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中秋

大姑娘張寧比張君還小四歲, 招着手叫道:“三哥,快來幫幫忙兒,你瞧,姜姐姐和周姐姐的船也不知是怎麼了, 只打着轉兒,不往前走, 可急死我們了。”

之所以張寧要叫張君是三哥,概因只張登一府,張震爲長, 但若是兩府來排,則隔壁府二房張享生的張虎爲長, 所以張寧會稱張君爲三哥。

張君的手還叫張鳳扯着,他自來見了女子們侷促,這時候臉已經紅了。張鳳搖着張君的手, 小聲哀求道:“二哥,求求你,她們好容易帶我頑一天, 若你不幫忙, 她們就不帶我了。”

不怎麼怎麼樣, 我們就不帶你玩。這小姑娘們排擠人的小手段, 張君深受其害, 如今張鳳亦是。張君低頭看這與自己一般自來默默無聞又膽怯的妹妹,心中一陣憐惜。

秋陽高暖,姜璃珠和張燕兩個坐於水中微漾的小船上。姜璃珠今年纔剛十六, 恰是待嫁年級。姑奶奶是太子妃,替她物色的當然是朝中能成爲太子得力住手,又還年青,有潛力的少年郎們。

而這張君,小時候傻子一樣,十幾歲了說不清楚話,一急便要跳高竄低,比猴子還靈。姜璃珠當年夥同周燕等姑娘們捉弄他的時候,深深瞧不起他見了小姑娘臉就紅,板着臉話都說不清楚的呆樣兒。

當然,長大之後,他仍是那個樣子。可若是做爲丈夫,那見了姑娘就臉紅的病便成了一種美德,連公主都拒了,又還被太子欣賞,是當今聖上連連誇讚的後起之秀。能拒公主的男人,忽而就有了一種神秘莫測的魅力。

張鳳搖着張君的手叫道:“二哥哥,幫幫她們好不好?”

腳邊就泊着一隻獨木船,兩個姑娘還在不遠處的水中央等着他英雄救美。忽而夕迴廊上一陣笑聲,張君回頭,經過的恰是如玉,一件牙色無領長褙子叫八月的日光明照着,臉兒圓圓清清爽爽,微拂輕拂裙帶,手中一柄團扇輕搖,領着廚房的幾個婆子,婆子們手中擡着一隻大筐,想必是要往廚房的。

走到橋中央時,如玉停步歇息,幾個婆子自然也就放下了筐子,她低頭在聽一個婆子說話時,眼兒滴溜溜輕轉,側覷着張君急紅的臉,拿扇柄輕輕一挑大筐裡一隻巴掌大的梭子蟹,那蟹從筐子跨到廊杆上,再一翻,直直掉入水中,恰就掉到了周燕與姜璃珠兩個所趁的小船上。

這小船無艙,兩個姑娘對腳而坐。姜璃珠等的久了有些喪氣,輕怨道:“雨燕,我瞧那張欽澤仍還是個呆子,一點風情也不解的樣子。大熱天兒的,我要曬死了,他怎的還不來?”

周燕憶起那日於竹外軒窗外時聽張君與如玉間的調笑,忙着完撫姜璃珠:“你懂什麼,恰是這樣害羞的,閨閣之中才能無所不至。他這人,表面上瞧着正經,私底下有趣着了。

他不是撿了你的東西未還麼,那就是私藏了的意思,你還不懂?”

姜璃珠雖是被父母並太子妃逼着來的,來時還不情不願,但連番相見之下,見張君容俊性穩,也是動了那顆春心,嘻嘻笑着指頭頂的迴廊:“怕是他那沒名份的妻來,嚇着他了。咱們找的時機不對,且劃回去唄。”

周燕擡頭,恰見如玉半個身子在夕迴廊中。她深瞪如玉一眼,低聲道:“那是什麼妻,那不過是個奶媽子罷了。”

張君喊娘,可不就是奶媽麼?周燕因爲那手鐲之事,深恨如玉。此番跟着姜璃珠再殺回永國府,便是要給如玉沒臉,自然極盡所能的竄掇着姜璃珠。

姜璃珠忽而瞧着周燕背上有個什麼東西在動,定晴瞅着七八隻爪子,啊一聲拿起漿便亂劃了起來,叫道:“雨燕,快,快躲,快甩頭!”

