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

李重九這一番話說得三名契丹頭人都是低下頭來,無言以對。

這時內廷官稟告言道:“弱水州大都護王君廓,中書舍人張玄素求見!”

李重九聽了,點頭言道:“宣!”

不久王君廓,張玄素二人一併進入大殿,躬身言道:“拜見王上。”

李重九伸手一指言道:“賜坐賜茶。”

隨即內侍上來送上葦蓆,茶,王君廓,張玄素手捧茶杯,呷了一口甘茶,而一旁三名契丹人亦是人手一碗。

這時李重九開口言道:“伏弗鬱部的俟斤屈列現在如何了?”

張玄素放下茶杯,言道:“回稟王上,現在押在懷荒鎮,還有其三個在幽京爲質的兒子,一併等候發落,。”

李重九點點頭,問道:“對於屈列的處置,中書省幾位愛卿,議論得如何了?”

張玄素言道:“回稟王上,屈列此人背信棄義,背叛我大趙,當一併斬之,以儆效尤。這是中書省三位大臣聯名票擬的奏摺,還請王上過目。”

說完張玄素將奏摺交給內廷官。

李重九喝了口茶,將奏摺接過看了一遍,言道:“屈列可殺,但其三子則不必株連,中書省再擬一份奏摺來。”

張玄素當下接過李重九退回的奏摺稱是。

三位契丹人彼此看了一眼。

李重九看向三人問道:“屈列破壞了,我趙國對他的信任,故而這才殺之。屈列死後。伏弗鬱部也將不復存在,其部的部衆會直屬於弱水州都護府。事實上,這一次召三位頭人前來,並非恐嚇。孤剛纔言過,而天下這麼大,也不是隻有一個契丹,更不是隻有一個大趙。胡漢之間的血已流了數百年了。再打下也一樣是如此。”

三名契丹人聽到這裡一併稱是。

說到這裡,內廷官奉上一副塞北地圖,李重九在地圖上分別點了點,言道:“這兩處都是烏侯秦水之南的優良草原,我已與英賀弗。額託商議過了,他們將讓出這兩處草原,給你們契丹匹絮部,吐六於部放牧,而這一處,則是烏侯秦水以北。潢水以南,劃給羽陵部放牧。”

三名契丹人聽聞李重九無意拆開他們的部衆,當下都是大喜領命。

李重九接着言道:“你們在此。必然服從弱水州都護府的調令,我任你們三人爲軍主。匹絮部歸於統軍額託帳下,吐六於部歸於統軍英賀弗帳下,羽陵部歸於統軍孛兒罕帳下。你們雖奉統軍節制。但若有一切合理請求,都可以向都護府提出。”

三人對視一眼,這對於契丹而言,已是最好的結果了,當下皆是從命。

接着三名契丹人皆是一併退下。

三人走後,王君廓言道:“如此處置倒是不錯,以夷制夷。讓室得奚部來管理來契丹人,如此契丹將來不足以造反,否則這一次歸附的十萬契丹人,不好治理。”

李重九言道:“以夷制夷,只是權術和手段,權術和手段暫時可以用之,但長久不可持之。海不擇江河溪流,故而才寬廣,要收服契丹人也是如此。”

王君廓拱手,言道:“微臣記住了。”

張玄素言道:“王上,眼下契丹十萬人馬歸附,火兒慎草原之上,當如何處置呢?”

李重九言道:“火兒慎草原不可棄之,突地稽,額託不是一直有意將族人北遷嗎?我認爲可以讓遼西靺鞨,室得奚遷往火兒慎草原,火兒慎草原如此好的草原,我是不會棄之,讓大賀咄羅將來捲土重來的。”

張玄素拱手言道:“將遼西靺鞨,室得奚部遷往草原是一法,微臣倒是建議,在白狼山,烏侯秦水二地,各修築一城,以威懾契丹,高句麗,同時也好統御兩地的番人。”

李重九看向王君廓問道:“大都護以爲如何?”

