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

沙普爾二世心中異常的煩躁和憤怒,同時還有一絲莫名的恐懼,臣子的愚蠢建議則讓他更加的惱火,畢竟,此刻羅馬帝國的兵馬正在邊境集結,隨時有可能向泰西封發起進攻,爲了保衛首都泰西封,他怎麼可能將最精銳的長生軍調離泰西封呢?要知道泰西封可是波斯帝國的都城,若是連都城都守不住,波斯帝國還如何鎮服四周的諸小國呢?

臣子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但此刻晉軍正在與波斯帝國發生戰爭,而羅馬帝國卻僅僅是在邊境集結兵馬,並不能肯定一定會向波斯發起進攻,此刻,若不盡快阻止晉軍的攻勢,波斯帝國的東部地區將會被晉軍全部佔領,呼羅珊將成爲晉軍的領地。

“國王陛下,晉軍攻勢極爲猛烈,若不盡快阻止,呼羅珊將會被晉軍全部攻佔,而羅馬帝國僅僅是在邊境集結兵馬而已,並沒有撕破臉皮向我波斯發起進攻,所以,我們應該儘快派遣使者前去羅馬,與羅馬帝國交好,若是順利的話,說不定可以向羅馬借兵數萬,如此,我們擊敗晉軍就更有把握了。”臣子苦口婆心的說道。

“是的,國王陛下,我波斯帝國已經遭到重創,絕不可能同時對抗晉國和大秦,否則會有亡國之危,此刻,我們應當前去與羅馬帝國交好,將前些年攻佔的羅馬土地還給他們,以避免兩面受敵啊?”又一名臣子開口說道。

“哼,與羅馬交好,你們覺得這可能嗎?”沙普爾二世憤怒的說道:“我波斯帝國與羅馬早已是不共戴天的死敵,誰都想要滅了對方,怎麼可能交好,就算羅馬答應與我交好,只要本王與長生軍離開泰西封,羅馬的兵馬便會立即攻打泰西封,到時候,泰西封一定堅守不住,如此,我波斯帝國豈不要亡國了。”

沙普爾二世說的是實話,如今波斯大軍損失慘重,精銳的重裝戰象軍團已經全局覆沒,若是羅馬帝國向波斯帝國發起進攻,波斯帝國必須讓精銳的長生軍團依靠易守難攻的泰西封纔有可能擋住羅馬帝國的進攻,一旦長生軍離開泰西封,泰西封將會再次被羅馬帝國攻陷。

對於羅馬帝國的強悍戰力,沙普爾二世是頗爲忌憚的,儘管他曾多次打敗羅馬軍團,並讓羅馬軍團不得不大敗而逃,但他心裡非常清楚,羅馬帝國疆域遠遠超過波斯帝國,爲了維護羅馬的龐大疆土,羅馬軍團需要分駐各地,爲此,能用來進攻波斯的兵馬只是羅馬軍團的三成,而不是全部,若是羅馬帝國以舉國之力向波斯發起進攻,波斯帝國未必能夠頂住,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羅馬帝國不可能爲了進攻波斯而調動國內的全部兵馬。

一想到羅馬精銳的重裝步兵軍團,沙普爾二世就後背發涼,在多次與羅馬帝國的血戰中,羅馬的精銳步兵方陣都給波斯帝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泰西封也曾經被羅馬帝國攻佔過,當然,在沙普爾二世在位期間,泰西封從沒有被羅馬帝國攻佔過,甚至,沙普爾二世還利用羅馬國內的亂局,向羅馬帝國發起進攻,並奪取了羅馬帝國的大片土地,不過,那時候他麾下有精銳的二十萬大軍,有重裝戰象軍團,如今,已有十萬大軍被晉軍消滅,其中包括精銳戰象軍團,如此,他再也沒有信心打贏羅馬帝國,心裡自然非常的懼怕和緊張,他知道,羅馬帝國之所以在邊境地區持續聚集兵力,就是要趁波斯面臨危機的時候落井下石,收復被波斯奪取的土地,並相機佔領泰西封,以報多年前被波斯無故入侵之仇。

