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

三韓首領被晉軍將士押入王猛的中軍大帳,腿彎被踢了一下,隨即跪在了大帳之中。

“將軍,三名敵酋已經帶到。”晉軍將領大聲說道。

王猛聞言微微睜開雙眼,看向三韓首領,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早在兩軍開戰之時,他就已經返回中軍大帳,並讓麾下親兵準備了豐盛的菜餚,如今菜餚還是熱的,三韓首領已經被成功抓獲,這與王猛預料的一樣。

三韓首領看着得意洋洋的王猛和大帳之中的菜餚,心裡沮喪到了極點,顯然,他們認爲王猛這是提前準備好的慶功宴,並要在慶功宴上羞辱他們。

“哈哈哈哈!地上寒涼,三位首領快快請起。”王猛說着向三韓首領走來,並輕輕扶起他們,親自將他們身上的繩索解開。

三韓首領見狀,頓時面面相覷,他們不明白王猛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皆不敢說話。

王猛自然明白他們內心的疑慮,笑了笑,指向兩旁的菜餚,笑道:“某設此坐待三位首領久矣,三位首領可立即就坐。”說完轉身向尊位走去。

“將軍何意?”馬韓王首先輕聲問道。

“請三位首領吃一頓便飯罷了,三位勿疑。”王猛輕描淡寫的說道。

“難道是送行飯麼?”辰韓首領嘟囔了一句,看向其餘二位首領,開口道:“不吃白不吃,吃飽了好上路。”說完向旁邊的座位走去,並跪坐在桌案前,大口的吃喝了起來。

馬韓王和牟韓王見狀,也走向旁邊。並吃了起來。

顯然,他們與晉軍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在他們的心中,晉軍統領是不會繞了他們的,若是他們取勝。也不會饒了晉軍將士。

王猛向幾名部將使了個眼色,幾名部將也坐在兩旁,並與三韓首領一同進餐。

看着三韓首領的吃相,王猛露出了一絲笑意,並讓麾下的親兵給他們加菜加酒。

馬韓王掀起衣角,粗魯的擦了擦嘴。大聲道:“本王吃飽了,可以上路了。”

牟韓王與辰韓王聞言,也立即停止了吃喝,並擡頭看向王猛。

王猛輕輕笑了笑,正色道:“上路?三位首領想去哪裡?”

“怎麼。不是砍頭嗎?”辰韓王大聲說道。

此刻,他們既然兵敗被捉,自然要承受應得的後果,不論王猛如何處置他們,他們都只得承受。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猛願與三位首領交個朋友而已,談何砍頭?”說完看向三韓首領。

“與我們交朋友?”三韓首領頓時感到非常詫異,並互相對視了一眼。

“將軍有什麼話不妨直言?”牟韓王覺得王猛與他們三人交朋友很不正常。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

王猛笑了笑,點頭道:“三位首領也看到了,我大晉三千兵馬便可完勝三韓近萬兵馬。而我大晉像這樣善戰的精銳之師,可遠不止三千,而是足有百萬之衆,三韓若是選擇與我大晉爲敵,會得到什麼樣的後果,想必三位首領應該清楚。”

三韓首領聞言。皆默然點頭,承認了這個事實。他們三韓的兵馬實在是太弱了,與大晉想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不瞞將軍,是燕國將帶方郡割讓給三韓,並要求三韓派遣部分兵馬前往遼東,助燕國兵馬抵擋晉軍,不過,我三韓並沒有打算幫助燕國,只是想要貪圖帶方郡的土地罷了,卻不想將軍領兵已經抵達帶方郡,所以才與將軍廝殺了一場。”牟韓王說道。

“早知如此,我等就老老實實的呆在三韓,如此,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辰韓王后悔的說道。

“將軍的意思,是要我們三韓投降大晉嗎?”馬韓王開門見山的問道。

王猛笑了笑,輕聲糾正道:“不是投降,是歸附我大晉,只要歸附我大晉,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日後,你們仍舊是三韓首領,所有利益都不會受到侵犯,只不過尊我大晉皇帝爲天子而已,若是有敵人膽敢侵犯三韓,大晉也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派兵支援。”

