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

何忠的陰謀被粉碎之後,燕國安插在洛陽城的情報系統遭到了致命的打擊,除了逃回幽州的人馬之外,剩下的人馬大部分被抓獲,並很快被處死,但仍有少量細作逃過了一劫,並潛回洛陽城,繼續刺探大晉的情報。

鄧羌和楊安麾下的十萬兵馬已經離開洛陽城,並向孟津方向奔去,桓衝的十萬荊州軍也已經按時出發,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調動,自然很快就被燕國的細作發現了,他們立即將這一情報送回薊城,以讓燕王慕容俊儘快做好準備。

幾日後,細作的情報便順利的送入了薊城的燕王宮,並向燕王慕容俊作了詳細的彙報。

得知大晉正在向北調兵遣將,慕容俊心裡非常的緊張,這一次,不僅華安麾下的兵馬調動了,就連曾與他們聯盟的荊州軍,也領兵十萬北上,如此一來,他的大燕國將會遭到大晉軍隊的大兵壓境,這一戰能否打贏,他的心裡是一點底都沒有。

在最近的一年時間內,慕容俊也派遣大量的斥候,對大晉境內的兵馬部署情況進行調查,並獲悉了大晉軍隊的詳細情報,他知道,大晉在河北的冀州有二十餘萬兵馬,由主將謝』⌒,艾統領,遼東有王午麾下的不足十萬兵馬,原本這些人馬對燕國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不過,若是鄧羌、楊安以及桓衝麾下的二十萬人馬增援河北,則晉軍的兵馬就太雄厚了,他們大燕國取勝的希望不大。

他早就知道華安有收復幽州和平州的計劃,爲此,當慕容英與何忠接觸,並提出暗殺華安的時候,他點頭答應了。他原本希望何忠等人可以順利的除掉華安,不料事與願違,何忠不但沒有順利的除掉華安,反而被華安株連九族,而且,大燕國支持何忠刺殺華安的事實。也被華安掌握了,所以,華安一怒之下便有了足夠的理由發兵準備攻打燕國。

該來的終究會來,躲是躲不過去的,既然華安已經調集大批軍隊,準備攻打燕國,那他們燕國也只好迎戰了。

慕容俊覺得迎戰之事已經刻不容緩,於是,立即傳召麾下臣子。讓他們立即前往王宮。

很快,以慕容恪爲首的燕國大臣,全都前往王宮的大殿,並按照職位的高低,依次站立在兩旁。

見麾下臣子已經全部到齊,慕容俊開門見山的說道:“各位愛卿,二十萬晉軍正在北上,看樣子他們很快就會向我大燕國發起進攻了。所以,本王的意思。是提前做好應戰的準備,不惜一切代價擋住晉軍的進攻,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說完看向麾下衆臣。

“王上,冀州的晉軍足有二十餘萬,若是再有二十萬兵馬,就有四十萬之衆了。而且,老臣聽說今年中原一帶獲得了大豐收,如此一來,晉軍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形勢對我軍極其不利。”一名老臣。擔憂的說道。

“那又如何,即便形勢對我軍不利,但我大燕國還是要奮力一戰,幽州和平州都是膏腴之地,若是放棄了,我大燕國將從此一蹶不振。”另一名大臣大聲吼道。

“王上,我大燕國還有三十萬兵馬,足以抵禦晉軍的進攻。”一名將領大聲說道。

“王上,趁着晉軍主力還沒有集結完畢,我軍應該率先向晉軍發起進攻,如此,或許還有一絲勝算。”又一名將領說道。

慕容俊吁了口氣,正色道:“主動出擊,是個不錯的主意。”

“王上,冀州的謝艾軍團有二十餘萬兵馬,而遼東的王午麾下兵馬不足十萬,臣以爲,應該集中主力進攻遼東,先全面殲滅遼東的王午軍團,以解除後顧之憂,然後再調兵西進,集中力量與晉軍主力決戰。”一名大臣建議道。

“是啊!王上,遼東的王午軍團是我大燕背後的一把利刃,必須儘快將其消滅,否則,我大燕國將面臨兩面受敵的後果。”一名將領大聲說道。

慕容俊聞言,看向慕容恪,正色問道:“四弟,你的意思呢?不妨說說。”

