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

褒中城的升降門厚達半尺,由硬木製成,可謂堅固異常,不僅可以抵禦刀劍,甚至可以抵擋衝車的撞擊。

但如此堅固異常的升降門,卻被蒲鐵手中的寶刀輕易的砍爛和刺穿。

看着透門而過,閃閃發光的的刀頭,華安心下暗暗稱奇,下意識的摸了摸腰間的青釭劍,大有與之比試一下的意思。

“漢王,正在砍門的是你的部下吧!他是何人,竟有如此寶刀。”華安看向李廣,輕聲問道。

李廣聞言,忙抱拳躬身道:“華將軍,此人名叫蒲鐵,是個鐵匠出身,寶刀大概是祖傳的。”說完低着頭,站在一旁。

華安點了點頭,看向城門樓,大聲下令道:“把門升上去。”

幾名北伐軍士兵聞令,用力轉動絞盤,升降門隨之緩緩升起。

“漢王。”當升降門升到一半的時候,蒲鐵小步奔了進來。

“你們的漢王已經投降,爾等還不快快放下武器。”王三看向蒲鐵及其身後的一百騎兵,大聲說道。

“漢王,都怪蒲鐵沒有查清敵情,讓漢王受辱了。”蒲鐵自責的跪了下來,身後的一百騎兵也下馬投降。

李廣擡頭看向蒲鐵,指着天空,輕聲道:“不怪你,這都是上蒼的旨意,蜀中氣數已盡,歸降大晉纔是出路。”說完微微瞟向華安。

華安看向李廣,笑了笑,而後走向蒲鐵,看着蒲鐵手中的寶刀,問道:“可以輕易的刺穿城門,真是一把寶刀啊!不知是哪位高人所鑄。”說着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蒲鐵。

蒲鐵看向華安,正色道:“此刀是我祖先蒲元所鑄,就叫‘蒲元刀’既然將軍贏了,這刀就送給將軍了。”說着將手中寶刀放在了華安的手中。

“蒲元刀,這就是蒲元刀。當年,蒲元爲斜谷爲諸葛亮鑄造了三千口刀,想不到就是這種刀。”華安說着將蒲元寶刀拿在手裡,而後又抽出了隨身佩戴的青釭劍。仔細的比較了起來。

“好劍,真是一把好劍啊!”蒲鐵一見華安拔出青釭劍,一雙眼睛都瞪直了,連連稱讚華安手中的寶劍。

“不知這寶劍和寶刀,誰更鋒利?”華安說着,揮動青釭劍向蒲元刀砍去。

“咔咔……”刀劍相交發出了清脆的響聲,但並無絲毫斷裂的聲音。

華安仔細的看向青釭劍和蒲元刀的刀口,發現都沒有絲毫的捲曲,這足以說明,兩種武器都是絕佳的寶貝。

“君子不奪人所愛。這寶刀是你祖傳的寶貝,本將就不要了,還給你。”華安說着,將蒲元刀放到了蒲鐵的手中。

蒲鐵接過寶刀,站在一邊。

在對投降的蜀軍進行一番教育後。華安將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馬都派往附近的城池,讓他們拿着漢王李廣的書信,讓守城的將士全部投降大晉。

李廣的書信還是很有用的,在接到李廣的書信後,梁州北部大部分的城池都投降了華安,並立即上了降表。

短短几日便光復了半個梁州,華安的心頭很是興奮。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收復大片的土地後,華安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取得當地老百姓的信任,並努力發展生產,同時。還要繼續向蜀國的國都成都進軍,以快速滅亡蜀國。

讓當地的老百姓信任自己,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這得日積月累慢慢來,發展生產也要一步一個腳印。

對於梁州的大片土地和城池。僅靠華安麾下的幾萬大軍,只能駐守重要的城池,剩下的上百座城池都需要投降的蜀軍將士來駐守。

三天後,整個梁州北部,尤其是漢中郡,算是基本穩定了下來,而此時,荊州的桓溫軍團和交廣二州的鄧嶽軍團,已經開始對蜀國發起強攻了,華安自然也不會按兵不動,集結人馬之後,便開始研究下一步的進軍方案。

由於梁州是剛剛光復的,華安擔心有變,更擔心關中的趙軍會突然南下,攻打自己的後背,因此,他並不敢將所有的兵力都調往益州,而是留下趙武的一萬步兵駐守南鄭,並牢牢控制漢中郡最重要的褒中、沔陽和成固,以保障華安的後方安全。

對於進軍益州的路線,華安決定走晉壽、涪城、綿竹、雒城,直逼成都。

蜀中道路難行,這一路要經過許多關卡和險隘,可謂十分的辛苦,而且危險重重,不過有大批的蜀軍降兵帶路,情況也許會好的多。

尤其是漢王李廣,他的存在至少可以讓華安省去很多攻城的時間,蜀軍將士見高高在上的漢王都投降了,哪裡還會有死守的決心。

在仔細的詢問蜀軍降兵後,華安對進軍路線的大致情況,算是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對路上會遇到的情況也是心中有數了。

“大哥,這一路這麼難走,只怕畜力車都無法正常行進啊!”鐵牛擔憂的說道。

華安看向鐵牛,笑道:“鐵牛,你的部下坐慣了畜力車,都不會走路了嗎?”