見沙普爾二世不願與羅馬交好,臣子心中若有感悟,連忙說道:“國王陛下的意思,是要向晉國屈服嗎?”說完看向沙普爾二世。

沙普爾二世吁了口氣,正色道:“晉國都城遠在萬里之外,攻打我波斯,只不過是爲了讓我們臣服而已,而羅馬帝國的都城距離泰西封卻僅有千里,只怕早就打算滅亡我波斯帝國了,所以,我們寧願臣服遙遠的晉國,也絕不能向近處的羅馬帝國低頭。”說完看向衆臣子。

衆臣子自然明白沙普爾二世的苦心,晉軍雖然一路攻城略池,佔領了吐火羅與河中地區,但卻僅僅要求這些國家臣服,並沒有滅亡任何一國,而羅馬帝國在對外戰爭中,卻是直接以攻取敵國領土爲目標,也就是說,歸附大晉帝國,波斯還可以存在,但若是向羅馬帝國示弱,則波斯將會被羅馬完全吞併,從而完全消失掉。

“國王陛下真的想好要向遙遠的晉國屈服嗎?”臣子一臉不可思議的問道。

沙普爾二世點了點頭,正色道:“羅馬帝國很快就會向我波斯發起進攻,我們沒有力量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歸附遙遠的晉國也只是權宜之計罷了,日後待晉國力量衰弱,我們完全可以再次控制吐火羅與河中地區。”

“既然國王陛下決心歸附晉國,帕烏斯願前往晉軍大營,與晉軍商討歸附事宜。”大臣帕烏斯毛遂自薦道。

沙普爾二世蹙了蹙眉,輕聲道:“不急,讓我好好想想,就算歸附大晉帝國,也必須提出一些條件纔好,總不能完全接受晉軍的條件吧!”

“是,國王陛下。”帕烏斯開口應了一聲。

####

在羅馬帝國東部的邁亞丁城,羅馬君主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與麾下的十餘萬大軍正在進行緊張的備戰,作爲羅馬帝國唯一的奧古斯都,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具有極大的權威,他可以調動羅馬帝國全部的兵馬,對周圍各國展開進攻,而此次向波斯用兵,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便調集了羅馬東部區域的九成兵力,僅留下少量兵馬守護東部區域,而西部地區距離較遠,且面臨日耳曼人的威脅,所以,並沒有調動一兵一卒,並派遣其堂弟朱利安前去收復羅馬帝國的西部區域,以確保西部領土不被外敵所攻佔。

作爲羅馬君士坦丁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可謂是一個偉大的君主,要知道在其父親君士坦丁一世死去之後,羅馬帝國經歷了一場浩劫,君士坦丁一世的三個兒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君士坦提一世同時繼位,並瓜分了羅馬帝國,而後,君士坦丁二世與君士坦提一世發生戰爭,最終君士坦丁二世被殺,而後,君士坦提一世被部下馬格嫩提烏斯所殺,最後,偉大英明的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擊殺馬格嫩提烏斯,併成爲羅馬帝國唯一的奧古斯都,羅馬帝國也終於在分裂十餘年之後重新恢復了統一。

不過,在羅馬分裂的十餘年間,羅馬帝國的力量顯得極爲衰弱,並遭到了周邊各國的進攻,尤其是東部的波斯帝國集結精銳兵馬猛攻羅馬帝國,並攻佔了羅馬帝國的一大片區域,這是羅馬帝國的恥辱,同時也是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恥辱,此時羅馬帝國已經重新統一多年,力量有了很大的恢復,而波斯帝國卻遭到了東部的巨大的威脅,所以,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應該趁着波斯帝國主力在東部鏖戰的有利時機,集結兵馬向波斯帝國發起進攻,並用攻佔波斯帝國都城泰西封的成就,徹底洗刷羅馬帝國遭到波斯帝國入侵的恥辱。

“皇帝陛下,大軍已經全部集結完畢,足夠大軍支用半年的糧草也已經進城了。”羅馬大將奧爾良走到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身旁,輕聲說道。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嘴角笑了笑,風度的說道:“太棒了,幹得好,奧爾良將軍。”

羅馬大將奧爾良也笑了笑,並連忙說道:“皇帝陛下,既然我們已經準備充足了,不如立即向泰西封發起進攻吧!士兵們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奧爾良將軍,不用這麼着急,波斯一半的兵馬都已經被東方的晉國消滅了,現在消滅波斯不是一件難事,但這個晉國非常強大,我們還是要等一等比較好,讓沙普爾二世將最精銳的長生軍調去與晉國廝殺,這樣我們進攻波斯就會更加的順利,不是嗎?”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興奮的說道。

