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蘭蘭的眼裡,女婿親自上門來接戴小華回去,那是給了戴小華極大的面子,就算夫妻有什麼矛盾,這也表示人家真心來認錯了,小夫妻能有多大矛盾?只要他來接,跟他回去就對了。
可是戴小華竟然沒有跟尹嘯川走,尹嘯川一個人走了,走的時候也沒來跟戴蘭蘭打個招呼,她便覺得尹嘯川生氣了。
尹嘯川一生氣,以後只怕不會來接戴小華了,她要想再跨進尹家那個門,就只有自己回去,那到時候就該她受氣了。
她如果不回去,這樣長期呆在孃家,那戴家的臉就被她丟光了。
戴蘭蘭懷疑現在已經有不少的人在議論她們了,那些長舌婦,不知道怎麼編派他們呢!
想着這一系列的事情,戴蘭蘭很是煩惱,所以一直數落了戴小華一晚上。
還不只是這一個晚上,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戴小華的耳朵天天都在受着這樣的煎熬。
戴小華用尹嘯川留的錢上街給寶珠買了兩套衣服,寶珠穿上新衣服以後,頓時變漂亮多了。
然後她又買了些肉和菜回去,在孃家呆了這麼久因爲沒錢,她一直不上街,這還是第一次上街,買點肉回去孝敬孝敬父母也是應該的。她沒捨得給自己買一點東西。
又過了兩個月的樣子,寶珠已經滿八個月了,應該斷奶了。
這又是一件讓戴小華無可奈何的事情,孩子斷奶不能見母親的面,否則斷起來會很困難,可是她能把孩子送到哪裡去斷奶呢?
如果孩子留給母親斷奶,那她又躲到哪裡去呢?
再說,戴蘭蘭本來就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一說給孩子斷奶,她就抱怨個不休,說她晚上最煩帶孩子什麼的。
對這一點,戴小華也明白,從她帶孩子回來後,母親沒少抱怨,說孩子晚上耽擱了她不少的瞌睡。
因爲房間少,戴小華一直和母親睡一張牀,所以孩子也只有和她們睡在一起,晚上孩子尿多,每當尿脹醒了她就要放聲大哭。
戴小華驚醒了趕緊起來給孩子提,戴蘭蘭自然也驚醒了,便一直抱怨個不停。
爲寶珠是女孩子,戴蘭蘭也耿耿於懷,動不動就說:“你哭啥哭!一個賠錢貨,一天就知道張着嘴巴哭!你如果是個兒子,你那尹家的爺爺奶奶會這麼久看都不來看一眼?”
鑑於這種種情況,戴小華覺得,要讓母親幫着給孩子斷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在戴小華爲孩子斷奶的事情犯愁的時候,尹嘯川的父母來到了戴蘭蘭的家裡。
尹父尹母也提了不少禮物,跟戴蘭蘭說了許多的客氣話,誇她能幹,把女兒教得怎麼怎麼好,不像他們,教出來的兒子女兒都沒出息,當然,這也是謙虛。
然後又爲上一次戴蘭蘭到他們家來,他們沒有好好招待而道歉,說:“親家母大人有大量,請多多原諒我們!”云云。
古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戴蘭蘭看見人家老兩口你一句,他一句,又是道歉,又是誇讚,還一口一個“親家母”叫個不
住,她這心也就順溜了,不再計較過去的恩恩怨怨,和他們相互客氣起來。
說着說着就熱絡了,尹家父母說他們早就想過來看看,卻一天閒着不得空,一直拖到今天,說到這裡,他們說了來意。
尹家母親說,寶珠應該斷奶了,他們考慮到戴蘭蘭地裡農活忙,給孩子斷奶不方便,所以他們特意過來帶孩子回去斷奶。
還說一個星期後,最多十天左右,就能把孩子的奶斷掉,那時候,戴小華回尹家就不用給孩子餵奶了。
如果戴小華還想在孃家多玩一段時間,那十天後他們就把孩子送過來。
尹家父母跟戴小華的關係雖然不算親密,但戴小華一直覺得他們對她還是挺好的,對孩子也不錯。
雖然因爲孩子愛哭,他們抱的時候不多,但憑心而論,從她生下孩子後,孩子的一切開銷都是他們在負擔。
爲了讓她奶水充足,尹母經常上街買豬腳、買雞給她燉着吃,又給孩子買奶粉配合着喂。
從對待孩子這方面來說,尹家的確比她的母親要好得多,雖然這與經濟能力有很大關係,但尹家也從來沒有嫌棄過她生的是女孩。
尹家父母再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孩子不及時斷奶,拖久了有什麼樣的不良後果。
戴小華捨不得孩子,但是斷奶又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
戴蘭蘭也主張讓尹家父母帶回去斷奶,說不見孃親的面,斷奶要容易得多。
在三個老人的輪番勸說下,爲了孩子能順利斷奶,戴小華不得不答應了。於是,尹家父母帶走了寶珠。
他們走的時候,寶珠睡着了,因此根本不知道她已經離開了媽媽身邊,而且她不知道從這以後她就看不到媽媽了。
戴小華這時候全部心思都在爲孩子斷奶這件事情上,壓根兒沒有想過他們是來騙走孩子的!
