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瑞王府

公公與婆婆這些日子忽而好的蜜裡調油一般, 他們的合樂,直接關係着三個兒媳婦的日子好不好過。所以蔡香晚與如玉皆是行退禮,悄悄退了出來。

那如錦就在外面廳裡站着,見如玉和蔡香晚出來, 問了聲安,笑嘻嘻問道:“二位少奶奶明日要去瑞王府赴宴, 見瑞王的義女?”

她是無論內院外院皆跟着張登的,所知所略自然比這些內宅婦人們更多。蔡香晚回頭問如錦:“那瑞王的義女,是否美絕天下, 不然怎麼就能勾的瑞王那三十不婚的老狐狸要認她做義女?”

如錦亦是笑的暖昧,對着如玉說:“傳聞是這樣。二少奶奶工筆繪的好, 等到瑞王府見過那美人兒,回來照她容貌繪上一幅,叫我們也開開眼, 好不好?”

如玉笑着應了,回到竹外軒,便見許媽一臉的高興。她道:“咱們少爺從宮裡帶出話來, 說明兒下午大約就能出宮, 叫少奶奶指個事兒別去夫人那裡站規矩, 在咱們院裡等着他。”

“好巧不巧, 我與四少奶奶明兒要往瑞王府赴宴了。想必下午能完, 你叫柳生帶個話,若他出宮的早,直接往瑞王府找我即可。”如玉心說這人也太猴急了些, 這話交待的,光從話音裡就能聽他出的急不可奈來。

她就像個孩子,隱於黑暗的從林之中,小心翼翼隱藏着自己,卻又叫好奇心驅使着,想去看看獵人,以及野獸們的樣子。她隱隱約約可以猜想到瑞王所認那義女是誰,自然必得要去看個究竟。

既張君明天要回來,她自然得用心打扮打扮,二十天未見,也不知他長成個什麼樣子了。

至晚,周昭將自己貼身使喚的丫頭小荷派了過來,因如玉於各府間認識的人太少,要她明日一早陪着如玉一起往瑞王府。雖說蔡香晚爲人更熱絡,這些日子來明面上也與如玉交心交肺,要做一對好妯娌,但終究二人不是同路人。周昭雖爲人冷冷淡淡,於這些爲人處事的細節上,實在是叫如玉感激不及又讚歎不及。

次日一早,恰是八月初三,秋老虎仍還熱的什麼一樣。蔡香晚穿着銀紅色的紗衣,白色百褶裙,青面小繡鞋,帶着自己房裡的紅豆和青雨兩個丫頭。如玉這邊帶着小荷並王婆兩個,另還有幾個婆子,再加上週昭的妹妹周燕,並這邊府裡一個沒孃的庶女張鳳,並那府裡的張寧和張茜兩位姑娘,一行人浩浩蕩蕩,便往那從未踏足過的瑞王府而去。

瑞王府亦在京西,離永國公府也不過五六裡的路程,門口兩排肩圓肚聳的護衛。雖是招呼女客,這府裡因沒有主母,招呼女客們的亦不是有頭有面的婆子,而是幾個圓乎乎白胖胖的中年內侍們。

親王府第中亦可養閹人,但所用數量卻有限額。瑞王爲親王,按例王府中可用八到十名內侍。這些白白胖胖的中年內侍們身後跟的皆是十三四歲的小男童們,看那行走步態,當不是被閹過的。

自側門進了王府,來來往往伺候的仍還是些小男童們,如玉一路走着,也見有幾個婆子來往,卻始終未見有年輕的婢女們行走其中。

*

越過王府中重重樓閣,最裡面一座二層硃色小樓,兩側高高的垂柳將小樓掩影,瑞王趙蕩就在二樓窗前。窗前有面銅鏡,四周絕色貌美的兩個婢子環繞着,當中一女,蔥白色的窄袖羅衣,沉香色闊幅長裙,金絲繡菊瓣披帛,發成朝天髻,戴冠,飾以怒放的芍藥,金玉簪釵相輔。

趙蕩親自替她飾上兩枚黃玉香瓜耳飾,站遠幾步看了看,僅憑眉眼中的笑意,便知他十分的滿意。他提起脣筆,沾上脣脂正要往這義女脣上去,一箇中年內侍蹬蹬蹬上了樓梯,遠遠回道:“王爺,貴客到了。”

坐於銅鏡前的女子忽而回頭,滿頭釵簪亂晃,兩枚玉香瓜打的面頰生疼。

她竟是在陳家村突然消失的二妮兒,一身貴女打扮,臉上脂粉更是厚厚一層,因那脂粉夠濃,倒將她原本紅彤彤的臉蛋兒調出十分潤澤的粉紅色來,雖眉眼仍還平常,但與陳家村時一比,簡直天上地下了。