慕容恪想了一下,正色道:“謝艾麾下有二十餘萬兵馬,且此人善於用兵,短時間內的確不容易將其擊敗,而王午軍團的實力就相對弱了很多,只要我軍集中主力向遼東發起進攻,一定可以在晉軍主力增援冀州之前拿下遼東,只要我們能順利拿下遼東,不但可以解除側面的威脅,而且,還可以大大挫敗晉軍的銳氣,提高我軍的實力,如此,銳氣正盛的我軍三十萬兵馬,一定可以擋住晉軍的四十萬兵馬,這一戰,我大燕國的勝算很大。”

“好,既然四弟有把握,那進攻遼東的任務就交給你好了,你需要多少人馬?”慕容俊看向慕容恪,正色問道。

慕容恪略微思索了一下,正色道:“爲了速戰速決,我要二十萬主力大軍,請二哥相信我。”

顯然,慕容恪覺得,既然要主動出擊,就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遼東拿下,以儘快解除後顧之憂。

不過,剛剛說完這話,他又想到了高句麗等小國,這些小國萬一從背後殺來,對他燕國來說將是致命的。

“對了,二哥,高句麗等國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萬一他們從背後向我大燕國發起進攻,後果不堪設想。”慕容恪蹙眉說道。

慕容俊點了點頭,正色道:“我會派遣使者前去安撫這些小國的,你只要儘快南下遼東就可以了。”

“是,二哥,一個月之內,我一定拿下全部遼東。”慕容恪自信的說道。

隨後,慕容俊給麾下的幾名臣子下達命令,讓他們分別前往高句麗等小國,並遊說這些小國加入燕國陣營,當然,燕國爲了拉攏這些小國,還是下了很大本錢的,甚至。連邊境的一些領土都讓給這些小國了。

慕容恪接受命令之後,立即開始集結部隊,並讓相關部門立即準備好出征所需的糧草和各種物資,他要求兩日之後,所有的兵馬都要出發,另外。爲了儘可能的減少損失,他要親自率領一支輕裝部隊,以最快的速度突襲遼東,以打破王午軍團的防禦體系,讓王午軍團陷入崩潰。

“四哥,這一次攻打遼東,還是讓我做先鋒吧!”慕容霸走到慕容恪的身旁,大聲要求道。

慕容恪思考了片刻,搖頭道:“不妥。這一次我大燕國集中主力兵馬攻打遼東的王午軍團,幽州的留守兵馬僅有十萬,而謝艾的冀州軍團足有二十萬之衆,所以,幽州方向的戰備壓力會非常大,四哥希望你留下來鎮守幽州,擋住謝艾軍團的北進,爲我攻下遼東贏得時間。”

“是。四哥,你就放心的攻打遼東吧!兩個月之內。我一定可以守住易水防線,讓謝艾軍團不能前進一步。”慕容霸自信的說道。

慕容恪輕輕點了點頭,正色道:“幽州有你鎮守,我很放心,記住,在我的主力大軍返回之前。一定要守住易水防線,絕對不能讓謝艾軍團進入幽州。”

頓了片刻之後,慕容恪吁了口氣,正色說道:“不過,若是情況緊急。防線已經被突破,你就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二哥退往昌黎,到時候我部大軍也會一併開往昌黎,此次就算幽州守不住,至少平州也要守住,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事情也許還沒有那麼糟糕。”

“四哥放心吧!我心中有數。”慕容霸正色說道。

慕容恪放心的點了點頭,並讓麾下的一支精銳兵馬立即開始準備,以隨時奉命出發。

經過一年多的軍事準備,燕國的三十萬兵馬之中,足有十萬精銳,另外二十萬兵馬的戰力也是不弱,總之,燕國大軍的實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不過,華安麾下的兵馬也在不斷操練,武器裝備更是不斷的改良,相比燕國大軍,更是佔據了非常巨大的優勢,而且,此次北伐的理由非常充分,也算是師出有名,所以,晉軍的勝算自然更大。

經過整整一日的準備,慕容恪首先率領五萬精銳兵馬向遼東奔去,剩餘的十五萬大軍正在各地緊張的準備,晚一日便可以出發。

燕國大規模的集結兵馬,自然很快就被華安派遣的斥候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鴿傳書,逐步將這一消息,向洛陽城方向傳達。