這一方面是因爲尹家父母給她的印象一直很好,另一方面,她覺得尹嘯川是不喜歡這個孩子的,因爲覺得他不喜歡,就沒有想到他們會用這麼大的心機來騙走孩子!
孩子斷奶是痛苦的,孩子痛苦,母親也痛苦。
第一晚上,戴小華一夜都沒有睡,她想念孩子,寶珠長這麼大,從來沒有離開過她的身邊,現在這麼突然離開,不知道她會怎樣哭!
八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能認人了,白天戴蘭蘭還能抱一抱,一到晚上,她就賴在戴小華身上不肯下來,誰都摸不着。
戴蘭蘭伸手說抱抱,她就放聲大哭,戴蘭蘭便總是氣惱地罵:“哭哭哭!你一個賠錢貨還好意思哭!我還不想抱你個賠錢貨!”
現在,寶珠第一次離開母親,和尹家的人又都不熟,因爲一直是戴小華一個人在帶,孩子就特別認生,戴小華不知道這孩子會不會哭一個通宵!
她的奶很脹,現在的女人孩子斷奶前就要吃那種回奶的藥,但她沒有,一個是她不懂,另一個是捨不得錢。
不吃回奶的藥,就只有等它自己回,往天一脹孩子就吃了,現在脹得再難受都
沒有辦法,只能由它一直脹,脹很了的時候,透亮,就像要爆炸了一般,不小心輕輕一碰,痛得掉眼淚!
一直痛了幾天,纔開始慢慢回,又過了幾天,痛感就減輕了。
十天的時候快到了,戴蘭蘭又抱怨起來:“唉!好不容易睡了幾天好覺,那個賠錢貨一回來又不得清靜了!”
戴小華不作聲。
戴蘭蘭說:“依我說,娃娃既然斷了奶,就該丟給他們老兩口去帶!他們在當爺爺婆婆,光當現成?娃娃在我們家呆了幾個月,他們不聞不問的,現在交給他們去帶,讓他們也嚐嚐晚上睡不到好覺的滋味。”
戴小華沒有辦法答覆母親,她的心裡只覺得難受,母親也是生過孩子的人,爲什麼她就不能體會她當母親的心情?
戴小華不知道的是,戴蘭蘭雖然生了她們兄妹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她自己卻是很少帶的,那時候還在大集體做活,每天趕着掙工分,喂完奶就把孩子丟在家裡,把門鎖上,直到中午收工了才趕着回來給孩子餵奶。
就算做活的地方離家很近,所有的人都聽見孩子哭得驚天動地,她也不敢回家給孩子喂一口奶!不光是她,所有奶孩子的婦女都不敢!
那時候,工分就是糧食,工分就是飯碗,戴小華的外婆也要去掙工分!
晚上,戴蘭蘭餵了奶就把孩子交給母親去了,母親年紀大了,晚上瞌睡少一些,孩子尿尿能驚醒。那時候有一句話叫“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着”,就是指年輕人瞌睡多。
因爲孩子從小跟外婆睡習慣了,斷奶也沒費什麼事,再說,那時候的孩子本來就吃得少,要斷掉自然很容易。
所以戴蘭蘭對孩子的感情遠遠達不到戴小華和寶珠這樣濃,自然也不能體會戴小華盼望孩子回來的心情。
十天終於到了,但尹家並沒有把孩子送回來,戴小華以爲尹家有別的事,可能再過一兩天就會送過來,於是繼續等。
在戴蘭蘭高興和戴小華不安的等待中,轉眼間過去了二十多天,尹家一直沒有送孩子過來,戴小華終於坐不住了!
她想去接回孩子,又怕被尹嘯川抓住逼她留下,更怕他晚上折磨她,但是不去又對孩子十分牽掛!
思想鬥爭了好幾天,她還是決定冒險去把孩子接回來。
她想好了,看見尹嘯川就離他遠一點,只要不讓他近她的身,不讓他抓住她,她就能安全逃走。
可能有的朋友覺得,尹嘯川有那麼大的膽子嗎?回到老家了還敢打她?他打她,她不會叫喊嗎?不會告他嗎?
現在的人都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動不動就打110,連捱了打的六歲小孩都敢跑到派出所告父親。
但在那時候的農村,幾乎都覺得丈夫打妻子就像父母打兒女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九十年代的鄉下,尤其是比較偏遠一點的農村,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七十年代,家庭矛盾只要沒有鬧出人命,一般都是村幹部調解,而這個前提還得有人告訴村幹部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