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爲了讓麾下的將領放心,明確告訴他們不會處死奧爾良,而之所以關押奧爾良,是因爲羅馬軍團損失三萬大軍,這個責任必須要有人來承擔,而奧爾良身爲大軍的主將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此次能夠攻下泰西封,奧爾良便會被無罪釋放,並繼續擔任將軍一職。

見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並沒有處死奧爾良的打算,衆羅馬將領頓時放心了不少,並明確表示一定會全力死戰,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波斯都城泰西封,爲羅馬帝國贏得榮譽。

在天竺方向,華安麾下的兵馬先後攻破呾叉始羅城、庫魯城、馬奇亞城、哈斯蒂娜普城、馬圖拉城、 潘查拉城,兵鋒直逼華氏城,並在華氏城正西百餘里的馬拉城附近與宋澄軍團的四萬駱駝騎兵匯合,合兵一處之後,繼續向華氏城進逼。

晉軍迅捷的推進速度,讓天竺海護王大爲驚詫,他完全沒有料到晉軍的戰鬥力竟然如此強大,居然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攻入距離華氏城百餘里的馬拉城。

馬拉城是天竺首都華氏城正西非常重要的一座城池,馬拉城的陷落意味着天竺都城華氏城完全暴露在晉軍的眼前,並隨時面臨晉軍的進攻。

爲了阻止晉軍攻破華氏城,海護王連忙將東方和南方的軍團全部調回華師城,準備在華氏城與晉軍決一死戰。

天竺算得上是一個大國,國內兵馬衆多,足有二十餘萬,但在抵擋晉軍的過程中,已經有十萬大軍被晉軍殲滅和俘虜了,所剩的兵馬不過十餘萬,而海護王便將天竺剩餘的十餘萬兵馬全部集中起來,以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不過,自負的海護王始終認爲,晉軍之所以能夠這麼快殺到華氏城周圍,是因爲沿途的天竺兵馬並非天竺的精銳之師,而且,兵力相對比較弱小,若是十餘萬精銳的天竺大軍集結在一起,未必就會輸給晉軍,尤其是天竺的精銳戰象軍團,足以擋住晉軍的進攻。

在海護王的命令,天竺東部和南部的精銳兵馬全都返回了華氏城,並在城外駐紮起來,等候海護王的進一步命令。

“國王陛下,晉軍來勢兇猛,我軍必須依託城池抵擋纔有可能擋住晉軍的進攻。”一名波斯大臣開口建議道。

海護王聞言,顯得大爲不滿,大聲道:“龜縮在城池內會大大減弱我軍將士的士氣,況且,晉軍能夠一路勢如破竹,完全是佔了兵力的優勢,若我軍以同等兵力與晉軍死戰,未必會輸給晉軍。”

“國王陛下說的對,晉軍的主力全都是騎兵,在西面或許還可以佔到優勢,但華氏城周圍並不適合騎兵作戰,晉軍與我軍在華氏城周圍決戰未必能夠佔到便宜,我軍必將取得勝利。”一名大臣附和道。

海護王信心大增,大聲下令道:“傳令下去,所有兵馬立即在城外集結,本王要親率主力大軍主動向晉軍發起進攻,讓晉軍知道我軍的厲害。”

“是,國王陛下。”衆天竺將領大聲領命道。

隨後,天竺笈多王朝的十餘萬兵馬,在海護王的率領下,離開華氏城向正西方向奔去,海護王要在西面二十里的渡口方向列陣,並徹底擋住晉軍的進攻。

華氏城西部二十里的渡口,是華安軍團攻打華氏城的必經之地,而渡口所在的恆河非常寬闊,爲此,海護王覺得,只要守住渡口,讓晉軍無法渡河,便可以將晉軍徹底阻擋在恆河的北岸,從而讓遠道而來的晉軍逐步消耗糧草,待晉軍糧草不足之時,他便可以渡河發起反擊了。

當然,海護王還是太低估華安軍團的的造船能力了,晉軍爲了應對各種情況,士兵需要進行各種訓練,其中,搭建浮橋和造船便是一項必須學會的技能,當然這項技能也並不是很難學,只要隨意訓練幾個月便可以學會造船的皮毛知識,可以打造船隻的各種簡單配件,而少量經過長期訓練的晉軍士兵則具備建造船隻核心部件的能力,如此,這樣的一支晉軍隊伍,便可以分工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各種各樣的技能,從而具備迅速造船的能力。

