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 清點
“招討使!”
“大都督!”
“將軍!”
所有人都看向楊勤,軍士們也用期待的目光看向他。
他們跑了半年路,不少人鞋靴都磨破了,正想換一雙呢。
他們吃了大半年風沙,被冬月的冷風一吹,直感覺臉都要裂開了不想住四處漏風的營房,就想住溫暖的屋舍。
他們在城下苦鬥甚久,很多人失了袍澤、折了同鄉,自己還受傷了,滿腹怨氣。
最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沒有軍餉,不遠萬里來到西域,圖什麼?
天子有令,我是可以從命,但心裡不服!
楊勤避開了大部分人的目光,只道:“湯祥!”
“末將在。”銀槍中營副督湯祥出列道。
“你領本部及板楯弩士入城。”楊勤下令道。
湯祥會意領命而去。
他知道招討使是什麼意思。黑矟左營等部已經在危須國“快活”過了,現在輪到他們銀槍中營了。
板楯蠻此番非常賣力,廝殺時硬頂着城頭箭雨,掩護各部攻城,死傷不輕,故小小地獎勵他們一下。
看到銀槍中營能入城後,衆人都有些羨慕。
軍官們還好,他們眼皮子沒那麼淺,普通兵士就有些騷動了,尤其是那些殺才府兵,雖然沒有喧譁出聲,但臉上的失望和不滿顯而易見。
不過楊勤很快又有了安排——
尉頭、溫宿二國死罪可免,活罪難免,着府兵左右飛龍衛、右羽林衛、左長直衛去搬取府庫財貨,押來龜茲。
姑墨極爲重要,令落雁軍一部、獠兵前去駐守。
烏壘城那邊已經有落雁軍、左右驍騎衛及幽州突騎督了,自是無需多說,楊勤又以戰爭中有不少人給獪胡通風報信、提供補給爲由,着其嚴加追查,肅清首鼠兩端之輩。
最後,龜茲國以北的山中有諸色礦山,因之以成市鎮,發丁壯數千前往攻取,並搬運財貨。
命令依次傳遞下去後,衆軍歡呼不已,龜茲人則臉色發白。
但楊勤顧不了許多了,之前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兌現,不然後果很嚴重——你敢糊弄將士們,打仗時將士們就會糊弄你。
當天傍晚,他在親隨的簇擁下,入了龜茲城。
彼時殘陽如血,將整個大街小巷染成了一片殷紅。
一隊隊身着甲冑、兵刃染血的士卒走來走去,口中嚷嚷着“我窮甚”,看見高門大戶就撞開,然後蜂擁入內,不一會兒就響起了男人的喝罵聲和女人的驚叫。
楊勤視若無睹,徑直來到了王宮內。
殿前的廣場上,已經有武學出身的文吏盤腿而坐,開始磨墨了。
首先是龜茲王豢養的駱駝,一共二百餘頭,皆雙峰駱駝。
駱駝有些緊張被軍士們拉出來時,頸下的銅鈴發出清脆的聲響,喘息有些急促,時不時叫喚兩聲。
“龜茲王御駝,計二百三十六峰。”有銀槍軍小校點完後,扭頭喊了一嗓子。
站在文吏不遠處的軍士重複了一遍。
文吏毫無動作,只道:“王宮所有,皆要獻予陛下,換個人再點一遍。”
衆人無奈,又重新點計了一遍,確認無誤後,文吏這才記下。
小校點了一隊人馬,讓他們驅使王宮內的龜茲俘虜將駱駝拉到城外,並特意叮囑不要和其他地方繳獲的駱駝混在一起。
“龜茲王御馬,計二百零八匹。”又過了一會,馬匹也點完了,照例報數。
這個時候,廣場上衆人都有點挪不開眼睛了,乖乖,這些馬好神駿。
在場的多爲武人,誰不愛馬?說難聽點,如果遇上特別愛馬的將領,他甚至願意用自己喜愛的姬妾與你換寶馬。
一名不夠兩名,兩名不夠三名……
美人易得,寶馬難尋!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都別看了,這是御馬。”楊勤咳嗽了一聲,提醒道。
衆人有些遺憾地收回了目光,太可惜了!
“嘿嗬!嘿嗬!”苦逼的板楯蠻兵士兩人一組,挑着沉重的木箱走了過來,將其放在鋪好的氈毯上。
當箱子被打開後,一箱又一箱的金銀錠幾乎晃瞎了人眼。
“哇……”幾乎不約而同,軍士們齊齊發出一聲驚呼。
楊勤最先清醒過來,大手一揮,道:“清點造冊。誰敢伸手,定斬不饒。”
“諾。”軍士們一凜,齊聲應道。
搞錢也不是這麼搞的。
龜茲王宮的一切都是獻給天子的,他們的那份還得自取:軍官搶大戶,軍士搶百姓。
文吏嚥了口口水,在冊子上寫下了“金八十一錠”、“銀四百六十九錠”。 寫完之後,又附註了一下:“一錠合五十兩”。
整個中原一年產銀都不到一萬兩,龜茲王累世珍藏卻已經達到了兩萬多兩,不得了。守着這麼一條商路,真的日進斗金。
清點完後,金銀又被放入箱中,然後貼上封條,着兵士嚴加看守,等待轉運。
這個時候,天慢慢黑下來了。
廣場上燃起了火把,板楯蠻依然挑着一個又一個箱子魚貫而出。
這會就是雜色物品了——只是雜而已,但並非不值錢。
金盃、銀盤、鑲嵌着寶石的刀鞘、玉帶等等,被隨意擺放在氈毯上,一樣又一樣,密密麻麻。
有那毛手毛腳的兵士,直接拽着箱子內的毛毯,將被其裹着的物品抖落在地毯上,像在倒垃圾一般。
所有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將嫌惡的目光瞪向他。
此人自知有失,臉色一白,立刻蹲下去,將戰利品擺好:泛着深邃藍綠的寶石、溫潤如月的成串珍珠、雕琢繁複的象牙笏板以及鑲嵌着螺鈿、瑪瑙的檀木盒子,盒子裡似乎還有東西……
清點工作更麻煩了,因爲還要鑑別,並仔細描述其型制,防止被人偷換。
更多的人手被調了過來,分頭查驗、記錄。
楊勤隨手拿起一個色彩斑斕的琉璃器皿,其在火光下折射出了夢幻般的光暈。
放下之後,又看到了幾件疑似來自天竺的象牙雕佛像,以及不知名風格的金銀銅器,尤其是那個造型奇特的鎏金銅香爐,怎麼看怎麼像波斯風格。
又有兵士擡來了一箱箱佛經,有的寫在絲絹上,有的寫在紙上,但更多的還是寫在樹皮上,文字則不認識,不曉得是哪國語言,或許是梵文吧。
“此城有很多僧人嗎?”楊勤問道。
“正是。”湯祥從後邊大踏步走來,笑道:“聽說鄴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