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中秋2

“都出去, 把門給我關上!”如玉揮退了丫丫與王婆兩個,轉身坐到把椅子上,並不說話,就那麼閉眼坐着。

秋迎哭得許久見如玉不發話, 也不勸她,竟是試不出這二少奶奶的脾氣。概因她處理起問題來, 似乎全無章法,但又叫人找不到法子應對。她沉默的越久,秋迎就越心虛, 終於無論真哭假哭,都不敢出聲了, 膝行到如玉腳邊,靜靜的跪伏着。

這時候如玉纔開了口:“秋迎,當初四少奶奶爲何要把你送到我院裡來?”

秋迎抽泣道:“大約是四少爺待奴婢有點兒好。”

“不是!”如玉厲聲道:“四少爺待誰都好, 那個丫頭的手他不摸一下,屁股他不捏一下?但是無論那個丫頭,都將那當成是一種羞辱, 所以無事不往跟前湊, 嫁了人就自動避到二院以外, 不踏足書房臥室。可你不一樣, 你總以爲他摸你是待你好, 喜滋滋等着要做個他的房裡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如何能看得起你?”

秋迎的腦子還是拐不過彎兒來。如玉起身踱到了門口:“莫說爺他沒碰你, 就算果真碰了你摸了你還睡了你,那怕你大了肚子,我也有種給你揣下來,絕不會收你的房,所以往後誰要是敢再給你出這些餿主意叫你妄想着要做通房做妾,你就啐到她臉上去……”

她話未說完,呼一把拉開門,外面貼耳而聽的王婆避之不及,險些一頭撞進來。

*

出了後罩房,如玉顧不得再去安撫張君,還得趕往大廚房去照料一回。她只帶着個丫丫,出門便問這丫頭:“關於那王婆,你可打聽出什麼來沒有?”

丫丫回道:“我問過楊娘子,那楊娘子說,王婆原也不是咱們的家生奴才,是咱們夫人孃家原來的舊僕,過了許多年自己找了來,求着夫人收留,夫人才收留了她,使到咱們院裡來的。”

如玉心說怪道一身的江湖氣息,從姜璃珠的婆子手裡收鐲子,慫捅秋迎去勾張君,再慫捅她上吊,一瞧就是能攪得家宅不寧的風雲人物了,難怪區氏會安排到自己院裡來。

但如果單純只是區氏的人,不該收姜璃珠的鐲子來幫她纔是,畢竟那日,周燕與姜璃珠兩個聯手,是要給她沒臉的,那肯定也是區氏的授意。

所以王婆身後,估計不至區氏一個主子纔對。這老貨八面玲瓏,有時候還有些用處,又能用但又還得防的緊緊兒的,還真是個妙人兒。

到了廚房與管家娘子聊了幾句,如玉才知蔡香晚自打下午開溜之後就沒有回來過。做人兒媳婦麼,管事不管錢,撈不到油水不說,出了事兒還要受責罵,當然是能躲則躲的好。

忽而身後一陣腳步聲,正與如玉說着話兒的管家娘子都恭着腰。如玉回頭見是平素很少見面的老太君賀氏,帶着隔壁府的一羣婦人們。區氏與婆婆的關係還不如她跟自己的三個兒媳婦,十天半月能帶着如玉和蔡香晚幾個過去請一回安都算不錯了,沒有區氏帶着,她們幾個也不敢主動去。

這老太太眉眼肖似大兒子張登,性子十分寬懷,遠遠見了如玉就讚道:“瞧瞧,我們老二家的這就能上手兒了。多利索的孩子,瞧着就讓人歡喜,怪道連我們欽澤那傻小子都非她不娶了。”

二房楊氏陪着笑,問如玉:“可累不累?怎的不找個地兒坐下歇會兒?”

如玉連連搖頭,請老太君坐了,與楊氏兩個站在她身後閒話兒。楊氏也聽聞區氏病了,在如玉面前打聽了兩句,見如玉也是一問三不知的樣子,嘆道:“她自來身體好,也剛強要性,今兒中秋都不出來祭月,可見是真的病了。”

老太君賀氏在廚房轉了一圈,看過各樣祭品,伸手過來扶過如玉的手,捉着她在這府裡各處轉悠。兒媳婦楊氏和孫媳胡氏兩個也知老太太是有話要跟如玉說,自然不會跟來。賀氏扶着如玉沿水邊一條石徑往上走着,走到一處石几欲坐,如玉連忙將自己隨身系的帕子解下了,鋪到了那石几上,這才扶着老太太坐了。

賀氏笑嘻嘻道:“來了一個多月,你婆婆給你受的氣,不少吧?”

