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

種診的一席話,讓所有將領都羞紅了臉。

其實也不怪他們,只是前些年文官集團打壓武將,打壓得太狠了。

別說領兵,很多將門之後,只能領着閒職混吃等死。有些耐不住的,只能轉了文職。

就算稍有軍功,那也要再三拖延,最後不情不願地,不輕不重給了些賞賜,就算了事。

在這等情況下,武人的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更別提能和文官相提並論。百餘年的積威下來,武人就成了矮人一等的代名詞。幸虧6承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愣頭青一樣,把文官集團先是揍個半死,然後再扶持武將,弄了個皇家軍校。

皇家軍校成立十餘年後,威力逐漸顯現出來了。但凡是武將,不論官職大小,都是進過皇家軍校“深造”的。進入皇家軍校,學習最多的不是兵法戰略,而是忠君愛國的思想。可以說,皇家軍校的洗腦頗爲成功。畢竟你稍有不忠心的舉動,那你的升遷絕對會受阻。只有忠君愛國的將領,才能被6承啓重用。

別的不說,就連折克行,都抽出了一年時間,返回長安,入了皇家軍校。要不是邊境戰事吃緊,他恐怕還得再呆上一年。

正是因爲洗腦成功,6承啓纔敢放權給武將。打個比方,就算現在種診要造反了,他手下哪個將領會答應?就算將領答應了,下面的各級軍官,也絕不會答應的。

通過這個辦法,6承啓算是把兵權牢牢地攥在了手中。

兵權在手,6承啓還要的臉色?這,纔是6承啓最大的底氣來源!

帝王之術,向來都是平衡。不管文官還是武將坐大,那對國家都是有危害的。6承啓從來不相信儒家那套表面仁義,內裡卻比真小人還齷齪的僞君子所爲。人性本就是貪婪的,相信文官不會貪瀆,就好像相信老鼠不會偷吃大米一樣可笑。

或許文官之中真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但始終是少。

反過來,武將也是一樣。兵權在握,野心就膨脹。這也是爲何皇帝不放心武將的原因,怕他造反。文官掌權,最多就禍害一下百姓,還能補救一二。武將造反,那就是真刀真槍的了,一點回旋餘地都沒有。

唯有經過皇家軍校的洗腦,6承啓纔敢任用武將,這就是根源所在了,說白了,6承啓就是相信人的本性,然後加以限制,警醒和監督罷了。

而這些將領之所以熱衷於論功行賞,完全是先前被文官集團整怕了,才顯得這麼沒有“進取心”。在種診一番話後,他們纔回過神來。

種諤到底是要支持他二哥的,這裡他的資歷也是最老:“太尉說得沒錯,有軍法處記錄軍功,何必在爲軍功自尋苦惱?不若且商議一番,如何乘勢追擊纔是!”

這些將領也藉着這個臺階,順坡下驢:“老經略說得沒錯!”

一場驕傲自滿的論功行賞會議,也順利地轉變成軍事會議了,種診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要知道6承啓給他的可是死任務,要人有人,要糧有糧,要武器有武器。種診要是這樣都打不出明堂來,他可以預見自己回到長安後的下場。相比起其他領兵大將,他身爲主帥,壓力不知道重了多少。

再加上6承啓又是一個只,不問過程的皇帝。他的思維很簡單,所有你要的物資兵員都給你了,你還打不了勝仗,這不是你的鍋,是誰的鍋?要是打敗仗了,你就老老實實背上這口黑鍋,被流放到某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

不僅是武將如此,文官亦是如此。

這些年來,沒有絲毫建樹的文官,被貶職的還少嗎?因工作出錯的,被流放的還少嗎?

先前那些文官都道,做了官之後,就是舒舒服服地享受下半輩子就行了,反正有朝廷養着。要是爽,一本奏則上去彈劾你沒二話。要是不爽,還能上奏勸諫一二,顯一顯學識,漲一漲名聲。做不做事有什麼打緊?反正下面有能吏操辦,他們敲起二郎腿,去衙門按時點卯就成。得過且過,又是一日。

可現在不同了,6承啓搞出個吏部的政績考覈,還有個監察司暗中訪查的百姓口碑,你連通關係都沒地方。不會做事的官,這些年已經不知道淘汰了多少。以至於做官,再也不是“鐵飯碗”的代名詞。用6承啓的話來說就是“朝廷不養沒用的官”,偏生你還反駁不了。你要是有用,你做出政績來啊,再不濟,你總能搞好自己在任期上的口碑吧?兩樣你都做不到,你憑什麼繼續當官?貶職還算輕的,一旦貶無可貶,那就只有罷職一途了。一旦被朝廷罷職,不僅回鄉臉面皆無,甚至連科舉都不能再考。更何況這些官員,本來就是把儒術經典當做升官財的敲門磚,這麼多年過去了,儒家學說又能記得住幾何?

這樣一來,文武就算平衡了。兩邊都有升遷的通道,也有貶職的通道。

一個國家,只有兩條腿都強壯了,才能走得更遠。

這等高瞻遠矚的事情,唯有一些見識高之輩,才能一二,深深爲6承啓的城府感到一陣拜服。當然,拜服是拜服,但是不是真的服氣,願意接受這等監督就兩說。

就好像現在種診一樣,文官給他上的緊箍咒是鬆掉了,可6承啓給他戴上的緊箍咒卻更加緊,夾得他腦門生疼。

察司精心製作的沙盤,聽着種諤折克行盧塵洹王韶楊懷玉等人的爭論,他的眉頭始終都是緊鎖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種診哪裡敢掉以輕心?

此時,不僅是種診緊張兮兮,遼國上京臨潢府的皇宮內,也是一片緊張的氣氛。

“那些部族的老爺兵敗了,終歸還是要朕出手!”

坐在龍椅上的耶律洪基,冷冷地說道。他雖然擅音律,通詩詞,但自小弓馬嫺熟,到底還是契丹人的出身,骨子裡面都是嗜血的。

“你們說說犯的漢軍,如何將他們盡數坑殺在我大遼境內?”耶律洪基玩味地下的衆臣,一隻手在龍椅上,輕輕地敲打着。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緣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十章:例朝風雲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627章:制科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630章:不是滋味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老虎變貓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
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九百三十五章:剷除叛徒第八百八十三章:上奏請罪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緣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九百五十九章:百姓歸心第八章:戶部尚書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八百三十八章:哀兵還是不勝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一百八十二章:歡喜的盧胖子第一百一十五章:民牧之法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五百九十七章: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十章:例朝風雲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二百二十一章:清點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627章:制科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五百五十五章:吃虧是福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630章:不是滋味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百六十六章:即時出兵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老虎變貓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