趙蕩提筆的手一抖,隨即丟下那脣筆,大步下樓:“走,咱們去看看。”

宴請女客,自然是在長春殿。這長春殿與趙蕩起居之後殿,僅以一水相隔,在後殿二樓,極目便可眺及長春殿闊朗的一樓大廳中,各府女眷們或坐,或站,或於殿中大銅缸前餵魚戲蓮,或魚廊下逗鳥投食的場景。

周燕捧着杯茶,細指挑着兩隻羊奶/子,嫌酸不肯吃,拿在手中揉着。她道:“聽聞今日和悅公主也要到,公主率性,但不知要到什麼時候纔會來。”

她這話自然是說給如玉聽的。蔡香晚一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表情,笑的十分溫和。如玉亦是笑笑,端茶才吃了一口,身後有個丫頭貼耳喚道:“夫人,我家姑娘請您過去一趟。”

如玉不認識這丫頭,自然不肯跟她走,放下茶杯問道:“你家姑娘是誰?我並不識得外人,姑娘你怕是認錯人了。”

這丫頭道:“我們姑娘說了,她是陳家村舊人。”

陳家村的舊人?這下如玉可算是印證了猜測,安敞那老賊將個二妮兒拐走,確實是送給瑞王了。她起身跟着這丫頭,出殿轉了兩座穿堂,又拐過一道巷子,到一座硃色小樓下,便見那小樓中,一個着蔥白色羅衣,沉香色長裙的女子居於正中,兩邊還有兩個美婢在爲她整理裙裾。

都說人靠衣妝成,二妮兒端端的坐着,除了兩頰有些份外的紅,脖子又有點兒黑,手也太粗了一點之外,簡直是個貴女模樣兒。她遠遠伸着手,叫道:“嫂子!我可想死你了。”

兩邊那兩個美婢悄悄兒退了出去。如玉顧着左右無人,悄聲兒問二妮兒:“是不是安敞那老賊拐你來此的?他可還在?你可知道他們爲啥要拐你來?”

二妮兒但凡一動,塌肩聳背,肚子也拱了出來,脖子也猴了下去,村女那幅表態就出來了。她向來不善言辭,脖子都憋的通紅:“那安敞將我送到此間來,我義父便養着我。”

從入府到現在,如玉都未見着那瑞王趙蕩,越發對他產生了好奇,遂拉着袖子問二妮兒:“你那義父可打過你沒有?可有沒有逼着你……”

想想方纔退出去那兩個貌美之極的婢子,雖心裡覺得這樣想有點愧對二妮兒,但如玉也覺得只要那趙蕩不是太禽獸的話,應當不會對二妮兒起不軌之心。

二妮兒也是即將出嫁的大姑娘了,見如玉盯着自己神色複雜,羞的撮撮一張小臉越發通紅:“嫂子,我義父人好着了。倒是你,方纔在樓上見你走進院子,我才真真是吃驚。你果真是跟着小里正回的京城?”

如玉狠狠點頭,對於張君那個人的好,也不知該怎麼形容:“我們好着了,我如今也好着了,安康也來了京城,如果你不想呆在這兒,尋個晚上悄悄跑出來,嫂子接你去跟安康一塊兒住着,若你想回村子,我便找人送你回去,好不好?”

二妮兒猛得搖頭,也不知該說什麼,只堅決的表示自己不肯去。

如玉仍還覺得有些不對勁兒,遂又問二妮兒:“你可問過你那義父沒有,爲何好端端兒的要把你從陳家村帶出來,又要收你爲義女?”

二妮兒簡直要哭了,攤着手嘆氣道:“那安敞非得說我是那一國的公主,自打孃胎出來就被人賣到了陳家村的,因我義父與那一國有親,所以非得要收留我,仍拿我當公主養着。”

這樣說來,趙蕩果真並沒有壞心,就算尋到契丹公主,也沒有想着要把她送到草原某一部落去,反而是實打實的將她當成個公主養在府中?

