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體會

三月二十五日,太子邵瑾離開晉陽,兵分兩路。

一路以太子中庶子魯尚、家令庾澤(原中庶子,後丁憂去職)爲首,西行岢嵐,然後北上馬邑。

這一路匈奴人較多主要考察移風易俗之事,可重點詢問秀容令邵度(邵慎嫡長子)。

太子出石嶺關北上,進入新興。

新興太守孫珏已然調任兗州別駕,現任太守則是前議郎邵球。

四月初一,他率郡丞孫璧以下十餘人出城三裡,道左相迎。

但邵瑾沒有入城,略略寒暄之後,直接來到了忻定縣(原定襄)北境的滹沱河畔。

滹沱河水在四月的暖風裡漲了,泛着渾黃,如一條莽撞的土龍,裹挾着上游的元氣,奔涌東去。

河灘上,新發的水草一叢叢探出頭,倒映着水光,顯出幾分倔強的生機。時有牛羊馬驢過來啃食,搖頭擺尾,自在無比。

河岸高處,便是忻定縣境裡散佈的村落了。

黃土夯築的低矮院牆,圍着一戶戶人家。

牆頂枯草與新芽雜糅在風裡微微顫動。

幾株老柳立於村口,枝幹虯曲,剛抽出不久的柳條被風牽扯着,四處擺動。

村道由塵土與牲畜蹄印碾成,坑窪不平蜿蜒伸入灰濛濛的房舍深處。

數縷炊煙從茅草屋頂擠出,筆直上升,隨即被四野的風吹開,散入浩渺天宇。

幾處籬笆院內,農人正將去年秋日精心堆起的草垛拆解開來,枯草簌簌落下,預備墊進畜欄,或混入竈膛。

這就是新興郡的鄉村,一個擁有四縣、21200餘戶、75600餘口的北方邊郡的真實情況。

有幾分風物,有幾分野趣,有幾分人氣,亦有幾分窮困。

好吧,或許新興郡七萬餘軍民不覺得自己有多貧窮,因爲他們什麼都不缺,就是他們所擁有的種種似乎都低了一個檔次罷了。

有,但不夠好。

“新興這麼小的郡,竟然擠了七八萬人,而一戶還不到四口人……”邵瑾看了頗爲感慨,遂問道:“莫非戰爭所致?”

太守邵球來這裡的時間也不長,不過數月罷了,聞言回道:“新興本來沒什麼戶口,而今大多數是軍戶,忻口、沙河、五峰三大龍驤府便有一萬四千餘戶,剩下的數千戶百姓乃歷年收容,一戶往往只有二三口人,有的甚至只有一口人,都成老鰥夫了。本郡土地也不是很充足滹沱河頗有幾分脾氣,時常沖毀堤岸,與汾水不好比。”

“上次巡視幷州,有人提及滹沱河動不動改道,且河牀虛浮,泥沙甚多,不易利用。”邵瑾說道:“這麼多年了,就沒些許改善?”

“聽聞州中治理過,效用不大。”邵球答道。

“那是治理不得法。”邵瑾說道:“沒水便罷了,水勢如此雄渾,卻難以治理,實難相信。”

說到這裡,他似乎做出了某種決定,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孤回京之後,定要啓奏陛下,請都水監派員來此查探,無論花費什麼樣的代價,都要將雁門、新興境內的滹沱河整治妥當。河牀過高,引水困難,那就廣設翻車、風車提水。”

邵球一聽,低聲問道:“殿下,徐州那邊還在治河呢。”

“最遲過完今年,差不多就整頓完畢了,屆時想想辦法,多發些人丁,北上整治滹沱河。”邵瑾說道:“郡內邸閣存糧如何?”

