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直插到底

正所謂兵貴神速,在得知高句麗主力聚集於南線之後,邵裕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着手進兵。

命令下達之後,軍士們沒有二話,直接拿出糧食餵馬。反正繳獲的糧食也帶不走,餵馬總比燒掉好。

府兵部曲則開始緊張地製作乾糧,確保夠七到十天使用。

受傷或死掉的戰馬,連帶着繳獲的豬羊,統一製作燻肉,此項任務則交由留守軍士,完成後再送上去。

是的,作爲他們奪取的第一座城池,木底城會派軍士留守,人選也已經確定了:左飛龍衛瑕樓龍驤府部曲督史仙以下千餘名府兵及其部曲。

他們無需出擊,固守即可,另外便是等待宇文部三千騎以及可能的後續援軍。

閏七月十九,他們幾乎只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午後便大舉出發。

這次換了幢主段保爲先鋒,領數百騎居前。

燕王府護軍及左飛龍衛七千人居中,悉羅部輕騎爲後隊,總計八千餘人,沿着河谷一路疾行。

二十日傍晚,與兩千餘敵道中相遇,一舉擊潰之,斬首五百,餘皆潰入山中。

審訊俘虜,得知其來歷後,左飛龍衛一路疾行深夜抵達黑溝山城(今新賓紅廟子鄉)外,攀援而入,俘斬守兵兩百餘,奪取此城。

第二天,此城東北方的轉水湖山城(今新賓響水河子鄉)軍民棄城而逃。得知消息後,邵裕沒有管,他沒有足夠的兵力接管這座城池,甚至連黑溝山城要不要派兵戍守都很猶豫,在此休整的兩天內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高句麗就像枚果核,外殼堅硬,內裡虛弱得一塌糊塗。”中尉司馬呂罕大笑道。

衆人正在吃飯,呂罕手裡拿着個牛腿骨,好不痛快。

高句麗人捨不得殺的牛,我來幫你殺。

捨不得吃的魚乾,我來幫你吃。

“其實本沒那麼虛弱的。”潘誕盯着瓦罐里正在燉煮的蘑菇、野菜、魚乾大雜燴,說道:“崩掉拷訊之時,賊官不是說了麼?精壯都被拉去襄平道了,依城而守,阻遏大軍。木底道以守爲主精兵不多,木底城又折了大半,催陣堡、高爾山還分去部分人馬,這就沒人了。高句麗想禦敵於國門之外,可一旦國門失守,內裡就很空虛了。大王,臣以爲無需守禦此城,直接繞至襄平道,前後夾擊高釗,大事定矣。”

邵裕卻沉默不語。

高句麗有多少所謂的“精兵”,到這會差不多有個定論了:五萬。

而他們這種所謂的“精兵”,在樑軍看來十分可疑:器械甲具很一般,本身並不是職業武人,平日裡散居各城種地,戰時徵召,也就是農兵。

當然,農兵的戰鬥力也不盡相同。

有的常年不聞兵火,打起來一觸即潰。

有的經常上陣,就沒那麼容易擊敗了。

高句麗的農兵來源更是非常複雜,有五部酋長的部落兵,有朝廷直屬的田舍夫,還有新徵服地區的僕從兵,不能一概而論。

這五萬農兵之中,超過四萬被抽調到了襄平道上,匯合慕容氏殘衆,依託幾座城池,與王師主力對峙,其他地方的兵力就相當吃緊了,“精兵”之外,必須抽調大量老弱助守所以潘誕建議不要分散兵力了,高句麗人沒那個能力截斷大軍後路。

不如全軍南下,配合王師主力擊潰高釗部。

“如何去襄平道?”邵裕問道。

潘誕愣了一下,道:“臣只是聽聞可抄小路過去,被拷訊的賊官也不清楚。”

“那便是了。”邵裕搖頭道:“你我都不清楚如何繞道,太冒險了。”

說完,他讓人取來一幅地圖,道:“而今所走之路乃漢魏時高句麗人開鑿,前代使者冊封時所行,較爲穩妥。繞道之事,禍福難料,萬一困於山中,野無所掠,則大軍有傾覆之憂,孤如何能拿上萬將士的性命開玩笑。”

