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

白巖城的石制城頭之上,現在密密麻麻扎得都是巨箭,不得不說石制城牆的堅固,換做一般夯土城牆,弩牀齊shè早就可以破城了。這也是遼東地形所限,高句麗人皆修得都是石城山城,而中原除了洛陽,西京之外,城池皆是夯土所制,否則當年隋軍也不會三十萬大軍,攻了三個月,也攻不下遼東城。

但即便有堅城可倚,但城頭上的高句麗士卒,仍試圖用鉤抓去將城頭的箭鏃扯去,但每每如此,就會遭到蒼頭軍一方巢車與城下弩兵的箭shè。

士卒們推着披着牛皮的三層巢車,緩緩逼近城牆。

每輛巢車之上,都有十幾名舉着三石弩的弩手,但因爲城下地形限制,巢車都無法抵近城牆邊,只能一旁施shè。

而經過昨ri一夜,隨軍工匠又製出七八輛拋石機。這簡易的拋石機只能固定在原地,不能移動,但是可在三百步,投shè三十斤的巨石,砸到城牆之上。

但是即便有巨石拋shè而去,可砸在白巖城城牆之上,除了砸出一片石屑之外,根本不能破城。

高句麗軍經過昨ri與蒼頭軍對陣,亦見識到隋軍弩陣的厲害,當下放棄對shè的方法,一般不露頭與隋軍對shè,但是一旦隋軍郡兵接近城牆之前,城上就拋灑了石塊,火油,箭矢以阻止郡兵近城。

同時郡兵步卒藉着扎着城牆之上的巨箭,徒手攀牆而上,但一旦出現如此情況,高句麗人就會不顧巢車上shè出弩箭,拼了命一般將隋軍趕下城牆。

這些高句麗人雖作戰沒什麼章法,但是皆爲了包圍家園而戰,憑着一股血勇之氣,儘管紛紛被蒼頭軍的shè手shè下城頭,但郡兵始終無法藉此,在城頭上取得絲毫立足之地。

看着高句麗士卒如此勇猛,不畏生死的激戰,在城下觀戰的郡兵將士也感到此城確實難攻。

如此攻了一ri,也沒什麼進展。元曉空山心知高句麗的援軍已在趕來,所以都着急李重九能搶先一步早些破城。但看了一ri,李重九的郡兵又陷入與徵遼隋軍一般,拿着高句麗堅城毫無辦法的局面。

如此一旦高句麗人的援軍抵達,他們就要陷入內外夾擊的不利局面。

元曉空山商議一陣,覺得情況大爲不利,但見李重九與衆將仍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樣,當下暗暗納罕。

第三ri攻城,蒼頭軍這邊雲梯已是打造完畢,爲了克服城下山坡地形,工匠也是連夜打造出了一批,適合於架設城牆的雲梯。

五百名郡兵吃過中飯整隊完畢,內襯一層布甲,外披上細鱗軟甲,最後綁上鐵肩甲以及護心鏡,手持jing鐵長刀和皮製的小圓盾跟隨着雲梯攻城。當雲梯勾住城牆之後,當下士卒們一一從雲梯的後門進入,開始登城作戰。

抵近城牆之後,郡兵開始魚貫登梯攻城,登上城頭,因爲己軍登城,巢車上弩手不敢再shè弩箭,當下高句麗的守軍解脫弩箭壓制一併涌上。

城頭上的激戰十分激烈,高句麗人還有郡兵如此jing致的重甲,也沒有郡兵shè程如此之遠的勁弩。但是守軍上下都扎着白sè頭巾,手持鉤、鋌,刀,叉,幾乎如民兵一般的高句麗人,死命上前用身體組成一條血肉之軀,抵擋那些武裝到牙齒的郡兵。

城牆之上,鮮血溢出了城垛,沿着城牆泊泊而下。

空山他們看得出,儘管裝備處於劣勢,高句麗人的傷亡遠遠比郡兵要大,但高句麗人打得十分頑強和英勇,數度反擊都差一點將郡兵趕下了城頭。

這邊攻城進展緩慢,李重九從巢車上偵查得出的消息,城內高句麗人的婦女都動員起來,照顧和爲傷兵包紮,煮飯送食,甚至城頭箭矢,滾木,石塊都是由她們搬運,雖說攻城戰始終被郡兵壓制,並處於下風,但是昨ri援軍給守軍鼓舞很大,城內乃是一片同仇敵愾之情景。

雙方激戰到黃昏,高句麗最終疲憊,雖是守軍渾不畏死,傷亡已是頗爲慘重,無力奪回城頭上的立足點。

但眼下也是天黑,郡兵也擔心高句麗人夜間偷襲,進行野戰,當下放棄了在城頭取得幾處立足點,在巢車之上重新一輪,疾shè出箭雨向城頭進行壓制。而披着鐵甲的郡兵士卒們井井有條地從雲梯上撤下。之後巢車,雲梯又重新推回了原地。

