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

王珪投效之後,他的人生軌跡亦與歷史上出現變化。

歷史之上,李綱在擔任李唐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後,將王珪舉薦給太子李建成,爲諮議參軍,二人一併成爲tài子dǎng的成員。王珪出仕李唐。

當ri晉陽宮之宴,李重九,蘇素與太原郡士族們相談甚歡。晉陽宮夜宴之後,溫彥博,姬川二人一併前來,恭賀李重九收得王珪。

席間李重九與他們談及王珪之言。

溫彥博言道:“魏公攻打洛陽,勝負未知,若勝者魏公可進取天下,若敗者,我軍立即棄之,恐爲別人說我們見難而逃,不過此事不急可暫且擱下,不過王珪之言,有勸進之意,不知上谷公意下如何?”

李重九皺眉言道:“我方纔自稱幽州刺史,此事太快了吧。”

姬川言道:“上谷公,卑職贊同溫長史之言,正所謂名副其實。如當年王須拔,高開道之流,所據之地不過一郡,手下呼嘯十幾萬流民,也敢稱王稱帝,那乃是自不量力,但現在我幽州已取幷州,正如王珪所言,太原乃是王基之地,非天命之主不能守之。若是仍自稱幽州刺史,恐怕太原士族以爲上谷公,志向不過牧守一方,而並非有志於天下。”

李重九皺眉,看來此事也不容易辦,當初自己與竇建德一併上表,勸李密稱王,但李密以東都未定之由,沒有答允,而眼下自己若是稱王,不是躍居李密之上了。

不過此事也有先例,如竇建德一面與李重九一般,向李密稱臣,一面卻自號爲長樂王。難怪當初李密召見竇建德,竇建德以北方李重九尚在的理由推脫,不敢輕易南下會面。

溫彥博笑了笑,言道:“上谷公,若不急於稱王,但眼下有事,卻是有趣?”

“何事?”

溫彥博言道:“我軍上一次征討上黨郡,路過石艾時,不是有人自稱乃是山谷公族叔,前來認親嗎?”

李重九聽了陡然記起來,笑道:“卻有此事,我倒差點忘了。”

溫彥博言道:“屬下已查實過了,此人確實出自中山李氏,要知道中山李氏之祖李齊,趙郡李氏之祖李牧,乃是親兄弟,當年秦滅趙,趙主中反間計,殺良將李牧,自毀長城,趙人竊恨之。”

“若是上谷公肯自承中山李氏之後,就可李牧之名義,復興趙國,畢竟現今的太原,婁煩二郡,正是乃是當年中山,趙國之地,某試言之,還請上谷公斟酌。”

聽溫彥博說完這一番,長篇大論,李重九忍不住要給他豎一個大拇指,這樣錯雜的關係,居然也被他牽出一條線來。

溫彥博也很委婉只說是建議,畢竟是否要認宗,還是要看李重九的意思。而李重九卻考慮是,畢竟自己一脈出身山賊,真正出身早就不知道了,此事也需問問李虎的意思。

不過這個時代,流行人人往自己臉上貼金,泗水亭長劉邦,乃是魏國大夫劉清之後,楊堅追溯,乃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李淵自稱爲西涼皇帝李暠之後,事實上,三人祖上是否真是如此,都還有待商榷。

李重九決定將此事暫時擱下。

姬川當下又向李重九稟告言道:“此番我軍攻下晉陽,城池陷後,不少李唐臣子大將的家眷,都陷在城中,這些人應該如何處置,還請批示。”

晉陽城破後,李重九俘虜了齊王府護軍李思行,齊王府戶曹武士逸二人,除了他們之外。李淵從晉陽起兵時,不少功勳之臣的家眷都留在晉陽,這些人要如何處置,倒是一個難題。

姬川言道:“上谷公,我們可扣押這些人爲質,寫信往長安,逼迫他們的親眷反唐,不知意下如何?”

溫彥博正sè言道:“此乃是暴戾之舉,現在我軍剛攻下太原,人心未附,若是行此舉,必遭到太原上下百姓一致聲討。”

姬川言道:“成事者不拘小節,我看可以。”

李重九言道:“據我所知,李淵自攻下長安後,已將不少重臣親眷都遷往長安了吧。”

溫彥博言道:“正是,長安繁華,故而人人嚮往之,況且留重臣親眷於長安,更可以使其不生變端。”

李重九言道:“既是重臣親眷都不在此,我們能夠威脅的,不過只是一些無關緊要之人,與其破壞我軍的名聲,倒不如盡數放之。親情人倫乃人最貴重之事,我們怎可憑此來要挾達成目的,反正這些人留在晉陽,也是對我不利,倒不如讓他們返回長安,也好示我軍寬仁之名。”

溫彥博聞言拱手言道:“上谷公真仁慈之人。”

