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

熱門推薦:、 、 、 、 、 、 、

對於西突厥加入唐軍一事,衆將們初時還有一些懷疑,但隨着陸續出擊幾批探馬返回的稟告之後,可以進一步確認確實是西突厥的遊騎。

這一點絕非李唐騎兵的假冒,因爲李唐之中騎兵並不多,而且那突厥人特有的面孔,也是可以確認的。

最後趙軍偵騎主動出擊,襲擊了史大奈的騎兵,抓回了二十多個俘虜,更是坐實了消息。

俘虜供認他們確實是隸屬於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帳下,一個叫突騎施部的部落。

西突厥一直是很強的部族,當年室點密可汗率十萬人馬西征,先與波斯人聯合滅掉中亞強大的遊牧民族厭噠,後來又與東羅漢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聯合攻打波斯。

室點秘可汗打下了今日中亞大片地盤後,將跟隨自己的十萬人馬,分作十部,也稱爲十姓。

這十姓以碎葉河爲界,碎葉河以東的稱爲左廂,爲五咄陸部,各部首領的官號爲啜,而被俘的西突厥士卒就是屬於五咄陸部的突騎施,全名突騎施賀邏施啜,碎葉河以東稱爲右廂,五弩失畢部,各部首領的官號爲俟斤,十部兵馬勝兵幾十萬。

現在到了統葉護可汗的手中,已與東羅馬帝國的希拉剋略皇帝聯合,在尼尼微戰役中取得了對波斯帝國的決定性勝利,完成了對中亞大多數地區的征服。

下面的就是裴矩,姬川等人的猜測了。

論對西域局勢的熟悉,大趙官員中裴矩堪稱第一。裴矩雖是老邁,但這一次也是隨軍出征。裴矩緩緩與李重九分析西突厥爲何背叛的原因。

裴矩道:‘西突厥與東突厥,因爲之前利益劃分衝突,汗位的爭奪,導致了兩邊的分裂。分裂之時,兩家每歲交兵,勢同水火。‘

這時候有人向裴矩問道:‘當初據說是裴公獻計導致東西突厥分裂,此乃是蓋世之功,可是有的?‘

裴矩聽了笑了笑道:‘計謀確實是有,但是東西突厥可汗,早已是貌合神離,當時就算沒有老夫獻計,數年之後也會分裂。這倒並非是老夫謙虛。‘

‘原來如此,裴公繼續說下去。‘李重九言道。

裴矩向李重九欠身後道:‘ 大業年間,兩家可汗爲了彌補之前的爭鬥,似乎暗中達成了一個西突厥向西,東突厥一個向中原攻略的計劃,故而兩家在大業之後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結束了交兵。‘

‘後面的,大家也知道了,消除了西面憂慮的東突厥強大起來,成爲了中原王朝的邊患,始畢可汗先是在雁門包圍武皇帝,又以離強合弱之策招納劉武周,樑師都等人入侵中原。‘

姬川聽裴矩這麼說後點點頭道:‘那麼我明白了,現在東突厥被陛下擊敗了,而西突厥的雄主統葉護可汗,在西面的強敵波斯擊敗後,決定把注意力放回東面,重新入主中原。‘

裴矩道:‘是啊,統葉護可汗也是位雄主,在他的手上,西突厥的國力達到最盛,這位統葉戶可汗下的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聽裴矩和姬川分析,李重九比史書上更瞭解現在形勢,他記得在歷史上西突厥的衰落是因爲這位雄才偉略的統葉護可汗,被他的叔父刺殺,導致西突厥內部四分五裂,這才從此衰落。而李唐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但是在這個時空,東突厥提前被自己消滅了,從而導致歷史事件出現偏差。現在這位雄材偉略的統葉護仍然在世。沒有東突厥肘制的統葉護可汗,他改變了戰略計劃,不再徵西,而是與李唐秘密結盟。