“哈哈!大哥,大軍步行自然是沒問題的,只是沒有坐車方便,而且對士兵的體力消耗比較大,遇到敵人的時候,都沒有太多的精力打仗了。”鐵牛笑着說道。

華安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輕聲道:“道路崎嶇難行,士兵自然可以步行,但大批的軍用物資,總不能也用人力運輸吧!必須要藉助車輛和牲畜才行啊!雖然難走了一些,但車輛還是勉強可以通行的,遇到上坡和泥濘的地方,讓士兵辛苦一下,推着車輛行走。”

“大哥,看來也只有如此了。”王三,鐵牛點頭應道。

華安仔細算了一下,自己打算進攻成都的兵馬足有兩萬多,而負責後勤運輸的輜重營才三千人馬,按照蜀中的道路,只能三人操作一輛輜重車,這樣一來,則只能向前往運輸一千車物資,這顯然無法滿足大軍的要求。

尤其是糧食就需要五千旦,按照蜀中的道路,每輛輜重車只能裝五旦,這樣一來,爲了滿足大軍的糧草需求就需要一千輛輜重車,那麼,剩下的物資都無法保障了,這顯然是不行的。

後勤的問題,必須徹底的解決,否則大軍根本就是寸步難行,這是華安首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一番仔細的思考,華安決定採取兩條對策,第一,縮減兵力,由於騎兵對後勤的要求比較多,華安將雷暴所部的騎兵縮減爲五千人馬,剩下的五千人馬留在南鄭。第二,從南鄉城牧場調撥五千頭黃牛和五千只山羊,負責運輸部分物資,併爲北伐軍將士提供肉食。

這兩條對策將大大減輕華安大軍的後勤壓力,讓北伐軍可以毫無顧忌的向成都進軍。

準備好一切之後,華安便帶着麾下的近兩萬人馬,向蜀國的心臟成都進軍了。

其中,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華安的親兵營和李廣等蜀國降將,緊接着的是雷暴的五千騎兵,再後面是鐵牛的一萬步兵,最後是負責後勤運輸的三千輜重營人馬。

一行人馬,以正常的行進速度向南推進,每日只行進三十里,最多行進五十里,一路上,華安時不時的便會與李廣談論一些蜀中的事情,大到國家大事,小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

對於華安的問話,李廣無不認真回答,甚至主動向華安說一些事情,不過,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對於國家大事,李廣似乎並不十分感興趣。

幾日之後,李廣與華安混熟了,說話也越來越多了,甚至一些很低俗的事情,都敢當着華安的面說出來,見華安並無惱怒的表情,便更加大膽,甚至不打自招的將自己的醜事給抖了出來。

對於李廣的袒露心聲,華安並無絲毫的怪罪,反而覺得此人夠坦蕩,雖然是個昏聵之輩,但感覺和這人在一起很舒服,沒有什麼心理上的壓力。

“華將軍,我有一個侄女,長得如花似玉,只看了一眼,就讓人難以忘記,如今兩年未見,一定更加的漂亮了。”李廣在華安耳邊,小聲的說道,並試探華安的反應。

華安笑了笑,問道:“你的侄女,那不就是蜀國的公主嗎?她幾歲了,叫什麼名字?”

見華安果然有興趣,李廣頓時眉飛色舞,微笑着說道:“她叫李青憐,今年剛好二八,正值妙齡啊!”

“哦,漢王對自己的侄女也有興趣?”華安揶揄了李廣一句。

李廣連忙擺手,道:“將軍說笑了,自己的親侄女怎麼能夠有非分之想呢?不過,若是華將軍有意,在下可以爲將軍分憂。”

華安一聽李青憐如此的美麗和年輕,頓時也是有點心動,右手不自覺的擼起了下巴。

見華安的表情果然是心動了,李廣頓時大爲得意,連忙說道:“將軍放心,只要我軍兵臨成都,在下一定把人給你要來。”說完猥瑣的笑了起來。

華安輕輕一笑,道:“好,既然漢王一片心意,本將就收下了,哈哈!”

說完也大笑了起來。

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生擒高尚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調撥增援涼州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二十一章 天牢團聚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七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
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生擒高尚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調撥增援涼州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路夾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二十一章 天牢團聚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一百二十二章 殲敵一百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一百八十五章 洞房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五十二章 糧道被斷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七百一十五章 關中遭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七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