“尚有三十一萬斛。”邵球回道:“雁門郡大概有二十六七萬斛,太原則不下百萬。”

“夠了。”邵瑾說道:“北疆安定,烽煙暫熄,諸倉所存軍糧可拿出來治河,以後花幾年工夫慢慢補上就是了。”

太子都這麼說了,邵球再無二話。

對新興、雁門二郡百姓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滹沱河整治一番後,別管將來如何,短時間內農業條件會大大改善,相當於朝廷給他們發賞賜了。

如果當年一度提及的代北水運院可以重啓的話,那麼商業環境也會有所改善,二郡七縣十一萬餘百姓的生活會上到一個嶄新的層面。

當然,對邵球個人的發展來說也是樁大好事,他甚至都想提前做準備了。

******

四月初十,雁門郡廣武縣境內出現了長長的隊伍。

毫無疑問,這裡比新興郡更靠北,更冷一些。

牧草剛剛返青沒多久,曠野中瀰漫着一種混合了泥土腥氣、腐爛根莖與新生青草的特殊氣息。

洛陽二月初就春耕了,晚一些的也在二月下旬,但雁門不同。

時已四月,農人們纔剛剛揮動沉重的鐵鍤,將板結的泥土翻開。

鋒刃過處,黑褐色的土塊帶着春暖花開後的溼潤,被撬起、翻轉、敲碎,露出底下更爲深沉的沃壤。

健牛拖着直轅犁,在農人低沉的吆喝聲中奮力前行。

鐵犁破開大地,留下道道深溝。

有人跟在犁後,把烏亮的粟種,仔細點入那溼潤溫暖的犁溝深處。

村外窪地,一架簡陋的翻車正吱呀作響。

粗壯的木輪被水流推動,輪周斜綁的竹筒次第沒入水中,盛滿,又在高處翻轉,將渾濁的河水傾入木槽。水流沿着田邊疏浚過的溝渠,淙淙流進剛播下種子的田畝。

幾個赤膊的漢子守在渠口,黝黑的脊背在陽光下閃着油光,小心地用木杴疏導水流,讓這來之不易的生命源泉均勻浸潤乾渴的土地。

不遠處的河灘上,幾個村婦蹲在青石邊捶打衣物,木杵擊打溼布的悶響,混合着水聲、風聲、牛鈴聲,以及遠處模糊的犬吠,構成這河岸四月最真切的聲音。

“其實往年春耕多在三月下旬,今年開春後太冷了,雨水幾乎沒有,故推遲了十餘日,等到下了一場雨後纔開始。”鄉村土路上,太守袁恆(袁能之子)跟在邵瑾身後,小心翼翼地說道。

邵瑾隨意應了一聲,然後指着遠方春耕的場景,道:“我聞雁門府兵都要親自下地耕種,可屬實?”

“是真的。”袁恆點頭道:“雁門郡有大堡、恆山二龍驤府。土地雖足,卻不如太原富庶。本鄉府兵也較爲淳樸,親身下地忙農事的不少。殿下請看,那人身高體壯,一身腱子肉,身上還有傷疤,定然是府兵無疑。殿下再看那邊,那幾人就瘦弱多了,顯然是部曲。”

袁恆一邊說,一邊指着。

邵瑾看了過去,微微頷首。

確實,府兵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地方百姓富庶,府兵更富庶,有的地方天生就窮,府兵作爲地方富戶,其實也強不到哪去,只能說窮地方物價也甚廉,當地府兵若不採買外地貨物,只在本地花錢,倒也能過得不錯。

另外,如果能夠出徵獲勝,繳獲大量戰利品回到窮鄉僻壤,甚至能奢侈度日很久。

之前討伐李成時,幷州府兵就大舉出動,繳獲甚多,一度讓地方上物價騰貴,此便是明證。

基於這種認知,邵瑾開始認真思考父親的有些舉措。

前番徵遼之後,他給左右驍騎衛、左右飛龍衛將士普賜一馬,此並非無因。蓋因這四衛軍士出征需要用到馬匹,或做戰馬,或做乘馬,或做馱馬,總之是要的。

戰事結束之後,肯定會有損失,所以他將繳獲的馬匹拿出來了相當一部分,一口氣賞出去了近三萬匹。

你的馬損失了,那正好補上。沒損失,就當加賞了。

這其實就是在小心翼翼地維持這四衛府兵的戰鬥力,不讓他們因爲窮困而怨聲載道。

但左右羽林衛、左右金吾衛等部就沒這等好事了,僅有財帛、糧食賞賜罷了。

這便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不能談到府兵就認爲他們是一樣的,事實上大不相同,無論是戰鬥力、財富、生活習慣還是忠心,其實都有差異。