商定之後,溫彥博當下在晉陽張榜,除了在押的俘虜外,其餘李唐家眷皆可放任自有,願意居住在太原的,就居住於此,從後絕不追究,願意前往長安尋其親眷的,就儘管前去。

消息一出,太原士族百姓皆是鬆了一口氣,無不拍手稱快。

比之剛入主幽州時,受到幽州士族上下的一致冷遇,這裡太原士族這,無論士族百姓都將李重九視作自己人,何況還有一層鄉里的關係。

當然仍有不少士族視李重九如草根崛起的暴發戶,但比初佔據幽州之時,李重九現在羽翼初豐,持這樣看法的士族並不多。

畢竟現在太原士族,經過漢王楊諒謀反之事後,一直被朝廷打壓了,而李淵至晉陽經營亦不過三年。

歷史上劉武周攻打晉陽時,正是由於城內士族獻城,才導致晉陽城破的,由此可見李家在大本營晉陽上的經營也不如何。

現在有王珪投效後,王珪又向李重九舉薦了數名太原王氏子弟。

對於王珪而言,這乃是提攜同族的機會,在李重九看來,這可大力拉攏太原王氏。

故而李重九對於王珪的推舉,一併答允,一併入幽州刺史府或者是太原郡爲官。

而李重九將王珪拔爲記室參軍,與薛萬述同職。

拉攏的太原士族後,對於李重九在太原郡勢力的鞏固大有好處,不過正如王珪所說,太原乃是四戰之地,北有劉武周,突厥,南有李唐。

萬一將來李重九與竇建德在幽州發生衝突,那麼太原郡必須能在幽州大軍無法支援下,自守半年。

由蘇素之前牧守上谷郡,經過戰亂的當地,百姓恢復生產,阡陌又復有雞犬相聞之聲。

現在來太原郡執政一番,肯可以勝任,何況他與李重九一般都是太原郡本地人,在當地頗有人脈。李重九仍讓蘇素身兼上谷,太原二郡郡守,原先的上谷郡郡丞趙萬三,爲雁門郡郡守,分擔蘇素之職。

有蘇素鎮守太原郡李重九足可放心。

只是鎮守太原的大將,李重九卻在有所考量。

如李重九麾下大將,王馬漢,曇宗,額託,英賀弗,顏也列,烏古乃都可稱爲勇將,但卻都不能獨當一面,至於薛萬徹,薛萬均雖年輕驍勇,但畢竟資歷不夠,所以若要鎮守一方,唯有尉遲恭方能當之。

但幽州也離開尉遲恭,但兩下相較,李重九隻能從權,讓尉遲恭率五千武衛軍駐紮太原。薛萬徹率三千萬勝軍,暫駐汾陽呼應雁門,太原二郡。

同時李重九讓尉遲恭在太原郡募兵一萬,擇jing銳三千府兵,而其餘盡數充爲鄉兵。

而李重九則將薛萬均,拔爲武衛軍虎賁郎將,於幽州,上谷兩地,從鄉兵,地方之中再募五千府兵。而各軍之前戰損的府兵,鄉兵,各自補足,這又是一番開支。

儘管這一次攻打山西,劫掠甚豐,但這乃是未經刺史府,郡守府合議的擴軍計劃。

李重九已決定返回幽州後,就在刺史府內閉門不出,否則爲魏徵,陳孝意所知,李重九就要看二人的豬肝臉了。

太原大事處置已畢,李重九又在晉陽數ri,番軍漢軍衆將倒是一併起了歸心,一併催促,幽州不可無人坐鎮。

李重九決定不再等李芷婉的消息,率領大軍從太原郡回師幽州,而額託,英賀弗,顏也列,突地稽他們帶着豐厚的戰果,也是滿意的各回各家。

幽州與李唐的第一次河東之戰,告下段落。

兩方各損失不小,李重九六萬大軍這一番征戰,陣亡,負傷,凍傷,失蹤的人馬,達到近萬之衆,對於李重九眼下並不豐厚的實力而言,此一戰傷了元氣。不過所幸佔據了太原郡,太原郡的人力物力更勝於涿郡,不需多時就可李重九即可恢復實力,並更上一層。

而李唐傷亡遠在李重九之上,李唐不僅丟失太原郡,河東數州被洗劫,連太原道行軍總管殷開山都戰死,不過李世民卻將河東呂崇茂,堯君素兩個隱患消除。況且河間郡王李孝恭,在川蜀連下三十餘郡,遠遠可抵消太原郡的損失。

不過這代表將來天下格局走向,河北勢力挑戰關中勢力的一戰,卻被天下大數人忽略了。

現在天下人的目光,都放在中原李密與宇文化及爭奪洛陽之戰上,而西樑子弟蕭銑荊襄於起兵,於江陵稱帝,自稱樑王,席捲數十州,天下六分已居其一。(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
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