對着婆婆的婆婆,如玉那敢抱怨,笑着應道:“居家過日子,磕磕絆絆是難免的,故意給氣受的事兒倒是沒有。”

區氏要想收拾誰,也得找個理由,不出錯兒找不到理由,她倒也不會故意苛責。

賀氏眼瞅着遠處坐了會兒,聲音略低了些說道:“你母親的性子,確實剛強,無比剛強,任誰也欺不服她。我是她婆婆,以常理來論,這永國府,才該是我住的地方。但我與她弄不到一起,也就避到了隔壁去。

當然,若說以孝來論,我爲尊,她凡事總得孝敬我,若起了口角,我鬧到官府去,難道官府不治她的罪?

但是孩子啊,雖說以孝爲治是咱們天下的本分。可孝自何來?孝也是從愛而來。有實心實意的愛,纔會有實心實意的孝。天下間所有的情義,由理規範,卻是從愛而發,所以我不與你婆婆爭,她不愛我,強壓伏了又有何意義?”

聽這番話,如玉才知整個永國兩府中,最明理最有智慧的人原來是這老太太。她道:“孫媳婦們不孝,未能經常過去看您,還望您不要見怪。”

賀氏笑着擺手道:“心意到了既可,你們都是理家媳婦,忙的什麼一樣,我這人不講理數。”她握着如玉的手道:“上回你送來那些宣紙,幾個丫頭都很喜歡,若還有,往後再送些來。”

如玉無長物,接手墨香齋後,給隔壁府幾個學規矩的姑娘送了些宣紙,所以老太太纔有此謝。

賀氏站了起來,握着如玉的手道:“我說這些,原是想告訴你,光憑乖巧聽話,早晚你得叫你婆婆揉掉一身刺去。她心氣兒高,偏我那大兒子是個不聽話的,這些年弄的她性子也有些左,你在她手下討日子,不能一味叫她揉搓,凡事動些腦子,不叫她抓住話柄即可。

若是有一日她果真嫌你出身,鬧妖蛾子想趕你走,你要早早兒的通知我,我來替你做主。要知道,雖見面不多,可我由心愛你這性子,愛你這模樣兒,與我的小欽澤一樣,由心的愛着你,歡喜你做我的孫媳婦。”

日頭還未落,月亮已經升了起來。如玉不知該如何感謝這老太太,雖說鬧了一整日,心裡卻是暖暖的。

天下間所有的情意,皆是從愛而發。回首到陳家村的那些年,陳安實愛她,安康愛她,一家子的人都愛她,所以那怕日子過的苦累,她的心卻舒暢,安然自在。爲何,概因生活中有愛,在廉薄的生活中,她無時無刻不被愛包圍着。

但張君顯然是不愛她的,當然,在離開陳家村的時候,她也沒有要求過他必得要愛她。想到這裡,如玉又是一聲無奈苦笑,如今不必下田勞作就可衣食無憂,丈夫不限制自己的人身自由,拿個亡遼公主的身份,還換得一間體面高尚的店鋪可收銀錢。

所謂飽暖思淫/欲,吃穿不愁還想貪點愛戀,大概就是她目前的心境了。

中秋祭月,大戶人家自然與農家小戶不同。祭臺設在宗祠院中,在露天,東牆角下置一祭臺,貼着水墨繪成的月神像,爲一輪明月之中置蓮臺,臺上端坐女菩薩。因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這時候一府的男子們並不出來,直到賀氏領着一羣小輩們祭完了月,到長青苑落了座,他們才陸續而至。

隔壁府張享是老二,未能承爵,如今也只在六部做着個默默無聞的五品官。他雖不是長子,但因成親早,兒子生的早,所以大兒子張虎,纔是當年賀氏膝下的大孫子。張虎如今亦在軍中,在夏州作統兵,他早成了親,妻子胡氏今年都二十六了。

胡氏身高,體胖,如玉見了也要叫聲大嫂的。

今夜蔡香晚託病,周昭又是雙身子不見客,伺候與安排席面自然就是她倆的事情。大姑娘張寧帶着姜璃珠與周燕先入席,不一會兒老太君賀氏也入了座,楊氏也成了婆婆,不必再伺候婆婆,便坐到了她下首。

一羣姑娘們正自嬉鬧着,屏風外那一桌也陸陸續續坐滿了人。張登和張享兩個一落坐,裡面姑娘們也就不敢吵了,靜靜悄悄,鴉雀無聲。

老太君賀氏只待丫頭斟滿了酒,便揮手道:“將中間那屏風撤了。兒子孫子皆是我生的,八月十五團團圓圓吃頓飯,隔着個屏風作甚?”