僅僅一日之後,坐鎮冀州的謝艾便得知了燕國兵馬向遼東進軍的消息,而此前,謝艾已經得知華安正在調遣二十萬兵馬前往河北,準備讓自己統領四十萬主力大軍北伐燕國,所以,在得知燕國向遼東調兵的消息之後,謝艾立刻就意識到,燕國的目標是先蕩平遼東,解除後顧之憂,然後再集中精力與自己對抗。

既然已經得知燕國的計謀,謝艾自然不能等候二十萬援兵,而是要立即向幽州發起進攻,以緩解遼東方向的壓力,同時,立即派人通知遼東的王午,讓其立即做好應變的準備。

很快,謝艾下達緊急動員的命令,讓冀州所有主力兵馬立即向高陽城方向集結,準備提前向燕國發起進攻。

另外,鄧羌和楊安麾下的十萬大軍已經渡過孟津渡口,並抵達黃河北岸,爲此,謝艾立即下達命令,讓鄧羌和楊安二人麾下的兵馬,不必等候桓衝的荊州軍,立即向高陽城方向開進。

此時,在河北和遼東的大片區域,燕國和大晉都在磨刀霍霍,一場決定大晉雄起和燕國存亡的大戰即將爆發。

幾日後,奉命北上的桓衝軍團抵達了洛水的南岸,由於天色已經比較晚了,爲此,桓沖決定讓麾下大軍停下來宿營,第二日再搭建浮橋渡過洛水。

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洛水,桓衝在心裡計算第二日搭建浮橋的時間,以及麾下部隊渡過浮橋所需的時間,粗略的算了一下之後,桓衝便返回中軍大帳,與部下商議第二日渡河的各種事情。

“將軍,北岸有一支兵馬正在搭建浮橋,好像是洛陽城方向的部隊。”一名親兵走入中軍大帳,大聲說道。

桓衝聞言一愣,此處渡河地點距離洛陽城足有三十里之遙,他沒有想到華安居然派遣部隊前來搭建浮橋,如此便省了他很多事,帶着好奇,桓衝與麾下的部將走出中軍大帳,前去岸邊查看。

這一支千餘人的舟橋部隊自然是華安麾下的兵馬了,而華安之所以派遣他們前來爲桓衝麾下的兵馬搭建浮橋,完全是爲了讓桓衝麾下的兵馬能夠早些渡河,以儘快增援河北,燕國兵馬的異常調動情況,已經傳到洛陽城,而謝艾讓鄧羌和楊安麾下的兵馬儘快增援高陽城,華安也已經知曉,並非常贊同謝艾的應對之策。

“將軍,既然洛陽城的兵馬已經爲我們搭建浮橋,我們明日一早就可以直接渡河了。”一名部將高興的說道。

桓衝點了點頭,正色道:“沒錯,這倒省去我們很多麻煩,哈哈!走,我們回大帳。”說完向大帳方向走去。

一個時辰之後,親兵再次奔入中軍大帳,彙報道:“將軍,浮橋已經搭好,洛陽城的一名校尉有急事要見將軍。”

“什麼,這麼快就搭好了。”桓衝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身旁的衆部將也同樣感到非常的驚詫。

“讓他進來。”桓衝輕聲說道。

很快,一名校尉走了進來,並告訴桓衝,大晉與燕國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並讓他們加快行軍速度,以儘快抵達河北。

聽說戰爭即將爆發,原定的會師計劃已經改變,桓衝不由得緊張的吁了口氣,並詢問糧草的情況。

校尉告訴他們,沿途糧草充足,孟津渡口已經集結了數千艘大小船隻,讓他們直管放心北上。

桓衝在與麾下部將,進行一番商議之後,決定第二日凌晨便開始橫渡洛水,渡過洛水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孟津,並在傍晚之前,讓全部人馬渡過黃河,抵達黃河北岸。

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攻破華氏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五百二十五章 刺殺楊世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五百零二章 單車刺史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四十四章 揭露陰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
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攻破華氏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五百二十五章 刺殺楊世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十七章 蘇峻起兵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一十六章 預備隊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五百零二章 單車刺史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四十四章 揭露陰謀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碎奚進攻于闐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憤怒的羅馬皇帝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