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

聽許敬宗這麼說,李世民擺了擺手,笑着道:“敬宗,你誤會朕的意思了。”

許敬宗連忙惶恐道:“陛下,請恕微臣愚鈍。”

李世民道:“敬宗,朕問你歷朝歷代史官記的東西都不讓皇帝看見,這是爲什麼?”

許敬宗回答道:“史官不虛美,不隱惡,爲後來者戒。如果人主見了,必然發怒,故而不敢獻。”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過去的皇帝,怎麼可以與朕之胸襟相較,朕自己看看國史,只是爲了知道過去的不善,來爲後來之戒。你覺得如何?”

許敬宗聽了汗水下滴,他拿不準李世民的態度,似言語之中在暗示自己什麼,但是既是李世民開口要看武德實錄,‘要知道過去的不善,來爲後來之戒’。

他當然就順從君意了。

當下許敬宗命人將武德實錄取來,負責編撰武德實錄的是褚遂良,褚遂良是天策府十八學士褚亮之子。其人工於書法,與長孫無忌交好,故而被推薦至國史館來修書。

褚遂良見了李世民就反對道:“陛下,史官記的是人君言行善惡,這樣才能讓人君不敢爲非,微臣還沒聽說過皇帝可以自己取了看的。”

李世民道:“此武德實錄,書得是武德皇帝之事,朕還未登基,看之無妨。”

褚遂良聽了不敢再說,李世民當即草草閱過,一旁許敬宗和褚遂良不敢說話,在一旁候着。

半個時辰過去,李世民推開一大疊竹簡,手指着武德實錄道:“此載玄武門之事,語多微文,遮遮掩掩作什麼?”

許敬宗和褚遂良聽了相望一眼。許敬宗道:“這是微臣疏忽,請陛下示下,該如何寫?”

李世民道:“這有什麼難的,昔周公誅管叔鮮、蔡叔度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朕殺隱太子,齊王同樣也是爲了保存我大唐的天下,以安社稷,利萬人耳,爾等爲史官何必爲朕所諱。大可以去浮辭,直書其事。”

說完李世民將竹簡放下,起身而去。

許敬宗,褚遂良二人恭送李世民後,留在館內相對無言。

半天后,褚遂良向許敬宗問道:“陛下說去浮辭,直書其事,是什麼意思?”

許敬宗聽了道:“陛下的意思,當然是直言,不需掩飾了。”

褚遂良聽了鬆了口氣道:“也好,也好,弒兄殺弟,逼父退位,天下悠悠衆口,又豈能是堵得住,陛下能直面其事,倒也是不失坦蕩。”

許敬宗看向褚遂良道:“褚兄,如果你真的這麼寫,你們二人的項上人頭就不在了。”

褚遂良臉色一變道:“許兄,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許敬宗拿起一宗書卷道:“褚兄,我問自古以來最著名的修史者是哪兩人?”

褚遂良聽了道:“不出太史公,孔子吧!”

許敬宗點點頭,笑着道:“太史公著史記,講求秉筆直書,不爲尊者諱;但孔子寫春秋,史爲皮,禮爲骨血,爲得是扶禮,定名分,寓褒貶,懲惡而勸善,使亂臣賊子懼,這也就是微言大義。你說二人修史最後,太史公得罪天子,遭得腐刑,而孔子卻名揚千古,春秋一經爲後世所頌。”

褚遂良搖了搖頭道:“許兄,你有什麼所指,我不明白。”

許敬宗冷笑道:“魏惠王曾問周武王討伐商紂之事,臣弒其君可乎?孟子答日:損害仁義之人,只不過是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此就是春秋筆法。”

褚遂良也是聰明人當下道:“我懂了,許兄的意思,陛下所言的改削浮詞,直書其事,我們可以將玄武門之事,如實寫出,但是筆法上,卻寓以褒貶。”

許敬宗點點頭道:“所言極是。褚兄下面的話,只能入得你我之耳,不可入得他人之耳,否則你我二人將身敗名裂。”

褚遂良鄭重地道:“我明白,絕不外傳就是。”

