。

作爲嘗試的,說實話,相對於的普通的饅頭,肉饅頭賣相更好的,在去掉了的豬肉的腥臊的,去掉了發麪的酸味的,整個包子的味道相當的好,肉以肥爲主,在經過了簡單的調整之後的,味道很是適宜。

昨天的饅頭已經在保州創下了不小的名頭,今天,很多昨天沒有嚐到的,聞名而來,看到不但有的饅頭,包子也不錯,味道很好,一個最起碼3兩以上饅頭,皮薄餡大,裡面還大部分都是肉餡,一口吃下去,滿口留香。

對於封建時代來說,味道主要都是脂肪提供的,脂肪會提供天然的香味,除了少部分用的海帶等提鮮之外,就沒有使用過其他的味道了,好在,對於一般人而言,10文一個大肉包子,比較廉價,在大部分的城市之中的,一碗素面,也不過是10文到8文之間,只要加了一點點的肉末的肉面,起碼要12文到15文之間,大一點的飯店甚至超過了25文。

在嚐了肉包子的味道之後,第一個吃螃蟹的出現了之後,咬開包子,當封鎖在包子內部的香味逸散開來,立刻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掀起了購買狂潮。

也有人注意到了是豬肉,可是這個豬肉跟其他的豬肉完全不一樣,完全沒有那種豬肉的腥臊的味道,反而帶有一種特別的肉香的,這就憑空加強了包子的銷量的。

當同樣2.1萬個饅頭和7000個肉包子,全部賣完,特別是包子,賣的更快,比起饅頭賣完的更早,甚至一些晚一點得到消息的,還意猶未盡。

昨天一天時間,銷售了7萬個饅頭,總銷量在180貫左右,可是今天,總數加起來才2.8萬個,饅頭的總銷量在57貫,包子只有饅頭的三分之一,總銷量卻達到了70貫,肉包子銷量更在饅頭之上。

最關鍵的是,一個肉包子幾乎可以賺到7.5文,也就是說,接近54貫利潤,超過了7成,兩樣的利潤加起來得,一天居然可以達到70貫,三分之一的包子,同樣在淨利潤上面,碾壓饅頭。

就算是孫吉也動容了,禁軍士兵,一月2.5貫錢,60升糧,當然了,最近有醞釀,伴隨着糧價的上升,會提升到3貫左右,一個上午的時間,就70多,一個月最少在4000貫,這相當於2個營禁軍的全部軍餉,這還只是一千多婦女和普通人的勞動量,果然是點金手。

這點算什麼,趙信淡淡的笑了,中國的餐飲文化,源遠流長,別說是後世看過無數的美食類欄目,就算是家常小菜,在這個時代,也是不傳之秘。

宋朝已經有了炒菜,可是那只是針對汴梁的幾座最著名的酒店,炒菜還是廚師的不傳之秘,可是後世炒菜幾乎是人人盡職的,哪怕是略懂廚藝的而普通廚師,都能夠做幾個家常菜。

哪怕是西紅柿炒蛋這樣的簡單菜餚,在這個時代,恐怕就是樊樓,或者是其他知名酒樓的的不傳之謎了,不過西紅柿這個時代似乎沒有,黃瓜是有,以黃瓜爲主要材料的木須肉,應該會個非常暢銷。

諮詢時代,知識可以通過無數渠道,進行傳播,趙信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和一些美食欄目,一些在後世都算是不傳之秘的,在這個時代,更是點金手,可以換到無數的金錢。

如同祛除肉的腥臊一樣,那是曾經臺灣圈子裡面,流傳的關於豬肉的處理方法,既不會如同過水法,讓豬肉經過加熱凝固,改變它的結構,有可以很完美的去掉豬肉血性的,讓豬肉在保持着生的前提下,又沒有腥臊之味。

這樣的方法,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是頂尖廚師不知道多長時間,才摸索出來的東西,哪裡簡單了。

如果趙信真的想的話,哪怕憑藉着現在,趙信手中掌握的這些菜譜,就能夠創造出一個保州的樊樓出來的,一些秘製的菜餚,絕對可以讓周圍的客商,官宦和大家族的貴族吃的是流連忘返的。

只不過,這沒有意義,一家酒店的開設,不是味道這麼的簡單的,打個比方吧的,按照薛玉所說的,這個包子的口味,跟樊樓的包子,不錯上下,可是爲什麼樊樓的包子可以賣到一貫一個,而這些包子,最多也就是10文錢,想要到20文都不可能。

口味上真的有那麼大的區別麼,更多的其實是廣告效應,這就是品牌效應,要想達到樊樓,不,應該是整個保州第一的程度,需要作出的努力很多,菜品的出色只是一個方面。

文化氛圍,裝修,吸引人的眼球,最後纔是菜品,味道一說,衆說紛紜,好吃的東西,應該是工人額,可是一定程度,也有一定的好吃,到了一定檔次之後,包裝和名聲,已經成爲了重要的體系。

這一個上午,除了銷量巨大,讓苗遠笑得合不攏嘴之外,趙信特別的提點過,苗遠在保州成賣的時候,專門的留意情報的收集。

軍隊之中,沒有太多的問題,也沒有所謂的流言蜚語,更多的只是一些家長裡短的小事。或許,真的沒有開始,這種可能性很打。

影響一個忠於大宋的禁軍反叛,不但需要中級以上的官員的配合,也需要的不短的時間準備,看樣子,現在對手還停留在尋找合適的中級,甚至是高級軍官的身上,只有活動了這一部分人,才能夠進而影響其他,想來,一切還沒有開始。

趙信專門讓苗遠注意的韋貴,也沒有太多的消息,只是知道,韋貴是雲翼軍的巡檢,在雲翼軍之中,威信不低,屬於是最重要的幾個軍官之一,其他的消息,或許因爲時間短的緣故,還不多。

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
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零八章 直達鐵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六百八十三章 遼國撤退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