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

楊暕自顧說着,但見楊娥皇緊閉嘴脣,亦心知自己有幾分失言,將心底話不知覺的就說出來了。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楊暕言道:“妹妹,這幾日我在酒肆打聽,碰巧知道李重九,爲助李密率三千人馬從幽州而來,這幾日正好在黎陽,我決定這就當門去尋他。”

“二兄!”楊娥皇拉住楊暕的衣袖。

楊暕看了楊娥皇一眼,言道:“怎麼了,你不同意爲兄這麼做嗎?我知你心存仁慈,但爲了祖宗社稷,爲了我大隋的萬世江山,必然的犧牲還是要的,想當年高祖,父皇平定天下不知殺了多少人?”

楊娥皇看向楊暕,言道:“二兄,我擔心的並非是李重九,而是你,李重九乃是當世梟雄,他不招惹別人的,也就罷了,而你這麼圖謀他,可是自取殺身之禍。”

楊暕言道:“婦人之見,李重九不過一介莽夫,只要我能得幽州士族支持,收拾他還不容易,好了不必再說了,我意已決。”

“不,”楊娥皇拉住楊暕言道,“二兄,一朝興亡自有定數,若是你打定了謀奪他人基業之心,如此我寧可不去幽州,而去關中。”

“關中,”楊暕怫然言道,“去關中,就是一輩子作個籠中鳥,李家要我們叫,我們就得叫,供人觀賞。你願意嗎?”

“關中也非我所願,但是二兄,若是你真要去幽州,我就將你這些圖謀,都告之給李重九。”

“你敢?”楊暕怒喝言道,當下將右掌張開。看見楊娥皇目光定定的看向自己,滿眼的求懇之色。當下不由將手掌放下。

楊暕言道:“你將我野心告訴李重九,爲兄必死而矣。你難道要幫一個外人來害你兄長嗎?你要說就說去吧,這是我想到的最後出路,你不讓我去做,就和殺了我沒什麼兩樣,早死晚死又有如何呢,國仇家恨不能雪。你去吧,你現在就去,幫一個外人來害死我,也好過我日日受亡國之痛。。”

“二兄,我不是這個意思。”楊娥皇已是淚如雨下,拉住楊暕的袖子。

楊暕轉過身去,氣鼓鼓的負手站立。

楊娥皇深吸一口氣,言道:“二兄,那你非要去幽州也好,但你答允我,復興大隋之事,自有定數。你萬萬不可強求,一切量力而行。”

楊暕見楊娥皇回心轉意,轉過頭去,頓時哈哈一笑。言道:“爲兄曉得。你放心,爲兄行事自有分寸。”

“如此我就放心了。”楊娥皇低下頭。

之後楊暕轉身而去,回到自己的屋子。看陳設破舊,不由眉頭一皺。但想起若非曲嫣然在自己落難時收留。現在哪還有片瓦棲身。想到這裡楊暕不由自嘲一笑,覺得自己氣量真是寬廣了很多。若是以往必是大發脾氣了。

“患難見真情,亂世見人心,”楊暕自言自語地言道,“漢高祖有泗水亭長之時,劉備也賣過草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苦其……罷了,就這個意思,我已不是當年那齊王了。”

楊暕又左右踱步,自顧言道:將來若大權在握一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宇文化及必誅連九族,李淵,竇建德,李密等人必要授首,至於曲嫣然落難時相救,必然報答,她畢竟出身青樓,身份是低微了點,不能立爲皇后,不過沒關係,我將來定要將她冊爲貴妃,以報答今日之恩。”

就在楊暕細細思着將來掌權之後的事時,楊娥皇已是回到了香閨之中,坐在榻上,默坐了一會,陡然臉上露出決然之色。

楊娥皇當下拿出方硯,和水研墨,之後取出一布帛來,提筆蘸墨揮就。

楊娥皇寫得很快,一行精緻的小楷落於紙張之上,她在宮中時,曾向虞世基學過隸書,向虞世南學過小楷。虞世基在外雖被罵爲奸臣,但待她卻是極好,虞世基擅長草隸,其弟虞世南,極擅楷書。

虞世基曾說公主的字,甚得古風,雖是有些恭敬之詞,但楊娥皇對自己的字也甚滿意。

寫就之後,楊娥皇將布帛收起,當下喚過拂衣,言道:“此物你就交給城南驛站的一名姓長孫的侍衛,就言我與兄長已是答允秦王之請了。”

拂衣頓時訝然,言道:“公主,我們真的要去關中嗎?”