天下貧寒人家的女子,大約皆有過這校樣的願望吧。希望自己能天生揹負一個一步登天的身份,能有那麼一個男人,能將自己從泥塵之中托起,捧上雲端,衆星拱月。

如玉笑摸了把二妮兒的臉蛋,攬她拍了兩把,正要安撫她兩句,便見外面那美婢進來報說:“姑娘,樂鼓已催二遍,您該出去了。”

如玉退了出來,在殿中最靠近主座的地方揀把椅子坐了,心說今天我必得要看那瑞王趙蕩究竟是個何方神聖,待禮樂一停,出來的先是一個美婢,淺粉色的長襖,眼兒圓圓,吐聲嬌甜,先笑着問候過諸府女眷們,便恭立於一旁。

周燕趁着座中許多女子皆擠到前面要看那瑞王義女的功夫,也擠到了如玉身邊,湊在如玉耳邊笑言:“二姐姐,光是那婢子就美成那樣,也不知那義女,得要多美了。”

實際上,滿坐無論各府的夫人還是姑娘們,兩隻眼睛皆是準備好了要看個笑話兒,要看看這瑞王趙蕩拐着彎兒替自己認的名義上的義女,實際上的禁臠究竟長個什麼樣子。所以幾桌子的婦人們,緩慢的,一點聲音都沒有的,漸漸都坐到了前面。

廳中鴉雀不聞。忽而那沒孃的庶女張鳳擠到如玉身邊,手自她腰跡滑進去,摸出只鵪鶉蛋大小的珠形玉墜來,湊到她耳邊說道:“二嫂,這夜明珠的墜子,方纔出門時我還未見你戴着,你什麼時候戴上的?”

張鳳這姑娘,在府中默默無聞,呆在隔壁府的日子比永國府還多。如玉隱約聽許媽說過,這姑娘是張登自府外帶回來的,來時約莫兩歲左右,但究竟是誰生的,或者是不是張登自己生的,府中到如今都沒有個定論,所以且就當個庶女養着。

如玉解下那墜子,系的十分輕巧,打的卻是死結。她捧在手中細看,呈着淡粉的橢圓形珠子,色澤晶瑩剔透,她小時候也見過好東西,直覺此物確實是值錢物兒。她出門的時候腰間只記着一條禁步,自己身上的物件兒自己心裡有數,那這東西是誰繫上去的?

瑞王府的義千金終於出來了,不能說醜到無出其右,但也實在是不忍多看一眼,人羣齊齊倒吸一口冷氣。衆家姑娘們皆是面面相覷,由心會意的露着微笑:義女長成這樣,當果真是義女了。

當然,大家對於瑞王崇高的品格,與聖人般的情懷,亦是由心的敬仰起來。

未婚姑娘們心有躍躍等了許久的瑞王卻仍然遲遲不見蹤影。如玉四周掃着,見周燕與一位穿着絳色紗羅長衣的姑娘正耳語着什麼,身後還站着個臉色陰沉的婆子,她目光掃過去的時候,這三個人齊齊兒收回了目光。

這穿絳色紗羅長衣的姑娘,如玉記得周燕給她介紹過,彷彿是太子妃孃家的隔房侄女,叫姜璃珠的。因是太子妃的孃家侄女,頗有幾分傲氣。方纔如玉與她見禮時,她也不過翻了個白眼便轉身走開。

如玉摩梭着這鵪鶉蛋大小的圓珠墜子,正在聽一位老內侍說些感謝各府夫人姑娘們來此赴宴,王爺有多高興,府中義千金有多高興的廢話兒,忽而便見姜璃珠身後那婆子作勢摸了兩把姜璃珠的腰,尖叫道:“哎喲喲,我們姑娘的夜明珠玉墜去了何處?怎的竟不見了?”

姜璃珠摸了摸腰,顯然是發現玉墜不見了,朗聲說道:“嬤嬤別急,這屋子裡並沒有人進出,夜明珠會透亮的,只要咱們拉上窗簾,讓屋子黑透了,必然能找着它在什麼地方。”

彷彿約好似的,她話音才落,與周燕相交好的幾位閨秀們已經前後左右的拉起窗簾來。等窗簾拉上,於猛然黑暗的大廳中,相識的聚做一團,不相識的聚做一團。張鳳方纔還跟如玉在一起,此時伸手去拉,卻不見了如玉的蹤影。

“諸位姑娘們,夫人們,那墜子可是太子妃娘娘賞的,珍貴無比。請諸位在原地站好,切勿走動,老奴這就將它找出來。”那婆子記着如玉所站的位置,猛得往這邊擠着,遠遠瞧見有顆半透亮的珠子掛在一位女子的腰間,以爲那就是如玉,撲過去一把就將她抓了起來,叫道:“好了,好了,老奴可算是找着我家姑娘的夜明珠了,諸位姑娘們快把窗簾拉開,叫老奴好好看看,是那家的姑娘,竟敢將我家姑娘的夜明珠墜到自己腰上去。”

“且慢!”忽而有一男子磁性而柔和的聲音自角落中響起,接着,便是他沉沉的腳步聲。

雖是白天,但因窗簾沉厚密實,此時仍還看不清人形。廳中極其悶熱,如玉不動聲色自那婆子腰上收回了自己的手,循聲望過去,黑暗中一個高大的身影,沉沉的腳步聲一步步走着,最後停到她面前時頓住,是股她似曾相識的檀香氣息。

