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

“大將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緊要的關頭,大將軍應該有臨機專斷之權,也許過不了幾天,晉軍就真的攻城了,城池一破,我軍便沒了和談的資本。”部將勸道。

“是啊!大將軍,九德城距後方的象林城足有五百里,一來一回要好幾天,這樣一來,肯定耽誤事。”另一部將勸道。

“大將軍,我們不能爲了背信棄義的蜀國,白白犧牲將士了,末將願意前往晉軍大營和談。”

在處於極度不利的態勢中,所有的叛軍將領都失去了作戰的激情,在死亡和歸順之間,他們願意選擇後者。

叛軍主將聽了部將的意見,覺得很有道理,如今,城內的情況已經很糟糕了,再堅持對抗,已經毫無意義,向坐鎮大後方的大酋長請命,則一來一回會浪費許多時間,萬一晉軍失去耐心全力攻打城池就大大的不妙了。

“可恨的蜀國,矇騙了大酋長和我軍將士,本將心意已決,立即與晉軍和談,大酋長那邊,本將會上書解釋的。”

叛軍主將終於下定決心,他認爲不能爲了自己的一點名節,讓整個南越族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大將軍,我軍和談的誠意和條件是什麼。”部將問道。

其實,關於和談的條件,叛軍主將早就在心中思索了好多遍,此時也無需再想,於是,大聲說道:“我南越族各部落歸順大晉朝廷,從今往後再也不會反叛朝廷,每年按時納稅,但爲了防備蜀國的騷擾,需要保留部落兵制,同時,交州的九德、日南二郡是我南越族羣居之地,大晉朝廷不應過多的干預,二郡的官員也要讓我族人擔任。”

“大將軍,這個條件不是很高,但若是晉軍將領不同意怎麼辦。”部將問道。

“那咱們就慢慢談,適當的讓步也是可以的。”叛軍主將說道。

“大將軍英明,讓末將去和談吧!”一名部將主動請纓。

“好,你準備一下,今晚就去。”叛軍主將揮了揮手,示意諸將各自離開。

待諸將離開主將的中軍大帳後,叛軍主將拿出筆墨,給遠在象林城的大酋長寫了一封信,信中先陳述自己的無能,表示將士損失慘重都是自己的過錯,同時誇讚大酋長大度,給自己待罪立功的機會,而後,將前線的形勢如實的告訴大酋長,並仔細的列出了晉軍的全國兵力,表示,大晉朝廷是不可撼動的,但卻並不指責大酋長的好大喜功,而是將責任全都推給了蜀國使者,大大的將蜀國使者數落了一番,並表示爲了南越族的千秋萬代,不能和大晉朝廷對抗,更不能被蜀國利用。

######

九德城外,北伐軍大營之中,華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思考萬一叛軍死活不投降,那就只有對九德城發起強攻了,而一旦如此,就算憑藉精良的攻城器械,北伐軍將士的傷亡也會很大,陣亡三、五千將士是完全可以想象的,當然,實際的傷亡可能比這還要多。

華安顯然不願讓自己的部下付出巨大傷亡,但萬一真的需要如此,華安也不會過多的猶豫。

此時此刻,華安就在思考最壞的情況,幾日後,若叛軍仍然沒有歸順的打算,他就將率主力大軍從北門進攻了,甚至,如何攻打,霹靂車與攻城部隊如何配合,這些攻城的各個細節,華安都想到了。

“將軍,京城八百里加急。”就在華安思考如何攻城的時候,一名小校奔入了大帳。

華安心裡微微有些驚詫,忙道:“遞上來。”

小校聞令,連忙將信件遞到華安的手中。

華安輕輕打開一看,頓時大吃一驚,信中所說的內容正是他最擔心的事情,北方的趙國趁着大晉君主交替,已經在邊境集結了大量人馬,隨時有可能對大晉發起強力進攻。

“大哥,京城又發生什麼大事了。”見華安臉色大變,一旁的王三連忙問道。

“趙國大軍蠢蠢欲動,京城危險了。”華安說着將信件遞給王三。

王三聞言,也是大吃一驚,待接過信件看了一遍,忙道:“大哥,京城有變,我們不能再等了,明日攻城,後日便可返回京城,至於交州剩下的爛攤子,就交給鄧刺史好了。”

華安摸了摸額頭,無奈道:“看來也只有如此了,來人,傳令讓軍主以上將領全部到大帳集合。”

帳外的幾名親兵聞令,立即前往傳令。

很快,北伐軍軍主以上的將領,全都趕往華安的中軍大帳。

華安首先向他們通報了京城的變故,而後決定來日攻城,並一舉拿下九德城,第三日一早,全軍開拔向京城方向行進。

對於華安的佈置,各軍軍主皆表示同意,沒有人提出異議。

“將軍,九德城內,一名敵將前來拜見。”就在華安與部將商議具體的行動細節時,帳外傳來了叛軍將領前來拜見的消息。

華安心中微微驚詫,蹙眉道:“在這個節骨眼上,叛軍將領前來,多半是講和的。”