潘誕輕輕嘆了口氣這也是事實。

高句麗太神秘了,外界對其的瞭解非常有限。數百年來,不但中原之人很少踏足這片土地,就連他們的鄰居慕容鮮卑都沒如此深入過,因此行軍征戰時面臨着諸多困難,只能按照地圖上畫的大道來行軍。

“殿下。”舍人郭時匆匆入內,稟報道:“高爾山城已克,招討使遣萬餘援軍東進,他則移師催陣堡,督攻此城。”

“領兵者何人?”邵裕精神一振,問道。

“單于府左司馬鄭隆。”

“那還繞什麼路?直趨丸都。”邵裕說道:“待我直抵城下,高釗必然退兵,一樣能達到目的。”

說罷,沉吟片刻,又道:“兵貴神速,不等了,明日出兵,直趨丸都。木底、黑溝等城,留給鄭隆接收。”

衆人齊齊應了一聲,同時也有些戰慄,這一竿子捅得也太深了,難道會重演當年公孫康破國內城、毌丘儉登丸都城的壯舉?

國內城、丸都城都曾是高句麗的都城,分別被公孫氏、毌丘儉攻破,歷史上慕容皝復破丸都,焚燬宮室而去,逼得高句麗王遷都平原城。

立國以來,都城三破,還有一次被後漢軍隊進逼都城之下,高句麗以池中鯉魚、美酒慰勞漢軍,讓他們誤以爲丸都城中糧食充足(其實已經沒什麼糧食了),沒法久圍,於是退去。

不過自那以後,他們實力漸強,再也沒有過如此狼狽的時刻了。

北燕之時,更是趁着末帝馮弘投靠的良機,大肆掠奪龍城人口、財富、武庫,實力大增,及至唐時被徹底攻滅。

這個國家韌性還是比較強的,自漢至唐,被中原王朝累計二十三次發兵征討,吃的敗仗一籮筐,但就是沒滅,也是離奇。 這一次,又到了高句麗接受考驗的時候了。

******

二十二日,大軍繼續出發。

靜謐的沸流水(富爾江)河谷之中,山風陣陣,看着甚是祥和。

不過當騎兵的鐵蹄傳來之時,寧靜很快就被打破。

無邊的箭矢如飛蝗般落下,正在收割糧食的高句麗人四散而逃。

山坡之上,牧人亦騎上快馬,連羊羣都不敢要了,逃得無影無蹤。

一部分軍士下馬,收集敵人遺棄的牲畜,或者衝到田中,將割倒後整齊排放的糧食收起。

村落之中,幾乎空無一人。許是他們已經得到消息,知道有樑軍殺將過來,故避往最近的山城。今日被樑兵逮着的,或許只是部分下山收割糧食的丁壯罷了——雖然兵危戰兇,但高句麗人真的難以捨棄即將成熟的糧食。