第三ri夜間。

城牆上用吊籃掉下一名自稱高句麗使者的人,來李重九營中,言是向李重九請降。

李重九與衆將一併接見了這位高句麗請降使者。

對方是一名老者,看起來頗爲慈和。他一見李重九即行叩拜之禮,口稱言道:“罪民在城內居諸兄之職,爲解救全城百姓,來向使君請降,懇請使君饒過全城百姓xing命。”

見對方一把年紀跪在地上,李重九也沒有爲難,當下讓對方起身,言道:“若是你們現在開城,我可以答允你的條件。”

這名老者言道:“多謝使君垂憐,天朝之軍擅戰,吾國城小民弱,哪堪大軍征伐,降伏也不過順應民心罷了,只是罪民有一個不情之請。”

“但說無妨。”

這名老者言道:“王上此人好猜忌邊將,不肯放心,故而將鄙人與城主的家室,皆是遷至平壤京爲質。若是我們降伏,王上必然會追究他們責任。”

“所以老朽還請使君允許我們暫緩獻城,若是城池可以守得五ri以上被攻破,則王上則不會事後不追究我們責任。那麼身在平壤京的妻子兒子,以及家族都不會受到牽連。所以還請使君寬限兩ri。”

老者說話之間甚是誠懇,但在座之人,皆是哈哈大笑。

老者臉sè一沉,言道:“莫非你們不信我們的誠意麼?”

李重九笑道:“好,你的誠意我是願意相信的,我就答允你。”

這時不明情形的空山元曉一愣,心道李重九怎麼如此糊塗。

老者聞言後,當下大喜言道:“如此就謝過使君了,那麼還請使君撤圍。”

李重九笑了笑,突然道:“誰說我要撤圍了。”

老者聞言後,臉sè一變,當下言道:“使君爲何欺我?”

李重九言道:“我何來欺你,你說要投降,但我又沒說我要撤圍啊,明ri後ri大軍繼續攻城不變!”

說到這裡,李重九臉上笑容一斂,當下言道:“當年我大隋攻打遼東城時,每當要城破時,城內就行請降,待請降數ri之後,城將出爾反爾,再度叛變。高句麗人之寡廉鮮恥,我早已是見識到了,現在請降誰會相信,何況五ri之言云雲,我當一個笑話來聽聽,也算不錯。”

說到這裡,衆將皆紛紛發笑。

這名老者當下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次ri,白巖城內預計城下漢軍會猛烈攻城,當下全員動員上城頭,甚至婦人小孩都分發了武器。

但是出乎高句麗人預料,城下漢軍卻紋絲不動,巢車,雲梯都在遠處,都沒有絲毫攻城的意思。城上守軍摸不清漢軍的路數,當下十分疑惑,若非看見城下一列列藏身壕溝之中,手持勁弩的漢軍弩手,他們還以爲漢軍放棄攻城了。

到了中午,城北突然煙塵大起,顯然是騎兵正在激戰,城頭之上高句麗守軍,心知從遼東城方向的援軍趕到,無不歡呼。同時也釋然爲何守軍不進行攻城。

不過高句麗人的歡呼並沒有持續多久,城下藏身壕溝中的弩手,對着城頭就來了一波齊shè,數人不小心被shè下城頭。當下守軍們皆是大怒,三百死士藏身於城門洞,隨時準備會齊援軍後出門廝殺。

空山元曉心知城外激戰後,十分擔心,當然他們更擔憂城內敵軍出城襲擊,故而來提醒李重九小心提防,若是局面不利,可以撤退。

空山言道:“李使君襄助之盛情,我們十分感激,高句麗無論是否從南線撤兵,我都代替吾王感謝使君,這一番攻打白巖城,雖未達到目的,但足以威懾遼東。但請秋季再發兵來攻吧。”

對方是一片體諒之情,但對於蒼頭軍而言,錢糧還沒有到手。李重九聞言一笑,言道:“多謝空山大師的體諒,但是我不認爲現在可以退兵。”

正相談之際,一名渾身帶血的將領,騎着馬,直奔向李重九的中軍。空山看對方渾身染血,心覺得不妙。

對方是一名奚人騎到近前,翻身下馬言道:“拜見可汗!”

李重九點點頭,當下問道:“王馬漢,英賀弗,額託他們分出勝負來了嗎?”

城北的戰事已是平息,躲在城垛後,看着城北戰事的高句麗人心焦如火,但只見戰事平息,卻不知到底是勝了還是敗了。

若非顧及到蒼頭軍的shè手,他們早就伸長了脖子就去看了。

而這時城下突然營壘大開,一名大將及兵卒押着一溜的俘虜來到城門之前。

而城下之下,旌旗是一面又一面的直丟在地上,任人踩踏。

這員大將從馬邊提起一顆人頭,當下開口言道:“遼東城一萬援軍已是全軍覆沒,酋首已爲我王馬漢所斬,城內不還速速投降!”(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
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