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

“欲種桑樹,需擇美桑。”和煦的陽光下,一羣衣紅穿綠的女眷圍在庾文君身旁,仔細聽她講着。

庾文君微微有些緊張。

這幾天她背了好久,確保不會出差錯,但事到臨頭,難免緊張。

殷氏悄悄遞上一根桑枝,緩了一下。

庾文君收拾心情,繼續說道:“此枝剪去兩頭,唯取中間一截,以其子較大,種之則其幹強實,其葉肥厚。取出種子種下後,即待其出苗。”

說罷,便帶着女眷們來到一處剛剛清理出來的廢棄園落內,道:“種子已備好,這樣種下即可。”

兩名上了點年紀的婦人接過庾文君手裡的桑子,示範種下後,讓衆人圍觀。

其實吧,邵勳這個幕府沒那麼不接地氣。

不少草根出身的軍官們的家人,多多少少種過桑樹,對此比較瞭解。

但主母在示範呢,你再懂也得憋着,不能當面拆臺啊。

當然,不懂的還是佔大多數。

尤其是士族將佐們的妻女,站在那裡說說笑笑,不當回事。

笑話!種桑養蠶這種事,朝廷年年講,甚至皇后躬蠶禮,但誰真的當回事了?這種庶務,自然有莊客家的婆娘去幹,怎麼可能讓她們沾手?

不過,庾夫人似乎是來真的?

“肅靜。”荀氏站了出來,小小的臉上已有幾分厲色,只聽她說道:“夫人方纔講了如何選取良種,後又講了下種之法。爾等好好看着、聽着,勿得喧譁。回去之後,你等每人都要種一園,時時打理。”

此話一出,衆人總算安靜了下來。至於她們內心怎麼想的,就沒人知道了。

庾文君感激地看了一眼小姐妹,繼續說道:“出苗之後,盡起所種之苗,將幹削掉,只留根。每三根合作一株,若品字樣,緊縛一竹筒底下栽種。日久之後,竹筒朽腐,三根會爲一根,易長大矣。此謂育苗。”

“先種桑子,再育苗,來年正月中移栽至田中……”

斷斷續續的“講課”一直持續到中午才結束,女眷們領了桑子,紛紛離去。

待過幾日,她們還要過來一趟,到蠶室中觀摩一番。

“累了吧?”邵勳剛剛整理完蠶室,問道。

“種桑好麻煩。”庾文君嘆道。

“要怪就怪老天爺。”邵勳一邊擦拭着神像,一邊說道:“先是大旱,把桑林折騰得差不多了。第二年再來個蝗災,把殘存的桑樹也給弄沒了。至此,原本桑林蔚然成風的河南充斥着外地來的絹帛。本地桑樹十不存一,殊爲可惜。爲夫給軍士發賞,就感絹帛頗爲不足,經常要用糧食衝抵。”

之前周馥在壽春時曾上奏天子,揚、江、湘、荊四州各調絹十四萬匹,總計五十六萬,充作天子遷都壽春時的首批花費。

先不管周馥有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四個州出血,單就他這份奏摺而言,足見江南的蠶桑產業沒在連續兩年的創世紀災害中遭受重創,規模維持得很不錯。

與他們一比,河南、河北就太苦逼了,更別說關中了。

邵勳想恢復豫州的蠶桑業,竟然要從下種、育苗開始,真的太難了。

但這些事今年不做,明年也要做,明年不做,後面還是逃不掉。

有些事,總要起頭,有些成果,需要時間來累積。

這是一個在一年前還白骨蔽野、饑荒遍地,連牛馬毛都被啃噬殆盡,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的地方,恢復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我會帶着她們好好弄的。”庾文君直接撲到了邵勳懷裡,道:“我們都這麼做了,諸縣鄉的士民應該也會效仿吧?”

“當然了。”邵勳親了親她的額頭,道:“好了,坐那歇息會吧。”

小姑娘太黏人了。

走到哪裡,都要挽着他的手,沒人的地方,就要抱着他。

每次出門回來,遠遠就撲進他懷裡。

成婚不過兩個月,臉上的稚氣慢慢褪去,竟然澆灌出了一點婦人風情。

這個黏人精,越來越喜歡了。

不過,家裡另外兩位姬妾似乎有意見了。

大婦就能獨霸奶源嗎?

“夫君在做什麼?”庾文君坐下後,好奇地問道。

“這是蠶神,置於蠶室之內,時時祭拜,聽聞可令蠶桑百倍。”邵勳說道。

“有百倍那麼多?”庾文君笑道。

“信則有,不信則無。”邵勳說道:“待繅得蠶絲,織幾匹布,給娘子做件新衣裳。若有餘料,說不定還能給我們的孩兒再做一身。”

庾文君害羞得低下頭去。

她之所以霸着夫君不放,不還是想早日誕下一男半女?但夫君總擔心她的身體,到最後……

“好了,神像安好了。”邵勳拍了拍手,道:“勸課農桑,此謂王霸之本。此事幹不好,萬事休矣。”

******

相對平靜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三月底。

這一日,左司馬陳有根、右司馬羊忱相繼前來奏事。

“今日朝中議者兩事。”羊忱說道:“其一乃攻新安王彌,其二則爲守禦孟津三渚之事。”

邵勳聽完,又看向陳有根。

“明公,這兩處讓洛陽很難受。”陳有根說道:“新安佔着漢函谷關的位置,離洛陽太近了,須臾可至,不拆掉那鳥城,確實難受得緊。”

“禁軍不過兩三萬軍卒,如何打得下新安?”邵勳說道:“攻城之戰,最爲慘烈,便是把精兵強將打光了,也不一定拿得下啊。”

