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

在蒲洪的大營之中,前鋒軍團已經陸續離開大營,並在渡口乘船向黃河北岸進發,而蒲洪則命令大營內的鎖匠,讓他們儘快打開鍍金銅箱。

“將軍,鐵鎖打開了。”鎖匠在打開鐵鎖之後,連忙彙報道。

蒲洪與二子聞言,皆是大喜,並連忙奔了過去,此刻,他們的內心都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

“父親,我來。”蒲健說了一聲,上前輕輕掀開了鍍金銅箱的蓋子。

“石頭,怎麼會是石頭。”頓時,展現在蒲洪父子三人眼前的,並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傳國玉璽,而是一塊普通的方形石頭。

蒲洪伸出顫抖的雙手,從鍍金銅箱之中取出方形石頭,臉上露出了極其憤怒的表情,並用力的將手中的石頭砸在地面上。

“父親,姚襄這小子居然騙了我們。”蒲健同樣憤怒的說道。

蒲洪仔細思索了片刻,搖了搖頭,輕聲道:“不,姚襄並沒有騙我們,這個箱子裡面原本就是石頭,一定是晉軍的奸計。”

蒲健與蒲雄聞言,皆是大驚,連忙問道:“父親爲何如此肯定?”

蒲洪想了一下,輕聲道:“第一,這個鍍金銅箱的確是盛放傳國玉璽的箱子,爲父當年是親眼見過的,而姚襄並不知曉我軍會在半路攔截他們,所以,根本不會想到提前在箱子裡放上石頭,這就足以證明。在姚襄得到這個箱子之時,裡面就已經是石頭了,負責護送魏國使團的晉軍的嫌疑。無疑是最大的。第二,晉軍派遣兩萬援軍前來接應,他們得知箱子被劫之後,不但沒有立即向姚襄發難,而且表現的很安靜,爲父原本以爲,晉軍是爲了等待援兵。待兵馬足夠之後,再找姚襄算賬。可這麼多日過去了,晉軍不但毫無援兵抵達的跡象,甚至,前來接應的兩萬大軍。都已經啓程返回彭城和下邳了,這似乎說明,晉軍早就得知這箱子裡裝的是一塊沒用的石頭,而不是玉璽。都怪爲父一時大意,居然中了晉軍的詭計。”

蒲健聞言,氣憤的說道:“可恨,晉軍可真夠卑鄙的。”

“父親,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蒲雄輕聲問道。

蒲洪想了一下。輕聲道:“雖然傳國玉璽不在我們手中,但裝傳國玉璽的箱子卻在我們的手中,只要爲父說這裡面是傳國玉璽。又有誰會懷疑呢?“

蒲健與蒲雄聞言,對視一眼,抱拳道:“父親英明,如此,我們仍有稱霸天下的機會。”

蒲洪點了點頭,大聲道:“傳令全軍。加速渡河,先穩定清河、平原一帶。而後再徐圖良策。”

“是,父親。”蒲健與蒲雄大聲應了一聲,並立即前去催促大軍加速前進。

####

在建康城的皇宮大殿之中,滿朝文武齊聚一堂,魏國人質冉明已經跪在了大殿之上,傳國玉璽也被擺放在龍椅前的案子上。

見傳國玉璽重新回到大晉的手中,滿朝文武都顯得很是興奮,這是一種吉祥的徵兆,預示着大晉即將一統天下,阿諛奉承之輩立即開始歌功頌德,並暢想大晉一統天下的未來。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冉明被安置在建康城的一處院落,並派遣五十名士兵負責保護,而傳國玉璽自然由皇太后褚蒜子負責保管。

魏國上表請降,並獻上傳國玉璽,這對於大晉朝廷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表現出了極度的喜悅,在散朝之後,一些心腹大臣,特意留了下來,他們要與皇太后褚蒜子,商議更重要的事情。

見幾名肱骨大臣留了下來,皇太后褚蒜子,連忙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麼事嗎?”

一名大臣抱拳道:“啓稟太后,傳國玉璽重新回到大晉朝廷,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如今天下紛爭不斷,並非四海昇平的盛世,我輩仍需如履薄冰,方可讓大晉朝廷千秋萬代。”

“愛卿何意,不妨直說。”褚蒜子輕聲問道。

這名大臣抱拳說道:“啓稟太后,最近建康城盛傳謠言,說華將軍屢屢擅自做主,大有不臣之心,雖然微臣相信華將軍是無辜的,但所謂人言可畏,此事不可不格外重視啊!”