如玉正回想着曾在那裡聞過這味道,便聽那人沉而溫和的聲音:“勞動諸位姑娘們,拉一下窗簾。”

這是趙夫子的聲音。

嘩啦一聲,整座大殿中各處的窗簾皆被拉開,光照了進來,風自外面吹了進來,方纔的悶熱一掃而空。果真是那趙夫子,他今天穿着一襲鴉卵青的窄袖深衣,相距不過一尺,眉眼間仍是那柔和的溫意,見如玉勾起脣角仰臉望看他,面上露着又頑皮又不可置信的笑容,亦是一笑。

那婆子左顧右望,見自己抓的不是如玉,正準備轉身去抓如玉,卻叫方纔她所抓那姑娘劈手便是一巴掌:“老媽媽,自己瞧瞧自己後腰上,你家姑娘那石頭蛋子正甩搭着了。真是老眼昏花,見誰都敢抓。”

這姑娘腰間墜着一枚會發光的螢石綴流蘇做禁步,原不是什麼稀罕物兒,卻差點叫姜璃珠的婆子當成賊給捉起來,氣的摘了那螢石,藏到了懷中。

這老媽子一摸自己的後腰,果真那夜明珠就在她背上的腰束上掛着,那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尷尬無比的溜了。

方纔要不是這趙夫子喊一聲且慢,如玉還不能及時將夜明珠墜子掛到這婆子腰上去。她已猜得他就是那瑞王趙蕩,方纔幹壞事的指尖還有汗,鼻尖亦沁着汗珠子。

從張君嘴裡聽得的描述,再一路來對瑞王這個人的揣摩,直到謎底揭開的這一剎那,如玉完全無法將他和溫和儒雅,風度翩翩的趙夫子相聯繫到一起。

二妮兒走了過來,亦不斷有各家的姑娘們上前問候。趙蕩瞧起來脾氣很好的樣子,無論誰問,總要問上兩句,亦會握着二妮兒的手對人說:“這是孤的義女,膽小性怯,卻是個難得的柔順孩子,往後你們但凡有花宴,切莫忘了請她同去,叫她也一起樂一樂,高興高興。”

如玉已經退到了後面,與蔡香晚一起坐着。張鳳亦湊了過來,顯然對於瑞王這義女也是失望無比,嘆道:“可惜了那套珠冠,按制,那可是隻有公主和郡主才能戴的了。”

蔡香晚白了張鳳一眼,悄聲道:“認了瑞王做義父,一個郡主封號,只怕等不得多久的。我聽聞她是那亡國大遼的公主,蠻人麼,可不就長成那個樣子。”

張鳳再看那義女一眼,細眼塌鼻,厚厚的嘴脣,果真與書裡所繪的蠻夷無異。可天生好命,她是公主,能叫三十歲仍還不成親,相貌俊朗溫和儒雅的瑞王殿下捧在手尖尖上了。

*

張君和文泛之,廖奇龍三個翰林學士,整整在介於皇帝起居的紫宸殿與垂拱殿之間的文德殿呆了將近二十天。那兩個年齡比他長,資歷比他老,自然中途可以替換着溜出宮,換件衣服再抱抱夫人,以解飢渴。

張君一個愣頭青,資歷最淺年齡最小,自然是叫他兩個指揮的團團轉,好容易今天皇帝也扛不住,回後宮去慰問小妾們了,張君才能得閒偷跑出來。

他腿功好,自來有一套不必狂奔就能快跑的功夫。一路奔到宮外,便見柳生遠遠站在那栓馬樁處。柳生解了馬繮繩給張君遞着,邊跟着快跑:“二少爺,咱們二少奶奶往瑞王府去了。說要是您出宮了等不及,就往那一處去接她。”

張君猛得勒馬:“那裡?”

不等柳生再說,他勒馬一通狂奔,直奔瑞王府而去。

這簡直是要了老命了。萬一如玉碰到齊森,齊森在趙蕩面前指認如玉亦是陳家村人氏,趙蕩會不會順着這條脈絡查下去,然後發現二妮兒是土生土長的鄉下姑娘,如玉纔是真正的契丹公主?