新安城其實是上次匈奴入寇時的遺留問題。

邵勳突破重重阻截,自洛陽盆地回到滎陽,當時走得匆忙,很多敵軍部伍被他戰略性無視了,如王彌、單徵。

單徵後來撤走了,王彌卻一直在新安築城,最終也沒走。

根據最新消息,劉漢朝廷應該是把弘農北半片這一塊交給王彌了。

彌兵三萬衆,一直在湖、陝、弘農、新安四縣屯田。

到了今年,華陰縣也交給了他。至此,王彌算是有五個縣的地盤了。

三萬人,既是農民,也是士兵,相當於邵勳治下的屯田軍輔兵。

其他幾個縣就罷了,新安城真的離洛陽太近,而且佔有地利,易守難攻,出山就是平坦的伊洛盆地,對洛陽的威脅極大。

朝廷想把王彌從新安趕走,可以理解。

孟津三渚這地方,其實也是個要害。

所謂三渚,即高渚、馬渚、陶渚。

渚,水中沙洲也。

馬渚在孟津西,馬渚西面又有一個小渡口,曰“硤石津”,或曰“河清渡”,因爲水勢相對湍急,用得較少,不如孟津重要。

爾朱榮南討元顥時,曾命爾朱兆、賀拔勝縛材爲筏,渡河南下。

高渚在馬渚附近。

陶渚就比較重要了,而且面積較大,離孟津很近。

曹魏之時,杜畿“受詔作御樓船,於陶河試船,遇風沒”。

陶河,就是這一段被陶渚分隔的黃河別稱。

國朝初年,杜預在此造浮橋,橫跨南北,現已毀於戰火。

北魏年間,於黃河南北兩岸及陶渚上築城、造浮橋,置中郎將領兵戍守。

唐代時,河中沙洲面積更大,晉時的河渚可能已連成一片,於是置河陽三城節度使,守禦這個洛陽北大門。

“朝廷倒是不想坐以待斃。”邵勳說道:“還在積極自救啊。”

陳有根呵呵一笑。

羊忱則苦笑,這話說得!任誰被刀抵在脖子上時,也要想辦法掙扎啊。

“朝議如何?”邵勳又問道:“新安、三渚之事,不可能同時來。”

“朝議於渚上屯兵築城,阻匈奴南渡也。”羊忱說道:“河渚與南岸,由浮橋相連。”

“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朝廷以司徒傅祗總督築城、造橋之事,然匈奴勢大,兇悍殘暴,需得大兵鎮守。”羊忱道:“朝廷這是想讓明公爲其保駕護航。”

“逮着我就往死裡用啊。”邵勳笑道:“不過,朝廷這麼做,倒讓我挺讚賞的,終於不再混吃等死了。”

陳有根忍不住大笑起來。

羊忱靜靜看着邵勳。

“其實,這事我也挺感興趣。”邵勳說道:“將來若北伐匈奴,於此過河倒是不錯。朝廷能將這橋交給我嗎?”

“朝廷怕是求之不得。”羊忱說道。

“回覆朝廷。”邵勳想了想後,說道:“於河渚上僑置河陽縣,此縣由一將軍鎮守,撥工匠修治船楫,調百姓種植果蔬,放牧馬匹牛羊。要搞,氣魄就大一點。河北岸遮馬堤一帶亦築城,與河渚上的中城,大河南岸孟津渡口的南城一起,謂之‘河陽三城’。三城之間以浮橋相連,多積資糧,多屯兵卒,將孟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陳有根、羊忱對視一眼,這麼一搞,匈奴再從河內南下就不太方便了,除非等到冬天黃河結冰。

但怎麼說呢,河陽三城若成功築起,將會是匈奴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定會遣大軍來攻。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朝廷終於掌握了一點主動權,抓住了匈奴人的軟肋,正所謂攻其必救也。

“何時築城?”邵勳又問道。

“五月第一批漕糧進京後,方有餘力。”羊忱說道。

“好,我等朝命。”邵勳說道。

在關中大亂的當口,確實是築河陽三城的良機。

過了這個村,可能就沒這個店了。

待到匈奴從關中抽身,河陽三城已盡數完工,屆時局面又將爲之一新。

不過——這個朝廷也是真能折騰!

別他媽再搞成與匈奴的全面戰爭啊,老子今年不想打。

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諸州都督、刺史(一)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八十章 消息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1246章 觀風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1260章 萬象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112章 停止線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七十章 轉進如風第一章 批發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401章 練手(上)第十七章 鬼話第1400章 會客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848章 奪城第1080章 邊界線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1169章 門路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1412章 三分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1188章 三線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294章 黃沙第893章 財政(下)第1233章 門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一百十五章 徵集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196章 宇宙的盡頭是帶貨第800章 崇明觀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1108章 山城(上)第八十章 俸祿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一百零二章 殿中將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106章 臘月(下)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1390章 七月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1237章 喪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
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諸州都督、刺史(一)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權第八十章 消息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1246章 觀風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1260章 萬象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將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112章 停止線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七十章 轉進如風第一章 批發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第九十三章 垃圾時間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401章 練手(上)第十七章 鬼話第1400章 會客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848章 奪城第1080章 邊界線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1169章 門路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1412章 三分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1188章 三線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1248章 自家事與別人家事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1294章 黃沙第893章 財政(下)第1233章 門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一百十五章 徵集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196章 宇宙的盡頭是帶貨第800章 崇明觀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1108章 山城(上)第八十章 俸祿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一百零二章 殿中將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106章 臘月(下)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三十五章 追殺第1390章 七月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五十七章 垛田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1237章 喪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