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

過濮陽的時候,邵勳稍稍停留了一天,聽取了當地官員的彙報。

作爲黃河南岸的一個呈東西走向、形狀十分狹長的郡,濮陽郡下轄濮陽、東燕、白馬、鄄城、廩丘五縣,約有四萬戶、十八萬七千餘口,其中包含昨亭、韋城、羊角三個龍驤府(隸左羽林衛)的府兵及部曲一萬四千餘戶。

就正常百姓來說,該郡戶口和南面的濟陰差不多,不過財稅方面還是要略勝一籌,蓋因萬餘戶府兵部曲也是納賦役的,雖然只按照三十畝的標準來收稅———一般而言,一戶部曲耕種五十畝,力役、戶調同樣按六成計算。

與鄰居濟陰相比,濮陽是一個典型的被人爲“催熟”的郡。

因爲戰爭期間的慘烈破壞,濮陽本地人不多了,司馬越時期收攏了少許乞活軍,外加河北逃過來的流民,以及安置的部分從河北撤回來的軍民,再加上三個龍驤府帶來的巨量人口,濮陽反倒後來居上。

不過這裡的人也比較雜,以漢人爲主,另有少許烏桓、羯人,從語言上來說,河北話、許昌話、本地話混用,在長期融合之後,口音漸漸朝一致的方向發展。

去年,因戶口漸豐,兗州刺史許式請增置韋城、昨城二縣,被丞相王衍駁回去了,理由是這兩地大部分都是軍府管轄的人口,與郡縣關係不大,故不予同意。

與在濟陰時所見一樣,濮陽同樣有大量的森林、沼澤尚未開發,尤其是靠近黃河南岸那一片,湖泊溼地異常地多,夏天時羣鷗起舞,煞是好看———此郡在地域上與唐代的滑州、濮州大體相當,那會加起來有十二個縣,約八十二萬人口。

濮陽、濟陰二郡開發程度確實不高,但你也不能說低。蓋因真正開發的話,你要把沼澤溼地填平了,要圍

湖造田,要砍伐大片森林、竹林,還要將漢末黃巾之亂以來百五十年逐漸野化成荒地的區域改造出來,這在南北朝及隋唐數百年間慢慢這麼做了,逐漸恢復直至超越了後漢時的開發程度。

明清時期繼續開發,以至於到後世建國初期,北方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歷史最低點,到處一片光禿禿的灰暗景象。

人與地的矛盾永恆存在着。

三月初三,邵勳在頓丘郡故瀆龍驤府(左羽林衛)停留一天。

落雁軍萬騎自駐地河陰趕來相會。

這支整合了捉生軍等部伍的禁軍以輕騎兵爲主,督軍是原大將軍府騎兵掾殷熙,幹了很多年了。

邵勳在故瀆軍府外帶其操練了一天。到了最後,讓他們對着黃頭軍第五營作勢衝鋒。

曠野之中,一道石灰劃成的白線後,上萬步卒呈品字形列了三個小方陣。

落雁軍派了千餘騎正面衝鋒,手持長槍大槊。

雖然都知道這是假衝鋒,不會來真的,但當落雁軍衝至陣前然後齊齊兜馬向兩側分流而走的時候,威壓的氣勢依然讓黃頭軍的步卒下意識向後退了一兩步。

至於從兩側襲來的數百騎,更是讓他們手忙腳亂,喧譁不已。

不過也不是沒有亮點。

佈置在兩側軍陣外圍的百餘名跳蕩選鋒卻沒有跑,敢於手持長槍大盾、強弓勁弩上前,作勢攻擊———就是不知道當真刀真槍幹起來的時候,這些人還敢不敢這麼做了。

興許有些人敢吧。黃頭軍第五營以涌入雁門關內的胡漢災民精壯爲主,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馬,甚至大部分人會騎馬,知道騎兵強的地方不是正面交鋒。

他們若敢和你面對面廝殺,真打不過你,故敢於做動作。

“念柳,感覺如何?”臨時搭起來的高臺上,邵勳指着萬馬奔騰的曠野,問道。

“兵書雲騎軍乃離合之兵誠不欺我。”邵勖說道:“與步軍正面廝殺,委實小材大用了,更不值得。”

宋公邵紀、涼城郡公元真嘀咕了會,然後由邵紀出面問道:“阿爺,此時若把幽州突騎督調來,黃頭軍擋得住麼?”

