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

謝思明笑了笑,抱拳道:“下官聽聞華將軍昨夜大破獠人,斬殺獠人一萬有餘,特意前來恭喜啊!”

華安自然聽得出來這是客套話,他知道謝思明急急忙忙的前來拜見自己,絕對不會僅僅是爲了恭喜自己這麼簡單。

“謝大人,客套話就不用說了,有何高見不妨直言。”華安說着,轉身向大帳裡面走去。

謝思明亦步亦趨的跟了上去,抱拳道:“實不相瞞,下官前來拜見華將軍,是想與將軍探討一下蜀中獠人作亂的問題,不知是否打擾了將軍。”說完凝目看向華安。

“哈哈!不打擾,謝大人來得正好,本將如今正爲獠人的事情苦惱不已啊!謝大人快快請坐,坐下來我們慢慢談。”華安說着坐在了尊位。

“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謝思明說着在大帳的上首坐了下來。

華安將眼前案子上的蜀中地形圖拿在手裡,粗略的看了一下,輕聲道:“謝大人,眼下蜀中的巴西、梓潼、鍵爲等各郡,都有大批的獠人作亂,而且,獠人的禍亂還有向其它州郡擴散的趨勢,如此狀況,實在讓本將擔憂啊!獠人禍亂蜀中,受難的還是蜀中的老百姓啊!”

“華將軍說的極是,獠人禍亂是蜀中的大禍,若是不能很好的解決,後果不堪設想啊!”謝思明連忙應了一句。

華安點了點頭,道:“眼下蜀中的獠人,只怕人數不下十萬,而且,全都躲藏在密林之中,時不時的出來禍害百姓。乃蜀中一大害,必須儘快剷除,只是,蜀中山多林密。獠人行蹤飄渺不定。這給大軍的圍剿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啊!不知謝大人,可有更好的辦法。”說完期待的看向謝思明。

謝思明淡淡一笑。輕聲道:“蜀中山多林密,圍剿行蹤飄渺不定的獠人,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將軍就沒有考慮過招撫之策嗎?”

“招撫之策。本將自然想過了,只是獠人彪悍野蠻,只怕不易招撫啊,我軍招撫獠人,至少還需要邁過三道坎。”華安淡淡回道。

“哦,將軍覺得需要哪三道坎,不妨告知下官。也許下官有解決的辦法。”謝思明連忙問道。

華安長長的吁了口氣,正色道:“第一,獠人乃野蠻之人,語言與我軍不同。我軍之中,竟無人通曉獠人的語言,沒有語言的交流,如何招撫。第二,獠人殘殺蜀中百姓,我軍又絞殺獠人萬餘,彼此之間仇恨極深,有如此深仇大恨,獠人怎麼會輕易歸附,蜀中百姓也難以接受獠人,以後難免不會有所摩擦。第三,如何安置,獠人本性野蠻,不尊王化,若是與蜀中百姓生活在一起後,仍惡習難改,繼續危害蜀中百姓,又該如何處置呢?”說完蹙起了眉頭。

謝思明聞言,略微思索了片刻,輕聲道:“華將軍所慮極是,招撫獠人的確有許多困難,不過,眼下獠人禍亂範圍極廣,圍剿一定不會得償所願,招撫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哦,這麼說,謝大人胸中已有良策,不妨說說看。”華安聞言,心頭略微有些喜色。

謝思明沉吟了片刻,輕聲道:“獠人在蜀中出現已經有兩年之久了,我蜀中不乏俊傑之才,豈能不識獠人語言,下官同朝好友馬當,便對獠人研究了足足兩年,深通獠人語言,並瞭解獠人的習俗和來歷,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如何招撫獠人,馬大人一定會有更好的主意。”

“馬當,本將早年有所耳聞,此人在蜀中素來頗得人心,沒想到竟然還精通獠人的語言和習俗,的確是個大才啊!馬大人現在何處,本將想見見他。”華安迫切的想要召見馬當。

“哈哈!華將軍,下官已經收到馬大人的書信,最多三日,他便會抵達涪城面見將軍的。”謝思明連忙回道。

華安點了點頭,道:“那好吧!本將就等他三日,馬大人精通獠人文化,一定有更好的平定獠人的辦法。”

謝思明也跟着點了點頭,二人在華安的中軍大帳之中,又隨意的談論了足足有兩個多時辰,直到太陽西沉,謝思明才告辭離去,華安則起身將其送到大帳外。

華安和謝思明在一起,不僅討論了當下最棘手的獠人問題,而且還談到了蜀中的山川和河流,以及日後進軍關中的問題,和謝思明在一起談論這些大事,華安感到心頭十分的舒暢,大有如魚得水之感。

謝思明也有同樣的感覺,以前,他向李勢進言的時候,李勢總是煩躁不堪,毫無君主應有的氣度和胸襟,而在華安的身上,他找到了一種歸附感,一種賢臣遇到明君的強烈歸屬感。

“大哥,你和那個謝思明怎麼談了這麼久,太陽都快落山了。”見謝思明走遠了,王三好奇的問道。

華安笑了笑,輕聲道:“才兩個時辰而已,謝思明富有謀略,見識廣博,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李勢有如此人才而不用,豈能不亡國。”

