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

李重九詢問王馬漢,曇宗二人管理民生之道。

兩位渾人除了嘿嘿二字,再無他言。

李重九當下深感管理人才的匱乏,這個時代能識文斷字之人,不過百分之一,並且大都集中在世家門閥手裡,至於寒門之中識字讀書可謂是鳳毛麟角。

隋朝時文帝楊堅,還廢除了縣學,用道德經上的話解釋,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楊堅此舉就是認爲,老百姓識字純屬添亂,愚民政治纔是王道,楊廣即位後,天下才恢復縣學。

而這一段李重九去雁門郡,懷荒鎮一直是王馬漢,曇宗二人湊合着,延用一些他原先制定的規矩,再加上草市的管事陳良行,在一旁cāo辦,這才勉強搭起架子了。

之前人口基數低,這麼辦,還能勉強湊合着兩三個月。而眼下隨着三千戍民的加入,李重九敢保證,只要自己一離開懷荒鎮,不出一個月,馬上天下大亂。

看着戍民吃喝得痛快,李重九當下決定先將,這七千人算得上知識分子,全部召集起來,先將懷荒鎮的班子搭建起來。

次ri,李重九決定在城內,貼出招賢令,凡是一技之長,皆可以來報名,錄用之後,先給錢一貫,ri後給予優厚的待遇。

消息一出,當下報名之處,一下用來兩三百號人,皆願意來一試。

李重九見人太多,於是先撿讀過一些書,認得字之人錄取,其餘人先留下資料,ri後再行甄別。

於是有一百二十多名自稱是‘讀書人’的,要應聘崗位,李重九決定將他們考校一番。

考校員工能力,對於企業的ceo而言,是一項基本技能。

考覈這一百二十多名讀書人,若李重九一一詢問,那兩天兩夜也完成不了。

李重九先給他們筆墨紙硯,讓他們將自己的履歷,所長的方面,對懷荒鎮有什麼想法建議,以及理想的薪酬,還有自己想要擔當的崗位,讓他們一一寫出。

這就相當於現代,畢業生最基礎的求職簡歷了。

李重九的要求並不高,他要的這些人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只要能識文斷字,文章通順就行。

李重九在一旁幕布之後,看着這些讀書人的表現,只見大部分人都在抓耳撓腮。

當下不到半刻鐘,五六個名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好的人,白卷而退。又過了半刻鐘,七八個,除了自己名字,什麼都不會寫的人,自動敗退。還未到了一個時辰的交卷時間,又有十二三人,將卷子一掩,知難而退。

交卷之後,兩旁曇宗帶着三四十名兵卒入內,李重九站在臺階上,用手連點。

兵卒見李重九手點到哪個,就兩個一併上前,將那人雙手反綁押了出去,這些人都是方纔寫求職簡歷時,東張西望,作弊的。

聽得李重九解釋之後,衆讀書人人驚魂稍定。

李重九收了下卷子,一點有七十幾張。

李重九當下款待了這些讀書人一頓飯後,讓他們回去,明ri一早再來此處,當然不是直接錄用,而是進行面試。當下一夜,李重九審閱這手頭的古人求職簡歷。

七十幾張的閱卷工作,出人意料的十分簡單。

李重九先一口氣剔除了二十幾張,有寫等於沒寫的,再剔除二十幾張,滿口之乎者也,寫得不知所云的。

李重九隻用不到一個時辰就改卷完畢。

到了次ri,七十多人再來時,只有二十多人進入面試。

這二十多人,並非多優秀,而是他們寫得還算可以入目,所謂的入目,也就是他們的文章,已達到了可以閱讀通順的水平。文采出衆是有,但不多。

大部分人放之現在,也就是中學生作文水平,當然也不能完成這麼說,古人沒有標點,要自己斷句,這點現代人可不易作到。二十多人一一面試之後,他們的表現總算還差強人意,總得來說,基本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jing英了,哦,不,應該說是懷荒鎮之中的jing英了。李重九篩選之後,選擇了三人,作爲暫時的幕僚,其餘人自有其他用處。

這三人之中,一個名叫劉易,行腳商,乃是上穀人,歷山飛的流賊一鬧,他的貨物全失,後被人販子擄到了這裡。

此人不僅讀過書,而且能寫會算,李重九就讓他暫時擔任倉曹。

還有一人名叫周旭,看過去十分憨直,乃是耕讀傳家的正統讀書人,三人之中,他是真正有底子的,乃是進過縣學的人才。李重九讓他來作文案,代自己起草文書。

最後一人,姓姬名川,之前犯了通jiān之罪關入監牢,因爲聽聞前往懷荒鎮戍邊,可以減刑,故而主動加入了戍民。

這姬川容貌不俗,即便在髒兮兮的戍民之中,也是力圖保持自己整潔,估計是世家出身。此人能說會道,李重九留在身邊,暫時聽命。

這就是李重九眼下幕僚班子,當初李重九在李世民麾下時,對方隨便一個參贊軍機的劉弘基,即已完爆這個班子幾條街。

劉弘基,乃是河州刺史之子,真正官二代,而自己麾下不是商人,就是種田,就算是世家子弟,還是個囚犯,估計家系也是庶出中的庶出。

這就是寒門起步的劣勢,這個世家壟斷jing英的時代,李重九眼下別指望,有任何高士來投自己。不過班底再差,總也是班底,李重九眼下還要用之來起步。衆人當下商討起懷荒鎮,當務之急的事來。

劉易首先提出,就是懷荒鎮城牆修補之事,他是之前是被粟特人擄來的,一直進行的就是城牆的修修補補。

這也是由當初一千名青壯負責,李重九走了兩個月,朝北的那一段城牆,修補得已是完成了一小半了。

劉易提出眼下三千戍民一到,可以趕緊在冬季到來前,將北面還有西面的兩處城牆修一下。

之所以當務之急先修西北兩面的城牆,是因爲草原上的冬季寒冷,朔風凍骨,必須將西北兩面城牆修起來,抵禦寒風,如此才能過冬。

而姬川則不同意,劉易的看法,他覺得現在居民區太狹隘了,男女混雜,治安混亂。

李重九所在的官衙就是一個破木屋,沒有標識,若旁人不提根本不知,這是鷹揚郎將所在之處。

再加上戍民一到,人口更多,再不劃分區域,如此懷荒鎮將一片混亂。

兩人一爭執,劉易一邊說修城牆先來,姬川則要建設居住區。

兩人各持一詞,爭執不下。

至於周旭則沒什麼看法,聽着二人在那吵吵嚷嚷,自己則一個勁的咬着筆桿子,果真是一副天生書呆相。

李重九看着自己這第一次幕僚班子會議,不由是頭大如鬥。

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十章 搶婚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章 遊獵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
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十章 搶婚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章 遊獵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