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

趙軍抵達後,懷荒鎮附近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頡利大軍侵入後,李重九詫異懷荒鎮並沒經過幽京那般的兵災,待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懷荒鎮的商人交納了一大筆贖金,這才讓頡利突厥兵馬飽食之後揚長而去。

當李重九進入懷荒鎮後,本擔心這些商人因爲被突厥敲詐了一筆後大舉鬧事,但沒有想到懷荒鎮內一切井井有條。李重九從長史劉易口中得知室得芸處置得當的緣故,是她讓懷荒鎮一切井井有條。

無論是商人還是百姓都是萬衆一心,同仇敵愾。李重九也見識到這位妻子在胡人心中有多大的號召力了。

見懷荒鎮局勢安穩,於是李重九在懷荒鎮接見了,草原上各大商人。這一次頡利圍困懷荒鎮,襲擾幽京,對於商人而言,損失無疑最大。若說世界上最痛恨打戰,最愛好和平的,也只有這些商人了。因爲戰事一起,商路就會遭到破壞,他們就賺不到錢了。

這些商人來自突厥,鐵勒,契丹,室韋,奚族,西域等諸部,都是藉助着懷荒鎮的互貿,屬於在草原上一批富裕起來的人。若說他們對於懷荒鎮的愛,絲毫不必漢人少。

他們很多人不少就是原先在各自部落很有影響的人物,或者因爲互易發財後,而成爲各自部族中很有權勢人物。在草原上可沒有什麼重農抑商的看法,恰恰相反商人在百姓中還很受歡迎。

所以李重九要見這些人,也是因爲他們也是草原上一股重要的力量。

現在這些商人一見到李重九,幾乎是聲淚俱下地哭訴,這一次的損失。

一人突厥商人怒斥頡利,向李重九道:“頡利破壞和平,突襲發動這場戰事,實在是背棄了規矩,違反了草原數百年最重視的血盟。我們商量過一致贊成陛下這一次出兵,討伐頡利,替我們討回這筆錢來。”

當然也有人擔憂地道:“陛下,趙國這一次大舉北伐,聲勢浩大,不知道是針對頡利一人呢,還是要消滅突厥一族呢?”

說到這裡,在場的商人都是安靜了下來,想要聽李重九怎麼說。草原上爭霸的下場,都是十分血腥的,就那當年突厥滅亡柔然來說,突厥對柔然人可是趕盡殺絕的。

當時柔然已在草原上完全被突厥人擊敗,不少人逃到西魏尋求庇護。但是突厥人還是不甘心,派出使者到西魏威脅,最後西魏的皇帝在突厥人威脅下不得不屈從。西魏皇帝將柔然可汗鄧叔子以下三千餘人交與突厥使者,然後他們慘殺之於長安青門外,只有中男以下免死,並配入王公家。

經此一事,柔然上層幾乎被一掃而空。所以大部分草原人擔心,若是李重九擊敗突厥後,也會進行這樣徹底的殺戮。

李重九看向衆人笑了笑。

李重九在國內是大談漢胡之爭,渲染民族對抗的情緒,以驅逐北狄的口號,作爲凝聚國人的方式。但是到了草原上,李重九若是再談胡漢之爭,就不智了。

李重九笑着言道:“這一次諸位的損失,我都明白,我相信大部分突厥人還是良善熱愛和平,錯就只是錯在,頡利一人。朕這一次出兵要討伐的,就是頡利這一小撮破壞和平之人。將來草原上的秩序還是要維持的,大趙與塞外各族還是要保持一個長期繁榮穩定,共同發展的局面。”

聽着李重九這溫和的話,衆商人都還是面帶微笑,但他們沒有料到下面李重九說的,就令他們陷入了寒冬之中。

李重九突然板起臉,這些突厥,以及草原各部的商人言道:“可是有人做錯事,就是要付出代價的,朕與你們在草原上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你們應該清楚朕的性格。朕絕對不是好殺戮之人,但也不是個好欺負的人。頡利這一次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朕也要將他誅之,借用古人一句話,犯我大趙者雖遠必誅。你們在座的,也要明白,並告訴別人,這一次朕與頡利,不是他死就是我活,明天草原上日頭的升起,我們兩個人中只有一個人可以看到,若是有人不願意站我剿滅頡利的,就是我大趙的敵人!”

聽着李重九這樣疾言厲色的話,衆商人都是嚇了一跳,不願意剿滅頡利的,就是趙國的敵人,這顯然是要草原上各部從現在開始就要站隊了,不站在趙國這一邊,就是幫助突厥,連保持中立都不行。

聽了李重九這麼說,這些胡商當下都是被震懾到了。同時也感到李重九的決心,這一次趙國出兵討伐頡利不是一般的征戰,而是要將頡利一舉消滅。

突厥自從柔然身上接過草原的霸權後,已是陳雄了數百年了,最強大時大隋也要看他的臉色。現在大趙能比大隋還要厲害,擊敗突厥,從柔然人手中接過霸權嗎?