關鍵是二妮那個容貌,實在不是個公主該有的樣子。

千防萬防沒防住,他二十天不出宮,如玉竟跑到趙蕩府上去了。張君一腦子亂如麻的念頭,遠看到了瑞王府正門上,躍身下馬將馬往拴馬樁處一拍,兩腳翻飛幾乎衝撞倒幾個姑娘,飛腿便衝進了瑞王府大院門。

和悅公主才下了轎,險險叫人撞倒。擦肩而過的一剎那她便看了個清楚,那要命一樣跑的,恰是拒她婚事的小五品官兒張君。

她也快追了幾步,進瑞王府一重大殿一重門,那裡還有張君的影子。

*

總算王府的護衛們都認識他,追了兩步也就放他進去了。張君一溜煙兒順着東邊的長春門一直跑進長春殿,進殿前總算壓平了呼吸,傳了個婆子進去,過了片刻,張鳳走了出來。

“你二嫂了?”張君問這幾乎在府從未說過話的小妹。

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本就難看的臉色,此時更加難看:“她如何不出來?”

張鳳遙指着一水之隔的後殿道:“二嫂方纔被瑞王府那義千金請走了,許是去了後殿。”

那後殿,恰就是趙蕩的起居寢殿。張君又是一陣狂奔,恰奔到後殿正門上,迎頭便見如玉笑嘻嘻的走了出來,後面跟着相送的,恰是瑞王趙蕩,以及二妮兒。

二妮兒一眼瞧見張君,畢竟是當初在陳家村唯一見過的俊臉小書生,那顆春心猶還盪漾着。小臉兒先一紅,再捂脣,嚶/嚀一聲叫。

雖然已經成了親,已經成了夫妻。可是自打回到京城,張君每一回見如玉,都覺得自己彷彿是重新認識了她一回。她穿着件碧色紗羅衣,兩邊開叉,下着一襲白裙,禁步隱於裙側,鴨蛋似的臉兒,粉粉白白,比之陳家村時細了不知多少倍,笑容謙和大方,也不是在他面前時那時時撒嬌作癡的嬌嗔勁兒。

在看見他的一刻她似有一怔,隨即下了臺階,站到了他身後。將她護到身後,張君一顆懸提的心總算穩了一半。他規規矩矩行大禮:“欽澤見過先生。”

趙蕩站在臺階上,盯着跪於地上的張君約有一息,並不說話,也不請起。如玉聽張君稱趙蕩爲先生,雖不知他爲何要有此一稱,卻也隨即跪到了地上。

“本來,你是我最得意的門生。當日於東華門外送你墨香齋時,我便在等你的新婦茶。”趙蕩下了臺階,本黑的鞋子,雲島捲起,託着深衣不至落地。他忽而躬腰,伸手拉起張君,笑的坦蕩而又溫和:“那知我見着了新婦,卻仍未喝到茶。”

他再來拉如玉,張君欲要伸手,卻又止住,概因如玉也不必趙蕩相拉,主動過來牽住他的手,站了起來。

這兩小夫妻站在一處,背在身後相牽的手,久久才鬆開。在趙蕩灼灼而詢的目光下,張君只得解釋道:“學生才領了翰林學士一職,入宮二十天,今天始纔出宮,未來得及攜婦來拜,還請先生見諒。”

趙蕩回到臺階上,背對着如玉與張君,過了許久,直到二妮兒都有些尷尬,怯生生喊了聲義父,他才仿似回過神來,揮手道:“去吧。”

如玉叫張君扯着,七拐八繞,走的竟不是來時路。新婚夫妻,雖同一城居着,也有二十天未見過,至於那件事兒,也有二十天未曾搬弄過。如玉也知張君的急,試着勸道:“幾個妹妹和香晚還在前面大殿裡坐着了,我爲長,好歹得帶着她們一同回家。”

張君那裡還管得別人,扯着如玉自瑞王府東門上出了門,已經快步跑了起來:“她們難道沒長着腿?不會自己走回去?”

在前門解了馬,他先將如玉抱到馬鞍上,白裙隨風而揚的瞬間,露出下面猩紅色的闊腿褲來。一雙淺口繡鞋,尖翹翹的雲島。外表端莊正經,裙下風情十足,她確實用心妝扮了,可那裝扮只有他看得到。

張君盯着她鞋面與闊腿褲之間那一抹玉白的細膚,恨不能伸舌上去舔上一口,或者咬上一口,留兩個牙印兒在上頭。

一緶子抽到馬屁股上,他便跟着馬跑了起來。

馬箭一樣竄出去,張君跟着馬跑,絲毫不落下風。如玉還是頭一回見張君這跑法,端坐在馬鞍上,像根僵木頭一樣一動也不敢動。生怕自己稍稍亂動就要摔下去,叫這四蹄生風的馬踩個稀爛。

嫁個時而傻時而聰明的丈夫,大約就得習慣他這忽如其來的瘋意。到了永國府東門外,他氣不喘面不變色,抱如玉下馬,一起進門自夕迴廊往過走着。

這一路上偶爾遇見些婆子丫頭,他自來是個狗見都嫌的性子,便是今天臉色更怪異,也沒人覺得意外或者驚訝。總算捱到了竹外軒,這淺淺的小四合院兒,張君一進門便關上了院門,小狗一樣回頭四顧着,見許媽出來,問道:“院裡可還有別人?”