那隔屏風的規矩,自然是區氏纔有的。賀氏出身不高,在丈夫面前一生要強,最不喜《女誡》、《女訓》上面那些規範言行的書。區氏以其的剛強與暴性,對於《女誡》和《女訓》的倒背如流,治住了大大咧咧的婆婆賀氏,將她生生逼到了二房,直到今天區氏病了,婆婆賀氏纔敢自在一回。

屏風嘩啦啦一撤開,對着一桌的男子們,姑娘們越發的不自在了。菜漸漸擺上來,小香蔥清炒的梭子蟹,清湯羊肉、紅燒黃魚,子姜燜鴨,滿滿當當擺得一桌。賀氏帶着大家飲過一杯,見大兒子上來敬酒,忙令丫頭替他斟酒。

如玉趁着大家輪番敬酒的功夫,轉到窗邊背身喝了口茶,便見區氏扶着個丫頭,自大門上走了進來。因爲兒孫們的輪番敬酒,賀氏臉上帶了喜色,再她自來愛說些俏皮話兒,剛惹的滿堂吃吃笑着,馬着張臉的區氏一進門,所有人的笑聲都沒了。

姜璃珠是客,本坐在賀氏身側,見區氏來了,立即起身讓坐,自己則退到了她身邊。她與周燕兩個,下午都格外打扮過,此時對燈照影,果真人比花嬌。

張登和張享兩個既敬過了酒,自然也不稀罕吃那席面,起身便要託辭。張登走的時候帶走了張誠,想必是與鄧姨娘三個一起到那小院裡過中秋去了。張仕應付了兩句,也趁着區氏不注意溜了。

張君自來不會應付這種場合,恍然醒悟過來一桌子就剩了他一個,想打個掩護都無人來護,起身也準備要溜,便聽區氏叫道:“欽澤過來,替我喝杯酒!”

周燕自然而然的,起身讓出了位置,坐到了張鳳身邊。姜璃珠身邊那空位,叫高高垂下來的宮燈照的溫黃暖亮。張君站了起來,忽而發覺一屋子的男人都走光了,就只剩自己一人。他越發覺得侷促,轉身去看如玉,如玉是兒媳婦,與二房的大嫂胡氏兩個本是並肩站着,這時候仍還溫溫笑着,也在望他。

張君走過去,在一屋子婦人姑娘們的注視之下,並不落坐,低聲道:“母親,兒子已經成了親,在座還有未嫁的姑娘們,在此吃酒有些於禮不合。況且皇上吩咐兒子所寫的摺子,兒子還未寫完,就不陪母親了。”

區氏自來不笑的人,這時候反而笑了,聲音也難得溫和:“皆是一家人,難得十五大家高興,講究那裡虛禮做什麼?去個人,把老四兩口子都給我叫來,咱們一家子人今夜團團圓圓,坐在這裡吃點酒,叫幾個姑娘們也都高興高興。”

如玉可算找着了機會,阻住要出門的婆子道:“外面還有一桌,媽媽趕緊吃杯酒去,我跑趟腿兒即可。”

那婆子嘴裡說着那裡能叫二少奶奶親自跑路,卻邁開退兒朝亭外那一桌去了。

來了一個多月,如玉這還是頭一回到秫香館。秫香館圍牆砌的格外高,兩扇開的如意門緊閉着。她上前敲了門,裡頭一個丫頭高聲問道:“誰,何事?”

如玉道:“是我,叫你們少奶奶出來,往長青苑去。”

那丫頭沒聽出來這竟是二少奶奶的聲音,高聲道:“我們少奶奶正吃着酒了,憑你是誰也不去,快走。”

一家的長輩們都還沒散,他兩個倒關起門來小兩口過中秋了。如玉也不跟着小丫頭廢話,高聲叫道:“蔡香晚,你開是不開門?”

院子裡靜了半晌,蔡香晚帶着青豆一陣風似的跑出來,撲到如玉懷中已是一股酒氣:“好二嫂子,你不去伺候席面,怎的跑這兒來了?”

如玉點着她的鼻頭道:“好你個偷奸躲滑的,婆婆在宴席上不見你,點着名兒要找你了。”

蔡香晚果真嚇得一跳:“中午那會兒她不是說病了要躺着,怎麼晚上又能起來吃酒了?”