今後制定各項有關府兵的國策時,當注意這一點。

“右龍虎衛將士頗爲不易。”想通之後,邵瑾慨嘆道。

他想了想後,當場喚來中舍人袁耽。

“殿下。”袁耽長身玉立,器宇軒昂,說話的聲音中正平和,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挑不出毛病,真正的士人風範。

邵瑾以前很欣賞這種風度,認爲大臣就該如此,現在還是很欣賞,卻沒以前那麼熱衷了,此刻只招手讓他走近一些,低聲道:“卿即刻手擬一疏,就說幷州春旱,請普賜右金吾衛、右龍虎衛將士二匹絹帛。”

“是。”袁耽沒有問爲什麼,立刻去寫了。

不過三萬八千餘匹絹罷了,數目不小,但朝廷還給得起。

陛下將太子派過來,應該早就料想到這些事了,這就是給太子施恩的機會啊。

寫奏疏的同時,不知道爲何,他有些慶幸了起來。

前晉、劉漢、大梁甚至拓跋鮮卑在幷州反覆拉鋸,導致士族寥落,甚至鼎鼎大名的太原郭氏都沒多少人丁、資財了,太原王氏更是淪落爲無足輕重的土豪,而也正因爲如此,幷州沒什麼上得了檯面的士人與他們競爭。

不然的話,就憑邵家父子對幷州十一郡國(含涼城、馬邑、雲中、代四郡國)的重視,麻煩可不小。

奏疏一揮而就,文采飛揚,字跡端莊,送上去後,邵瑾看得讚不絕口,很快便遣人快馬帶回洛陽。

四月十六,隊伍分批出雁門關,進入了馬邑境內。

第834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299章 目的第1315章 調動(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908章 阻截第1133章 看法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1446章 龜幣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1164章 海棠園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1083章 魚腹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934章 入城(上)第九十八章 囂張(下)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922章 因果第1092章 差遣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一章 縣令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1128章 探親(下)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1270章 輯文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1441章 迫降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1446章 龜幣第1184章 服從第1154章 深淺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129章 我忍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1227章 奇遇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七章 陰結少年第1105章 臘月(上)第1397章 送行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849章 抵定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1353章 直插到底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057章 襄樊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412章 三分第909章 擊破第1279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八章 兩京第1344章 到了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1153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909章 擊破第1055章 託孤第841章 主動第1203章 歸來第1288章 新人第九十九章 巡視
第834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299章 目的第1315章 調動(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908章 阻截第1133章 看法第825章 着手準備第九十四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1446章 龜幣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1164章 海棠園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1083章 魚腹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934章 入城(上)第九十八章 囂張(下)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922章 因果第1092章 差遣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一章 縣令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1128章 探親(下)第1232章 全“民”支持第1270章 輯文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八章 項目推介第1441章 迫降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1446章 龜幣第1184章 服從第1154章 深淺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1129章 我忍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1227章 奇遇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812章 借題發揮第七章 陰結少年第1105章 臘月(上)第1397章 送行第八十一章 “無主之地”第849章 抵定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1353章 直插到底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057章 襄樊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412章 三分第909章 擊破第1279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八章 兩京第1344章 到了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一百五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1153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148章 我進來了!(爲盟主血色天明加更)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909章 擊破第1055章 託孤第841章 主動第1203章 歸來第1288章 新人第九十九章 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