王三聞言,微微點了點頭,問道:“大哥,我剛剛路過大帳時,聽到你們談論關於獠人的事情,不過沒聽清,這個謝思明,是不是有對付獠人的辦法。”

華安點了點頭,道:“是啊!謝思明勸我軍招撫獠人,句句在理,頗有遠見,每句話都說到大哥的心坎裡去了。”

“招撫獠人並非易事,謝思明真的有辦法?”王三好奇的問道。

華安搖了搖頭,輕聲道:“謝思明推薦了精通獠人文化的馬當,三日之內馬當便會抵達涪城,我相信他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

“馬當,那我們豈不要在涪城等候三日了,梓潼郡各城附近都有獠人在作亂,我軍當立刻出擊啊!”王三覺得在涪城等候三日,時間太長了。

“我軍剛剛消滅萬餘獠人,也該讓將士們好好的休整一下了,全軍等候三日,就這麼定了。”華安不容置疑的說道。

“是,大哥說等三日,那便等三日。”王三點頭領命道。

#####

自從華安發現獠人巢穴,並率領大軍將萬餘獠人全部剿滅之後,涪城附近一連幾日,再也沒有出現獠人的蹤跡。

附近的老百姓都過上了安定的生活,爲了感謝剿滅獠人的晉軍,附近的老百姓都將自己家中爲數不多的食物送往晉軍大營,並讓家中的青壯年參軍,以更好的打擊獠人。

對於老百姓的熱情,華安自然非常的高興,但此時梁州還未穩定,華安還沒有做好徵兵的打算,不過對於老百姓好心好意送來的食物,華安讓部下全數照收,以免辜負了老百姓的好意。

三日後,馬當抵達涪城,並第一時間拜訪了華安。

在與華安的交談中,馬當盡情的訴說自己對於獠人的瞭解,並極力的解釋獠人的文化,告訴華安獠人並非天生殘忍,而是爲了拓展生存空間,與蜀中的百姓起了摩擦,進而發展到互相大規模的殺戮。

華安只知道獠人大肆屠殺蜀中百姓,卻不知蜀中百姓和軍隊也大規模的殺戮獠人,雙方的殺戮是互相的,兩年的時間積累了很大的仇恨。

此次,獠人之所以會大規模的殘害蜀中百姓,主要是因爲晉軍的西征,導致蜀中兵馬潰散,尤其是梓潼郡幾乎無兵,這便給了積壓仇恨已久的獠人以報復蜀中百姓的機會。

對於獠人的來歷,馬當也作了詳細的解釋,原來,這羣獠人都是從南中以南的地方來的,那裡是比南中還要貧瘠的蠻荒之地,不過作爲後世人的華安明白,那裡便是後世的老撾、緬甸和泰國一帶,的確是荒蕪之地。

獠人的家鄉便是那裡,只是十幾年前,那裡發生了天災,缺乏食物來源的獠人族羣,便在各自酋長的帶領下,翻越興古、牂牁二郡的崇山峻嶺,進入巴西郡的深山之中,而後便在那裡駐紮下來。

獠人族羣越聚越多,深山之中食物有限,自然無法供給,於是,許多獠人便鋌而走險,走出深山進入蜀中百姓聚居的村落尋找食物,並偷了蜀中百姓的家畜和糧食。

蜀中百姓見獠人偷竊自己的財物,哪裡肯答應,便合力將偷東西的獠人打死了,獠人被蜀中百姓打死,自然激起了更多獠人的憤怒,於是,便有更多的獠人手持簡陋武器,前往村落報仇,屠殺村落的百姓。

就這樣,兩年的時間裡,獠人和蜀中的百姓互相殺戮,積累了很大的仇恨,雙方的關係可以用死敵來形容。

聽完馬當的解釋,華安對獠人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華安的心中,獠人從窮兇極惡的野蠻人,變成了可憐可悲的外鄉人。

但獠人畢竟是外來人,而蜀中百姓卻是在這裡生存了幾千年的原住民,不論怎麼算,獠人都屬於赤裸裸的侵略者。

爲了得到蜀中百姓的支持,爲了北伐中原的大業,華安有足夠的理由必須站在蜀中百姓的一邊,儘可能的打壓獠人,這符合華安和蜀中百姓的共同利益。

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北伐部署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八百四十九章 發現盜賊身份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
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北伐部署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六百四十三章 奔襲敖倉第九百四十五章 準備逃離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生張育第三百五十四章 渡口血戰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親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七百七十七章 晉軍抵達魯口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候霸突襲晉軍大營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五十六章 北上中原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一百三十章 又見衝車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八百四十九章 發現盜賊身份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零三章 打開鐵箱第九百三十九章 停下休整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二百二十二章 寒流第五百六十八章 渡河追擊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 三種下場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祚的野心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相殘殺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四百九十章 叛軍龜縮成都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