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燕代兩國本是北方的小國,但自從趙國大亂以來,中原的衆多百姓爲了逃難,相繼涌入燕代,經過數年發展,如今的燕代二國,實力已經是今非昔比,五十萬兵馬攻滅冉閔之後,對抗我大晉也並不落在下風。”

“大哥,燕國如今仍是我大晉蜀國,揮師南下攻伐冉閔,也是打着晉室的名號,爲大晉收復河北,若是燕國真的收復河北,我軍該怎麼辦,我軍有何理由進攻燕國呢?”王三輕聲問道。

“是啊!燕國畢竟是我大晉的蜀國,而且是聽調不聽宣的藩王,若其收復河北之後,不主動向我軍發起進攻,我軍自然沒有合適的理由向燕國發起進攻。”華安輕聲回道。

“大哥,若是如此,河北之地豈不全屬燕國了。”王三驚訝道。

華安輕聲道:“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燕國之所以心甘情願的臣服大晉,爲的便是與大晉一同夾擊趙國,趙國亡國之後,便是夾擊冉閔,而一旦冉閔也敗亡,燕國與我大晉便成了鄰國,爲了拓展國土,燕國一定背叛大晉,並與代國一起與我大晉爲敵,到時候,燕代兩國一旦先動手,我們就有了足夠的出兵理由了。”

“大哥,燕代全國之兵足有五十萬之衆,但我大晉全國之兵應該有七八十萬之衆,兵力超過燕代聯軍,勝利一定屬於我大晉。”王三樂觀的說道。

華安點頭道:“那是自然。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大晉,不過,大晉朝廷一心偏安江南。不願意收復河北之地,倒是很讓人擔憂啊!若朝廷不支持收復河北,願意與燕國劃黃河而治,情況就比較麻煩了,還有,就是大晉的世族勢力並不團結,桓溫和殷浩就彼此有嫌隙。他們二人與我也並不同心,若是我大晉的三路主力大軍不能相互配合。共同對抗燕代二國,就憑我軍一己之力,只怕難以對抗燕代聯軍,收復河北也就無從談起了。”

“大哥說的是。揚州軍團和荊州軍團都是我大晉屈指可數的精銳之師,實力僅次於我軍,不過,目前的情況還好,二路主力大軍已經分別進入兗州和青州,與我軍站在同一戰線上,三路大軍形成了強大的防禦實力,足以對抗意圖渡河攻擊的燕代聯軍。”王三說道。

華安苦笑了一下,輕聲道:“眼下。代國派遣援兵增援燕國,燕代聯軍實力極其強悍,冉閔就是再勇猛。在兵力短缺和軍糧不足的情況下,也絕不可能完全擊敗燕代聯軍,敗亡的日子只怕已經不遠了,而一旦燕代聯軍迅速推進至黃河北岸,那麼,河北一帶的數百萬人口。就都成了燕國的子民了,這樣一來。燕國的實力將大大增長,這種情況對大晉將是極其的不利,我們決不能坐視這種不利情況的發生,必須採取斷然措施。”

“大哥有何打算,我們全聽你的。”王三連忙問道。

華安正色道:“立即集結主力兵馬,渡河北上,先攻取河內郡,然後再根據情況,繼續向鄴城方向推進,總之,要先於燕代聯軍抵達鄴城附近,決不能讓燕國大軍掠奪河北的數百萬百姓。”

“大哥,朝廷已經下令,讓邊境各軍按兵不動,若是我軍貿然出兵,豈不有違朝廷的指令。”王三小聲提醒道。

貿然出兵河北,華安自然知道這是違抗了朝廷的命令,爲此猶豫了許久,但河北一帶已經岌岌可危,若是一味的服從朝廷的錯誤指令,要不了多久,河北就盡屬燕國麾下了,到那時,情況將變得很糟糕,爲了大晉的利益,華安最終下定決心,要渡河北上,攻佔河內郡。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了不讓燕國佔據先機,違抗命令也在所不惜。”華安正色說道。

其實,華安是知道的,大晉朝廷是建立在世族的基礎之上,皇族並無太大的權力,而自己手裡握有大批的軍隊和足夠的管轄土地,實力已經接近大晉近半的實力了,就算自己抗命不尊,朝廷也不會治罪,畢竟,大晉偏安江南以來,已經連續經歷了王敦、蘇峻之亂,爲了朝廷的穩定,一定不會逼迫手握重兵的將領,因此,抗命不尊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王三聞言,沉思了片刻,正色道:“既然大哥已經下定了決心,那我軍現在就立即備戰,隨時準備進攻河內郡。”

華安點了點頭,正色道:“我軍在洛陽、滎陽一帶經過擴兵和補充,總兵力已經達到十五萬之衆,其中五萬主力,十萬後備軍團,此次渡河作戰,爲了取得全面勝利,我軍要集結十萬兵馬,以強大的實力突襲河內郡的敵軍,一舉奪得河內郡幾十座城池。爲下一步向鄴城推進做準備。”