周燕不止何故,甩了甩頭,又肥又大的梭子蟹落入艙中,在兩個姑娘中間四腳並用的爬着。姜璃珠越劃越快,周燕自己持漿,也劃了起來,一隻小船在水中亂轉着圈子,橋廊上的如玉看不下去,責怨幾個婆子道:“你們瞧瞧,蟹落到船裡都驚着親戚了,還不敢快下去幫忙?”

幾個婆子七腳八手的,劃過小船去救周燕與姜璃珠,總算解了張君之困。

如玉搖着柄扇子,輕提裙簾下了橋,伸手笑嘻嘻扶兩個姑娘上岸,當着她們的面兒輕怨張君:“兩個妹妹的船動不了,爺怎的也不去幫幫忙兒?就只在岸上站着?”

是動不了,可是那梭子蟹進倉的時候,那船跑的飛快了。張君一張臉紅了又白白了又紅,當着一衆姑娘的面又說不出話來,眼睜睜看着如玉回眸一笑,有嗔有怒還有股子狹促,那一眼含着說不出的意味,叫他想起倆人在牀時胡天胡地時,她伢伢哼哼的亂叫,恰就是這樣的眼光,哀嘆求饒。

這樣的狹促,也就她能有。不等張君再說什麼,她帶着一衆婆子走了。

兩個姑娘發亂簪亂,捂着頭往周昭院裡換衣服去了。張鳳眼瞧着她們走了,連張寧和張茜兩個都跟着,自己不敢跟着去,失望無比的仰面望着張君。張君屈膝半跪了,問這小丫頭:“爲何不跟着去?”

張鳳道:“她們總拿話兒刺我。”

“如何刺?”張君又問。

張鳳撇了撇嘴角,眼角還掛着一顆淚珠兒:“她們雖不明說,可無論說起什麼,總要嘲笑一番無孃的孩子,說那樣的孩子失了管教,上不得檯面。”

張鳳無娘,是張登自己從府外抱回來的,究竟的那兒來,到如今闔府之中,沒有一個人知道。張君握着她的手,低頭許久,勸慰道:“雖同是年歲相當的姑娘,但你沒必要非得就要跟她們玩到一塊兒去。平日閒來若無事,往竹外軒找你二嫂,陪她說話解解悶兒,她不會嫌棄你,好不好?”

張鳳無聲點了點頭,算是應了。

*

大廚房中熱火朝天,煎炸蒸煮,正在操辦中秋晚上的大宴。因兩府要一處開宴,宴席定好擺在家祠隔壁的長青苑中。那苑直通永國府後面的大花園,當中一座圓型敞窗大亭,正好擺得兩桌宴席,兩府的男女用屏風相隔,算是一家團圓。

如玉領着幾個婆子擡來一筐梭子解,蔡香晚瞧了瞧大小,搖頭道:“這蟹太大,清蒸怕是不好,洗淨剁開了拿香蔥炒。另把昨日東宮尚的那簍大閘蟹上屜蒸了,叫姑娘們細細敲打着下酒吃。”

她吩咐完了事兒,問如玉:“瞧見周燕她們沒,我方纔見她們在池塘裡採蓮蓬,捉鴛鴦,真真有趣之極。”

她也不過十六歲,嫁了人就成了這府中的媳婦,要操持家務,再也不能同小姐妹們一起頑樂自在了。

如玉一笑,並不答言。見管家張喜家的妻子楊娘子正站在那兒與扈媽媽兩個覈對進出賬目,走過去細瞧了兩眼。楊娘子先叫了聲二少奶奶,便讓個空位兒出來叫如玉看。這府裡的內事由扈媽和楊娘子兩個管,扈媽管錢,楊娘子管人,兩廂配合的好了,一絲兒不亂。理家方面,區氏是任誰都挑不出個不是的。

