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朔方

她重又躺回裡側, 低聲道:“大嫂曾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只猴子滿山跑。我既嫁給你, 無論你走到那一步,也只能跟着, 又怎會說走的話。可我彷彿聽人議論, 說趙蕩所率的遼金連軍已經將當初大哥所佔來的西夏舊地全部奪走了,可有此事?”

張君道:“有!”

當初花剌與大曆聯軍滅擠在中間的小國西夏, 將西夏亡國的疆土一分爲二,各據爲已有。再後來, 安九月死, 花剌國主安達轉投西遼, 與金、遼三國聯兵, 南下攻伐由張震建立的新朝大齊。

在新朝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金遼聯軍幾乎佔領了整個河西走廊, 以及西寧府,夏州府。直到張震兩次御駕親征,纔將這些地方都奪了回來。

他之死, 於新朝來說仿如當頭棒喝。這些日子內外交困, 趙蕩所率的金遼聯軍,如龍捲風一般肆虐而下,重新又佔領了整個河西走廊以及清海湖,邊界持續往南壓縮,若果真叫他們自金城關渡過黃河, 一朝功業,張震打下的基石就全沒了。

如玉與趙蕩本爲表兄妹,國仇家恨歸不到個體的人身上,而如玉對於趙蕩個人的影響一直以來都還頗好。在她心目中,他大約是個癡情的、時運不濟而敗走,終於在異域它鄉再度崛起的英雄。

張君心中一點自私,不肯叫如玉知道邊關戰線上狼煙死起,將士們沙場埋骨一事,所以一直將這些事情瞞的死緊,卻不期她還是知道了。

她比他預料的要平靜許多,也不過多問及趙蕩的私事。只道:“當初沈大哥死時,我曾答應他要將他的屍骸帶到朔方去,葬到一座叫契吾山的地方。他說,我母親是他親手葬的,就葬在契吾山頂,他要我將他葬在另一座山頭上。

若金遼聯軍再往下攻,重新佔領朔方,我想往契吾山,只怕會更加困難。所以我想趁着如今朔方還在咱們手裡的時候,去一趟。”

張君道:“你如今是皇后,出宮已頗多麻煩,要越幾千里路程到朔方去,難上加難。”

一國之後,何其重要,更何況趙蕩如今常駐西平府,只要風聞一絲消息,不出三天功夫就能出兵將她劫走。新朝始立纔有兩年,皇后丟了,國也就沒了。

如玉自然也考慮到這一點。她道:“所以我想私服,悄悄出宮,只須帶上幾個功夫底子好的皇家侍衛即刻。”

張君默了許久,才道:“容我考慮考慮!”

*

西平府本是原西夏國的都城,在黃土交錯,風沙肆虐的西北高原上,西平府是一片綠草青青,碧水環繞的大平原,北有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南有六盤山如蛇蜿蜒,劃破天際。

趙蕩的行宮,就設在曾經西夏的王宮之中。西夏人虔誠信仰佛教,所以佛寺處處都有,宮殿也建的仿似廟宇一般,又基石沉厚,古樸莊重,但比之大曆皇廷建築,終究是少了太多精緻雅意。

從朱瓦黃牆的寢宮正殿二樓望出去,賀蘭山高聳入雲,碧宇晴空下彷彿觸手可及。

趙蕩穿一件沉潭色繡桃枝,左衽繡金紋的窄袖長袍,腳踏翹尖綢靴,髮飾象牙簪。碧服,略顯微深似小麥色的皮膚,寬闊,瘦削而又緊實的肩膀,眉弓比之在鴛鴦淖時還要高挺,眸深眼褐,負手持弓,遠眺着晴天碧宇下賀蘭山頂那抹白雪。

在他身後一丈遠處,坐着名梳雙辮的契丹族少女,她並不知道背對着自己的男人眸中能夠吞噬一切的冷漠,還在喋喋不休告那北院側妃完顏雪的黑狀,將完顏雪之惡,說的天上有地下無。

趙蕩忽而轉身,眼角微微細紋,眸盛笑意:“那完顏雪不過罪囚之女,竟敢欺負我們遼國金尊玉貴的公主殿下,看來她是活的不賴煩了。也罷,她畢竟比你先入孤這寒陋之門,你帶上從達阪城來的那位高昌公主,一起將她趕出去即可!”

