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番鴨是鍾靈新買的,這次購買的規模數量更大了,足有兩百多隻,鍾靈索性在湖邊搭了幾個鴨棚,鴨子在湖裡遊倦了,晚上就直接睡在岸邊。
一時間,湖泊上黃毛尚未褪盡的番鴨黃掌撥清波,加上新荷星星點點,湖裡不時有游魚躍起翻起魚肚白……
鍾家的這個大水坑一時間成爲觀羽村當地的一景,雖然水坑尚未形成湖的模樣,但已經吸引了村裡的大人孩子,時不時就到水裡戲水一番,天氣漸熱,擋不住人們用游泳袪暑的熱情。
至於一社和四社的落井下石,自然成爲了歷史。
鍾家水車啓動的第一天,不光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前來參觀,就連柳都鎮上聽聞了這個消息的男女老少,也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就象過大節一樣,紛紛圍攏到觀羽村看熱鬧。
“哎呀,這個水車真是精巧,只聽說水是從高往低流的,從來沒見過水能這樣從低處往高處走!”
“太開眼界了,原來加上牛力,就能讓水往上流動,這個設計太厲害了。看來,以後山上的山坡地會有許多人搶着開荒呢!”
……
圍觀的人中,也不乏有識之士,有些人竟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機會。這讓鍾靈聽在耳裡,也大受啓發。
誰說穿越人士手擁先知的大殺器就一定能踩在這個時代的人前面呢?人家的眼光看得可比自已遠多了,自已製造出水車,只是想到了幾畝水田的耕種問題。但是有些人卻能看到更有開發價值的機會。
不過,還好這些人並不是本村的,鍾靈聽在耳裡,記在心裡,不由地四下裡一打量,只見這水車之上,四面環山。但是除了靠近觀羽村的這一面,其它三面都是野草蔥蘢的山地。
這些山地水源不暢,山上也沒有山澗,所以只是長了一些生命力強勁的雜草,因此不受村民待見,千百年來就只保持了眼前這幅模樣。
但是,有了水車之後,一切大不同了。鍾靈覺得,下一階段,就是向山地要田的階段了。如果開荒速度快的話,還能趕得上第二季的晚稻。
“碌碌碌”,隨着水車在一頭黃牛牽引下的轉動,水流逐漸被引至山上的水田裡……
人羣中不時發出一聲聲驚歎和歡呼……
當然,這水車的功勞,被記在了鍾自強的頭上。鍾靈可不想出這個風頭,實在是她的身份太過可疑,經不起盤查,萬一被人翻了個底朝天就不好辦了,再加上以往她的行事和決策,別的不說,官府萬一給她上個枷鎖大刑什麼的,她立馬就招了。
一招之後,不是被沉塘就是被燒死吧?鍾靈想到這個結局,不由機靈靈地打了個寒戰。
入夜之後,圍觀水車的人羣才陸續散去。
不過,第二天更多的人聽到前一批參觀者的口述,又被吸引前來,讓觀羽村熱鬧一時。
鍾靈都有想要在自家水車邊擺上可樂、瓜子販賣的想法了。
“阿爸,你可千萬別說這水車是我畫的草圖。”鍾靈千叮嚀萬囑咐,“因爲我可不想太出風頭。不是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鍾自強深以爲然,自家女兒未出閣,他也覺得不好讓她過於名聲大噪,這完全不符合傳統的風格。
“放心吧,只好阿爸擔了這個美名了。不過,鄭鹽官說要把此事上報朝廷,說這是對國家農業的一個重要貢獻。”鍾自強有點誠惶誠恐,“說到貢獻,是不是用詞太重了?”
“纔不重呢,咱們的水車用上後,以後山地、高地,原本水源夠不着大家認爲是廢地的土地,全部都可以開發成水田。你想想,全國有多少這樣的土地?如果全部開發起來,又能給咱大夏朝增加多少土地?能多打多少糧食?”
鍾靈扳指這麼一算,倒真是把鍾自強駭住了,如果真地按女兒這種說法,水車這種工具太重要了,簡直是種田人的一大殺器啊!
“阿靈,你這麼說,我倒想起來了,咱們水車三面的山地都無人開荒,不如我們去把那些山地都開出來,種上水稻吧?”