楊娥皇點了點頭,言道:“我已是決定了,回來再與你解釋,不過此事需瞞着二兄,從你後廊下樓,若碰到他就說給我買胭脂。”

“是,公主。”拂衣看了一眼手中的布帛,當下納入袖中,轉身出屋。

楊娥皇站到窗外,待見拂衣的身影沒入街角,方纔回到榻上。

楊娥皇想到從此以後,自己就要身入關中,終於不能履幽州一步,淚水簌簌而下。這一度楊娥皇悲從心來,伏在塌沿悲泣不可抑制,榻上錦被溼了一片。

黎陽城下一夜雨,大街之上塵土浥浥。

車輪碾過土道,留下一道道淺淺的車轍。

魏公李密於府內大宴,請名善才曲嫣然獻藝,而城內瓦崗軍大將,以及各官吏,皆是一併赴宴,好生熱鬧。

數騎停在魏公府面前,馬上之人,嫺熟的翻身下馬,一旁門吏見來人錦衣華冠,當下不敢怠慢,言道:“貴客光臨,敝府蓬蓽生輝,不知……”

“勞煩通稟,在下秦王李世民。”

“秦王殿下。”門吏連忙作色,當下雙腿飛似得奔入府內。

立即有人給李世民拴馬,李世民看着魏公府前絡繹不絕的人流,笑道:“李密果真華而不實,偏好排場。”

長孫無忌一旁言道:“可是我看着怎麼有幾分鴻門宴的味道。”

“哦?”李世民言道,“何以見得。”

“不敢,”長孫無忌言道,“李密此人城府深沉,心思詭異,誰也猜不透,此人究竟在想什麼,雖說柳府緣再三說,李密投降李唐之事,乃板上釘釘之事,但我總覺得會生變故。到時與我們不利。”

李世民笑着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況李密這老虎現已是被拔了牙,他麾下的官吏已有二十多人,都秘密向我們寫了效忠信,這黎陽城城內,李密還能掌控幾分大局?”

長孫無忌一笑,正待說話,這時魏公府中門大開,魏公李密一身冠袍,親自迎接。

一旁之人河北士族,瓦崗軍官吏見李密居然出迎,亦不知到底是何人大駕,當下都翹首望這邊。

“秦王駕臨黎陽,實在是榮幸!”

李世民退後一步,作了一個大揖,言道:“世叔親迎實在折煞小侄了。”

李密笑道:“你是貴客,此禮不會太過,來!”

原來是秦王衆人皆是一嘆,關中李唐現在如日中天,難怪李密出中門迎接。

當下李密與李世民把臂同入,二人入府。

府內衆人見,李密與一人把臂同入,早就側目了,但見此人一表人才,堪稱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不由紛紛相詢此人是誰,待得知乃是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後,皆是露出果然是他的表情。

而許敬宗,柳燮等有心投靠大唐的瓦崗軍官吏,看了李密以此看重李世民,以厚禮迎之,皆是大喜,相顧左右,面有得色,心道大事成矣。如此李唐必厚賞,他們勸進之功。

李密把着李世民之手,笑着對左右,言道:“秦王不過弱冠,已是勇冠三軍,唐主進軍長安時,秦王在霍邑又破宋老生,後於淺水原破薛舉父子,實是攻必克,戰必取。”

李密不吝嗇讚美之詞,但李世民卻老成穩重,在衆人誇讚之下,絲毫也不見有半點自驕之色。

正當這時一旁有人言道:“魏公,上谷公到了。”

李密與李世民笑道:“好啊,今日真是蓬蓽生輝啊,天下年輕一輩的俊傑,今日都同聚在此。”

說罷,李重九入得門內,在場衆人都早與李重九相熟了,當下紛紛一併作揖的作揖,抱拳的抱拳。

李重九笑了笑,當下作了一個團揖,邊直來到李密身旁。

李密滿臉喜色,與李重九言道:“上谷公,我與你介紹,這位乃是大唐秦王殿下。”

李重九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亦看向李重九,面露微笑。

在場衆人皆是看向,這李重九與李世民的會面,二人年紀相仿,又是能征慣戰。

李世民憑藉父輩之力,統帥大軍屢戰屢勝,而李重九則是布衣出身,白手起家,至今打下幽州之地,二人皆是天下年輕一輩的翹楚。

況且李唐與幽州敵對,數個月前,李重九率六萬番漢大軍,翻越太行山,攻打併州,連下李唐數州,兵鋒甚銳,河東震動,聽聞李淵甚至有將河東棄之,退保關中的打算。

但李世民一力阻之,率三萬大軍收服了幷州之地,二人本該有一場決戰,但薛舉父子在隴西作亂,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回師長安。

作爲彼此的勁敵,衆人不免揣測二人,該如何針尖對麥芒,會有一場怎麼樣的惡鬥。

不少人皆認爲,恐怕當堂會有一場好戲看。

但出乎意料時,堂上李重九抱拳言道:“李二郎君,別來無恙。”

李世民亦是笑道:“當年匆匆一別,重九兄風采依舊。”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皆是敘舊之語,當堂衆人聽了不由是大生意外,原來二人乃是早就相熟的。

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
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