原來,當初趙蕩娶完顏雪,並非只娶她一人。同時,他還娶了西遼公主耶律季旋,以及來自達阪城的亡國高昌公主馬棉兒,和她的妹妹馬蜜兒。如此正好東南西北四院四位側妃,好不熱鬧。

自從三國聯兵要滅取大曆而代的新齊以來,金國兵馬大元帥完顏胥戰死,膝下最得力的幾個兒子一個接一個的戰死,金國如今元氣大損,西遼卻保持了實力,兵肥馬壯。

耶律季旋一聽國父竟要自己主持去趕完顏雪走,心中不由竊喜,嬌聲道:“我不過一個側妃,那完顏雪也是側妃,名不正言不順,我怎好趕她走?”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她想要坐穩國父大人府中正妃的位置。

趙蕩踱到耶律季旋面前,雙手按上她的肩膀,西遼金尊玉貴的公主,皇帝律季連的長姐。相貌連完顏雪都及不上,心思倒很深沉。

從一嫁給他,就在圖謀那個正妃的位置。趙蕩柔聲道:“你在孤的心目中,獨一無二,比正妃還要尊貴。之所以孤不許你正妃那個位置,是因爲還有更尊貴的位置,孤會帶着你一起去實現!

現在,帶着達阪城的那兩個,三人一起把完顏雪趕走!”

耶律季旋一顆小心肝兒怦怦亂跳,暗猜那比正妃更高的位置是什麼,彷彿袖裡摸龍,只摸到一個鱗片兒的瞬間,心中火光微閃,一聲嬌呻,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了。

趙蕩重又踱步到窗前,這一回上來的是曾經大曆的舊人,歸元帝御前宣詔使馮忠。他對着趙蕩的背影深深一禮,叫道:“王爺!”

“趙如玉可動了心思否?”趙蕩回頭,直截了當問道。

馮忠道:“奴婢手下的人賣通了趙如玉身側一位小宮婢,這些日子來,那小宮婢常在她案頭擺些《禮記.祭義篇》,以及《韓詩外傳》等書,書中提到亡人喪葬,自然先講入土爲安。她爲沈歸故,已在悄悄計劃西行。”

距今一年半,國破,家亡,細雨濛濛中相依在破廟裡,她細語輕言的撫慰。鴛鴦淖那寒風呼嘯,大雪紛飛中圍着炭爐閒話喝茶的日子,距今約有一生那麼長。分別不過一年半而已,可他覺得自己彷彿過了一生那麼長。

等北院側妃完顏雪提劍衝進正殿的時候,趙蕩所騎的快馬,已經出了西平府,往朔方而去。

*

沈歸的棺木由其屬下的將士們運送,先行一步到達朔方。

如玉輕裝簡從,只帶着個小丫丫,由禁軍侍衛長曾禁護送,從延安府方向往朔方而去。

到了朔方,如玉也不多作休息,由曾禁帶路,直奔縣北七十里的契吾山而去。

契吾山本不過一座荒山,紅黃間色的泥土山,六七月間也只有些頑牆的蓬蒿生於巖縫之中。

她母親的墓,果真只是個黃土包而已。但顯然沈歸年年都來掃墓,方圓一圈青磚轉砌,正值夏季,墓地所佔的整個山坡上青青一片綠草,絨細似毯。有丁香、格桑、銀蓮,全是在鴛鴦淖的草原上,如玉才見過的野花。

在朔方這種荒草灘頭,這一方草灘必是人力之爲,顯然也是沈歸的手筆。

到人世二十三年,孩子都有了,才第一回祭拜亡母之墓。如玉接過丫丫手中的酒奠了,輕聲叫道:“娘!”

