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鞏固東北

德戰爭爆發帶給學生軍的好處,很快就接踵而至!

最明顯的就是,蘇聯政府對學生軍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在學生軍出兵東北前,遠東紅軍雖然如約提供了大量的裝備和補給,可是梅赫利斯和其他紅軍將領多少有些居高臨下.彷彿施捨一般。

學生軍初戰殲滅關東軍三個師團時,梅赫利斯還大加讚賞。但在得知關東軍接連敗北,損失慘重之後,梅赫利斯就有些拿腔拿調了。

張野知道,蘇聯人見關東軍在學生軍面前不堪一擊,認爲後顧之憂已解,開始轉而限制學生軍了!歸根到底,他們肯定是不希望見到東北再出現一股強橫的勢力。

如今西線態勢嚴峻,遠東紅軍戰略重心轉移,已經沒有能力向東發展。而關東軍實力並未完全消亡,島國政府爲了維持在東北的利益,必然會全力恢復關東軍的實力!因此,拉攏學生軍抵禦日本人就成了蘇聯政府的唯一選擇。

梅赫利斯甚至暗示張野說,蘇聯政府將無條件承認學生軍在東北的一切利益訴求,遠東紅軍也隨時準備爲學生軍提供方便。作爲交換,學生軍必須保證蘇聯僑民的安全和正常投資經營活動,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蘇方提供工業原料和產品。

而受到盟國閃電攻擊蘇聯並大獲成功的刺激,龜縮在東北幾個大城市內芶延殘喘的關東軍又開始蠢蠢欲動!島國政府內,北進之聲喧囂塵上,國內留駐的第16師團、新組建的第51、第57師團先後被全數送至東北,以充實關東軍的力量。

這時候,梅津中將和吉本中將都已經被免職送回國內。關東軍司令官由僥倖從學生軍包圍圈中逃回地第12師團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將接任,參謀長爲原察哈爾派遣軍司令官司笠原幸熊中將。

山田中將因爲吃過學生軍的大虧,並不象國內某些政客和大本營的將軍們那樣,看好目前的東北戰局。他堅決要求大本營組建裝甲加厚的重型坦克部隊,向關東軍提供足夠數量地作戰飛機,以及大口徑的反坦克武器。

可是此時島國的戰爭儲備物資已經不敷使用,而新型坦克尚在研製之中,自然難爲無米之炊。山田中將沒有戰勝學生軍的把握,也就繼續深溝高壘地守在大城市裡,與大本營就“北攻紅軍南拒學生軍”地方略軟磨硬泡討價還價。

而停留在錦州城外近十天的學生軍主力部隊,在得到蘇聯官方地承諾和紅軍的全力資助後,開始大規模地向東北擴張。

他們遵照張野的命令,主動繞開鬼子重兵死守的核心城市,避實就虛地迅速挺進中小城鎮和鄉村。不久之後,東北的大部分地方都掛上了學生軍的青天白日旗。

佔據了東北三省的大部分地盤後,學生軍的重心開始由作戰轉向鞏固和建設。作爲異軍突起的外來戶,張野知道學生軍未必會被當地民衆所接受,因此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成爲重中之重!

發展軍火工業也是拉動地方經濟地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且開設兵工廠還能徹底解決學生軍後勤補給帶來的運輸問題。學生軍必須改變過份依賴蘇聯紅軍提供的裝備的現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學生軍的發展建設必須立足於自身的能力。

於是,晉東南的軍工和原料生產基地在張野一紙電令下,開始大規模地向東北轉移!

趙之江老師親自帶着一羣技術專家,風塵僕僕地過來實地考察學生軍接收的各大工礦企業,並在當地大肆招收熟練工人,按軍需計劃組織和恢復生產。

除了學生軍副總指揮李暮然留守晉省,坐鎮省城打理學生軍後勤事務之外,學生軍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馬浩,也率領一大批年輕地行政儲備幹部到了東北。他們的任務是:恢復和建立各級行政機構,力圖用最短地時間,重新打造東北的行政管理體系,全面掌控住東北地大局,使學生軍的政令能夠上下通達,上行下效。

爲了補充學生軍地實力並儘快與地方相融合,改善軍地關係,學生軍和地方行政機構開始在各地招募新軍,設立學校。

爲了配合馬老爺子,張野特地下令,從學生軍中抽調一批指導教官,暫時彌補地方行政幹部和學校師資的不足。此外,還從各地選拔和聘請德高望重的地方紳士參與政府決策,以孚民望,並鼓勵他們的子弟積極加入學生軍或行政機關、廠礦學校。