“大哥,既然他們來了,我們不妨一見。”王三建議道。

華安點了點頭,道:“來人,讓他進來。”

很快,叛軍將領在華安親兵的帶領下,進入了大帳。

進入大帳之後,叛軍將領見華安端坐在尊位之上,兩旁的將領威風凜凜的侍立兩側,心裡不禁有些發虛。

“末將參見將軍。”叛軍將領很有禮貌的向華安行了一禮。

華安微微一笑,客氣道:“來者是客,請坐。”

“不敢,末將不敢。”叛軍將領連忙推辭。

見叛軍將領推辭,華安也不強求,頓了頓,問道:“如今兩軍交戰正酣,你跑到我的大營,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吧!”

“將軍聖明,我家大將軍欲與將軍講和,我南越族與大晉朝廷世代友好,實在是不該兵戎相見。”叛軍將領說道。

鐵牛聞言一怒,大喝道:“哼,既然是世代友好,你們爲何反叛朝廷,兵戎相見是誰的過錯。”

“這,這都是蜀國使者挑唆的緣故,我家大酋長也是被矇蔽了而已。”叛軍將領極力辯解。

雷暴聞言,奚落道:“聽說你們的大酋長想做南越王都想瘋了,明明是你們的大酋長意欲列土封疆,卻讓一個蜀國的使者做替罪羊,太可笑了吧!”

叛軍將領一聽,急忙解釋道:“這位將軍,話不能這麼說,我家大酋長在位已經二十餘年,一直與大晉友好,自從被蜀國的使者鼓動之後,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暴躁和好大喜功,若沒有蜀國使者的挑唆,我家大酋長是絕對不會反叛朝廷的。”

“怎麼,現在,你們的大酋長醒悟了,同意歸順朝廷了。”北伐軍一名軍主問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和談之事是大將軍全權決定的,大酋長如今還不知情。”叛軍將領回道。

“哈哈!你們的大將軍倒是識時務,知道大晉王師不可抗拒。”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若是你們早些醒悟,也不會死傷這麼多將士。”

“你們的大將軍有權決定嗎?若是大酋長不同意,你們會不會反悔。”

北伐軍各將領連續對叛軍將領進行發問。

一連串無休無止的問話,讓叛軍將領不知該如何回答,豆大的汗珠掛滿了他的額頭。

“夠了,都住嘴。”華安呵斥了自己的部下,而後看向叛軍將領,道:“說說你們大將軍開出的條件吧!”

叛軍將領連忙將叛軍主將開出的條件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主要的意思就是,他們願意歸順大晉朝廷,同時,他們還想保持相對的獨立和自由。

這個條件和南越族反叛之前,大晉與南越族人的實際關係基本一致,沒有太多的出入,爲此,華安覺得只要他們遵守約定,完全可以答應他們,而且,大晉朝廷知道後,也不會怪罪華安,能達到這個效果,便已經算是平定叛亂了。

但此時,華安心裡還有一些擔心,所謂人心隔肚皮,萬一這羣南越族人反悔,在北伐軍撤走之後,再一次作亂,豈不麻煩,尤其是,作爲領袖的南越族大酋長並沒有同意歸順大晉朝廷,被野心衝昏頭腦,幻想着南越王王位的他,會不會真心的歸順大晉朝廷,如果他號召族人再一次起兵反叛,響應者會有多少,這些都是華安要考慮的。

“將軍有何憂慮,不妨直說。”叛軍將領見華安眉頭緊鎖,連忙問道。

華安笑了笑,如實說道:“你剛纔也說了,你們的大酋長對和談完全不知情,本將在擔心,若是你們的大酋長不同意歸順大晉朝廷,命令你們與大晉朝廷爲敵,你們會怎麼做。”

叛軍將領想了想,道:“將軍多慮了,如今我軍兵力已經不多,已經無力反叛,而且自從交戰一來,蜀國一直不曾給予我軍任何的幫助,大酋長得知前方的情況,一定會接受歸順朝廷這個事實的,況且,我與幾位將軍已經商量好了,萬一大酋長不同意就兵諫。”

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疏渠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六百七十二章 冉閔設伏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
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佯攻丸都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疏渠第四百二十八章 這個姑娘是誰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二百零七章 釋放俘虜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六百二十六章 軍閥氾濫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軍大營一片廢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八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打算南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五十章 攻破當塗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二百三十七章 趙國大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六百七十二章 冉閔設伏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佳人斟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逃出盛樂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