褚蒜子聞言,有些不悅,輕聲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華將軍身爲大晉將領,理應有臨機專斷之權,若是處處請示朝廷,勢必會貽誤戰機,況且,華將軍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爲了我大晉朝廷,若華將軍果真有反叛之心,大可私吞傳國玉璽,何必費盡心機的將傳國玉璽送往京城。”

“太后所言極是,微臣也覺得華將軍對我大晉朝廷是忠心耿耿的,不過,眼下,華將軍麾下大軍已有幾十萬之多,都督益、樑、秦、雍、司、並、冀七州諸軍事,實力如此強大,實在是讓人擔憂啊!萬一有奸詐之徒挑撥離間,讓華將軍與朝廷之間有了嫌隙,後果豈不嚴重?”這名大臣抱拳說道。

褚蒜子笑了笑,諷刺道:“愛卿這番言論,似乎就有挑撥離間之嫌,眼下燕王大有不臣之心,朝廷正需華將軍這樣的將領固守邊防,豈能自毀長城。”

這名大臣聞言,表情有些尷尬,頓了頓,抱拳道:“微臣失言了,華將軍的確是我大晉軍中的中流砥柱,只是華將軍麾下實力增長過快,若不加以遏制,必然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這終究不是朝廷之福。”

褚蒜子聞言,覺得有些道理,沉思了片刻,正色道:“既然華將軍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愛卿認爲該如何遏制啊!”

“太后,以微臣之見,華將軍已經成了氣候,絕不可貿然過分逼迫,否則,極有可能會造成王敦、蘇峻那樣的後果,當逐步緩圖之。”這名大臣抱拳說道。

“逐步緩圖,如何緩圖?”褚蒜子問道。

這名大臣思索了一下,抱拳道:“啓稟太后,微臣爲了此事,已經苦思冪想了許久,認爲當先從益州和梁州下手,逐步削弱華將軍的實力,以利於大晉朝廷的千秋萬代。”

“恩,接着說。”見這名大臣停頓了下來,褚蒜子催促的問道。

見太后褚蒜子似乎對自己的提議很感興趣,這名大臣大爲高興,接着說道:“太后,眼下華將軍麾下的主力大軍,盡皆集結在河北一帶,此處距離梁州和益州頗遠,華將軍精力有限,都督如此大片的土地,豈不太過勞神傷力,當下旨,改封華將軍爲司州刺史,都督秦、雍、司、冀、並五州諸軍事,而將益州和梁州另封他人,如此,可極大的削弱華將軍的實力,同時,也能讓華將軍將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北方一帶,更好的對抗北方的異族大軍,如此,可一舉兩得。”

褚蒜子聞言,認可的點了點頭,他並非不信任華安,也不擔心華安會擁兵自重,但人言可畏,如今,華安都督的區域實在是太過廣闊,若不割掉部分土地,實在難以讓朝中衆臣放心,況且,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將梁州和益州交給別的將領統領,也可以減輕華安肩上的負擔。

“愛卿認爲何人可都督樑、益二州,桓駙馬可否?”褚蒜子開口問道。

“萬萬不可,太后,如今在我大晉朝廷,除了華將軍之外,就屬桓駙馬麾下的兵馬最強了,若將益州和梁州交給桓駙馬,亦非朝廷之福。”這名大臣連忙反對道。

與此用時,另一名大臣抱拳道:“太后,貿然將樑、益二州交給桓駙馬,勢必會造成華將軍的反感和誤會,此事萬萬不可,爲了穩妥起見,當大力提拔華將軍麾下駐守樑、益二州的將領,讓他們感恩朝廷而疏遠華將軍,如此,方爲上策。”

“對對對,鐵將軍與雷將軍跟隨華將軍最久,但他們卻一直被安排在毫無戰事的樑、益二州,從而失去立功的機會,微臣認爲,他們心中一定有所怨言,況且,他們與華將軍已經多年未見,感情難免有些疏遠,若是朝廷對其大加賞賜,必可收買其心,使其忠心耿耿的效忠大晉朝廷,此乃釜底抽薪之計。”一名大臣抱拳說道。

褚蒜子聞言,認可的點了點頭,他認爲臣子們說的很有道理,雖然他仍舊願意相信華安,但她畢竟是大晉的太后,不再是年輕的小姑娘了,爲了大晉的江山社稷,他不得不做出這種決定。

隨後,褚蒜子與衆大臣便擬定旨意,冊封華安爲司州刺史、徵北將軍,都督秦、雍、司、並、冀五州諸軍事,並賞賜黃金萬兩,以表彰華安收復大片失地的功勞。同時,冊封鐵牛爲安西將軍,都督益州諸軍事,冊封雷暴爲平西將軍,都督梁州諸軍事,另外,賞賜鐵牛和雷暴,各五千兩黃金,以收買其心。

聖旨擬好之後,褚蒜子便拿出傳國玉璽,在聖旨上面蓋上印章,並立即下令,將這幾份聖旨送出去。

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百六十一章 火燒敵營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四百四十九章 青憐姑娘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二百一十七章 萬狼谷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護送玉璽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墜崖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三十四章 發現陰謀
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一百六十一章 火燒敵營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四百四十九章 青憐姑娘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二百一十七章 萬狼谷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六百九十二章 護送玉璽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二百二十四章 墜崖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五百二十三章 華安增兵仇池邊境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三百四十一章 攻下建康城纔是最重要的第一百零二章 爭論不休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四百六十九章 皇甫醫學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四百四十四章 口含油紙送信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三十四章 發現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