兩人巡了一圈,蔡香晚藉故早晨在開保寺嗆了煙,要回去歇一覺,讓如玉一人往長青苑去巡視那開宴的大廳佈置。

秋迎走不得路,如玉便只帶着許媽與丫丫兩個。經過宗祠時恰好碰見公公張登帶着張誠二人從宗祠出來,想必也是爲了傍晚拜月祭天,要來巡視一回。

張登自來見了二兒媳婦便是笑臉,所以如玉從未見過他對着張君時那樣恨其不爭的樣子,還拿他當個好長輩,上前便叉腰見禮。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同理,公公看兒媳婦,自然也是越看越得意。他瞧如玉一身打扮的利利落落,當時並不說什麼,待她進了長青苑,回頭對庶子張誠說道:“老二性子純,雖我始終看不上他那個性子,但對於他找女人這一點,卻是由心的佩服。你與他性子迥然,和悅與如玉也是孑然不同的兩種性子。

宮裡聖旨眼看要下,你也得收收性子,今夜便跟着我,不許往姑娘堆裡混去。”

張誠性溫和善,無論那家的姑娘,都愛跟他說幾句,所以張登纔有此一交待。

張誠聽了父親這話也是苦笑。概因他要尚公主的消息一經傳出,無論那家的姑娘,誰還敢跟他多言一句多說一句?

他送父親到蜂腰橋邊,在常靜軒門上站了片刻,轉身進了長青苑。

*

那四面敞窗的大廳已經窗明几淨,在初秋高照的豔陽中,四面八方的陽光灑進來,清清亮亮,涼爽宜人。

如玉坐在挑高二層的閣樓上。負責收拾這院的婆子帶着兩個丫頭奉了茶上來,仍退下去收拾了。

許媽站在如玉身邊,與她一起看常靜軒後院那密森森的竹葉隨風而動,見丫丫在院裡捉蝴蝶,小聲提醒道:“二少奶奶,您就不該把秋迎單獨留下。她一個婢子裹足已是不該,藉着裹了足不便出門,這成什麼了?難道她比少奶奶還金貴?”

如玉居高臨下看着。張誠一人進了院子,彷彿知道她在閣樓上一般,仰頭盯着她坐得地方看得許久,指了指這亭子後面,接着在丫丫耳邊說了句什麼,丫丫猛點頭,轉身往後院跑去。

如玉猜不明白張誠的意思,卻也豁然起身,從閣樓這一頭轉到那一頭。

丫丫恰好到了後院,院中池塘裡亦有荷葉連天。或者張誠是命丫丫替自己折一朵蓮花出來,離岸有些距離恰是一朵蓮花,丫丫正費力的夠着,而張誠站在她身後,忽而出手,不知是推還是拉,丫丫險些跌入水中,回頭謝過張誠,又費力的替他撈着。

如玉自這邊下了樓梯,從後門上還未出廳,樓梯拐角的地方忽而門被關上。外面一重門,裡面一重門,兩重門關上的瞬間,習慣了光亮的如玉眼前一黑,一巴掌甩過去,壓低聲兒問道:“張誠,你是要殺我的丫頭還是怎的?我那裡惹到你了?”

張誠低頭喚道:“玉兒!”

如玉氣的簡直要暴走:“你簡直無恥!”

“你以爲張君果真愛你?”張誠忽而拽過如玉的手,將她壓逼在牆上,問道:“或者你認爲他就算不愛你,心裡也沒有別的女人?”

如玉一滯,忽而就軟了。關於這個問題,是她最怕,也最不敢想的。

在陳家村的山窖裡,張君就曾說過:如玉,我會嘗試,會努力,但有可能永遠都不會愛上你。

他還說,她會擁有婚姻,可丈夫永遠都不會愛上她。

他說的那樣信誓耽耽,若不是心裡住着一個姑娘,又怎能說出來。如玉暗攥了攥拳頭,一顆心卻漸漸清亮起來。人要知足,就得學會一直回溫過往。將從陳家村出來的那段路回想一遍,她心裡仍還對張君無比的感激,比起愛情,相互的依賴與陪伴顯然更重要。

至於他是否果真愛着那麼一個姑娘,老天保佑,永遠不要叫她知道就行了。

“我還以爲你要說出什麼花兒來呢?”如玉也是冷笑:“愛來愛去的,你腦子裡就這點破事兒?”