丫丫與秋迎兩個亦跑了出來。張君揮手道:“整日都閒在這院子裡做甚?外面塘子裡那蓮蓬長的正盛,去給我採些蓮蓬回來。”

待把院子裡幾個礙眼的都放了出去,張君親自嚴嚴實實下了門板,回頭便將如玉壓到院門上,如玉一個不穩便軟到了門上。

“你瘋了!”她仰頭靠門站着,任他像只小狗一樣,不停喃喃而語:“你果真是瘋了。”

足足禁了十幾天,光吃一點怎能夠。張君打橫抱起便往屋子裡奔,準備好要打架了。

如玉仰頭任他啃着,這才找到出口的時機:“那瑞王趙蕩,是你的先生?”

張君嗯了一聲,這才知道如玉說的竟是趙蕩:“什麼時候的事情?”

如玉掰指算着:“剛到京的時候就曾見過一回,後來還曾見過兩回。今天在瑞王府,是第四回。”

她道:“他還送了你一間店子是不是?我覺得他是個好人。”

“他那裡好?你告訴我他那裡好?”

如玉心中憶起幾番相見,那瑞王皆是溫和的不能再溫和的樣子,謙和有禮,待二妮也好的沒話說,纔剛想說出個一二三來

………………原諒作者,這對話它發生的蹊蹺是因爲作者省略了很多在小窩裡,往小窩裡找!

如玉任憑張君替她揉着胸口,渡了半天的氣,忽而回過味兒來,接過張君遞來的水舔了一口道:“你竟是因爲我沒告訴你,吃醋了。”

張君下牀換了套乾淨的中單,在牀邊站着,目視着這張周昭叫人打來的撥步大牀,及樑的高,有檐有蓋,兩邊鏤空雕花的窗扇,裡面一排排的浮雕。他忽而兩步竄到牀上,伸手便去扣那塊頂板。

如玉隨即也撲了起來,要去阻他,兩人搏手相鬥了片刻,終歸張君還是將那本法典與殘璽從牀頂的隔層裡抽了出來。他丟攤在牀上,問如玉:“這是什麼?”

既他都知道自己藏東西的地方,那顯然是看過法典了。這些年總是躲着藏着,下意識的,如玉撩過被子將那法典蓋到了下頭,擡頭問張君:“你知道多少?”

張君隔被摸到那方殘璽甩開,找到了如玉的腳,伸手握入懷中,埋頭道:“從這方璽到法典,再到契丹公主的事兒,我都知道。”

“你什麼時候知道的?”如玉滿臉戒備的問道。

張君一氣苦笑:“法典就在牀頂放着,你到京城,我就知道了。”

如玉恍而大悟,看着張君笑個不停,揪他的耳朵又撫他的眉眼:“原來你是因爲這個才吃味。我既嫁給了你,天家請我去做公主我也不做,更何況還是個亡國的公主。至於那趙蕩,我瞧他人還不錯,待二妮也很好。即便多問幾句,也全爲二妮的將來打算,你又何苦疑神疑鬼?

張君腦子裡斟酌着,要找個一次就能將張誠和趙蕩這兩個王八蛋在如玉心裡敗壞聲名的方式,說道:“張誠跟着趙蕩,藉助向金國提供情報,來故意拖延兩國之間的戰爭。

趙蕩送我一間店子,待你溫和些,你便覺得他是個好人。可你豈知,他從皇宮中盜璽,待我將璽尋到之後又親自向金國提供情報,這樣裡通外國,於戰場上造成的死傷,豈止千萬?

他雖爲小善,卻在造大惡,這樣的人,可能稱其爲好人。”

沈歸當初曾親口稱認過,御璽確實是瑞王授意他盜的,而瑞王給的交換條件,是給他兵馬,讓他可以坐擁甘州。

可無論張君和沈歸怎樣說,如玉也無法將她所見過的趙蕩,與沈歸和張君口中所述那個瑞王相聯繫到一起。她放平引枕躺到牀上,眯眯糊糊睡了片刻,正悶熱的難受,忽而叫一陣冰涼驚醒。

他一頭長髮自兩邊披散着,傍晚的夕陽越帳而入,灑在一雙鋒眉上,格外的溫柔。他似乎格外迷戀那兩隻小兔子,雙眼半閉,應當是在思索着什麼。如玉裝不下去,剛彎了脣角,便見他雙眉一挑,脣角亦勾了起來。