嘿嘿,阿爸還真是聰明,鍾靈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她可不能給阿爸任何創新的事物都是她提出來的感覺,要不然,早晚有一天阿爸也會懷疑到她的。
象現在這種情況最好,由鍾靈來鋪墊啓發,鍾自強會覺得是自已觸發了這種想法,最順理成章不過了。
“阿爸,你太聰明瞭,這個主意太棒了。”
鍾靈小小鼓了下掌,以促成這個主意是鍾自強自已誕生的印象留存,一力贊成這種想法。
“好,我明天就再僱幾個人手,先把靠湖的下面的地開出來,希望能趕得上種晚稻。不過如果趕不上,也可以種些土豆先肥肥田。”
鍾自強見女兒贊成,頓時信心倍增。
開荒種田,是大夏朝極力贊成的,只是有些貧瘠的土地,就算開了也沒有什麼收成,所以民衆開荒的熱情並不是很高。爲了鼓勵民衆開荒,大夏朝規定:誰開的無主荒地就歸誰。
鍾家湖邊的荒地,第二天就被六個鍾自強僱來的長工砸下了第一鍬。
鍾自強土生土長,他知道湖邊上這些荒地,主要是過去缺少水源,所以無人關注,並不是土地貧瘠的問題。
現在自家有了水車,也不怕水源不足了。大不了就是在靠近山的這一邊,再造一個規模更大型的水車。而且,鍾靈還提出來,以後要在山頂上再挖個大水池,雨天也可以在其中蓄水,以備不下雨又需要水時使用。
雙管齊下,用水更有保障,鍾自強開荒種地的信心更足了。
不過,開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山地上。山上的雜草叢生,草根糾結密集,光是用鐵鍬挖就十分費勁。還有一些雜材小樹生長其間,還得動用斧頭劈砍,所以進度不是很快。
後來鍾靈想了一招,讓鍾自強開了防火溝,然後點火燒山,把三座山一半的雜草都燒光了。還好古代林木茂盛,鍾家這麼做,並沒有人責怪他們破壞生態,只是大家都饒有興致地觀察,不曉得鍾家這次又在搞什麼新花樣。
對於鍾自強來說,只要能把開荒的速度提高,無論什麼樣的花招,他都願意試一試。而且,如果不通過開荒的方式來拓展土地,以觀羽村現在人口流動的現狀來看,他這輩子最多也就擁有這麼些土地了。
因爲沒有人員流動,就沒有人出售田地,除非是自家開荒纔有可能增加田畝。
隨着七月酷暑天的降臨,水稻也低下了沉甸甸的腦袋,稻子熟了。
最讓鍾靈激動的是,她的那三畝試驗田,效果不錯,不光稻穗沉重,外形飽滿,光是目測,就能感覺得出來,這三畝試驗田裡產量,絕對高於其它水田。
經過這一季雜交成功之後,這三畝田的種子,已經足夠晚稻的播種之用了。鍾家的水田,除了這三畝高產得有些驚人外,其它水田裡的產量,也和周邊村民的差不多。
今年雖然有小旱,但山上水澗邊的倒沒有受災,鍾自強通過自給自足的水車,也滿足了田裡的用水需要。
七月流火,這天早上天矇矇亮,鍾家終於拉開了今夏水稻的開鐮第一刀。
鍾靈一早就跟着起牀了,她當然不用下田,但是她專門培訓了鍾墨鐘鼎還有另外兩個長工,要他們顧好那三畝試驗田裡的水稻,不能與別的田地割下來的水稻混雜在一起。
爲此,鍾靈還專門叫人縫製了幾十口紅色的大麻布袋,以方便裝稻種,同時與別的稻穀區別開來。
鍾墨和鐘鼎都沒種過田,所以並不知道手下的稻種將會如何改變大夏國的農業史,倒是另外兩個長年種田的長工,邊割稻邊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
自已割的指定的三畝水稻,居然產量如此之高,往年割一畝,只要裝五個百斤的布袋就可以了,這一次,居然裝了八個口袋。呃,這太逆天了吧?而且今年還是小旱之年?
平均能在畝產五百斤糧食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而這三畝田的平均畝產目測至少也在八百斤。
意識到這點,這兩個長工忽然覺得這三畝田大有玄機啊,細看之下,水稻的品種和其它幾畝田地不太一樣,怪不得主人叫自已要小心伺候。本文由";鄉";";村";";小";";說";";網";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
南方的水田,是架了一個打米的鬥,直接在水田裡,把割下來的稻子脫了粒,再將粗粗脫下粒的稻穀裝進布袋裡。
到曬穀場上之後,再用竹笆籬將稻穀中的稻草與穀粒扒開分離,接着再曬穀子,最後,曬上三兩天穀粒曬乾後,再用風機將好谷與癟谷分離,才最後形成入倉、顆顆金黃飽滿的稻穀。
不過,全程中,在鍾靈的監督下,所有那三畝田的稻穀都獨自分開脫粒和曬乾,直到全部要入倉裝袋時,鍾靈才着人稱了一下,結果得出一個驚人的數字,850斤。
畝產達到了逆天的8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