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

匈奴人在燒東西,郗鑑也在燒,只不過他燒的是糧食。

匈奴人燒東西的時候,塢堡帥們屁都不敢放,但郗鑑燒東西時,他們就勃然大怒。

“你家堡寨立於平曠之地,計有千餘家,耕作良田四百頃。”郗鑑冷哼一聲,拿馬鞭一指,說道:“畝收一斛七八斗,便是七萬斛糧食。匈奴萬騎,縱使一人二三匹馬,盡吃黍豆,一個月也就二十萬斛,再放下牧、割點草,只要十餘萬斛,你家地裡的糧食,就夠他們嚼裹半個月,這不是資敵是什麼?”

塢堡帥無言以對。

庾府君已經明說了,哪怕糧食沒有成熟,也要提前割掉,不能留下來資敵,但不是每個人都捨得這樣做的,這位塢堡帥就有僥倖心理。

“等着挨收拾吧。”郗鑑說完,冷哼一聲,帶隊走了。

“郗道徽!”塢堡帥不服,大聲道:“你也是高平人,就忍心看着糧食被燒,桑梓罹難?”

“正因我是高平人,纔要你們燒掉糧食。賊無糧必退,有糧則四處劫掠,長痛還是短痛,這個道理弄不清楚,你不配活在亂世。”郗鑑不再多言,帶着數百騎兵呼嘯離去。

十七日,大軍北上抵達鉅野縣境內。

最後一段路,爲了維持馬力,他們是牽馬步行的,畢竟一人只有一匹馬,外加少許驢騾代步,機動力比不得匈奴人。

當郗鑑登上一座土窯,瞭望大地時,北方的場景悉數映入眼簾。

千餘匈奴騎兵突入田野之中,箭矢四處飛舞。

正在收割雜糧的百姓哭喊連天,奔逃不休。

不遠處的塢堡之上,鐘聲連響,所有人都爬上了城頭,急得不行。

未幾,塢堡正門洞開,數百人手持長槍、步弓,站在堡門外數十步,大聲呼喊着,接應潰散的堡丁。

亂世之中,能幫你的、在意伱的、願意爲了你拼命的,永遠只有親人、鄉黨。

堡丁們扔了鐮刀,棄了剛收穫的糧食,連驢車、牛車也不要了,慌慌張張,衝向堡門。

匈奴縱騎圍射,一邊肆意收割着人命,一邊故意讓開個口子,讓剩餘的堡丁能跑回去。

堡丁們見狀,如蒙大赦,紛紛朝着堡門方向涌去。

出堡的兵丁大聲呼喊着,讓他們從兩側繞過去進城,不要衝亂軍陣。

匈奴騎兵如影隨形,加快馬速,準備趁着混亂的那一刻,直衝而上,看看有沒有便宜可沾。

“督軍,動手吧。”小土窯之上,有人急道。

“再不動手來不及了。”又有人說道。

他們都是本鄉本土之人,看到匈奴騎兵肆虐,兔死狐悲之感尤盛,故紛紛請戰。

“再等等。”郗鑑擺了擺手,說道。

衆人唉聲嘆氣,心中憤懣無以復加。

誠然,他們知道現在還不是最佳攻擊時機,但再拖下去,那邊的塢堡就要死更多人,如何忍心,這可都是鄉人啊。

同時也對郗鑑腹誹不已,這人可真是冷血,彷彿無論什麼場面都無法動搖他的心志。在他眼中,只有合適與不合適,沒有其他情感。

遠處的匈奴人已經衝得很近了,並且向兩側繞去,連連射箭。

夾射,此乃草原自古以來的標準戰術,即遇到敵方步騎時,不正面硬衝,而是分往兩側,拈弓搭箭,夾擊射箭,襲擾敵方防禦較弱的側翼。

甚至於,經常繞到後方,三面圍射。

能應付得來這種圍射場面的,一般都是訓練充分的步兵,因爲你要快速調整陣型,分派兵力,還不能慌亂,能頂着一定的傷亡做成這些事情,這不是農兵能辦到的,必須是常年操練的職業募兵。

出門的堡丁有點慌亂了。

身邊不斷有人慘叫倒下,騎兵的威勢看起來又非常嚇人,以至於他們兩股戰戰,下意識想要逃跑。

匈奴人不慌不忙,兜完一圈後,又來第二回,誓要將堡丁們最後一絲抵抗的意志也磨掉,再綴着他們潰退的腳步,衝進塢堡內。

“衝!”郗鑑下了土窯,翻身上馬。

數百騎兵亦上馬,稍稍調整隊形,分派次序之後,轟然前出。

他們涉水趟過淺淺的溪流,來到了對岸的曠野之中,然後慢慢提速。

在外圍警戒的匈奴遊騎大驚失色。

他們大意了,怎麼也沒想到溪流對岸藏着一股晉軍騎兵,而且這條溪流竟然有好些個水淺涉渡之處,讓敵人輕而易舉地衝了過來——這事其實也正常,人家是本地人,當然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打的就是這種信息不對稱。