羅馬大將奧爾良聞言,高興的說道:“皇帝陛下真是太英明瞭,這樣我軍的兵馬便可以非常輕鬆的攻入泰西封了,就讓波斯與晉國先打吧!我們先歇着。”

就在這時一名羅馬大臣走了進來,並看向君士坦提烏斯,慢聲細語的說道:“皇帝陛下,斥候剛剛得到消息,沙普爾二世再次拒絕向東部增兵,波斯長生軍絲毫沒有離開泰西封的意思,看來是爲了應對我們。”說完雙手向前一託,顯得頗爲滑稽。

奧爾良聞言,看向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大聲道:“皇帝陛下,看來您的願望無法實現了,沙普爾二世好像一直在防着我們,只怕再等下去也是如此,不如立即向泰西封發起進攻,讓沙普爾二世明白進攻羅馬帝國所要付出的代價。”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點了點頭,笑着說道:“既然如此,奧爾良將軍就率領前鋒出發吧!後續的人馬明日便會出發。”

“好的,皇帝陛下,我這就去準備。”奧爾良說着轉身離開,並向軍營所在的方向行去。

一個時辰之後,羅馬悍將奧爾良統領十支羅馬軍團爲前鋒,浩浩蕩蕩的向波斯首都泰西封進軍,準備趁着波斯衰弱的時機一舉攻下整個波斯帝國。

羅馬軍團浩浩蕩蕩的向泰西封方向行進,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很快就被波斯的斥候發現了,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奔回泰西封,將這一重要的消息告訴沙普爾二世,以讓沙普爾二世做好迎戰的準備。

此刻,沙普爾二世還在考慮如何向晉國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答應臣服大晉朝廷,但不允許晉軍駐守波斯領土,僅僅讓其駐守在吐火羅與河中地區,不過,對於大晉朝廷能否答應這一要求,他卻並沒有多少信心,不過,提出自己的要求總不會有錯,即便大晉不答應,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

“報,國王陛下,羅馬大將奧爾良統領十支羅馬軍團正在向泰西封行進,估計三五日便可抵達泰西封城下。”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傳來了羅馬軍團已經進軍的消息。

波斯王沙普爾二世與麾下的臣子聞言,頓時全都大爲緊張,並不由自主的顫抖了起來。

“國王陛下,形勢已經非常危急,我們必須立即與晉軍取得聯繫,答應歸附大晉王朝,並允許晉軍駐守呼羅珊,如此,帕拉特將軍的六萬兵馬便可以抽調回來,以增援泰西封。”一名波斯大臣緊張的說道。

“是的,國王陛下,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請允許讓我帕烏斯前去晉軍大營,與晉軍統帥商議歸附大晉之事。”波斯大臣帕烏斯毛遂自薦的說道。

沙普爾二世此刻已經有些絕望了,羅馬前鋒十支軍團已經出發,後續的兵馬估計也很快就會出發,泰西封正面臨巨大的威脅,而這種威脅是非常巨大的,如今,泰西封僅有精銳的長生軍團一萬精銳和兩萬後備人馬,除了這三萬精銳之外,還有兩萬老弱守軍,但這些力量根本不是羅馬精銳軍團的對手,至少在兵力上處於絕對的弱勢,長生軍團雖然精銳,但羅馬軍團也是不弱,尤其是羅馬步兵軍團的龜甲陣,更是非常強悍,讓波斯大軍的很多攻擊都毫無效果。

“好吧!帕烏斯,你立即帶領一支使團前往木鹿城拜見晉軍統帥,記住,不論晉國提出何種要求都要先答應下來,明白嗎?”沙普爾二世正色說道。

帕烏斯拍着胸脯說道:“國王陛下請放心,這件事就交給我帕烏斯好了,我一定能辦的妥妥當當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一百九十一章 下雪啦!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叛軍商議退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四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九十四章 叛軍人心惶惶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涼國借兵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九十章 燕國援助姚襄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
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五十章 身懷六甲第一百九十一章 下雪啦!第九十九章 再遇艄公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扶余王逃離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叛軍商議退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九百五十八章 逐步蠶食纔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四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九十四章 叛軍人心惶惶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七百七十二章 涼州很重要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一千零六十章 活捉三韓首領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笈多二世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五百七十六章 向涼國借兵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門失守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焚營滅敵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九十章 燕國援助姚襄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多降書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