張野還向馬老爺子建議,在開辦的所有學校中增設愛國主義教育課,從精神上清除鬼子和僞滿洲國多年統治遺留下來的奴隸思想。

針對鬼子的“大東亞共榮圈”理論,張野要

烈烈地開展近代中國苦難史、南京大屠殺真相介紹等。以“愛我中國,做我華人”爲口號,努力宣揚學生軍的“驅逐侵略者,還我舊河山”的宗旨和建軍歷史,以激發東北民衆的愛國熱情。使他們瞭解學生軍,接受學生軍,認同學生軍,從而與學生軍同仇敵愾,共擊鬼子。

這時候,在東北的深山老林中,還活躍着一支支歸屬於東北抗聯的抗日武裝。

東三省向來民風驃悍,不甘做亡國奴者大有人在。自“九一八”之後,許多愛國志士就開始自發組織起來,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打擊鬼子。

但是在強大的關東軍的淫威下,勢力單薄的他們不得不潛入山林之中與鬼子作長期周旋。這其中的著名將領有馬占山、李兆麟、周保中、趙尚志,還有李華堂和外號“座山雕”的謝文東等人。

學生軍通過各種途徑,向所有其他抗日武裝表達真誠善意。號召他們走出山林,向學生軍靠攏。張野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妥善安置這些隊伍,尊重他們的主張,在不危害當地安全的前提下,任其來去自由。

果然,隨着宣傳攻勢廣泛鋪開,大部分山林中的隊伍紛紛走出山林,主動投奔學生軍。畢竟,深山老林中的日子太艱苦了!大家聽說鬼子已經被學生軍趕跑,自然也就光明正大地出了山。

對於學生軍的政治主張,大多數人還是認同的。其實一般民衆往往沒有自己固有的政治觀點。那些拉桿子上山的司令,大部分只知道拿槍桿子打鬼子,卻不明白如何建設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

對於不願意加入學生軍,只願意同學生軍聯合抗日的隊伍,張野也一律歡迎!但是要求他們必須服從學生軍的統一領導和指揮,遵守學生軍的規章制度。學生軍則可以向他們提供武器裝備,幫助整訓隊伍,以提高他們的作戰能力。

對於少數意圖佔山爲王,危害一方的鐵桿土匪,學生軍也毫不客氣。地方政府在接到當地民衆投拆,並查有實據的,及時發佈公告勒令其主動投案自首。拒不投案的,地方政府將請求學生軍出兵剿滅!

張野認爲,學生軍初進東北,必須立威!“殺一儆百”當然是立威的不二手段!

他迅速地調派部隊進山剿匪。在當地民衆的配合下,隆隆坦克開進山去,一杆杆白旗打出來!力量對比懸殊,學生軍又能吃苦,剿匪工作十分順利。

在誅殺了幾個罪大惡極的土匪頭目後,混亂的東北治安形勢大爲好轉!地方政府的權威很快樹立起來,整個東北大地管理得井井有條,真正成了學生軍的天下。

龜縮在長春城內的關東軍的山田中將,對城外的形勢也並非一無所知!

他了解到學生軍整肅東北的手段和效果後,更加不敢輕易出兵!他明明知道學生軍採用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卻偏偏束手無策!

梅赫利斯在忙於籌集西線軍資的同時,也時時關注東北局勢。藉着提供援助的機會,他對學生軍在東北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清楚!對於張野在短短時日內便將東北整肅一新的事實,他心安之餘,更難免有點苦澀:

在學生軍強勢出擊下,關東軍已經難有大的作爲。遠東紅軍曾經的後顧之憂,現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可是西線紅軍在德軍的強力打擊下,卻連連敗退,潰不成軍。

成團成師的部隊被包圍被俘虜,防線崩潰!德軍已經逼近斯摩棱斯克,距離莫斯科也不遠了!情況如此危急,而數十萬遠東紅軍卻只能呆在冰天雪地的東北邊境,袖手旁觀!

梅赫利斯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學生軍,此時的遠東紅軍將會面臨着關東軍的強大壓力!在島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支持下,遠東紅軍將岌岌可危!因爲莫斯科已不可能向遠東提供足夠有力的支援。

可是有了學生軍,遠東紅軍就完全可以騰出手去支援西線的兄弟部隊,去支援莫斯科。但是,遠東紅軍長期以來對中國東北的利益謀求,再也難以實現了!

如果接手東北的是象張作霖那樣沒有愛國立場的地方軍閥,遠東紅軍或者還有機會。可是在那個雖然年輕卻彷彿能夠洞察一切的學生軍領袖面前,遠東紅軍必須收斂!他們所能做的,就只是努力約束自己,小心維持與學生軍的盟友關係不被破壞!

“養虎遺患啊!”