大隊騎兵在此停了下來,不過又沒有全停。

侯莫陳參率千騎換上了一路空跑的戰馬,繼續前進。其餘人則把剩下的馬匹收攏起來,拿煮熟的豆子喂着。

左飛龍衛一部亦停駐片刻。

他們不太需要維持馬力,因爲大部分時候不在馬背上廝殺,但跑得太狠了也不行,故需臨時休整,只不過頻率比正牌騎兵低不少。

他們胯下的馬兒也換了一些,大概數百匹的樣子,多爲高句麗特產的細脖裂耳馬。

騎兵們也很喜歡這種馬,紛紛說沒想到遼地深山老林這麼多,居然還有體型如此高壯的馬——正常來說,生於林中草原,就應該脖子細、體型矮。

衆人沒在這個村落搶到馬,不過沒關係,有糧食就行。

高句麗人拉車的挽馬衆人看不上,直接下了皮套宰殺,燉着吃了。

肉湯做好之時,下一批行軍的人也趕到了。

一些人隨意抓起幾把乾糧,囫圇着吃了,然後喝了幾大口鹽水,再度上馬,奔馳而去。

另一部分人則趁着換馬的機會,進到村中,隨意找了一些房屋,也不管裡頭一片狼藉,倒頭就睡。

這就是他們這一路大軍的行軍模式。

旁人看着只覺尋常,但一個王朝大部分時候是不存在這麼能吃苦、這麼堅韌的軍士的,只有飽嘗過亂世流離又或者多次經歷殘酷的戰爭,他們纔會變得特別堅韌,也特別兇殘。

真餓急了,拿匕首在馬屁股上劃一個小口子,飲點血都能繼續堅持一會。

比這更兇殘、更能忍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歷史上的蒙古人在得不到補給又搶不到的情況下,甚至隨身攜帶幾根來歷可疑的骨頭,用水煮着就飲個水飽,能有人肉吃都算美餐一頓了。

這樣兇殘的兵,如果遇到百年不聞兵火的對手,簡直是降維打擊。甚至他們的後代遇到他們,都要被打得狼奔豕突。

邵裕在這個村中過了一夜,第二天繼續上路,最終於二十四日午後抵達了一片相對開闊的河谷。

沸流水在此匯入鹽難水,亦名“燕難水”,傳聞秦滅燕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至襄平,“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於秦”。

高句麗的自安山城便是傳聞中太子丹藏匿的地方——傳聞而已,滄海桑田之後難以證實。

邵裕登高望遠,發現鹽難水對岸有一座修建了半拉的山城(霸王朝山城),此刻屯駐了不少兵馬,正驚慌失措地看向他們。

“衣甲不整,器械不精,此必羸兵也。”他說道:“更兼兵數不衆,丸都定然空虛。”

說完,他又手指左近的河谷田地,道:“聽聞高句麗發跡於此,此言誠是。煙村相望、阡陌縱橫,本爲繁華富庶之地,然田間勞作者多爲老弱婦孺,精壯難尋。何也?”

他一揮馬鞭,道:“去搜尋糧草、船隻,孤要過河。”

“大王見微知著,臣歎服。”滿臉憔悴的右常侍崔景化走了上來,說道:“然西邊尚有紇升骨城,乃高句麗舊都所在,必不會無兵,其若來犯,則我後路全失,臣請大王慎重。”

邵裕沉吟片刻。

其實現在雙方處於一個麻桿打狼兩頭怕的局面。

邵裕手頭兵不多,大幾千人而已,雖然戰力強橫,終究還是太少。

孤注一擲渡河南下,固然有可能取得較大的戰果,可若頓兵于堅城之下,後方又被鹽難水截斷退路,可就傻眼了。

高句麗人同樣很怕,他們兵更少,主力傾國而出堵截來犯的樑軍,然後被人一竿子捅到核心腹地,不驚慌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一種局面下,雙方的每一次選擇,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局——迥然相異的結局。

第十四章 偉力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819章 階梯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1373章 鄉宴第1092章 差遣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1373章 鄉宴第九章 頓丘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948章 入宮(下)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1349章 處置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四十一章 怨言與崩第1223章 相天下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878章 私聊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1289章 走第899章 決意第878章 私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900章 遇見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955章 亮子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四十一章 怨言與崩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1036章 婚禮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301章 控制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十九章 都督第1133章 看法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1245章 精舍(下)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819章 階梯第1059章 苦果第三十五章 搗巢(上)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1075章 水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1254章 書第896章 動員(下)第1077章 最後時刻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1303章 九月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
第十四章 偉力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819章 階梯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1373章 鄉宴第1092章 差遣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1033章 家事與學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1373章 鄉宴第九章 頓丘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178章 軍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1022章 風格迥異的對手第五十五章 形勢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948章 入宮(下)第814章 風起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二十六章 迂迴第1349章 處置第911章 分而治之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四十一章 怨言與崩第1223章 相天下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878章 私聊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1289章 走第899章 決意第878章 私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900章 遇見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955章 亮子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四十一章 怨言與崩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267章 歸去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1036章 婚禮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1301章 控制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十九章 都督第1133章 看法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1245章 精舍(下)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819章 階梯第1059章 苦果第三十五章 搗巢(上)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1075章 水戰(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1254章 書第896章 動員(下)第1077章 最後時刻第1440章 自信又普通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1303章 九月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一章 消化(上)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