這些商人這幾年受懷荒鎮恩惠不少,實際上早與趙國一併捆綁成利益集團了。而頡利不會,頡利只會將漢人當作羊來宰殺,不滿意了就要中原進貢,少了就自己去劫掠,這樣他們的商人的利益,哪裡來得保障。

所以這些商人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幫助和支持大趙這一次的北伐,提供突厥大軍的情報資料,並說服突厥內部不願意跟從頡利的人,都站到大趙這一邊來。

當下趙軍十一萬人馬在懷荒鎮休整了五日,大部分得到李重九肯定答覆的商人,都是返回了各部之中,同時也將趙軍兵力空前集結,要與頡利決戰的事,傳佈到草原上。

同時這站隊的抉擇,也是傳至各部的耳中。這也是押注,到底在這場趙國與突厥的大戰,他們應該站在誰一邊,就必須作出抉擇的時候了。五日之後,趙軍將糧倉裡的軍糧取出,運載了數千輛馬車上,十一萬人馬浩浩蕩蕩地朝大洛泊前進。

大洛泊位於懷荒鎮西北,也就是今日的岱海。這裡是過去奚族五部最西面的放牧邊界。

大洛泊再往西去就是襄城,突厥在襄城駐有重兵,當年頡利爲莫賀咄設,就牙直襄城,以督中原情況。

襄城再往西就是白道,北魏在這裡建白道城,後來也就是當年六鎮中武川鎮所在。在武川鎮之地當年蒙恬在此築城,這裡也是胡漢兩家征戰發生最多的地方,若是草原民族不能扼守白道,就會被南面來的中原勢力,侵入陰山。而同時中原勢力最強盛時,一般都會在白道這裡駐紮精兵,以扼守此要道。

過了白道再望西就是突厥,漠南的腹心之地,傳說中的阿爾泰山,突厥就是崛起於阿爾泰山南麓。阿爾泰山又稱爲金山,從漢代時就有金礦工在此淘金,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突厥人於是將此命名爲自己部落的名字。

現在岱海上,從東面而來的草原各部人馬,似百江歸海一般而來,這裡簡直是草原各部民族的一個集中展示的平臺。操着各種口音的戰士,兵器也是五花八門,身上的衣裳也盡是不同,連發式都是不一樣。

但是眼下無論是任何民族,他們效力的人,都只有一人,他們將追隨李重九,進行這一次對突厥的征討之戰。

不過人馬太多,編制也是散亂,李重九當下下令清點一下各部追隨自己的人馬,準備編制在一起。

首先是突利可汗的人馬,其本部雖遭到頡利的沉重打擊,但重整旗鼓後,也一萬多突厥騎兵追隨於他。這些騎兵都是突厥最彪悍的戰士,絲毫不遜色於頡利麾下的人馬。

還有奚族三部,這三部人馬也有兩萬餘人馬。不過奚族三部的騎兵雖裝備和訓練,以及作戰經驗上,還是不如李重九麾下室得奚騎兵就是。

除此之外,還有奚族五部中的木昆奚部,木昆奚部自從俟斤虯裡漢以來,一直是室得奚與李重九最堅定的盟友。現在虯裡漢已經死了,他兒子即位,現在他的兒子也是二話不說帶來了一萬木昆奚部的騎兵。

之後就是松漠都護府,郭孝恪這一次在松漠都護府下全力動員,松漠都護府下奚族,契丹各部,遼西靺鞨,以及丁零部,還有直屬漢軍原本就有三萬人馬,在全力動員下王實又率領了兩萬人馬,從松漠都護府趕來。

在遼東郡,契丹各部,以及靺鞨的白山、伯咄、安車骨、號室部的戰士,也是出動的兩萬餘人馬。

還有居住在呼倫湖附近,南室韋諸部,室韋諸部人馬趕來了五千多人馬,他們族中大部分也是在大趙和突厥間搖擺不定。

此外就是白霫諸部的人馬,白霫居於獨洛河附近,也是鐵勒一部,族中這幾年也是在大趙也突厥中兩邊搖擺,但這一次也來了七八千人馬。

不僅這數部,還有不少部族的人馬也是陸續向大洛泊趕來,與李重九會師之中。不過李重九卻不準備再等待了,他清點人馬之後,大洛泊附近也有十三四萬的兵力,與他的十一萬主力會師有,兵力竟是超過了二十五萬。李重九還是第一次指揮這麼多的兵力,進行這樣規模空前的遠征。

太陽升起,岱海的湖面上白光閃耀,看過去明晃晃地。而李重九隨目望去,岱海邊上兵戈如林,人馬也是會聚成海,這一刻他信心萬丈。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重九在大洛泊祭天誓師,宣佈草原各部追隨自己起兵討伐突厥!

當下二十五萬的兵馬滾滾向東行進,直指突厥汗庭鐵山所在。R1152( )

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
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