只這一個字,她便止不住淚如雨落。

她娘是花剌人,按理來說不通漢話的。於是如玉又改成花剌語,輕聲說道:“女兒坎坷一生,到今日纔有機會來您的墓前一祭。”

心有千言萬語,在墳前哽咽,卻是一句也說不了來,唯有伏地而哭。山脊上禁軍侍衛環侍,丫丫站了墳闕之外,如玉一人跪在那一片如毯織成的綠草中央,捶地而哭,七月的暑風颳過,哭聲迴盪在山谷之中。一襲墨綢深衣的趙蕩,手持把油紙傘,就站在三裡外的另一座山頭上,望着對面背身而哭的如玉。

三里路,是說上山與下山的距離。對面那座山頭略低,若相對而望,能連彼此的眉眼都看的一清二楚。若喊話,不必太大聲就能聽得見。

那是沈歸替自己選的墓地,是仰視的姿態,能叫他時時望着對面沉睡於綠草灘中的,遼亡帝的元妃。

尊他的遺言,他的墓,也只是掏了六尺見方的深坑,就地起土埋葬而已。

*

哭聲傳到對面,趙蕩身邊隨從問道:“國父,可要吾等即刻發動攻擊,制服那些齊國禁軍侍衛?”

趙蕩輕輕搖頭,擡頭望天。北面一朵烏雲漸漸壓境,將整座山頭籠罩。他道:“不要輕易打動,孤一人前去即可。”

往下是梯字形的羊腸小道,蜿蜒下去,深到山底,再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而上。最難走的地方,只是一個接一個黃土簌簌下落的土坑。這種黃土堆成的山,雨天溼滑成泥,晴天干曬成焦土,唯一能搭腳如竄的,大約也只有本地的放羊娃,和那些黃山羊們。

事實上沈歸本就是朔方人,老家就在離契吾山大約七八里遠的地方。他幼年時常在此處放羊,所以纔會把元妃安葬於此處。一點小心自私,他死後想要魂歸故土,便將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葬在了故鄉。

可她是有夫之婦,而且大他四歲。他爲尊重故,並不敢相依而葬,所以纔將自己的墓選在另一座山頭上,意欲以亡靈爲元妃爲戌,做她生生世世的護衛。

走到谷底時,風漸起。如玉的哭聲被風吹的七零八落,接着便有小雨零星落下。趙蕩撐開油紙傘,一步步踩牢步子,在那零星而落的小雨中一步步爬上對面山頭。

自從前年那一回逃難開始,趙蕩就深恨雨天。那一路經太原,過黃河,在綿綿春雨中的逃難之路,那段走過煉獄的噩夢之途,是他將近四十年的人生之中最可怕的人生經歷。

他恨陰雨,偏偏如玉竟選了這樣一個眼看暴雨臨盆的日子上契吾山。

風越吹越猛,埋伏的遼兵有些按捺不住,不停的在給趙蕩打訊號。

趙蕩站在山坡上,手凌空劈過,示意伏兵不可輕舉妄動,轉身躍上山崗。

烏雲被狂風裹挾着繼續南下,往朔方縣城而去。留下薄薄一層細雨,潤澤這七月的暑熱,和腳下這片焦土。他的姑娘就坐在那片綿綿青草之中,背靠着她母親的墳墓,裙邊鵝黃的花兒開了一地。

貴爲新朝皇后之尊,頗爲意外的,她穿着十分樸素。那件本黑的長裙,是當初逃亡路上,她曾穿過的。那件絳色的長襖,也是她在破廟裡偎在他懷中時,所穿過的。

四野無人,齊國的皇家侍衛們不知去了何處,尾隨在她身邊那小丫頭也不知去了何處。他處心積濾想要見她,並在此佈下天羅地網。而她恰恰也是爲他而來,連穿的衣服,都是二人曾經在一起時穿過的。

細雨濛濛中,如玉面前擺着五隻碗,筷子輕敲過,她忽而擡頭,雨打溼發簾,目光相對上的剎那,趙蕩胸口宛如被鍾撞過。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這是逃亡路上,在那破廟裡,他貼身的護衛們即將赴死時,她所唱的行歌。

