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

華安抗命不遵,繼續領兵向燕國大軍發起進攻,並輕鬆的攻破了燕國大軍集重兵佈置的易水防線,讓燕國大軍損失慘重,如此狀況,很快就傳到了建康城的皇宮之中。

得知華安抗命不遵,並領兵攻破燕軍的易水防線,朝廷的衆大臣是喜憂參半,但憂慮更多一些,所喜的是,大晉國的軍隊果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僅僅不到一個月就攻破了燕軍重兵佈置的易水防線,如此一來,是大大的漲了大晉朝廷的威風,但讓衆大臣憂慮的是,華安抗命不遵,有違朝廷的旨意,是不臣之心的表現,而且,此刻,桓溫對朝廷步步緊逼,若華安軍團繼續向北深入,則桓溫麾下的主力大軍就再無人可治了,到時候,揚州將會被桓溫吞併,整個大晉朝廷也都將處在桓溫的控制之下,從而,讓桓溫成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

爲了應對華安的繼續北進,在皇宮的大殿之中,皇太后褚蒜子和幾位朝廷重臣商議了起來。

皇太后褚蒜子看向衆大臣,憂慮道:“南王對哀家步步緊逼,北王又抗命北進,眼下朝廷局勢危急,各位愛卿可有良策?”

“太后,殷刺史北伐青、兗二州,屢戰屢敗,損失了數萬人馬,糧草器械更是全數資敵,南王彈劾殷刺史,也是合情合理,朝廷若是屢屢向後拖延,只怕南王不會答應,以眼下的局勢。爲了大晉朝廷的長治久安,太后應當按南王所奏,貶黜殷刺史爲庶人。以儆效尤。”一名大臣抱拳建議道。

褚蒜子還未迴應,另一名大臣連忙抱拳,反對道:“不可,萬萬不可,殷刺史雖然屢屢戰敗,威望有所受損,但在士族之中仍舊頗有威望。且對大晉朝廷忠心耿耿,若將殷刺史貶黜爲庶人。則朝廷再也無人可以抗衡南王了,還請太后三思。”

顯然,儘管殷浩已經威望嚴重受損,但只要此人還在。便可以團結揚州軍團,從而抗衡桓溫對朝廷的影響力,而若是殷浩被貶黜爲庶人,則揚州軍團勢必土崩瓦解,從而難以制衡桓溫的影響,甚至,最終被桓溫收買和吞併,進而,整個荊、揚二州。以及江、廣、交等州,都將置於桓溫的控制之下,而這幾乎是大晉軍隊西進攻下蜀國之前的全部國土。

“南王步步緊逼。且彈劾殷刺史的理由極其充分,若不按其要求貶黜殷刺史,只怕南王的主力大軍會兵臨建康城啊!到時候,局面就更加難以控制了。”一名大臣大聲說道。

顯然,他是支持貶黜殷浩,從而讓大晉朝廷渡過眼前的危機的。

“太后。眼下北王大軍已經抵達薊城,而燕國也早已表示了求和的誠意。臣建議再次下旨,讓北王大軍撤出河北,返回黃河以南,眼下,早我大晉,除了北王,已經沒有人可以制衡南王了。”會稽王司馬昱抱拳說道。

皇太后褚蒜子聞言,認可的點了點頭,隨即正色道:“皇叔說的是,南王北王各自擁兵幾十萬,只有他們互相牽制,纔是我大晉朝廷之福,不過,哀家已經下過一道旨意了,北王卻是抗命不遵,如今就算再次下旨,北王就一定會聽命嗎?”

顯然,褚蒜子非常擔心華安抗命不遵,畢竟,此時的華安擁兵幾十萬,早已不是當初擁兵數萬的小小將軍了,尾大總會不掉,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會稽王司馬昱抱拳道:“太后放心,臣會親自寫信勸解北王,相信北王一定會以大局爲重,率領主力大軍返回黃河以南的。”

當然,在做出如此保證之前,司馬昱是早有計劃的,他爲了能讓華安撤軍南下,已經思考了許久,並想出了一系列的辦法。

“啓稟太后,南王派遣兩萬水軍沿江東進,如今,前鋒兵馬已經抵達石城。”就在這時,傳來了桓溫派遣兵馬沿江東進的消息。

褚蒜子和滿朝的大臣聞言,皆是大爲吃驚,桓溫做出如此動作,便是爲了給大晉朝廷施加壓力,讓大晉朝廷立即將殷浩貶黜爲庶人,從而有利於他下一步吞併揚州軍團。

“太后,南王已經沒有耐心了,當立即下旨,貶黜殷刺史爲庶人,否則,王敦、蘇峻之禍,很有可能會重演。”一名大臣連忙大聲表態道。

“太后,貶黜殷刺史是治標不治本,一旦朝廷下旨貶黜殷刺史,便是向南王低頭,接下來南王還會繼續提出各種要求,所以,以微臣之見,當立即讓北王率主力大軍返回黃河以南,從而讓北王與南王互相制衡,如此,大晉可永久的相安無事。”另一名大臣抱拳建議道。