“你不明白翰林學士在當朝是多麼重要一個官職。非翰林而不得做官,非學士而不能爲相。我們永國府是武將世家,卻沒有得力的文官。一個能任翰林學士的兒子,母親怎會讓你穩坐二房?”張誠慢慢湊近,雖他身上已沒有那些奇奇怪怪的香味,可當日那一匕首的噩夢,到如今還讓如玉兩腿發軟。他道:“你在府中作小伏低,討好他娘,妄圖能坐正二房之位,是沒有出路的。

總有一天,你防不勝防要受母親的羞辱,要叫她趕出去。你以爲到時候張君會幫你?你可曾見過他在他娘面前那懦弱無能,時時叫她打卻不敢還手的樣子……”

仍還是當初在陳家村,如玉對付張君那一頂。一膝頂到張誠的大腿根兒,用的勁兒,當然比對付張君時多了不知多少倍。

張誠的聲音忽而拉長,怪異,捂着肚子頭抵着牆,喘個不停。

如玉一把拉開門,張君恰就在門上站着。

*

早些時候,竹外軒中。秋迎沏好了茶,擺好了月餅,拿只四方盤子端着,到主屋窗外一瞧,二少爺提筆,正在案後寫着什麼。

要文能文,要武能武,這二少爺鋒眉輕擰,秀眉微垂,臉兒白淨似玉,氣質內斂本本分分,到了閨房裡,又像個賴皮孩子一樣無所不至,弄的二少奶奶整夜伢伢亂哼,光聽聲兒就不蜜還甜了。

隔牆聽了多少回,每每二少奶奶說夠了夠了,我當不得了,這二少爺還要胡鬧,這時候丫頭們還不頂上去,更待何時?

秋迎心說來此一個月,可算叫我碰着巧宗兒了。她是個丫頭,容貌生的好,被買進府裡來,自然跟那些家生的不一樣,規規矩矩要等着配個丈夫。她的心思是,我待主母好,服侍她盡心盡力,主母自然也得照應我一下。

所以如玉爲中秋宴忙碌,見她腳小走不得路,放她在院子裡呆着時,她便認爲這是如玉要給她機會。眼瞅着張君在書房裡安安靜靜,總算臉色不是往日那般嚇人,掩脣笑得一笑,捧着盤子進去了。

“二少爺!”秋迎輕輕喚了一聲,將茶盤擺在窗邊小几上,捧起茶杯就遞了過去。

張君在寫摺子,要呈御的那種,最細的灑金紙,一筆不能差。這是皇帝昨夜特意安排的差事,要他們三個翰林學士,趁中秋休沐各寫一封關於大曆與北邊諸國如何結盟,如何抗金的奏疏上來。

文泛之與廖奇龍只是陪筆。張登爲太尉,張震爲武德將軍,張君這一份,纔是最重要的。也許皇帝叫瑞王趙蕩那連合四國滅金的提議惑起心思,想要進一步論證事實的可能性。

張君心裡有自己的想法,認爲目前並不是結盟的最佳時機,又按題必得寫出一份奏疏來。這奏疏寫的,便是明面上表示贊同,但卻要將連合四國滅金目前的不可能性完完全全寫出來,叫皇帝一看便能放棄這種想法。

西遼如今最主強盛,能號令北方諸國。但西遼與金國土地並不接壤,也未受過金的直接危害,他們開疆闊土,是要往葉迷離以西的天山北麓,那裡疆土更遼闊,有大片的好牧場。若要想西遼與金對抗,仍還要等待時機。

他寫的出神,所以並沒有聽到秋迎的叫聲。

秋迎端着茶杯好沒意思,見張君抽閒左手取捉墨條,快手一搶,碰的張君一歪,一筆便寫亂了。他立刻啪一聲拍了筆,雙手支案,盯着那張灑金紙。

秋迎也是嚇得一跳。以張仕的脾氣來渡,怕張君要踹自己,撲通一聲便跪到了地上嚶嚶哭了起來:“二少爺,奴婢罪該萬死,任憑您責罰!”