王君廓言道:“如此可行。可效仿當初修築懷荒,御夷二鎮一般,抽調戍軍前往駐紮,而錢糧則可由周邊番部供給。預計一年內,即可完備。”

李重九微微笑着言道:“甚好。不過可再快一點,大都護可以召集懷荒,御夷二鎮胡漢商人,告訴他們此事。我想商人早有心,將商路開至契丹,以及烏侯秦水以北,只是當時契丹未破,他們纔不敢爲之。你可以將土地讓之,他們必蜂擁而至。到時築城之事,半年可定。”

“白狼山,烏侯秦水築城後,可在潢水以北的冷涇山,火兒慎草原深處的烏桓山再各築一城,一步步穩紮穩打,將弱水州都護府的勢力滲入草原深處。”

張玄素聞言欣然言道:“王上真乃是高見,使民,不由誘民,以利誘之,可事半功倍。”

李重九擺了擺手,言道:“以利誘之,不過下乘,孤所行事,只有四字,互惠互利。”

王君廓,張玄素聞言皆是拜服。

李重九看向張玄素笑着言道:“眼下契丹已破,張舍人運籌帷幄,堪稱大功,但孤卻遲遲沒有封賞你,可知何故?”

張玄素言道:“微臣不知。”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張愛卿,你之前乃是夏王麾下謀主,孤尚不敢信你用你,但眼下你幫孤立此大功,現在可用汝爲孤之張子房。”

張玄素聽了立即言道:“王上言重了,張某如何敢比張子房。”

李重九哈哈一笑,言道:“張愛卿,你不必驚恐。你也知道,孤設中書省乃作爲三省之首,一切軍機之令,皆由中書省商議而出。溫卿老成持重,處事穩當,姬川是孤老臣,從懷荒鎮起就跟着,薛萬述乃是將門之子,擅於軍務,這他們三人皆不是謀臣,中書省缺少一位能運籌帷幄的人物,孤相信張卿,你足以擔之。”

張玄素心想李重九如此說是什麼用意呢。

李重九頓了頓,言道:“所以我有意再加強中書省,姬川,薛萬述兩位中書侍郎之上,再設一名中書侍郎。張愛卿這一次立下如此大功,正可賞之,晉爲中書侍郎。”

“三名中書侍郎?”一旁王君廓聽了有幾分訝然。

張玄素心想,從中書舍人一舉提拔爲中書侍郎,這等於一日之內,連升四級,從正五品一下遷至正三品。

張玄素當下站起身,以叩首之禮言道:“微臣謝過王上。”

“起來吧。”李重九朗聲大笑。

提拔張玄素爲中書侍郎,如此將來溫彥博,姬川,薛萬述加上張玄素四人,即相當於李重九的小內閣。

這也是他一直計劃的加強中書省之事,讓中書省更進一步臨於尚書省之上,以分去尚書省手中的實際權力。這也是元明兩朝體制的特點。

元時,以皇太子領中書令,但實際上中書省掌權的,卻是兩位中書侍郎,兩位中書侍郎在元朝即是左右丞相。由此可見中書省地位之高。元朝不僅在中央加強中書省,還在地方設行中書省。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這也就是行省二字所用的由來,明朝官制雖是以承宣布政使司,也就是布政司,來取代行省治理地方,但民間百姓仍是以行省之名呼之,最後一直承襲到今日。

到了明朝開國時,李善長,徐達,胡惟庸先後擔任過中書省丞相,但後來胡惟庸被朱元璋殺後,從此中書省爲朱元璋廢除,到了後來明朝設立內閣,實際上取代了中書省的職能作用。

李重九現在加強中書省,加張玄素爲中書侍郎,也是同樣如此用意。

張玄素左思右想,深吸一口氣言道:“既是陛下對微臣信任,委以重任,微臣唯有以死報答,眼下微臣有一計可破劉黑闥,現獻之王上。”

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
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