張玄素這時候道:‘事實上,我們一直懷疑,在東突厥沒有滅亡前,李唐爲了遏制東突厥,還曾與西突厥結盟。李淵甚至秘密與西突厥和親。‘

‘可是之後東突厥被陛下擊敗,令西突厥感到震撼,故而暫時向陛下稱臣,甚至配合陛下攻打李唐。但是這一切都是統葉護可汗,故意佯裝給別人看的。‘

‘甚至統葉互護可汗還故意敗給柴紹,誤認陛下和趙**方都以爲西突厥國力薄弱。 其實在完成擊敗波斯大業後,西突厥已將戰略進攻目標,轉移至東面。‘

裴矩,張玄素分析完這一切後,衆將終於理清了頭緒,但據情報,西突厥雖是有幾十萬大軍,但是多是僕從軍,真正驍勇善戰的兵馬,只有四萬之衆。

當初與東羅馬帝國希拉剋略皇帝在第比斯城會盟一併進攻波斯帝國時,西突厥也只出動四萬人馬。

所以就算加上西突厥四萬精銳騎兵,與李唐主力要想正面擊敗王君廓的二十萬大軍也是不可能的。

現在西路軍究竟下落如何,衆人也是不知。從俘虜的口供上,也是隻字片語,只是說確實有經過一場激戰,但是幾日後,趙軍就似乎撤退了,然後可汗就宣佈這一戰打勝了。

聽到俘虜這個解釋,衆將更是肯定西路軍並未被李唐擊敗。

所以之前姬川說不相信西路軍被擊敗,也代表很多將領的心底話。

王馬漢就開口道:‘西突厥再厲害又怎麼樣。二當家的二十萬大軍也不是吃乾飯了,就算西突厥和李唐狼狽爲奸,但是二當家絕對早就防着一手,絕對不會中計。‘

王馬漢現在雖也是一方重將了,但是提起王君廓仍是一臉敬畏,這是從七千寨時就養成的習慣,所以在稱呼上仍是一口一個二當家。

要說西路軍被殲滅,王馬漢是第一個不信。

虞世南也道:‘我們現在只是暫時失去了西路軍的消息而已,不等於西路軍已是被殲滅,在沒有得到消息前的最後一刻,不可妄自揣測啊。‘

徐世績道:‘陛下,之前李世民佈置到三原以北的三千西突厥騎兵,顯然是要向我軍示威,他想用這樣的攻心之計,令我軍主力陣腳大亂。‘

‘但李世民越是如此,越說明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把握擊敗當前的我軍主力。‘

聽徐世績之言,李重九一拍大腿道:‘徐卿說得好啊,李世民是想借着我軍軍心大亂之機,渾水摸魚,若是他真有把握,他何必不直接來攻。我們就以不變而應萬變。‘

‘諾!‘衆將聽李重九下令,當下一併答允。

三原的趙軍大本營,依舊如故。大營周圍在五萬民役的協助下,已是將雙層板牆的大營外周,一併修好。

同時在大營之外,民役開始挖掘壕溝,對於三千西突厥騎兵的挑釁。趙軍也是絲毫不懼,當下派出騎兵輪戰。

兩軍展開了激烈的斥候戰,這樣的規模不過十幾,幾十人的。趙軍斥候上下早就痛恨西突厥人的背叛,在這樣的斥候戰上,絲毫不留情,遇到西突厥騎兵的俘虜,都是直接抓來,一刀抹了脖子。

而西突厥騎兵也毫不留情,兩邊的斥候戰可以說十分慘烈。

但是每一次交戰,趙軍的漢軍騎兵都能取得上風,完成一個很好的交換比。

西突厥沒有想到,在他們眼底一貫不擅長騎戰的漢人,騎兵戰進行也是如此嫺熟。

他們不知道李重九爲了培養漢軍騎兵,費了多少心力。比如戰馬,一律是草原上最好的。

騎兵的訓練,也是結合了突厥,室得,靺鞨草原各部的長處。

至於裝備上,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優良的 、。西突厥的騎兵,憑什麼和趙軍騎兵對抗。

每次騎兵戰失利後,逃得一命的西突厥騎兵只能看着趙軍騎兵耀武揚威而去。

過了三日,三原的趙軍大營沒有受到西突厥騎兵任何騷擾,修建的愈加堅固。

而這時候,遠方偵騎傳來消息,李世民已是與西突厥人馬會師。西突厥可汗統葉護,率領着一支兩萬人以上的騎兵與李世民會師。

李唐的總兵力估計達到了十四至十六萬之間。

然後李世民率軍從高陵縣,渡過渭水,直撲三原趙軍大營而來。

而駐紮在三原大營的趙軍,一共有十萬之衆,還有五萬民役。

唐軍主力抵達後,有將領向李重九建議,調同州和涇陽兩地的人馬,前來增援。

李重九聽了沒有答應,因爲涇陽和同州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涇陽有足夠大軍使用一個月的軍糧,而同州是後路和糧道。

自己在三原的十萬大軍只防守不進攻,趙軍據有地利便利。同時李重九想引誘唐軍來攻打,若是從別的地方增兵,那麼李世民對於三原就沒有任何想法了,反而就會薄弱其他方向的兵力。

李重九現在就是打定主意,駐守三原。李世民不是說,西路軍主力被殲滅了嗎?

李重九就是和李世民賭這麼一下,看看長期相持下去對誰更有利。

唐軍主力已是陸續到達,李世民策馬於馬上,觀看趙軍大營,身旁則是西突厥統葉護可汗。

這位統葉護可汗身著綠綾袍,露發,以一丈許帛練裹額後垂,身旁突厥達官二百餘人皆是錦袍編髮,衆星捧月般地圍繞左右。而西突厥軍衆都是穿着裘褐毳毛,策馬分立左右。

現在李世民和統葉護可汗正一併評估着三原趙軍大營是否可以攻打。R1152

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九十章 內附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章 情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
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九十章 內附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章 情定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試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