邵勳沉吟了會,道:“第二營應能拼死擋住,第三營在兩可之間,第五營擋不住。若換成禁軍和精銳府兵,幽州突騎督若敢衝陣,人馬屍體層疊、馬速降下來之後,甚至會被這些步卒越衆而出,砍下馬來。輕騎、突騎各有妙用,沒有誰一定厲害,切記。”

“此時戰場若換到無遮無擋,幾十裡內連條河都沒有的平坦草原,具裝甲騎要被輕騎兵射死。可若在河流隨處可見,樹林、竹園、村落星羅棋佈的河南,輕騎兵一個不好,兜圈子時被具裝甲騎逮住,那就是一場屠殺。”

“如果是水網密佈的江南,無論輕重騎兵都不要輕易放出,一定要謹慎選擇戰場。昔年攻伐江夏,就有一股騎兵被人截斷後路,前後有河流,左右有沼澤,就中間一塊平地,這就被圍死了,只要步兵敢戰,這股騎兵覆滅就是必然的。”

“爲將者,豈能不識天文地理?”

邵紀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元真卻大聲道:“阿爺,我若以羸兵相誘,將賊騎騙入絕地,豈不是可獲大勝?”

“吾兒聰慧。”邵勳摸着元真的腦袋,笑道:“但你還應琢磨賊將的脾性。有些人會上當,有些人不會。遇到謹慎到極點之人,任你怎麼誘,他就是不上當因爲他不願冒險。不過————”

邵勳話鋒一轉,又道:“軍爭之時,你還要考慮敵方朝堂上的情形。如果朝堂上滿是自大昏庸之輩,一力催戰,又或者資糧不足,不利久持,那麼前線大將便是再

謹慎,也有上當的可能,因爲他別無選擇。”

元真眨了眨眼,這個高度是他以前沒涉及到的。

邵勖年紀大,歷事多,感受更加深刻,笑道:“此等事體,史書上可不鮮見。長平之戰,趙括別無選擇,只能放棄營壘,與秦軍決一死戰。趙國以趙括易廉頗,便是曠日持久之下,資糧不足,僵持不下去了,必須速戰。”

“是啊。”邵勳又撫了撫三子的脊背,仔細教誨道:“軍爭之事,打法各不相同,核心便是先以己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再說明白點就是揚長避短,將己方長處發揮到極致,儘可能讓敵方長處發揮不出來,然後抓敵人犯下的錯誤,最終取勝。”

“資糧不足、兵微將寡時需要弄險,不然很難取勝。可若軍容鼎盛、資糧充足,那就是另外一種打法,儘量不要弄險,以堂堂之陣壓過去,進軍不要急,以免露出破綻,但聲勢要大一些,以便撼動敵人軍心,遇敵時交手要堅決,以精銳爲先導,摧枯拉朽打幾個勝仗,造成更大的聲勢,讓賊人士氣低落,人心動盪,再封官許願,招降納叛,令其內部不諧,人自相疑,如此破之必也。”

邵勖聽了歎爲觀止。

父親這種用兵之道,似乎不僅僅是兵法了,十分老辣。

“阿爺便準備這麼對付慕容鮮卑嗎?”邵勖問道。

“好好看,好好學。”邵勳笑道:“手裡本錢不同,打法就不一樣。爲父初起兵之時也曾弄險過,現在沒必要了,以穩爲主。”

見三個兒子都在思考,邵勳便不打斷他們了,而是下了高臺,在侍衛親軍的護衛下,巡視起了故瀆龍驤府的地界。

三月是草長鶯飛的季節。

溪流之畔,牛羊漫步,柳色青青。

一河之隔的對岸,翠綠的麥苗節節拔高,生機盎然。

邵勳隨機進了一戶人家,見兩個老人在院中拿着梳子梳理羊毛,便坐了下來,並示意他們無需多禮。

“可是羊要褪毛了?”邵勳問道。

二老之中,老嫗有些緊張,低頭不言,老翁倒挺正常的,回道:“陛下,三月正是褪毛時節,僕拿梳子梳一梳,梳完再剪,如此得些羊毛。”

“羊毛是自己賣掉嗎?”邵勳問道。

“是哩。”老翁說道:“村西頭黃家有織機,聽說是從鄴城請人打製的,他家有錢,大兒子在軍府當部曲長史。”

邵勳點了點頭。羊毛紡織機械出來沒多久,才迭代了一次,且新機器並未普及開來,流傳到民間的還是老式大型機器,置辦成本確實不低。

要想讓羊毛紡織機器走進千家萬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有羊毛衣物麼?”邵勳問道。

“有兩件,給我兒了。”老翁說道:“拿羊毛向黃家人換布,攢了許久才攢夠,一口氣做了兩件,全給大兒子了。”

“令郎是……”邵勳問道。

老翁悄悄看了他一眼,道:“這會應已在幽州了。”

邵勳恍然,原來他兒子便是左羽林衛出征的三千六百人之一。

“杖翁想必是覺得燕山天寒,故遺兒毛衣。”邵勳說道。

“是。”老翁說道:“僕以前當過世兵,知天寒地凍時有多難熬,有毛衣禦寒,卻暖和太多了。我兒着此衣,便是春寒料峭時在山間行軍,亦能忍受得住。”

“不錯。”邵勳聽了很高興,道:“毛衣有了,手衣呢?”