兒媳婦要偷懶,自然是因爲婆婆也偷了懶。誰能料到區氏躺病的人忽而就爬起來去吃酒了?

如玉並不進她家院子,只道:“把老四也叫上,娘說今兒要一家同樂,叫他陪着一同吃酒了。”

她說完這些,也不等蔡香晚出來,自己一人回了竹外軒。

竹外軒許媽已替如玉備得兩隻食盒。如玉揭開一看,是大席面上的菜例,一樣擺着一盤子,仍還熱氣騰騰,另有三隻大閘蟹。她蓋上食盒,先會到了椅子上問許媽:“秋迎可還在哭?”

許媽指着外頭道:“聽聞少奶奶回來了,正在外頭跪着了。”

如玉揮手道:“叫她進來。”

秋迎已經進來了,不敢進門,就在門檻外跪着。

今天中秋,是如玉入府之後永國府過的第一個節日,她笑了整整一天,這會兒麪皮都有些僵,手搭在那食盒上,閉着眼睛定了許久,擡眉問秋迎:“可想明白了沒有,是要繼續跟着我,還是自己請個理兒,要我把你放出去?”

秋迎連連道:“奴婢想一直跟着少奶奶,那都不想去。”

如玉重又閉上眼睛,疲憊無比,心累無比,還不得不應付過眼前這個。她道:“我記得你初來第二天,天太熱我喝不下去烏雞湯,你架着爐子在檐下煮茶,晾涼了捧來給我喝。味道清清甜甜很好喝。那茶是什麼東西煮的?”

秋迎回道:“有黃芪、黨蔘、枸杞,還有紅棗,另還有淮山,咱們院裡沒有靈芝,若有靈芝,補氣血更好。”

如玉睜開眼嘆道:“你知我那些日子氣血不通,將這院裡所有的藥材都用上替我熬茶,還託人到四房要過靈芝,這我皆知道。我要問你一句,當時你爲何這麼做?”

一個新來的奴婢,這些並不是她的份類事,她這樣做,總有一個目的。秋迎略有些難爲情,期期艾艾道:“奴婢這樣的丫頭,若是主母沒有收房的意思,自然不肯往房裡要的。二少奶奶既收了奴婢,當時又還是那樣的時候,奴婢心裡便以爲二少奶奶是想要奴婢替您伏侍二少爺,才肯留下的。

奴婢就算給人作妾,也萬不是那種見高爬低只巴着爺的人。二少奶奶懇要奴婢,奴婢便一門心的伺候二少奶奶,這恰就是奴婢的心意。”

如玉也是一笑:“且不說你,便是這房裡將來出出進進多少丫頭,誰待我再好再忠心耿耿,我也絕不會收她入房。有我做得二少奶奶一日,就不會有通房也不會有妾。

你若仍還有爲妾的心思,我便放你出去,叫你另尋出路。若你能息了那心思,往後墨香齋的夥計,我替你瞅一個老實可靠有前途的,在這院裡做得幾年,一同出去尋個生計,你看可行否?”

有些丫頭肯邁出那一步,從這大府宅裡走出去,找個男人一同賺錢爲生,苦雖苦,卻不爲奴。但有些貪慣了大府宅裡有吃有喝的悠閒日子,甘願爲婢,你便扶她站起來,她也是軟骨病,要自己溜下去的。

秋迎還未答話,如玉已經等不得了。她與許媽一人一隻食盒,提着到了東門上。按理說家裡的少夫人,都半夜了不該出門的。但今夜是中秋,府門一夜不關,姑娘們都可以出去到京中各處樓臺,河邊林畔去賞月遊玩的。

*

今夜月光明照,路上亮堂仿如白日。到了那租來的小院門上,如玉支走了許媽,與安康兩個提着食盒,一盤盤擺出來,辛苦一日,她這才準備好好過箇中秋。

兩人相對坐着,如玉先替安康掰開一隻蟹殼,滿滿蟹黃沾了醋,一勺子挖了餵給他。安康一口吃了,細細挑淨黃魚的刺,將碗一併端給如玉。如玉沾着盤中醬汁咬了一口,嘖着舌頭嘆道:“嗯,這還是我小時候吃過的味兒,好吃好吃。”

燈下湊着頭,如玉果真餓了,嘴巴連連動的松鼠一樣,咬開只月餅見是蓮蓉餡兒的,塞給安康道:“嫂子替你嚐了一口,果真好吃,快吃了它。”