張君仍還那麼站着,盯着那份摺子。忽而拍手在摺子上,揉起它團成一團,扔到了桌子上,閉眼坐到身後太師椅中,輕揉眉心。當年大曆與金海上之盟滅契丹,是嚐到過甜頭的,所以皇帝纔會在聽到可以聯合西遼,以及花剌、西夏與土蕃時,表現的非常感興趣。

趙蕩收了如玉的法典和青銅大璽,到如今卻遲遲不向皇帝奏明二妮纔是公主,證明他就沒有斷過要從他手裡奪走如玉的念頭。他應該是在等個時機,那麼,他究竟是在等什麼樣的時機?

秋迎不知張君腦子裡一團混沌,哭了半天見二少爺仍還不言不語的坐着,暗道莫非這二少爺果真是個呆的?

直到她哭夠了自己退出去,張君才猛得站起來,乍着雙手亂走了兩步,匆匆出門,又碰上那兩隻三角眼明光光滲人的王婆。一個秋迎還不夠,又來個這王婆。這院子裡多少年就許媽和他兩個,清淨的叫他發狂。

有了如玉自然好,好的不能再好,牀上地上,任憑他胡鬧,跟着他無所不至。可這些丫頭婆子們,每每遇到,若唬住了還好,唬不住,他便急的想要跳牆,巴不得如玉能立刻回來,解自己的急。

*

長青苑大亭子的後門上,張君把如玉拉出來,自己走了進去,不一會兒便聽到悶拳悶腳的暴揍聲。如玉緊拉着門把,想想在西京叫張誠這廝整日折磨,提心吊膽魂不守舍的那段日子,心裡暗浮着滿足,恨不能張君多揍他幾拳才能解自己的恨。

丫丫終於折到一隻蓮花,擎過來見如玉在後門上站着,笑道:“二少奶奶,三少爺問我要摘枝蓮花,我摘得了,怎的他卻走了?”

如玉接過那蓮花道:“你往咱們院裡去,看看秋迎在做什麼,完了快快兒的回來告訴我。”

張君若是臉紅脖子粗,就必定是撞見了姑娘,或者被姑娘們調戲了。

也不過幾息的時間,如玉一把拉開門,叫道:“欽澤,差不多就行了,快出來。”

大中秋的,兩兄弟打架,也是醜事兒。再不把張君拉出來,兩個只怕得將這座屋子拆了。

張君一拳還要往臉上打,張誠一把接過他的拳頭,抵在半空中,一字一頓道:“若你再敢動我一指頭,我就把你當年在書院裡時所有追着大嫂跑的醜事,清清楚楚,全講給二嫂聽。”

張君的拳頭硬在半空,忽而就鬆了手,滯在原地。張誠拿這句威脅張君,屢試不爽。他正正衣冠出了門,對着如玉一禮,轉身走了。

兩口子一個關門一個打人,這會兒人都走了,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如玉纔想開口,見張君也要開口,只得住嘴,示意他先講。張君理着腦子裡的話頭兒,剛張嘴,便見丫丫急匆匆跑了來,喝道:“二少奶奶,不好了,秋迎姐姐尋了根繩子,在後罩房搭樑要上吊了。”

如玉衝過去捂住丫丫的嘴,又還生怕佈置亭子的丫頭婆子們看出形跡來,出了長青苑纔敢放步子跑。到了竹外軒門上,張君一把扯住如玉:“無論你信不信,我沒有碰過她一指頭。”

如玉推開他的指頭道:“進了家門別說話,幹你的事情去,一切有我。”

大中秋節的,眼看開宴,外面來的親戚想謀她的二房主母之位,院裡還有一個鬧上吊的,如玉簡直要忙瘋了。她帶着丫丫到了後罩房門上,止步不前,定定聽着。聽了約莫三息的時間,裡頭隱約有輕輕的啜泣聲。

這時候她才踏重腳步,急匆匆往裡跑去,而後罩房裡忽而就起了嚎哭之聲,還有王婆在那裡喊:“秋迎姑娘,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啊!你這是要做什麼?”