五百多騎兵在衝鋒過程中漸漸靠攏,如同一柄尖刀,輕易刺破了匆忙阻截過來的匈奴遊騎,繼續向前。

塢堡門外的丁壯已經在向裡面潰退了,匈奴人哈哈大笑,收了騎弓,拔出各色短兵,跟在後面大肆砍殺。

郗鑑持弓射死一人,速度絲毫不減。

從金鄉帶過來的二十七騎緊隨其後,滿目猙獰。

再後面,還有來自各個家族、塢堡的騎卒,林林總總近五百人,手持各色器械,呼喝連連。

五百騎直接插進了匈奴騎兵的側後,只一瞬間就製造了可怖的傷亡,並將敵軍截成兩段。

塢堡帥站在牆頭,見狀喜極而泣。

數百騎兵突襲而至,攔腰撞入匈奴騎兵叢中,奔出百餘步後,緩緩減速,兜馬迴轉,然後再提速,發起了第二輪衝鋒。

好,好啊!有救了!

匈奴人被衝懵了,一部分人眼疾手快,迅速退往遠處,一部分人則還處於混亂之中,他們毫無疑問遭到了第二波衝鋒,再度被殺得七零八落。

整個戰場局勢瞬間逆轉。

匈奴人也是果決,沒有絲毫猶豫,當場竄向遠處的曠野之中。

散在各處的敗兵爭相奔逃,向最近的臨時營地撤退。

郗鑑帶人追躡而上。

雙方一追一逃,很快就消失在了遠方的地平線上。

塢堡帥如釋重負地跪坐在牆頭,冷汗涔涔。

差一點點,就讓匈奴人突入堡內了,屆時糧食可就不一定保得住了。

糧食?對,糧食!

塢堡帥匆忙起身,一咬牙,讓人燒掉田裡未及收割的雜糧,絕不能資敵。

******

許昌幕府長史裴康匆匆來到了考城。

兗州幕府左長史潘滔、左司馬裴邵、兩位軍諮祭酒卞敦、閭丘衝、督護糜直、從事中郎王等出城相迎。

幾人沒有過多寒暄,直接進了東海王府,商議對策。

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此番匈奴入寇,諸般對策就不帶着東海王玩了,他們幾個高層碰下頭,做出決定,那就是整個鎮軍將軍府的決議,反正現在大印都由裴妃掌管着,完全可以繞過東海王,發號施令。

裴妃只開頭說了點客套話,然後便坐在一旁,靜靜聽着衆人議論。

“匈奴自濟北渡河,時而合兵一路,時而分兵數路,時而再聚合在一起,經東平入高平,先鋒一部已突入濟陰。”潘滔簡略地介紹了一番,然後又補充道:“據查探,匈奴兵力當在一萬到兩萬之間,以騎軍爲主。”

“哦?斥候還能查探?”裴康有些驚訝。

他可記得,前幾次匈奴入寇,騎兵鋪天蓋地,四處捕殺斥候、遊騎,讓河南上下幾乎成了睜眼瞎。

“非斥候也,而是各塢堡遣人上報。”潘滔說道。

裴康揚了揚眉毛,道:“這可比高平之戰那會好多了。”

這就是戰爭紅利。

上一次,塢堡帥們可未必願意摻和邵勳與匈奴的戰爭,誰來送點錢糧就是了,主打一個“嚴守中立”。但這一次,通風報信的人多了起來,沿途補給也更加方便。

“可有塢堡莊園資敵?”裴康又問道。

潘滔看了下糜直,糜直立刻說道:“暫未聽聞。”

“匈奴補給從何而來?”

“野地裡收割糧食。”

裴康聞言有些惱怒,道:“兗州諸郡難道沒有堅壁清野?”

“自然下令了,奈何……”潘滔搖了搖頭,嘆息道。

裴康也有些無奈。

許昌幕府也下令堅壁清野了,但近在咫尺的潁川郡,就有不少人陽奉陰違。

這倒不是他們藐視幕府權威,實在是因爲堅壁清野這種事,代價非常大,有些人不願意罷了。

他來的路上,特地繞行了下陳郡,發現當地就做了堅壁清野,田野裡光禿禿的,執行較爲堅決。

從陳郡北上,入陳留境內時,發現田中尚未收割的糧食相當不少,但也有一些地方提前收穫完畢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陳公到底能在哪些地方推行自己的意志,哪些地方不行,哪些地方又半推半就。