會稽王司馬昱則立即抱拳道:“太后,臣當竭盡所能的勸說北王撤軍南下,還請太后儘量穩住南王。”

褚蒜子吁了口氣,看向司馬昱,正色道:“哀家會再次下旨讓北王撤軍南下的,不過,北王能否遵令南下,就全靠皇叔了。”說完向司馬昱點了點頭。

司馬昱立即抱拳道:“太后儘管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勸說北王遵令南下。”說完行了一個大禮。

隨後,司馬昱立即返回府邸,開始給華安寫信,而褚蒜子與滿朝的大臣,卻仍在大殿之中,商議如何穩住桓溫,並立即傳令,讓身處徐州的殷浩,立即打一場勝仗,以堵住桓溫的嘴。

不過,朝廷的想法太過於理想了,他們讓殷浩立即打一場勝仗,以堵住桓溫的嘴,但殷浩是清談之士,完全就不擅長打仗,不打敗仗就不錯了,哪裡有能力立即打一場勝仗。

####

在治水南岸,華安麾下的三十餘萬主力大軍,已經沿着治水的上下游,擺好了強攻治水的姿態,各種情報的收集也已經全部到位,似乎,只需華安一聲令下,便可立即強渡治水,向燕國大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但通過斥候的情報收集,華安與麾下將領,突然意識到,情況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好,燕國佈置的治水防線,遠比易水防線牢固,而且,有人口衆多的薊城作爲依託,防禦實力可謂大大的增強了。

爲了攻破治水防線,並拿下薊城,華安在中軍大帳之中,召集麾下部將,謹慎的研究強渡的策略。

華安將治水北岸燕國大軍的部署情況,全部標註在眼前的地圖之上,同時,將自己麾下大軍的佈置,也一同標註在上面,以方便觀察敵我雙方所處的態勢,並找出合適的進攻策略。

“王上,燕國大軍有半數人馬,沿着治水北岸佈置,剩下的半數人馬,則作爲後備力量,部署在稍微靠後的縱深位置,如此佈置,可謂天衣無縫,只怕我軍很難找到突破的位置啊!”王三看着眼前的地圖,輕聲說道。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輕聲道:“是啊!我軍的卻月陣已經被燕國大軍破解,而利用木船搭建浮橋,也被燕國大軍獲悉了,如此,我軍若要出其不意的攻破治水防線,必須要想出更好的辦法。”說完蹙起了眉頭。

諸葛雄見狀,抱拳道:“王上,治水防線堅固異常,我軍若要強渡,只怕損失是巨大的,此時,最好的辦法,是有一支援兵從治水的北面發起進攻,如此,治水防線可輕鬆攻破。”

華安聞言一怔,頓了頓,看向諸葛雄,輕聲道:“王將軍,你的意思是聯絡燕國北部的高句麗、扶余等國,讓他們進攻燕國的後背,從而配合我軍攻破治水防線。”

“正是如此。”諸葛雄點頭說道。

衆晉軍將領聞言,皆認可的點了點頭,畢竟,若是高句麗和扶余等曾經被燕國欺負的勢力可以向燕國發起進攻的話,將大大增加燕國大軍所面臨的壓力,從而讓燕國大軍不能全力以赴的死守治水防線,進而讓晉軍主力可以更加容易的攻破治水防線。

華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讓高句麗和扶余等國進攻燕國的東部,的確可以極大的分散燕國的防守力量,不過,高句麗和扶余並不一定會答應本王的要求,況且,如今是我軍強盛而燕軍弱小,高句麗和扶余,或許會擔憂我軍一旦攻滅燕國,會繼續北進攻滅他們,所以,不能完全指望他們的幫助。”

華安的擔憂並不是毫無道理的,畢竟,脣亡齒寒的道理是任何人都懂的,高句麗和扶余等國的首領,雖然算不上多麼偉大的梟雄,但這些基本的道理還是能夠明白的,上一次,華安之所以派遣使者前去聯絡他們,是因爲,那一次,晉軍與燕國大軍的對峙,是發生在鄴城附近的漳水,燕國的實力處於優勢,而華安麾下的實力相對弱小,如今,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逆轉,這些梟雄的想法,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見華安分析的非常到位,衆晉軍將士無不歎服,由此,他們皆認爲不應將勝利的籌碼壓在高句麗和扶余等小國的身上,而應該利用自己的強大實力突破治水防線。

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降援兵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九百三十八章 全面進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狙殺叛將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
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九百二十章 王午兵發遼東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謝安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降援兵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伐主力抵達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準備攻佔君士坦丁堡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魏國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四章 義興周氏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九百三十八章 全面進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四百一十四章 驚慌失措的李勢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四百零六章 兩面夾擊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偷渡海峽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進攻潞縣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燒當塗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狙殺叛將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