“當年大曆與金海上之盟共滅契丹時,契丹亡帝被圍困,欲要用這方璽並這部法典召集花剌、西夏諸盟國援住。但是大曆與金的包圍太緊,他們的人突不出去,最後遼滅之後,人人都在找大璽與法典的下落,誰知道卻叫趙大目帶了出去。你可知道當年大曆的主帥是誰?”張君也知如玉醒了,遂問她。

如玉抿了抿脣,接過張君遞來的茶潤了潤口:“是你爹。”

“黃頭花剌民風彪悍,後來西夏與金國要滅黃頭花剌,久攻黃頭花剌不下,是你祖父趙大目帶的路,才能叫他們將黃頭花剌給滅了。”張君拿只銀籤子戳着只提子,細心剝光了皮兒,非得要餵給如玉吃:“趙大目雖是個商人,可在二十年前,卻是能攪動整個北漠,操縱戰爭勝負的風雲人物。滅遼,當時也是他兩方擀旋,可收養了你,他又是救了你一命,恩與怨,仇與恨,你該各記多少?”

如玉悶了片刻,搖頭:“我不想這些,也不記這些。”

張君還盯着如玉:“我父親雖然是當年大曆的主帥,可戰爭不由他一人來決定,也不由他一人而起。”

如玉打斷張君,握了握他的手道:“我知道,我不記仇,也不記恨,概因那些皆與我沒關係。自打那一夜答應了要跟你好好過日子,我便一直想着將這部法典燒了去。卻一直未能下得了手,既你已經發現了,索性將它燒掉,咱們好好兒的過日子,好不好?”

張君接過那部法典,翻開來,是十分晦澀難懂的契丹大字。扉頁上便是五十年前各部首領的掌印。他啪一聲合上書,又問如玉:“趙蕩認了二妮做義女,你覺得他是真的信了安敞與沈歸,認定二妮就是契丹公主,還是僅僅只是在做戲?”

如玉忽而想起與趙蕩初見那一回,在書店裡時,他拿出來請她指認的幾個大字:持此者,王八也。那幾個字其實是她自己拿個大蘿蔔雕成,沾印泥印在假法典上。其目的,自然是爲了羞辱那個粗頭和尚安敞。

可千里路上,她來京第二天,就碰見趙蕩在書店尋《藩漢合時掌中珠》,而她自作聰明,就替他認出了那幾個字。

夕陽打在張君的側臉上,鼻樑挺直,脣線略硬,眸子微泛着桃花,緊盯着她,要問個答案。如玉腦子轉着,轉了許久之後反問張君:“若他知道二妮是假的,而我纔是真的,會怎麼樣?”

張君等的正是這句。他道:“瑞王從一開始盜璽,再到後來與金國上使私通書信,其實所爲的,仍還是帝位。他是皇長子,因血統問題而被朝臣反對,無緣太子之位。這些年,他一直堅持要娶契丹公主爲妻,所以不肯娶妃。

但當安敞帶着二妮,並你給的假法典到王府之後,他也僅僅是認作義女,亦不曾奏明皇上,娶做正妃,我猜他是想將二妮並法典,一併敬獻給金,以期能換得金兵撤出長城,讓金兵以法典爲據,轉而去攻打西遼,蒙古等部。而他自己,若能辦成此事,一舉勝比百萬雄兵,皇帝焉能不服,羣臣焉能不服?

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他佔盡賢名,如今又在朝中遍有聲望,到時候皇上改嫡立長,他纔是將來能繼大寶的那個。”

“所以,你認爲他會把二妮送給金人?”

“是!”

如玉幾乎要哭出來:“那我情願他不知道。”若他知道,要被送給金人的,就不是二妮而是她了。

如玉原原本本將自己第一回在書店時的偶遇趙蕩,並替他翻譯那大契上的字,以及第二次於書店中的相見,並第三次在墨香齋時,她所問關於書院的事情,一併講了一遍。

*

夕陽早已落山,王婆別過四少奶奶蔡香晚等人,徑直走到竹外軒門口,便見秋迎、丫丫與許媽三個一人抱着一筐的蓮蓬,正在竹外軒門上站着。她上前推了把門,牢絲合縫兒,顯然是從裡頭反插的。

王婆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誰關的院子?”