連齊森在內,那九個十七八歲的年青孩子們,那些孩子,從七八歲開始就在趙蕩身邊跑前跑後,刷馬駕鞍,他們引開追殺他的花剌兵整整跑了七十里路,個個都被花剌人捅成馬蜂窩一樣,屍骸都無法收斂。

傘遮過額頭,趙蕩屈半膝而跪,手按上如玉的手。

敲擊聲戛然而止,如玉擡頭,叫道:“王爺!”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最後兩章,就大結局了。

明天更完正文最後兩章之後,週一開始會更新番外。

第72章 公斷第30章第128章 教子第81章 和第122章 螢火蟲第63章 捉弄第117章 秘藥第70章 趙鈺第120章 白馬第49章 又要跪第87章 趙鈺之死第71章 對打第19章 旖夢第3章 桃花第13章 蜀錦第51章 如水第7章 哥哥第115章 噩夢第138章 白綾第133章 弟媳第84章 喪事第46章 入府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0章 夫子第39章第43章 丟物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3章 弟媳第96章 山歌第5章 獸夾第46章 入府第23章 首富第54章 張登第86章 少年之心第81章 和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116章 忍辱第14章 絹帕第110章 大哥第86章 少年之心第73章 公主第76章 浮屠第28章第100章 同羅妤第58章 故事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31章第87章 趙鈺之死第4章 被褥第142章 果報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26章 節婦第47章 大嫂第57章 巧遇第136章 兇手第93章 誘餌第90章 悔第38章第127章 大孝第98章 殘屏孤宿第116章 忍辱第120章 白馬第85章 謀局第71章 對打第78章 歌者第87章 趙鈺之死第69章 侍疾2第137章 登基第57章 巧遇第44章 元寶第93章 誘餌第33章第83章 圍獵第116章 忍辱第57章 巧遇第37章第130章 雪雁第16章 西瓜第89章 設宴第109章 回京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34章第3章 桃花第122章 螢火蟲第97章 行刺第7章 哥哥第24章 小屋第78章 歌者第137章 登基第23章 首富第108章 初一第22章 善惡第122章 螢火蟲第115章 噩夢第71章 對打第52章 功課第93章 誘餌第88章 逼問第95章 仙姑
第72章 公斷第30章第128章 教子第81章 和第122章 螢火蟲第63章 捉弄第117章 秘藥第70章 趙鈺第120章 白馬第49章 又要跪第87章 趙鈺之死第71章 對打第19章 旖夢第3章 桃花第13章 蜀錦第51章 如水第7章 哥哥第115章 噩夢第138章 白綾第133章 弟媳第84章 喪事第46章 入府正文快完了,不過還有孩子們的番外。第50章 夫子第39章第43章 丟物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3章 弟媳第96章 山歌第5章 獸夾第46章 入府第23章 首富第54章 張登第86章 少年之心第81章 和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116章 忍辱第14章 絹帕第110章 大哥第86章 少年之心第73章 公主第76章 浮屠第28章第100章 同羅妤第58章 故事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31章第87章 趙鈺之死第4章 被褥第142章 果報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26章 節婦第47章 大嫂第57章 巧遇第136章 兇手第93章 誘餌第90章 悔第38章第127章 大孝第98章 殘屏孤宿第116章 忍辱第120章 白馬第85章 謀局第71章 對打第78章 歌者第87章 趙鈺之死第69章 侍疾2第137章 登基第57章 巧遇第44章 元寶第93章 誘餌第33章第83章 圍獵第116章 忍辱第57章 巧遇第37章第130章 雪雁第16章 西瓜第89章 設宴第109章 回京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34章第3章 桃花第122章 螢火蟲第97章 行刺第7章 哥哥第24章 小屋第78章 歌者第137章 登基第23章 首富第108章 初一第22章 善惡第122章 螢火蟲第115章 噩夢第71章 對打第52章 功課第93章 誘餌第88章 逼問第95章 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