她又撿起一隻來咬得一口,又是蓮蓉,遂又遞給安康:“這隻果真也好吃。”

她獨愛五仁餡的月餅,偏永國府的月餅不做記,許媽裝得一盤,全是蓮蓉餡兒。

如此咬得三隻月餅,皆是蓮蓉餡兒。安康望着面前牙印齊齊的月餅,主動替如玉咬開一個,竟是五仁餡兒的,遞給如玉道:“我也替你嚐了,不好吃的在這兒了,快吃吧。”

他低頭望着面前一堆月餅,搖頭苦笑道:“嫂子,若是明早起來我不見了,必是叫月餅給撐死了。”

如玉佯怒道:“正長身子骨的孩子,不過幾只月餅便能撐死你,難道你是貓變的?”

她吃了幾口,放下那月餅一嘆:“也不知二妮過的如何。”

簡直做夢一樣的,三月裡她還被吊在陳家村的大麥場上等着陳貢抽鞭子了,怎麼不過幾月時間,二妮兒成公主了,她和安康有小院,有月餅,還有她小時候才能吃到的好東西,雖一家子人缺了大半,可也算是團團圓圓。

作者有話要說:  真是瞌睡就有枕頭,猜猜蕩叔準備了什麼驚喜!

第61章 畫像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13章 蜀錦第122章 螢火蟲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62章 拜佛第135章 延福宮第49章 又要跪第91章 區氏第74章 好姝第117章 秘藥第74章 好姝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37章第1章 如玉第41章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55章 周燕第67章 結盟第119章 遭劫第84章 喪事第119章 遭劫第140章 情話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7章 往事第47章 大嫂第79章 雲臺第81章 和第65章 中秋2第64章 中秋第77章 女德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27章 大孝第76章 浮屠第50章 夫子第104章 行行第12章 草紙第77章 女德第17章 往事第94章 遊園第47章 大嫂第113章 九月第19章 旖夢第118章 青龍第137章 登基第65章 中秋2第79章 雲臺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63章 捉弄第110章 大哥第92章 兄弟第111章 甘爲妾第26章 節婦第82章 議嫁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64章 中秋第44章 元寶第11章 找雞第49章 又要跪第38章第107章 督軍第38章第141章 朔方第12章 草紙第24章 小屋第130章 雪雁第86章 少年之心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9章 修壩第33章第65章 中秋2第81章 和第71章 對打第7章 哥哥第92章 兄弟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56章 翰林第24章 小屋第122章 螢火蟲第40章 歸來第29章第80章 公主2第13章 蜀錦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77章 女德第118章 青龍第67章 結盟第100章 同羅妤第142章 果報第107章 督軍第73章 公主第59章 瑞王府第77章 女德第85章 謀局第60章 敬茶第80章 公主2第79章 雲臺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0章 白馬第2章 里正
第61章 畫像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13章 蜀錦第122章 螢火蟲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62章 拜佛第135章 延福宮第49章 又要跪第91章 區氏第74章 好姝第117章 秘藥第74章 好姝第112章 隔牆之耳第37章第1章 如玉第41章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55章 周燕第67章 結盟第119章 遭劫第84章 喪事第119章 遭劫第140章 情話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7章 往事第47章 大嫂第79章 雲臺第81章 和第65章 中秋2第64章 中秋第77章 女德第45章 進退之儀第127章 大孝第76章 浮屠第50章 夫子第104章 行行第12章 草紙第77章 女德第17章 往事第94章 遊園第47章 大嫂第113章 九月第19章 旖夢第118章 青龍第137章 登基第65章 中秋2第79章 雲臺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63章 捉弄第110章 大哥第92章 兄弟第111章 甘爲妾第26章 節婦第82章 議嫁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64章 中秋第44章 元寶第11章 找雞第49章 又要跪第38章第107章 督軍第38章第141章 朔方第12章 草紙第24章 小屋第130章 雪雁第86章 少年之心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9章 修壩第33章第65章 中秋2第81章 和第71章 對打第7章 哥哥第92章 兄弟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56章 翰林第24章 小屋第122章 螢火蟲第40章 歸來第29章第80章 公主2第13章 蜀錦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77章 女德第118章 青龍第67章 結盟第100章 同羅妤第142章 果報第107章 督軍第73章 公主第59章 瑞王府第77章 女德第85章 謀局第60章 敬茶第80章 公主2第79章 雲臺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0章 白馬第2章 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