“不談這個了。”裴康惱怒地拍了拍案几,說道:“我來此地,只有幾件事。其一,兗州軍以步卒爲主,萬勿輕動,各守防區即可。其二,銀槍左營提前結束休整,眼下已至潁川,正往陳郡、樑國進發,他們不會來兗州;其三,我知你等召集了世家騎卒,但不要分散使用,集中起來,屯於各要點,四處打探消息,一旦偵知匈奴所在,就制定出擊計劃。”

“不要害怕打不過,敢戰纔是根本。只要戰了,匈奴人就會感到壓力,就會繞路,就會躲開你們。如果能給他們幾下狠的,匈奴人自己就怕了。”

“其四,儘可能派遣使者前往諸郡,安撫人心,不得令其投向匈奴,或暗中花錢買平安。若有冥頑不靈者,威脅也好,利誘也罷,總之穩住他們。”

說完,裴康看了眼女兒。

裴妃看向潘滔等人。

潘滔咳嗽了下,道:“裴公所言乃正理。兗豫一體,自當同進同退。”

“裴長史所述乃金玉良言,自當從命。”裴邵說道。

“裴公,我聞淮潁子弟多有擅騎戰者,爲何不徵發他們?”王問道。

“他們要屯駐潁川、陳郡、南頓、新蔡、汝南等地。”裴康說道:“陳公苦心孤詣建立的基業,皆在此間了,不可輕動。另者他們與陸續召集起來的屯田軍,分駐各處,還得防備別人,畢竟銀槍左營已經離開襄城。”

王懂了,拱了拱手,不再說話。

“諸君還有何話?”裴妃掃視一圈,輕聲問道。

“請太妃下令。”衆人紛紛說道。

裴妃輕嘆一聲,臉上露出些許哀容,道:“匈奴殘暴,所過之處,閭邑盡成廢墟,良田皆成荒地。而今力有不逮,只能費盡心機,先將賊騎圈在東邊。陳公之根基,在於陳郡,在於南頓,在於新蔡,在於汝南,在於潁、襄,這些地方保住,就還有一戰之力。陳留、濟陰、濟陽、濮陽等郡,務必堅壁清野,爾等派人巡視,若有不從者,以叛逆論處。”

“兗東諸郡國,還需善加安撫。妾乃婦人,幫不上大忙,今只能傳書諸族,請其看在我孤兒寡母的份上,多加擔待。”

“幕府及郡縣之中,若有合適職位,可優先錄用兗東子弟。”

“戰事結束之後,我會請求陳公,撥發糧帛,賑濟兗東諸郡,聊作撫慰。”

“就這些了,諸君好生辦事。”裴妃看着衆人,眼圈微紅,道:“陳公也是爲了一勞永逸,這些道理想必諸君是明白的。有些人遭受了劫掠,或有怨言,此乃人之常情,勿要過多責怪。使者至諸郡時,一定要說清楚了,異日攻佔河北,自有無盡好處,眼下先堅持。只要我不亂,賊必亂。”

“遵命。”衆人心悅誠服,齊聲應道。

第1149章 攪動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1238章 散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主角養兵數量第五章 學生第四十一章 拜訪第1423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1251章 海路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1096章 安內與聯手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967章 新丞相第1191章 補不足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796章 老人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1083章 魚腹第八十章 消息第1206章 縱橫江北第1385章 打窩第十章 亂兵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918章 辦法(上)第1087章 商屯第1327章 廷議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312章 聚會(下)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1180章 陰館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一百四十五章 君權與相權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1245章 精舍(下)第1360章 戰利品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二章 朝議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五十章 看望第1052章 期望第816章 邊防第十七章 鬼話第1252章 視察第1129章 我忍第967章 新丞相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10章 放棄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70章 王政(下)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1231章 最終選擇
第1149章 攪動第二百零九章 舊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1238章 散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主角養兵數量第五章 學生第四十一章 拜訪第1423章 告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險第一百五十一章 善後安排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1114章 自謀後路第1251章 海路第984章 行爲藝術(上)第1096章 安內與聯手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967章 新丞相第1191章 補不足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796章 老人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1083章 魚腹第八十章 消息第1206章 縱橫江北第1385章 打窩第十章 亂兵第1133章 看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十八章 風馳電掣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918章 辦法(上)第1087章 商屯第1327章 廷議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人涌入第五十七章 高調入城第1312章 聚會(下)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1180章 陰館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一百四十五章 君權與相權第1015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1326章 將若之何?第1245章 精舍(下)第1360章 戰利品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二章 朝議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五十章 看望第1052章 期望第816章 邊防第十七章 鬼話第1252章 視察第1129章 我忍第967章 新丞相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變第910章 放棄第八章 你怎麼報答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43章 衆望所歸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70章 王政(下)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342章 一點誠意沒有第一百三十章 出鎮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1231章 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