在離開馬拉城之後,華安率領麾下的大軍直逼華氏城而去,不過,早一步派出去的斥候已經得到消息,天竺海護王已經親率十餘萬大軍在恆河渡口列陣,並收繳恆河兩岸所有的船隻,將這些船隻置於天竺兵馬的控制之下,從而讓晉軍無法渡河。

得知如此消息,華安立即與麾下部將進行商議,尋找突破恆河渡口的方案。

“王上,根據斥候的彙報,恆河極爲寬闊,搭建浮橋只怕很難行得通,我軍若要渡過恆河,必須乘坐船隻才行,而天竺大軍將恆河兩岸所有的船隻都收繳了,如此,就給我軍渡河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我軍若要渡河,必須自己打造戰船才行,但打造足夠數量的戰船,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還有時間,大軍的糧草只怕壓力很大。”一名部將說道。

華安蹙眉想了想,正色道:“打造足夠數量的戰船,對我軍的資源消耗太大,而且會讓整個行動變得曠日持久,本王絕不會這麼愚蠢,我軍若要渡過恆河,必須依靠被天竺大軍收繳的大量船隻才行。”

“王上,那些船隻全都被天竺兵馬控制了,我軍如何能夠使用呢?”一名晉軍將領詫異的說道。

華安嘴角淡然一笑,正色道:“本王若想得到這些船隻就一定能夠得到,天竺大軍不給,我們可以過去搶嗎?哈哈!”說完大笑了起來。

“王上是打算趁天竺大軍不備,偷偷過河搶奪天竺大軍的戰船。”晉軍將領詫異的說道。

華安點頭道:“只要我軍準備充分,完全可以成功的將天竺的戰船全部搶奪過來,這是最爲便捷的一條途徑,可以讓我軍迅速渡過恆河,並打敗天竺主力軍團,將天竺笈多王朝徹底消滅。”

“王上,下命令吧!要我們怎麼做。”

華安下令道:“讓將士們立即開始造船,大船、小船都要建造,以迷惑對岸的天竺大軍,讓他們以爲我軍打算造船渡河,記住,造船的速度要慢一些,尤其是大船要造的很慢才行,小船可以造的快一些,多一些,畢竟,我軍的部分人馬急需小船過河。”

“是,王上。”衆晉軍將領大聲領命道。

隨後,數萬晉軍將士開始在恆河北岸打造戰船,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打造了幾十條小船。

華安派遣斥候乘坐小船前往對岸,對天竺大軍的部署進行仔細的探查,以掌握儘可能準確的敵情。

負責探查敵情的晉軍將士果然不負衆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蒐集到了大量的情報,其中,就包括被天竺大軍收繳的數千艘船隻的具體位置,而這一消息讓華安頗爲興奮,並覺得真是天助晉軍,讓他可以儘早取得成功。

“王上,這果然是個好機會啊!負責看護戰船的天竺兵馬僅有五百人,我軍若是派遣一支小部隊迅速抵達南岸,便可以將這五百人的天竺兵馬擊潰,如此,我軍便可以奪取被天竺兵馬控制的戰船了。”王三興奮的說道。

“王上,這一次的任務極爲重要,派遣的兵馬不能太多,所以,必須全部是最精銳的人馬才行。”宋澄正色說道。

華安點頭道:“你們說的沒錯,這是天賜良機,我們絕不能錯過,必須派遣最精銳的兵馬,而且是最擅長操作船隻的士兵。”

“王上,以末將之見派遣兩千人馬就足夠了,南岸的船隻,撿大的挑。”王三說道。

華安想了一下,正色道:“入夜之後,派遣三千人馬,乘坐三百艘小船悄悄渡河,在下游方向靠岸,記住一定不能讓對岸的天竺兵馬發現,否則就前功盡棄了。”

“王上,三千人馬乘坐三百艘小船過河,即便是在夜間也很容易被天竺兵馬發現,畢竟,這個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很難不被發現。”宋澄謹慎的說道。

顯然,宋澄覺得,對岸的天竺兵馬也不傻,肯定會在夜間加強巡邏,三千人馬的大軍悄悄渡河,肯定會引起不小的動靜,如此,就很容易被天竺巡邏兵馬發現了,進而會造成華安計劃的前功盡棄。