三韓首領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

“蒙將軍不殺之恩,三韓願意歸附大晉,日後尊奉大晉皇帝位天子,服從大晉朝廷的差遣。”馬韓王正色說道,辰韓王與牟韓王也跟着點了點頭,便是認同。

王猛聞言,大爲高興,大聲道:“好,真是太好了,本將一定會奏明當今天子,儘快給三位首領冊封官位。”

“多謝將軍。”三韓首領連忙應道。

“將軍,我軍兵馬大部分已經潰散,可能會在附近擾民,若將軍信得過我們,就讓我們前去收攏兵馬,而後在將軍帳下聽調。”馬韓首領開口要求道。

“好,本將絕對信得過你們,三位首領可立即前去收攏隊伍,以免他們在帶方郡擾民。”王猛輕聲說道。

“好,我們這就去收攏隊伍。”三韓首領說着,大步離開王猛的中軍大帳,並立即前去收攏已經潰散的大軍。

三韓首領走後,王猛麾下的一名部將,輕聲說道:“將軍,就這麼放他們離開,只怕他們不會回來了。”說完暗自搖了搖頭。

王猛嘴角微微一笑,自信的說道:“不會的,你們放心好了,他們一定會回來的。”說完揮了揮手,示意麾下部將繼續用餐。

衆部將看向大步離開的三韓首領,皆暗自搖頭,覺得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當然,王猛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爲他們對三韓的情況非常瞭解,如此弱小的三韓,若是膽敢出爾反爾,大晉百萬雄師豈會繞了他們,所以。他們是沒有勇氣背叛的。

#####

在襄平城的城牆上,晉軍大將王午陷入了疑惑,燕國近二十萬主力大軍,已經將襄平城的防禦設施摧毀了大半,城內的守軍也傷亡了一半左右。這個時候,只要燕國大軍再進攻數次,必然可以攻破襄平城的城牆,但燕國大軍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連夜撤離了,這讓所有防守襄平城的晉軍將士全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讓他們感到非常的疑惑。

“燕國近二十萬大軍,真的全部撤離了嗎?”王午看向身旁的部將,正色問道。

部將連忙抱拳道:“是的,將軍。末將已經派遣大量斥候前往遼水以西偵查,燕國主力大軍確實已經全部撤離了,而且撤的很快,好像很急的樣子。”

王午聞言,緊蹙的眉頭終於鬆了下來,他覺得,一定是謝艾麾下的兵馬攻破易水防線,並且逼近薊城。如此,燕國的都城就危險了,燕王不願意都城失守。於是,就連忙將慕容恪麾下的兵馬調回了。

“哈哈!看來我軍主力已經逼近薊城,燕國已經無力抵擋了。”王午興奮的說道。

“將軍,既然敵軍已經火速撤離,我軍是不是應該從後尾追,如此。也可助謝將軍一臂之力。”部將立功心切,大聲說道。

王午連忙搖了搖頭。正色道:“不可,我軍現如今已經元氣大傷。就憑眼前的一萬兵馬,能幫上什麼忙,還是繼續鎮守襄平城爲上策。”

顯然,經過與燕國主力大軍的戰鬥,王午麾下的兵馬遭到了重創,現如今,防守襄平城的兵馬僅有一萬,自然無法對撤離的近二十萬燕國大軍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王午沒有追擊敵軍的勇氣,當然,也沒有這個實力,況且,遼東的東部和北部是高句麗,沃沮,濊貊,還有扶余,對待這些勢力,晉軍還是需要做好防禦的,以防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情況的出現。

“報,將軍,揚州軍團的五萬援軍已經抵達遼東,並相繼收復汶縣、安市、新昌和居就,主力兵馬正向襄平城而來。

“哦,揚州軍團的援兵到了,真是太好了,這下我軍就有足夠的兵馬防守遼東了。”王午高興的說道。

部將聞言,也全都跟着高興,畢竟,他們現在兵力弱小,最需要的就是援兵,有了揚州軍團的援兵,他們就有足夠的力量應對各方面的威脅了。

“報,將軍,高句麗八萬大軍已經進入遼東境內,看樣子是來者不善。”就在這時,一名部將彙報了高句麗大軍進犯遼東的消息。

王午聞言,微微蹙起了眉頭,高句麗八萬大軍進犯遼東,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不過,揚州軍團的五萬大軍已經增援遼東,所以,他也不是太緊張。