梅赫利斯無奈長嘆。

他再蠢也知道,在主人強勢的情況下,把手伸進別人的口袋絕對是十分不智的行爲。

第6章 趁夜偷襲第31章 權衡輕重第8章 重兵壓境第14章 退路斷絕第17章 再到陪都第52章 試驗品第32章 兵臨城下第13章 罪惡累累第30章 援軍出城第24章 拖延戰術第20章 美國來使第42章 痛下決心第29章 奸商本色第33章 簡單戰術第4章 斯大林第19章 美國參戰第10章 元兇授首第7章 摧毀炮兵第3章 梅赫利斯第13章 罪惡累累第17章 改變計劃第2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陰雲密佈第11章 馬強歸來第67章 狂野之夜第24章 省城光復第21章 備戰臥龍第30章 援軍出城第21章 保鏢第10章 頑強堅持第11章 戰果累累第31章 權衡輕重第43章 各有對策第3章 擴軍第54章 北進綏遠第14章 襲擾泉陽第70章 火速南下第7章 先聲奪人第11章 彈藥消耗第18章 勢如破竹第39章 天降援軍第22章 經濟問題第49章 無奈分手第6章 陰雲密佈第33章 簡單戰術第21章 偷襲機場第60章 兩份電報第11章 軒然大波第1章 鬼子增兵第31章 伏擊援軍第7章 單人奪車第72章 合肥之戰第22章 沿路襲擊第19章 蔣大公子第17章 鞏固東北第65章 大戰前夕第21章 皖南驚變第22章 重振旗鼓第73章 以攻爲守第11章 軒然大波第10章 反覆攻山第38章 飛機來援第66章 火海戰術第53章 攻克大同第75章 佯攻主攻第53章 攻克大同第17章 再到陪都第62章 討論出兵第18章 難得溫柔第61章 調和矛盾第55章 一戰而勝第6章 趁夜偷襲第19章 美國參戰第4章 重歸於好第22章 軍旗飄揚第13章 忙於備戰第59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定計南下二第3章 溫柔安慰第14章 退路斷絕第21章 再次聯手第7章 連夜撤退第22章 軍旗飄揚第19章 剖析是非第54章 北進綏遠第1章 回到過去第63章 甫得強援第72章 合肥之戰第46章 反覆搏殺第14章 何方擴軍第2章 學校爭論第14章 大獲全勝第1章 基礎建設第15章 重返山西第9章 全面進攻第13章 罪惡累累第11章 大舉反攻第10章 山峪伏擊第25章 浴血山谷第19章 蔣大公子
第6章 趁夜偷襲第31章 權衡輕重第8章 重兵壓境第14章 退路斷絕第17章 再到陪都第52章 試驗品第32章 兵臨城下第13章 罪惡累累第30章 援軍出城第24章 拖延戰術第20章 美國來使第42章 痛下決心第29章 奸商本色第33章 簡單戰術第4章 斯大林第19章 美國參戰第10章 元兇授首第7章 摧毀炮兵第3章 梅赫利斯第13章 罪惡累累第17章 改變計劃第2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陰雲密佈第11章 馬強歸來第67章 狂野之夜第24章 省城光復第21章 備戰臥龍第30章 援軍出城第21章 保鏢第10章 頑強堅持第11章 戰果累累第31章 權衡輕重第43章 各有對策第3章 擴軍第54章 北進綏遠第14章 襲擾泉陽第70章 火速南下第7章 先聲奪人第11章 彈藥消耗第18章 勢如破竹第39章 天降援軍第22章 經濟問題第49章 無奈分手第6章 陰雲密佈第33章 簡單戰術第21章 偷襲機場第60章 兩份電報第11章 軒然大波第1章 鬼子增兵第31章 伏擊援軍第7章 單人奪車第72章 合肥之戰第22章 沿路襲擊第19章 蔣大公子第17章 鞏固東北第65章 大戰前夕第21章 皖南驚變第22章 重振旗鼓第73章 以攻爲守第11章 軒然大波第10章 反覆攻山第38章 飛機來援第66章 火海戰術第53章 攻克大同第75章 佯攻主攻第53章 攻克大同第17章 再到陪都第62章 討論出兵第18章 難得溫柔第61章 調和矛盾第55章 一戰而勝第6章 趁夜偷襲第19章 美國參戰第4章 重歸於好第22章 軍旗飄揚第13章 忙於備戰第59章 塵埃落定第16章 定計南下二第3章 溫柔安慰第14章 退路斷絕第21章 再次聯手第7章 連夜撤退第22章 軍旗飄揚第19章 剖析是非第54章 北進綏遠第1章 回到過去第63章 甫得強援第72章 合肥之戰第46章 反覆搏殺第14章 何方擴軍第2章 學校爭論第14章 大獲全勝第1章 基礎建設第15章 重返山西第9章 全面進攻第13章 罪惡累累第11章 大舉反攻第10章 山峪伏擊第25章 浴血山谷第19章 蔣大公子