許敬宗道:“陛下對這本武德實錄十分看重,那麼我們在玄武門之事上,可以寫實,但是其餘有褒有貶。如當年晉陽起兵之舉,我們可以說是由陛下力主起兵,而太上皇當時頗多猶豫,甚至全是陛下與劉文靜所迫,不得不舉事,從而將這首謀之功推給陛下。”

褚遂良道:“此太虛假了吧,晉陽起兵時,陛下不過十六歲,如何能推動此事,此事誰都知道是太上皇拿得主意啊。”

許敬宗道:“正所謂知者不便談,談者不必知。只要我們知道的幾個閉口,待年代既久,不便談的知者死完,只餘下史書遺世即可。想想孔子著春秋,可有人說孔子說得不是嗎?”

褚遂良猶豫道:“就算你將晉陽起兵的首謀之功推給陛下,於褒貶之事有何用?”

許敬宗道:“當然有用,不僅是晉陽起兵的首謀之功,西進奪取長安的功勞,也需在陛下之身上,然後加上破薛舉,平李軌,退李重九,滅王世充,都必須着在陛下身上,至於此中太上皇,平陽公主,李孝恭,劉弘基,柴紹等人的功績,一筆帶過,不過奪過陛下之光芒。特別是平陽公主之事,不可詳錄,只說暴卒即可,甚至連平定關中的功績,也不可寫得太多。”

褚遂良道:“許兄,我還是不懂。給陛下如此多功勞的意思何在?”

許敬宗得意得笑着道:“你看陛下立下如此多大功,太上皇當然是有意將皇位傳給陛下,太子和齊王得知消息後着實忌憚,正所謂功高震主,而太子,齊王二人未立下分寸之功,故而勾結在太上皇面前排擠和陷害陛下。此事當然是虛虛實實,太子和齊王多次謀害陛下後,陛下爲求自保,終於忍無可忍在玄武門殺太子,逐齊王。就如同周公誅管叔鮮、蔡叔度;季友鴆叔牙,人們只會說周公和季友安邦社稷,誰會非議他們殺了自己兄弟呢?”

“但是周公和季友,殺了管叔鮮、蔡叔度和叔牙之後,卻沒有自己當天子啊!”褚遂良忍不住言道。

許敬宗強笑一聲道:“那又沒有什麼,功高震主嘛。你看陛下立下如此多大功,但太上皇當初沒有立陛下爲太子,這就是不對,而太子這麼不賢德,卻能克承大統,也是太子的不對。陛下得衆臣工敬仰當然就自然而然成爲天子了。”

“這不過是王莽,楊堅之言罷了,按照你這麼說,史書修成,那麼後來人就可以認爲,只要爲社稷立下足夠的功勞,就可以弒兄殺弟,逼父退位,讓權勢凌駕於禮制之上。若是我大唐每個子孫都可以這麼認爲,那麼國家還有一日安寧嗎?你這麼做是在篡改史書,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皇帝敢於如此的,你是千古第一罪人!”

“孔子當年著春秋,是爲了懲惡而勸善,使亂臣賊子懼,而你著武德實錄,卻是在曲筆,是在隱惡,讓作惡者反得美譽,你這修史若流傳後世,是要遺禍千年的!”

褚遂良說得慷慨陳詞,口中唾沫直飛到許敬宗臉上。

許敬宗笑了笑,沒有去舉袖擦拭,而是任其‘唾面自乾’。

許敬宗慢慢地道:“那你要我怎麼辦,陛下已是繼承皇位了,這已是事實了,你要讓天下人怎麼看陛下,你要讓後世人怎麼看陛下。陛下今日親自來國史館,就是爲過問此事。你說我是千古第一罪人,我不作這個罪人,那麼你我還能活命嗎?千古不千古不重要,能夠活着纔是我們二人要的。相反若是我們這武德實錄修得好,陛下看了大喜,我們將榮華富貴。”

“怎麼樣褚兄?兩條路你選,一是作司馬遷,一是作孔子,你選哪一個?”

褚遂良聽了冷笑道:“不要污衊孔子好嗎?至少他所作之事,比我們現在作的好上千百倍!”R1152( )

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
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