秋迎伸個懶腰,白了王婆一眼道:“還能有誰?二少爺回來了。”

那連狗都嫌棄的二少爺,爲了能悄悄幹件隱秘事兒,大張旗鼓把一院的僕婦都關在外面。這下倒好,一府中無論那個院裡的人經過,都得笑話她們幾句。

*

暮色漸漸圍籠,該到掌燈的時候了。張君搬把椅子坐在牀對面,仰面,閉眼,過得許久忽而輕輕一聲嘆息,揉了揉眉心道:“我猜他已經知道了。否則的話,他那樣的人,怎會連番與你偶遇。”

如玉也是恍然大悟。若果真是個封王的皇子,怎會到家小店裡面去站櫃檯,還替她算賬,格外告訴她那家店他已經送給了他的學生。所以連番幾次,他一直都是在試探她,而她傻頭傻腦,替他譯契丹大字,替他譯西夏文,完全不掩形跡。

“我該怎麼辦?欽澤,我可不想被他送給金人!” 從最近蒐羅來的契丹文、西夏文書當中,她也瞭解了一下,花剌族同羅氏的婦人原本就極易生男而少生女,因那些女子們天生休質殊易,是花剌國向周圍各大國所供奉的,一樣非常重要的供品。

後來金與西夏聯盟滅黃頭花剌,同羅一族的女子全被金人擄去,之後十幾年中,死的乾乾淨淨,一個未留,同羅一族的女子從此絕跡,連近親都沒有。這時候萬一趙蕩將她送給金人,或者金人因爲十幾年前關於同羅女子的傳說而願意作價交換,她那裡還有活路?

如玉本在牀上坐着,撲起來探腰去抓那椅子的扶手,曲腰向前,於淡淡的暮色中湊近了去看張君的臉,一臉的哀求祈憐。

張君本來下拉的脣角漸漸往上翹着,忽而縱身一躍,便將如玉撲到了牀上,壓着她吃她的耳垂,嘶聲道:“有我在,誰也動不得你。”

他心中莫名浮起一陣滿足。既知道外面那樣兇險,她一定會安安心心陪在他身邊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張君好壞,其實人家蕩叔根本沒有那麼想。

第43章 丟物第140章 情話第48章 小衣第94章 遊園第67章 結盟第15章 再嫁第91章 區氏第130章 雪雁第133章 弟媳第80章 公主2第142章 果報第37章第104章 行行第80章 公主2第107章 督軍第40章 歸來第123章 權杖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99章 大嫂再嫁第45章 進退之儀第21章 閨房第9章 修壩第139章 端午第72章 公斷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4章 張登第107章 督軍第45章 進退之儀第47章 大嫂第56章 翰林第33章第50章 夫子第81章 和第39章第10章 捉弄第87章 趙鈺之死第26章 節婦第107章 督軍第42章 離村第73章 公主第56章 翰林第11章 找雞第139章 端午第130章 雪雁第37章第41章第33章第73章 公主第66章 中秋3第77章 女德第71章 對打第27章第55章 周燕第124章 和悅第6章 錦被第50章 夫子第14章 絹帕第140章 情話第78章 歌者第87章 趙鈺之死第61章 畫像第36章第46章 入府第12章 草紙第125章 父親的愛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5章 周燕第65章 中秋2第139章 端午第11章 找雞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67章 結盟第11章 找雞第32章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37章第117章 秘藥第130章 雪雁第54章 張登第15章 再嫁第127章 大孝第77章 女德第136章 兇手第23章 首富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6章 西瓜第83章 圍獵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18章 銀子第59章 瑞王府第104章 行行第20章 山窖第17章 往事第61章 畫像第59章 瑞王府第133章 弟媳第41章第10章 捉弄第114章 求子
第43章 丟物第140章 情話第48章 小衣第94章 遊園第67章 結盟第15章 再嫁第91章 區氏第130章 雪雁第133章 弟媳第80章 公主2第142章 果報第37章第104章 行行第80章 公主2第107章 督軍第40章 歸來第123章 權杖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99章 大嫂再嫁第45章 進退之儀第21章 閨房第9章 修壩第139章 端午第72章 公斷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4章 張登第107章 督軍第45章 進退之儀第47章 大嫂第56章 翰林第33章第50章 夫子第81章 和第39章第10章 捉弄第87章 趙鈺之死第26章 節婦第107章 督軍第42章 離村第73章 公主第56章 翰林第11章 找雞第139章 端午第130章 雪雁第37章第41章第33章第73章 公主第66章 中秋3第77章 女德第71章 對打第27章第55章 周燕第124章 和悅第6章 錦被第50章 夫子第14章 絹帕第140章 情話第78章 歌者第87章 趙鈺之死第61章 畫像第36章第46章 入府第12章 草紙第125章 父親的愛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5章 周燕第65章 中秋2第139章 端午第11章 找雞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67章 結盟第11章 找雞第32章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37章第117章 秘藥第130章 雪雁第54章 張登第15章 再嫁第127章 大孝第77章 女德第136章 兇手第23章 首富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6章 西瓜第83章 圍獵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18章 銀子第59章 瑞王府第104章 行行第20章 山窖第17章 往事第61章 畫像第59章 瑞王府第133章 弟媳第41章第10章 捉弄第114章 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