“十萬兵馬,大哥準備如何調兵。”王三問道。

華安指着大帳中的地圖,正色道:“這裡是孟津渡口,這裡是敖倉渡口,我軍可兩路出擊,讓諸葛雄率領一萬無當飛軍、三萬後備軍團從敖倉渡口,向對岸的曹伏兵團發起進攻,而讓鄧羌率領三萬關中精銳和兩萬後備軍團,在孟津渡口進攻對岸的張進兵團,而我親衛軍一萬兵馬,則前往成皋關附近待命,隨時準備在成皋關登船,從成皋關方向偷偷渡河,並對敵軍沿河佈置的大軍發起進攻。

聽完華安的渡河佈置,王三點了點頭,讚歎道:“大哥如此佈置,一定會將對岸敵軍的主力全部吸附在孟津渡口和敖倉渡口,而我親衛軍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渡黃河,進而突襲敵軍的後方,輕鬆攻破敵軍的沿河防線,最終攻佔河內郡。”

華安點了點頭,輕鬆道:“你說的對,大哥就是這麼想的,不過,就怕敵軍在成皋渡口也佈置重兵防守啊!若是如此,我親衛軍就不能偷渡黃河了。”

“大哥,以我軍的實力,就算強攻,也一定可以突破敵軍的黃河防線,並最終戰勝敵人,攻佔河內郡。”王三自信的說道。

華安考慮了一下,輕聲說道:“若是強攻,損失就比較大了,不過,總有辦法讓敵軍不在成皋渡口設防的,你先去傳達各軍備戰的命令,快去。”

“是,大哥。”王三連忙應了一聲,隨即轉身離開中軍大帳。

王三離開大帳之後,華安拿出紙筆,首先給朝廷上書,說明當前河北一帶的形勢,以及燕代結盟對大晉的潛在威脅,並表明自己抗命出征,完全是爲了大晉朝廷考慮,並非有意爲之,並懇請朝廷原諒,而後,華安又先後給手握重兵的桓溫和殷浩寫了一封信,說明自己出兵北伐的理由,並建議二人也一同渡河北進。

當然,華安心裡很清楚,這三封信件都是白寫,朝廷是不會理解自己出兵的理由的,當然也不敢治罪,而桓溫和殷浩,爲了自身的利益,一定不會響應自己出兵河北。

不過,明知道是白寫,但爲了禮數,華安還是要寫,並在寫完的第一時間,派遣三路人馬,將信件送往各處。

而後,華安立即派遣軍中斥候,悄悄渡河,前往河內郡方向偵查敵情,以摸清對岸敵軍的部署情況。

經過短短數日的準備,華安麾下的十萬大軍已經準備就緒,並分別在孟津和敖倉兩處渡口集結完畢,隨時準備奉命渡河攻擊。

華安與王三,親率一萬精銳的親衛軍,趁着夜色悄悄的進入敖倉城之中,並等候北岸斥候送回的情報,以便做出進攻的命令。

晉軍十萬兵馬大規模的調動,如何能瞞過北岸敵軍的耳目,在得知晉軍主力在孟津和敖倉兩處渡口大規模集結之後,敵將張進和曹伏立即派遣主力大軍,前往孟津和敖倉渡口防守,以阻擋晉軍主力的渡河攻擊。

其中,張進麾下的主力兵馬進入孟津駐紮,曹伏麾下的兵馬則進入敖倉渡口防守,兩路敵軍已經擺開了架勢,要全力阻擋晉軍渡河。

爲了防止晉軍從成皋渡口偷渡,坐鎮平皋城的敵將曹伏,派遣三千兵馬在成皋渡口駐紮,並隨時準備親自率軍策應各方。

敵軍的防守佈置,很快便被晉軍斥候探知,並立即向華安做了彙報。

見敵軍的佈置與自己所料想的基本一致,華安便心頭有數了,並立即下令,讓鄧羌與諸葛雄分別率領大軍,向黃河北岸的守軍發起進攻。

鄧羌與諸葛雄接到命令之後,立即率領麾下精銳人馬,乘坐戰船向渡口北岸駛去,並用戰船上的霹靂車,猛轟河對岸的敵軍防守陣地。

不過,由於晉軍戰船數量有限,不可能讓數萬大軍同時發起渡河攻擊,因此,晉軍發起攻擊的僅僅是部分精銳人馬,在兵力上弱於北岸防守的敵軍,而且,對岸的敵軍,也佈置了大量的霹靂車和箭塔,所以,經過連續一日的進攻,兩路晉軍兵馬並沒有攻下渡口,而是敗退了回來。

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八十二章 雄鷹鐵騎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九百七十七章 實景模型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軍萬狼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九百四十三章 還有活口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九百一十六章 加急信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七十九章 桃豹自戕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尤利安撤離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水被下毒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
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八十二章 雄鷹鐵騎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九百七十七章 實景模型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軍萬狼谷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六百零九章 魏軍大敗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四十八章 萬旦軍糧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九百四十三章 還有活口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九百一十六章 加急信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連雲堡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一百五十六章 強攻陰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罐專權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二百七十九章 桃豹自戕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尤利安撤離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水被下毒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