如玉進了屋子,橫樑上果真拴着根扯成兩條的牀單絞成的繩子,秋迎在個凳子上站着,手抓着繩子正在嚶嚶而哭。如玉冷眼上前,一腳就往她腳下那凳子上踢去。王婆不期如玉竟會這樣,也怕果真繩子要勒到秋迎,連忙抱住那凳子叫道:“二少奶奶,使不得啊,使不得!”

如玉狠踹一腳踢翻了凳子,秋迎一個不穩,終究沒敢把脖子伸進繩圈裡,撲通一聲掉到了地上,伏在地上真的嚎哭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中秋,作爲滅火小分隊的隊長,如玉表示:真的很忙!

第96章 山歌第26章 節婦第87章 趙鈺之死第84章 喪事第80章 公主2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9章 修壩第23章 首富第63章 捉弄第71章 對打第138章 白綾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87章 趙鈺之死第10章 捉弄第128章 教子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93章 誘餌第88章 逼問第30章第98章 殘屏孤宿第22章 善惡第111章 甘爲妾第16章 西瓜第83章 圍獵第75章 好姝2第111章 甘爲妾第13章 蜀錦第19章 旖夢第84章 喪事第40章 歸來第46章 入府第141章 朔方第127章 大孝第11章 找雞第42章 離村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5章 延福宮第55章 周燕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34章第15章 再嫁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52章 功課第75章 好姝2第10章 捉弄第91章 區氏第53章 帶下醫第131章 膘騎將軍第88章 逼問第138章 白綾第2章 里正第83章 圍獵第108章 初一第114章 求子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4章 小屋第24章 小屋第138章 白綾第91章 區氏第66章 中秋3第33章第38章第12章 草紙第85章 謀局第26章 節婦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47章 大嫂第21章 閨房第58章 故事第88章 逼問第21章 閨房第110章 大哥第10章 捉弄第28章第94章 遊園第50章 夫子第63章 捉弄第93章 誘餌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85章 謀局第129章 秋意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59章 瑞王府第39章第3章 桃花第23章 首富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22章 螢火蟲第115章 噩夢第71章 對打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108章 初一第124章 和悅第65章 中秋2第76章 浮屠第79章 雲臺第137章 登基第56章 翰林第20章 山窖第136章 兇手
第96章 山歌第26章 節婦第87章 趙鈺之死第84章 喪事第80章 公主2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9章 修壩第23章 首富第63章 捉弄第71章 對打第138章 白綾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87章 趙鈺之死第10章 捉弄第128章 教子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93章 誘餌第88章 逼問第30章第98章 殘屏孤宿第22章 善惡第111章 甘爲妾第16章 西瓜第83章 圍獵第75章 好姝2第111章 甘爲妾第13章 蜀錦第19章 旖夢第84章 喪事第40章 歸來第46章 入府第141章 朔方第127章 大孝第11章 找雞第42章 離村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5章 延福宮第55章 周燕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34章第15章 再嫁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52章 功課第75章 好姝2第10章 捉弄第91章 區氏第53章 帶下醫第131章 膘騎將軍第88章 逼問第138章 白綾第2章 里正第83章 圍獵第108章 初一第114章 求子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4章 小屋第24章 小屋第138章 白綾第91章 區氏第66章 中秋3第33章第38章第12章 草紙第85章 謀局第26章 節婦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47章 大嫂第21章 閨房第58章 故事第88章 逼問第21章 閨房第110章 大哥第10章 捉弄第28章第94章 遊園第50章 夫子第63章 捉弄第93章 誘餌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85章 謀局第129章 秋意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59章 瑞王府第39章第3章 桃花第23章 首富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22章 螢火蟲第115章 噩夢第71章 對打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108章 初一第124章 和悅第65章 中秋2第76章 浮屠第79章 雲臺第137章 登基第56章 翰林第20章 山窖第136章 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