“以前沒見過,正讓兒媳去會的人家學呢。”老翁說道:“不過毛布做的手衣不行,我兒找人做了個皮手衣。”

“令郎是個精細人。”邵勳笑道。

“手衣”就是手套。

很早就有,但多爲錦緞做的,流行於貴人之間,與其說保暖,不如說裝飾。

普通人也有,材質多爲皮革,但很少見到,並不流行。

北方草原的遊牧部落更常見一些,同樣是皮革材質,有的露指,有的不露指。

邵勳軍中開始配備皮手套是最近兩年的事情了,且覆蓋面很窄,同樣沒來得及普及。

不長期在苦寒地區生活、作戰,毛衣、皮手套之類很難自然普及下去————高句麗人的進賢冠耳部較大,很明顯可以襯以毛皮給耳朵保暖,這就是生活環境不同造成的差異。

“家裡養了幾頭羊?”邵勳又問道。

“冬天賣了一些,還剩二十餘頭。”老翁說道。

“怎麼養的?”邵勳好奇道。

養牲畜不是說隨便就可以養的,事實上羊挺能吃的,草料不夠怎麼養得起?

“軍府外有地,溼噠噠的,水坑一個連一個,蘆葦和草都長得挺茂盛。”老翁說道:“我家每日趕羊去吃草。”

“那是頓丘縣的公地吧?雖然荒着,但並非軍府所有。”邵勳問道。

老翁點了點頭,道:“鄉佐來過一次,不過沒人理他,就再也不來了。地荒着長草,無人問津,趕些牛羊過去吃草還能貼補家用……”

邵勳不置可否。

荒地多、開發程度低也有好處,理論上來說,草也是一種資源,被牲畜吃了後轉化爲肉奶、皮革、毛髮等等,而且這種活小孩就能幹,無需佔用主要勞動力。

看起來,軍府百姓的收入並不止那二百畝農田,事實上他們還驅趕牲畜到荒地上吃草,或者去森林中打獵、採集。

如果哪一天這些荒地也被開發出來,這些府兵的收入可能要下降一大截。

又隨意聊了一會後,邵勳讓人取來二十匹絹,笑道:“收下此絹,請匠人做一臺羊毛織機吧。”

說罷,轉身離開了這個寧靜的農家小院。

三月初八上午,邵勳一路向東,駐蹕清河。

這個時候,慕容鮮卑的使者幾乎同步抵達,請求入覲。

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936章 戰後分配(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五章 程府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1430章 利益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869章 學生們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828章 偏師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1075章 水戰(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057章 襄樊第802章 送行第四十一章 拜訪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301章 控制第1299章 目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894章 探望第1071章 兩座城市第十五章 濯足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100章 取捨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931章 換防第1180章 陰館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三章 勸羊第1387章 風化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28章 偏師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險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1374章 祭祖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359章 破入第900章 遇見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1314章 調動(上)第1372章 近鄉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1412章 三分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1249章 上班第932章 復仇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18章 威逼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1108章 山城(上)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863章 震盪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251章 海路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1433章 民情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三十章 塑造第1174章 敲定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1155章 折損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958章 策略第1263章 貞明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1111章 收復第1401章 練手(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1332章 邀擊
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936章 戰後分配(上)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五章 程府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1430章 利益第六十七章 河渚第869章 學生們第1305章 三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828章 偏師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1075章 水戰(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057章 襄樊第802章 送行第四十一章 拜訪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1301章 控制第1299章 目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第894章 探望第1071章 兩座城市第十五章 濯足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1100章 取捨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931章 換防第1180章 陰館第1335章 意志的比拼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三章 勸羊第1387章 風化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28章 偏師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險第二十八章 大漢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829章 人心與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控制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1374章 祭祖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零四章 試探第1359章 破入第900章 遇見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1314章 調動(上)第1372章 近鄉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1412章 三分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944章 祖、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1249章 上班第932章 復仇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1218章 威逼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1108章 山城(上)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863章 震盪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251章 海路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1433章 民情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三十章 塑造第1174章 敲定第1378章 舊時代的標誌第1155章 折損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三十四章 都是弟弟(月票加更4)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958章 策略第1263章 貞明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1111章 收復第1401章 練手(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1332章 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