“報,將軍,沃沮三萬大軍已經進駐樂浪郡,並逼近樂浪和遼東的邊境,意圖不明。”很快,又傳來了沃沮大軍佔據遼東南部樂浪郡的消息。

王午聞言,心裡不由自主的緊張了一下,高句麗的八萬大軍兵力已經超過晉軍,而若是沃沮的三萬大軍也向遼東進犯,晉軍防守遼東的壓力就很大了,而這讓他的心裡非常的擔憂。

“將軍,高句麗和沃沮皆對遼東虎視眈眈,我軍防守遼東的壓力很大啊!”部將也不禁有些擔憂。

王午點了點頭,正色道:“壓力的確非常巨大,不過,不論壓力有多大,我軍都必須堅守遼東,這一點永遠都不可動搖。”

“是,將軍,末將明白。”部將點頭應道。

很快,韓勇親率麾下主力兵馬抵達襄平城,並協助襄平城守軍對城池進行修繕,以儘快讓襄平城的防禦恢復到燕國大軍進攻前的水準。

儘管沃沮大軍的意圖還不明朗,但高句麗八萬大軍的進攻意圖卻是非常明顯的,並且,通過斥候的探查,王午和韓勇都得出同一結論,高句麗大軍的進攻方向是遼東的治所襄平城。

在主動出擊還是防守的問題上,王午與韓勇的意見是統一的,那便是防守,因爲高句麗大軍的兵力比他們要多,而且,高句麗大軍的戰力也比較強悍,他們皆不敢輕敵。

而在防守的具體部署上,王午和韓勇卻發生了不小的分歧,韓勇覺得,首山是襄平城的門戶,站在首山的山頂上,可以俯視整個襄平城的內部情況,所以,首先必須進行固守,不過,王午卻因爲先前與慕容恪對陣時的經驗,覺得這樣容易被各個擊破,一旦首山的兵馬被敵軍擊破,對防守襄平城的兵馬來說是個巨大的壓力,所以,不贊成分兵首山。

“王將軍真是因噎廢食也,難道將軍就因爲上一次被慕容恪利用了,就否定自己分兵首山的英明策略了嗎?首山是襄平城的門戶,若要守住首山,必須堅守襄平城,這個高地絕對不可以放棄。”韓勇正色說道。

王午覺得有些理虧,輕聲解釋道:“我也是爲了穩妥起見,才做出這樣的判斷,畢竟,首山與襄平城有數裡之遙,戰時很難互相聯絡,很容易被對方利用,如此,若是再次被敵軍各個擊破,豈不糟糕。”說完心有餘悸的看向首山方向。

韓勇不以爲然道:“王將軍多慮了,只要我們事先商量好,就不會出現被敵軍利用的情況了,況且,襄平城與首山僅有數裡之遙而已,我們完全可以在夜間的時候,利用信鴿互相聯絡,相信暗夜裡的幾隻鴿子不會引起敵軍的注意,如此,豈不就避免消息不通,被敵軍利用了嗎?而且,我軍在兩處布兵,形成犄角之勢,也是對敵軍的強大震懾,何樂而不爲呢?”

“既然如此,那就分兵兩處好了,不過,我部兵馬負責鎮守襄平城。”王午正色說道。

韓勇點頭道:“我部留下兩萬兵馬,交給王將軍指揮,剩下的兵馬,隨我前往首山大營駐紮,王將軍覺得可好?”說完看向王午。

既然韓勇將麾下的兩萬兵馬交給自己,王午自然非常高興,並正色道:“既然如此,那就一言爲定了。”

“好,就這麼辦,我這就去準備,讓大軍將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帶上,以免再次出現‘棉衣之事’。”韓勇說着大步離開,並前去準備拔營之事。

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後,韓勇統領麾下的近三萬兵馬,向首山大營方向奔去,而襄平城的修繕也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完全有能力抵擋敵軍高強度的攻城。

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四十三章 老鼠引路求推薦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桃豹的罪惡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六百一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出兵剿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
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四十三章 老鼠引路求推薦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四百三十一章 原來是她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五百九十章 王猛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桃豹的罪惡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六百一十二章 各個擊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做龍椅的感覺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六百四十六章 魏將降晉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五百六十三章 謝艾入晉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出兵剿賊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七十一章 王猛發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兩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面閱兵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