華安蹙眉想了一下,正色道:“既然如此,渡河的人馬分成十組,每組三百士兵乘坐三十條小船渡河,並在靠岸後,躲藏在對岸的草叢中,每兩組兵馬間隔一刻,如此,一個多時辰便可以讓全部兵馬渡過恆河,另外,再派遣一支兵馬乘坐小船在上游方向渡河,以吸引天竺兵馬的注意力,掩護下游兵馬的行動。”

“是,王上,如此,成功的機率就更大了。”衆晉軍將領連忙應道,並立即開始準備。

能夠乘坐十人的小船,打造起來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畢竟,這樣的小船結構非常的簡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有木材就可以進行建造。

在入夜的時候,晉軍已經打造了五百多艘小船,足夠華安麾下的兵馬渡河使用了。

在華安的命令下,兩千晉軍將士乘坐兩百艘小船,點燃火把,在靠上游方向浩浩蕩蕩的向渡口南岸行去,並在行進的途中擊打戰鼓,擺出一副強攻的姿態,與此同時,另一路三千晉軍士兵則乘坐三百艘小船,分十批悄悄的向對岸行去,意圖搶奪對岸的幾百艘天竺大船。

晉軍突然在夜間擂鼓進攻,這讓正準備休息的天竺將士全都緊張了起來,並立即穿戴鎧甲,從營帳內奔了出來,就連海護王都被驚動了。

“爲何戰鼓聲越來越近,晉軍難道可以飛過恆河嗎?”海護王驚恐的從大帳內奔了出來,並大聲問道。

“國王陛下莫慌,晉軍是乘坐小船發起進攻的,人馬不過兩千,根本不是我軍的對手。”一名從高臺上奔下的天竺將領,連忙彙報道。

海護王眼睛一瞪,憤怒的說道:“晉軍僅憑几百艘小船就敢向我軍發起進攻,這也太囂張了,難道晉軍覺得,他的兩千人馬可以打敗我天竺十餘萬兵馬嗎?”

“國王陛下息怒,晉軍只不過是在騷擾我軍罷了,兩千士兵乘坐小船而來,我軍只需一陣弓弩射擊,便可將其趕回去。”一名天竺大將大聲說道。

海護王點了點頭,輕聲道:“說的沒錯,晉軍不過是想要騷擾我軍罷了,命令前方兵馬,將晉軍趕回去。”

“是,國王陛下。”

此刻,在渡口的南岸,除了被天竺兵馬隱藏起來的近千艘船隻,還有幾百艘中等以下的船隻被放置在天竺軍大營,爲的便是巡視渡口周邊,並攔截晉軍斥候船隻的往來,只是夜間光線較暗,而恆河非常寬闊,所以巡邏的效果不是很好,負責巡邏的士兵也懶得去巡邏了,並聚在渡口歇息,此刻,在接到海護王的命令之後,五千天竺將士立即登上這些船隻,並浩浩蕩蕩的向正在衝來的晉軍小船衝了過去。

水面作戰,最有力的武器自然就是弓箭了,爲此,雙方剛一接觸就進行了連續不斷的弓弩對射,並互有傷亡,不過,晉軍將士準備充足,早就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每名士兵都準備了厚重的盾牌,並用盾牌掩護身體,且戰且走,與天竺大軍進行周旋,爲下游的三千人馬贏得順利渡河的時間。

在晉軍上游兵馬的掩護下,下游的三千兵馬分成十批悄悄的渡過了恆河,並在隱蔽的草叢之中悄悄集結,隨後便迅速向天竺大軍隱藏大量戰船的位置奔去。

負責看管這些戰船的天竺兵馬僅有五百,而且,大部分都在歇息,爲此,很快就被晉軍三千兵馬肅清。

晉軍兵馬在殲滅看守的天竺兵馬之後,不敢有絲毫的停留,立即開始登船,並將小一些的船隻與大船連在一起,而後操縱大船向北岸駛去,如此,小船便也跟着向北岸駛去了。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朱龍倒斃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八百二十一章 殷浩領兵北進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三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產糧幾萬旦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六百零五章 燕軍出兵援趙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四百五十章 新夫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出兵北伐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先禮後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朱龍倒斃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一百二十章 陰陵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五百六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九百零三章 約戰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八百二十一章 殷浩領兵北進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三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產糧幾萬旦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六百零五章 燕軍出兵援趙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四百五十章 新夫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挖護城河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二百章 接舷戰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出兵北伐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